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_(分数:2.00)A.气候顶极B.偏途顶极C.土壤顶极D.地形顶极2.下列不属于气候因子的是_(分数:2.00)A光B.温度C.pHD.湿度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_(分数:2.00)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4.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的是_(分数:2.00)A.砍伐森林B.森林大火C.过度放牧D.过度捕捞5.下列说法中不是种群的数量特性的是_(分数:2.00)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种群的年龄结构
2、和性比C.种群的密度D.种群的分布方式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间接作用的是_(分数:2.00)A.温度B.雨水C.坡向D.光照7.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_(分数:2.00)A.密度B.多度C.频度D.优势度8.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是_(分数:2.00)A.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B.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C.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D.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到再次形成森林的过程为_(分数:2.00)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0.植物种子在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分数:2.00)A
3、.光照不足B.温度太低C.水分过多D.养分缺乏11.下列土壤结构中,是土壤肥力的基础的是_(分数:2.00)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12.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下列哪一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_(分数:2.00)A光B风C.水分D.土壤1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_(分数:2.00)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C.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14.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_(分数:2.00)A.疏透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5
4、.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_(分数:2.00)A.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6 世纪B.17 世纪到 19 世纪末C.19 世纪D.20 世纪 1030 年代16.下列有关种群的爆发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一短暂时期内发生一般性增殖B.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一短暂时期内发生爆发性增殖C.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很长时期内发生一般性增殖D.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很长时期内发生爆发性增殖17.光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_(分数:2.00)A.主导因子作用B.综合作用C.阶段性作用D.补偿作用18.下列不能准确描述动物领域行为生态学意义
5、的一项是_(分数:2.00)A.具有隔离作用B.调节数量C.有利于繁殖D.具有伸缩性19.在生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什么原理_(分数:2.00)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20.下列关于群落概念,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B.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D.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一些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其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 1。 (分数:2.00)22.种群数量在一年内的变化规律称为
6、1。 (分数:2.00)23.种群是 1 的集合体,而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分数:2.00)2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方面。 (分数:2.00)25.在生物学的环境研究中,生物学更加重视 1 的研究。 (分数:2.00)26.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 1。 (分数:2.00)27.演替与波动是有区别的。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 1 的变化。 (分数:2.00)28.人工辅助能可分为 1 和工业辅助能。 (分数:2.00)29.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陆生植物是 1。 (分数:2.00)30.很多
7、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1 变化。 (分数:2.00)31.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和 1。 (分数:2.00)32.农田防护林带,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分为不透风结构林带、 1 和通风结构林带三种结构类型。 (分数:2.00)33.水成土壤属于 1 土壤。 (分数:2.00)34.34,温带草原和 1 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分数:2.00)35.相对静止稳态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 1 比例适当,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量大体平衡。(分数:2.00)36.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1。 (分数:2.00)37.生物群
8、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 1。 (分数:2.00)38.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39.反馈控制包括 1 和正反馈。 (分数:2.00)40.太阳能的数量和分布,对任何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1 都是基本的决定因素。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式。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分数:2.00)A.
9、正确B.错误44.酸雨是指 pH 等于 6.0 的降水。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
10、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分数:10.00)_5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分数:10.00)_5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试分析影响演替的一些因素。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60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_(分数:2.00)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C.土壤顶极D.地形顶极解析:2.下
11、列不属于气候因子的是_(分数:2.00)A光B.温度C.pH D.湿度解析: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_(分数:2.00)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解析:4.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的是_(分数:2.00)A.砍伐森林B.森林大火 C.过度放牧D.过度捕捞解析:5.下列说法中不是种群的数量特性的是_(分数:2.00)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C.种群的密度D.种群的分布方式 解析: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间接作用的是_(分数:2.00)A.温度B.雨水C.坡向 D.光照解析:7.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_(分数:2.00)
12、A.密度 B.多度C.频度D.优势度解析:8.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是_(分数:2.00)A.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 B.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C.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D.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解析: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到再次形成森林的过程为_(分数:2.00)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解析:10.植物种子在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分数:2.00)A.光照不足 B.温度太低C.水分过多D.养分缺乏解析:11.下列土壤结构中,是土壤肥力的基础的是_(分数:2.00)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
13、解析:12.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下列哪一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_(分数:2.00)A光 B风C.水分D.土壤解析:13.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_(分数:2.00)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C.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解析:14.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_(分数:2.00)A.疏透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解析:15.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_(分数:2.00)A.公元前 2 世纪到公元 16 世纪B.17 世纪到 19 世纪末 C.19 世纪D
14、.20 世纪 1030 年代解析:16.下列有关种群的爆发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一短暂时期内发生一般性增殖B.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一短暂时期内发生爆发性增殖 C.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很长时期内发生一般性增殖D.种群的爆发指某一种群在很长时期内发生爆发性增殖解析:17.光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_(分数:2.00)A.主导因子作用B.综合作用 C.阶段性作用D.补偿作用解析:18.下列不能准确描述动物领域行为生态学意义的一项是_(分数:2.00)A.具有隔离作用B.调节数量C.有利于繁殖D.具有伸缩性 解析:19.在生
15、态农业中,稻田养鱼体现了什么原理_(分数:2.00)A.整体效应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C.物质循环与再生D.生态位 解析:20.下列关于群落概念,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B.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D.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 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一些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其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 1。 (分数:2.00)解析:富集作用22.种群数量在一年内的变化规律称为 1。 (分数:2.00)解析:季节消长(或季节波动)23.种群是
16、 1 的集合体,而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 (分数:2.00)解析:个体2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方面。 (分数:2.00)解析:生物小循环25.在生物学的环境研究中,生物学更加重视 1 的研究。 (分数:2.00)解析:小环境26.逻辑斯谛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 1。 (分数:2.00)解析:逻辑斯谛系数27.演替与波动是有区别的。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 1 的变化。 (分数:2.00)解析:可逆28.人工辅助能可分为 1 和工业辅助能。 (分数:2.00)解析:生物辅助能29.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
17、陆生植物是 1。 (分数:2.00)解析:中生植物30.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1 变化。 (分数:2.00)解析:日照长短31.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和 1。 (分数:2.00)解析:短日照植物32.农田防护林带,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分为不透风结构林带、 1 和通风结构林带三种结构类型。 (分数:2.00)解析:疏透结构林带33.水成土壤属于 1 土壤。 (分数:2.00)解析:隐地带性34.34,温带草原和 1 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分数:2.00)解析:荒漠35.相对静止稳态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 1 比例适当,
18、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量大体平衡。(分数:2.00)解析:数量36.植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称为 1。 (分数:2.00)解析:温周期现象37.生物群落对其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 1。 (分数:2.00)解析:群落环境38.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解析:成熟39.反馈控制包括 1 和正反馈。 (分数:2.00)解析:负反馈40.太阳能的数量和分布,对任何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1 都是基本的决定因素。 (分数:2.00)解析:功能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分布形式。 (分数
19、: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2.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酸雨是指 pH 等于 6.0 的降水。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5.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6.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
20、缺少的成分。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8.群落演替系列达到最后稳定阶段形成的稳定群落即为顶极群落。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休眠是生物抵御不利环境的生理机制。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50.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 (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
21、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5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5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22、。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物种迁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迁移; (2)定居:生物在新地区能正常生长繁殖; (3)竞争:生物密集,种间产生竞争,竞争成功者留下,失败者退出,竞争成功者各自占有独特生态位,群落形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试分析影响演替的一些因素。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有以下一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由于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普遍而经常发生,因此,任何一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
23、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对动物来说,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区系实际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使得群落内部的植物和动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 (2)群落内部环境变化。这种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使原来的群体解体,为基地植物的自下而上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 (3)种内和种间的关系改变。组成群落的物种在其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进而使群落特性或多或少地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类的活动。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