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57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分数:2.00)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2.水稻土属于_(分数:2.00)A.潜育土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3.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_(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4.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_(分数:2.00)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5.按照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_(分数
2、:2.00)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6.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_(分数:2.00)A.原生演替B.快速演替C.长期演替D.世纪演替7.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_(分数:2.00)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8.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_(分数:2.00)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9.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_(分数:2.00)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10.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_(分数:2.00)A.温带B.热
3、带C.亚热带D.寒温带11.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_(分数:2.00)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12.下列有关阳生植物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强光下生长良好B.弱光下生长良好C.强光下生长不好D.荫蔽处生长良好13.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_(分数:2.00)A.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14.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_(分数:2.00)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15.“马马蛔虫原生动物”这条食物链为_(分数:2.00)A.
4、捕食链B.寄生链C.腐屑链D.混合链16.领域的特性不包括_(分数:2.00)A.更换性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17.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_(分数:2.00)A.空间特性B.数量特性C.遗传特性D.年龄结构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_(分数:2.00)A.生长B.发芽C.繁殖D.腐烂19.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_(分数:2.00)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20.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_(分数:2.00)A.个体生态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D.种群生态学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
5、00)21.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 1、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分数:2.00)22.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点温度、 1 和最高点温度。 (分数:2.00)23.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 1、随机型和集群型三种类型。 (分数:2.00)24.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 1 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分数:2.00)2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1。 (分数:2.00)2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分数:2.00)27.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 (分数:2.00)28.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 1,
6、使植物的两个重要过程失调。 (分数:2.00)29.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1 和人为因子。 (分数:2.00)30.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 1 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分数:2.00)31.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 1。 (分数:2.00)32.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 1。 (分数:2.00)33. 1 是指生态系统中一定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 (分数:2.00)34.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水生植物可分为
7、沉水植物、 1 和挺水植物三种。 (分数:2.00)35.碳循环失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 (分数:2.00)36.按形成的主导因素,隐地带冷性土壤可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和 1。 (分数:2.00)37.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 1。 (分数:2.00)38.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通过捕食与 1 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 (分数:2.00)39.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和 1。 (分数:2.00)40.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 1。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
8、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根据单元顶极理论,一个气候区只会出现一个气候顶极群落。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
9、环境的结果。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与 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载增长率低。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分数:10.00)_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分数:10.00)_53.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57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
10、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分数:2.00)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 解析:2.水稻土属于_(分数:2.00)A.潜育土 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解析:3.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_(分数:2.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 C.无关系D.不可确定解析:4.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_(分数:2.00)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 D.农田解析:5.按照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方法,北方针叶林的优势生活型为_(分数:2.00)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
11、物C.一年生植物D.地面芽植物 解析:6.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_(分数:2.00)A.原生演替 B.快速演替C.长期演替D.世纪演替解析:7.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_(分数:2.00)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 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解析:8.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_(分数:2.00)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 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解析:9.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_(分数:2.00)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解析:10.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_(分数:2.00)A.温带 B
12、.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解析:11.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_(分数:2.00)A.燥红土B.黑钙土C.灰化土D.红色石灰土 解析:12.下列有关阳生植物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强光下生长良好 B.弱光下生长良好C.强光下生长不好D.荫蔽处生长良好解析:13.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_(分数:2.00)A.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解析:14.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_(分数:2.00)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 B风C.潮汐能D.太阳能解析:15.“马马蛔虫原生
13、动物”这条食物链为_(分数:2.00)A.捕食链B.寄生链 C.腐屑链D.混合链解析:16.领域的特性不包括_(分数:2.00)A.更换性 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解析:17.下列不属于种群的主要特性的是_(分数:2.00)A.空间特性B.数量特性C.遗传特性D.年龄结构 解析: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_(分数:2.00)A.生长B.发芽C.繁殖D.腐烂 解析:19.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_(分数:2.00)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无机环境解析:20.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_(分数:2.00)A.个体生态
14、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 D.种群生态学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 1、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分数:2.00)解析:种间竞争22.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点温度、 1 和最高点温度。 (分数:2.00)解析:最适点温度23.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 1、随机型和集群型三种类型。 (分数:2.00)解析:均匀型24.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 1 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分数:2.00)解析:平衡状态25.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1。 (分数:2.00)解析:信息传递26.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分数:2.00)解
15、析:密度27.生物间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这种关系称 1。 (分数:2.00)解析:共生关系28.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 1,使植物的两个重要过程失调。 (分数:2.00)解析:呼吸作用29.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1 和人为因子。 (分数:2.00)解析:生物因子30.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 1 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分数:2.00)解析:相等31.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 1。 (分数:2
16、.00)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2.形成生物群落的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原因是 1。 (分数:2.00)解析:降水33. 1 是指生态系统中一定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 (分数:2.00)解析:生产力34.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 1 和挺水植物三种。 (分数:2.00)解析:浮叶植物35.碳循环失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 (分数:2.00)解析:化合燃料36.按形成的主导因素,隐地带冷性土壤可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和 1。 (分数:2.00)解析:钙成土壤37.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 1。 (分数:2.00)解析:个体死亡情况38.食物链是指在生态
17、系统中,生物间通过捕食与 1 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 (分数:2.00)解析:被捕食39.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和 1。 (分数:2.00)解析:模型模拟研究40.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 1。 (分数:2.00)解析:人口问题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2.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分数:2.00)A.
18、正确B.错误 解析:44.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5.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根据单元顶极理论,一个气候区只会出现一个气候顶极群落。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7.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8.仙人掌的叶片呈针刺状,这是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果。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与 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的内载增长率低。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50.水生植物的通
19、气组织不发达,叶片角质层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分散利用是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两种空间利用方式各有优缺点,与物种的形态、生理、生态、遗传等特征密切相关。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
20、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53.简述生态型和生活型的区别。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分类,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反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试述
21、生态农业的特点。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 (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 (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 (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着生物,生物依赖并改造环境。因此,必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才能发挥地区优势,取得成效。 (4)调控性。生态农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四条途径: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改造生态环节;把自然调控和人工调控结合起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促进农业发展。 (5)建设性。生态农业是一种建设性农业,重视统一性规划,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努力完成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以利于建设、繁荣经济、美化环境。因此,生态农业能够把经济、生态、社会几大效益统一起来,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