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3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U /U。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 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 C.水中氧气的含量 D.水生植物的数量(分数:2.00)A.B.C.D.2.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U /U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 C.土壤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 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分数:2.00)A.B.C.D.3.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U /U。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分数:2
2、.00)A.B.C.D.4.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_ A.温度 B.坡度 C.坡向 D.海拔(分数:2.00)A.B.C.D.5.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_。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分数:3.00)A.B.C.D.6.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U /U。 A.光照、温度 B.温度、光照 C.光照、海拔 D.温度、海拔(分数:2.00)A.B.C.D.7.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U /U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
3、盐碱土(分数:2.00)A.B.C.D.8.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U /U。 A.行为调节 B.生理调节 C.遗传调节 D.食物调节(分数:2.00)A.B.C.D.9.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U /U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分数:2.00)A.B.C.D.10.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U /U。 A.红豆杉 B.玉米 C.柔毛冷杉 D.云杉(分数:2.00)A.B.C.D.1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U /U A.农田 B.湖泊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分数:2.00)A.B.C.D.12.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
4、植物属于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 D.耐阴植物(分数:2.00)A.B.C.D.13.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U /U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分数:2.00)A.B.C.D.1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U /U。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分数:2.00)A.B.C.D.15.用方差
5、/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 1 D.s2/m显著小于 1(分数:1.00)A.B.C.D.16.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U /U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分数:2.00)A.B.C.D.17.下列各状态不属于初级生态系统的有U /U A.海水无机盐成分增加 B.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形成并得到加强 C.能量传递转化过程更复杂 D.原始动物的出现(分数:2.00)A.B.C.D.18.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U /U A.密度 B.多度 C.频度 D.优势度(分数
6、:2.00)A.B.C.D.19.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U /U A.黏土 B.壤土 C.粉砂土 D.砂土(分数:2.00)A.B.C.D.20.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U /U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分数:2.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 1、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分数:2.00)填空项 1:_22.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2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
7、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24.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25.生态金字塔反映的是食物链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 1 金字塔。(分数:2.00)填空项 1:_26.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 10,生物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27.在大气上空的 1 能吸收过滤掉紫外辐射中最强的波段,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分数:2.00)填空项 1:_28.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水、CO 2、日光、 1 和温度、O 2。(分数:2.0
8、0)填空项 1:_29.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30.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 1 的基本单位。(分数:2.00)填空项 1:_3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 1 是最好的土壤。(分数:2.00)填空项 1:_3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个部分。(分数:2.00)填空项 1:_33. 1是指由个体、家庭和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应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分数:2.00)填空项 1:_34.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 1。(分数:2.00)填空项 1:_35.按照瑙基
9、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乔木属于 1 植物。(分数:2.00)填空项 1:_36.受能量转化效率的制约,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1。(分数:2.00)填空项 1:_37.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 1。(分数:2.00)填空项 1:_38.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 1 温度。(分数:2.00)填空项 1:_39.白粉藤属植物仅保留花,身体的其他器官都转变为丝状的细胞束,这是有花植物寄生者 1 的表现。(分数:2.00)填空项 1:_40.作为群体属性,种群应具有三个主要特性:空间特性、 1 和遗传特性。(分数:2.
10、00)填空项 1:_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由枯枝落叶真菌花鼠组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绿色植物在不同的高度出现不同的种类、数量的现象是由于降水在垂直方向上沿高
11、度而变化的规律引起的。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分数:10.00)_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
12、生长的作用规律。(分数:10.00)_53.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分数:10.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5.00)54.简述常用测量初级生产量方法的原理。(分数:5.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 答案解析(总分:13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U /U。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 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 C.水中氧气的含量 D.水生植物的数量(分数:2.00)A. B.C.D.解析:2.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U /U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 C.土壤
13、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 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分数:2.00)A. B.C.D.解析:3.耗散结构的形成需要的基本条件有U /U。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分数:2.00)A.B. C.D.解析:4.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_ A.温度 B.坡度 C.坡向 D.海拔(分数:2.00)A. B.C.D.解析:5.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_。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分数:3.00)A.B.C. D.解析:6.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
14、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U /U。 A.光照、温度 B.温度、光照 C.光照、海拔 D.温度、海拔(分数:2.00)A. B.C.D.解析:7.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U /U 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盐碱土(分数:2.00)A.B. C.D.解析:8.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U /U。 A.行为调节 B.生理调节 C.遗传调节 D.食物调节(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 A。9.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U /U A.中国 B.印度 C.美
15、国 D.俄罗斯(分数:2.00)A. B.C.D.解析:10.下列属于阳性植物的是U /U。 A.红豆杉 B.玉米 C.柔毛冷杉 D.云杉(分数:2.00)A.B. C.D.解析:1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U /U A.农田 B.湖泊 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分数:2.00)A.B.C. D.解析:12.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强光照的植物属于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性植物 D.耐阴植物(分数:2.00)A.B. C.D.解析:13.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U /U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
16、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分数:2.00)A. B.C.D.解析:1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划分为U /U。 A.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 B.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高温区 C.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致死低温区 D.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宜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分数:2.00)A.B.C.D. 解析:15.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_ A.s2/m=0 B.s2/m=1 C.s2/m显著大于 1 D.s2/m显著小于 1(分数:1.00)A. B.C.D.解析:16.在全部
17、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U /U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分数:2.00)A.B.C.D. 解析:17.下列各状态不属于初级生态系统的有U /U A.海水无机盐成分增加 B.自组织和自协调能力形成并得到加强 C.能量传递转化过程更复杂 D.原始动物的出现(分数:2.00)A.B. C.D.解析:18.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U /U A.密度 B.多度 C.频度 D.优势度(分数:2.00)A. B.C.D.解析:19.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U /U A.黏土 B.壤土 C.粉砂土 D.砂土(分数:2.00)A.B. C.D.解
18、析:20.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U /U A.中国 B.印度 C.美国 D.俄罗斯(分数:2.00)A. B.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2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 1、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均匀型)解析:22.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旗形树)解析:2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
19、:生态入侵)解析:24.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态对策)解析:25.生态金字塔反映的是食物链上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包括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 1 金字塔。(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能量)解析:26.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 10,生物生长或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温度系数)解析:27.在大气上空的 1 能吸收过滤掉紫外辐射中最强的波段,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臭氧层)解析:28.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水、
20、CO 2、日光、 1 和温度、O 2。(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营养物质)解析:29.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温度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活动温度)解析:考点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30.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仅是物或物种的基本单位,而且也是构成 1 的基本单位。(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群落)解析:考点 生物群落的概念31.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 1 是最好的土壤。(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草甸黑土)解析:3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两个部分。(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
21、:生物小循环)解析:33. 1是指由个体、家庭和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应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领域)解析:34.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黏土)解析:35.按照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体系,乔木属于 1 植物。(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高位芽)解析:36.受能量转化效率的制约,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35 个)解析:考点 营养级37.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
22、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内禀增长率)解析:38.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 1 温度。(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三基点)解析:39.白粉藤属植物仅保留花,身体的其他器官都转变为丝状的细胞束,这是有花植物寄生者 1 的表现。(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极端简化)解析:40.作为群体属性,种群应具有三个主要特性:空间特性、 1 和遗传特性。(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数量特性)解析: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由枯枝落叶真菌花鼠组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
23、食物链。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3.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4.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U /U(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5.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绿色植物在不同的高度出现不同的种类、数量的现象是由于降水在垂直方向上沿高度而变化的规律引起的。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
24、47.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以进行虫情预测预报。 U /U(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8.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9.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50.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U /U(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51.简述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裸底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
25、叶植物阶段; (4)挺水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解析: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解析:53.简述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2)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3)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宿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4)
26、共生,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的种间关系称偏利共生;对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关系,称互利共生。 (5)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向体外分泌代谢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5.00)54.简述常用测量初级生产量方法的原理。(分数:5.00)_正确答案:(估算初级生产量的具体方法有六种,其原理是:(1)收割法。收集初级生产者的地上部分,烘干后得到的重量就可以代表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2)二氧化碳同化法。这种方法是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测定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 CO2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过程释放 CO2的量,测定分析生态系统净初级
27、生产量。(3)氧气测定法_黑白瓶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利用 CO2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 O2,通过测定 O2的释放量,来分析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这种方法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测定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5)叶绿素测定法。这种方法是依据植物体内含有叶绿素的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来测定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可以将植物定期取样,提取植物体内的叶绿素,计算出单位面积叶绿素的含量。(6)pH测定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水中含有的 CO2量的增减改变了水的酸碱度。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使溶在水中的 CO2量发生变化,从而使 pH发生变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