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9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8411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9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9 及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能够使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条件是 _ 。(分数:2.00)A.土壤和植物的繁殖能力B.气候和植物的种子来源C.土壤和植物的种子来源D.气候和植物的繁殖能力2.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 _(分数:2.00)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3.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_(分数:2.00)A.环境因子的影响B.人工干预C.生物因子的影响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4.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_(分数:2.00)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

    2、经济与生态分离5.温带草原在半湿润区的群落类型是 _(分数:2.00)A.草甸草原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6.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_(分数:2.00)A.pH 56B.pH 67C.pH 78D.pH 897.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_(分数:2.00)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E 五级,按饶基耶尔(C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分数:2.00)A.A

    3、BCDEB.ABCDEC.ABCDED.ABCDE9.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_(分数:2.00)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10.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_(分数:2.00)A.温度B.海拔高度C.坡向D.坡度11.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_(分数:2.00)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12.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_(分数:2.00)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1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_(分数:

    4、2.00)A.380760nmB.小于 380nmC.1504000nmD.大于 760nm14.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_(分数:2.00)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15.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_ 。(分数:2.00)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16.对人来说,住址是 _ ,职业是 _ 。(分数:2.00)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1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

    5、子是 _(分数:2.00)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_(分数:2.00)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19.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_(分数:2.00)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20.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 _(分数:2.00)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竞争是两个或更多生物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动过程,分两种形式即干涉性竞争和 1竞争。 (分数:2.00)22.恒温

    6、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1。 (分数:2.00)23.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 1。 (分数:2.00)24.在光线 1 的季节,鸟类的生殖腺萎缩。 (分数:2.00)25. 1 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初级生产者十分分散,有的成灌木状或匍匐状生长,主要是一些有很强抗旱性的植物类群。 (分数:2.00)26. 1 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分数:2.00)27.“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 1,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分数:2.00)28.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Y=Wd 中,d 的含义是 1。 (分数:2.00)29.磷循环的

    7、途径是从 1 开始的。 (分数:2.00)30.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为受到 1 的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 10001200m 以下的高度。 (分数:2.00)31.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做 1。 (分数:2.00)32.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 1 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分数:2.00)3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 1、 2、 3。 (分数:2.00)34.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土壤、水和大气等非生物资源的恶化,正在继续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使 1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分数:2.00)35.最小

    8、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36.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 1 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分数:2.00)37.我国在植物群落分类上采用 1 原则和方法。 (分数:2.00)38.单元顶极学说认为,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1 顶极。 (分数:2.00)3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分数:2.00)4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 1 型。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9、动是指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一般分布在苔原。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种达到最大量和最适量,但不排斥其他种生物的入侵。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分数:2.0

    10、0)A.正确B.错误48.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5.00)51.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分数:10.00)_52.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分数:10.00)_5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各有什么特点? (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5.00)54.论述陆地生物

    11、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分数:5.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9 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能够使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条件是 _ 。(分数:2.00)A.土壤和植物的繁殖能力B.气候和植物的种子来源C.土壤和植物的种子来源 D.气候和植物的繁殖能力解析:2.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 _(分数:2.00)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解析:3.苍蝇数量的季节性消长主要受 _(分数:2.00)A.环境因子的影响 B.人工干预C.生物因子的影响D.不可知因素的影响解析:4.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

    12、的是_(分数:2.00)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解析:考点 生态失调 解析 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5.温带草原在半湿润区的群落类型是 _(分数:2.00)A.草甸草原 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高山草甸解析:6.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_(分数:2.00)A.pH 56B.pH 67 C.pH 78D.pH 89解析:7.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_(分数:2.00)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 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解

    13、析: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 A、B、C、D、E 五级,按饶基耶尔(C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分数:2.00)A.ABCDEB.ABCDE C.ABCDED.ABCDE解析:9.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_(分数:2.00)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解析:10.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_(分数:2.00)A.温度 B.海拔高度C.坡向D.坡度解析:11.下列群落中,动

    14、物种类最少的是 _(分数:2.00)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 D.荒漠解析:12.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_(分数:2.00)A.随机型B.集群型 C.均匀型D.其他解析:1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_(分数:2.00)A.380760nm B.小于 380nmC.1504000nmD.大于 760nm解析:考点 生物与光质 解析 光是由波长范围很广的电磁波组成的,主要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其中,人眼可见光波长为350760nm。14.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_(分数:2.00)A.少浆植物 B.多浆植物C.

    15、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解析:15.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_ 。(分数:2.00)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 解析:16.对人来说,住址是 _ ,职业是 _ 。(分数:2.00)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 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解析:解析 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 B 项。17.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_(分数:2.00)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解析:1

    16、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_(分数:2.00)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 D.细菌解析:19.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_(分数:2.00)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解析:20.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 _(分数:2.00)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 D.无关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竞争是两个或更多生物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动过程,分两种形式即干涉性竞争和 1竞争。 (分数:2.00)解析:利用性22.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

    17、原因是 1。 (分数:2.00)解析: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考点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23.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 1。 (分数:2.00)解析:太阳(或太阳辐射)24.在光线 1 的季节,鸟类的生殖腺萎缩。 (分数:2.00)解析:较弱25. 1 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初级生产者十分分散,有的成灌木状或匍匐状生长,主要是一些有很强抗旱性的植物类群。 (分数:2.00)解析:荒漠生态26. 1 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垂直投影所覆盖土地的面积。 (分数:2.00)解析:投影盖度27.“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 1,总是在系统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 (分数:2.00)解析:过捕2

    18、8.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Y=Wd 中,d 的含义是 1。 (分数:2.00)解析:密度29.磷循环的途径是从 1 开始的。 (分数:2.00)解析:岩石圈考点 磷循环途径30.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为受到 1 的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 10001200m 以下的高度。 (分数:2.00)解析:温度31.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做 1。 (分数:2.00)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2.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 1 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分数:2.00)解析:植物(第一)3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 1、 2、 3。 (分数

    19、:2.00)解析: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34.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土壤、水和大气等非生物资源的恶化,正在继续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使 1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分数:2.00)解析:生物多样性35.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解析:李比希36.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 1 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分数:2.00)解析:开放37.我国在植物群落分类上采用 1 原则和方法。 (分数:2.00)解析:群落生态38.单元顶极学说认为,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1

    20、 顶极。 (分数:2.00)解析:气候3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 1。 (分数:2.00)解析:生物小循环4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气相、液相和沉积三个基本类型,其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 1 型。 (分数:2.00)解析:沉积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2.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一般分布在苔原。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3.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

    21、趋势。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5.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物种达到最大量和最适量,但不排斥其他种生物的入侵。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8.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9.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50.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

    22、、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5.00)51.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 (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 (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52.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转化遵循的定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

    23、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转换、流动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要从浓缩的有效形态变为可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也就是说,在一切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失去做功能力而使能质(能的质量)下降。5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各有什么特点?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各营养级间进行流动。当太阳能输入生态系统后,能量不断地沿着生产者、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等逐级流动。这种能量的流动是单方向的、

    24、逐级流动的,它不会循环,只有消耗和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生物地化循环,简而言之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循环”一词意味着这些化学物质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5.00)54.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 (1)纬向地带性: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向地带性: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9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