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9.00)1.水稻土属于 _(分数:2.00)A.潜育土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2.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_ 。(分数:2.00)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3.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分数:1.00)A.地衣B.菌根C.蜜蜂与月季D.珊瑚4.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_(分数:2.00)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5.生命与群落的相同特征是_(分数:2.00)A.多样性B.运动C.静止D.丰富6.dN/dt=rN(K
2、-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_(分数:2.00)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7.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 。(分数:2.00)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D.降水幅度差异8.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强度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9.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_(分数:2.00)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10.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3、,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_ 。(分数:2.00)A.光照、温度B.温度、光照C.光照、海拔D.温度、海拔11.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_(分数:2.00)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12.生理有效辐射是 _(分数:2.00)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13.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_(分数:2.00)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14.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包括了除优势种以外的一种规模很大的植物,这样的种属于 _ 。(分
4、数:2.00)A.伴生种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15.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_ 。(分数:2.00)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16.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_(分数:2.00)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1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_(分数:2.00)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18.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_(分数:2.00)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19.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_(分数:2.00)A.生理
5、适应B.形态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20.群落演替速度的特点是_(分数:2.00)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38.00)21.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 1、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分数:2.00)22.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称为种群的 1 出生率。 (分数:2.00)2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 1。 (分数:2.00)24.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
6、这是受 1 的影响。 (分数:2.00)25.典型的 J 型增长和 S 型增长,在自然种群增长中是很少见的,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 1 过渡型。(分数:2.00)26.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 1;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 2。 (分数:1.00)27.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污染物浓度或毒性逐渐降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洁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水体有 1 能力。 (分数:2.00)28.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29.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 1。 (分
7、数:2.00)30. 1 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初级生产者十分分散,有的成灌木状或匍匐状生长,主要是一些有很强抗旱性的植物类群。 (分数:2.00)3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了动物、 1 和 2 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分数:1.00)32.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1。 (分数:2.00)33.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 1。 (分数:2.00)34.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 1; (分数:2.00)35.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 1。
8、(分数:2.00)36.湖泊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即浅水层、 1、深水层。 (分数:2.00)37.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 1、干旱区和荒漠区。 (分数:2.00)38.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 1 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分数:2.00)39.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 1。 (分数:2.00)40.某地的 1 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9.00)41.新迁入的植
9、物对新的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被迫加快了。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短日照植物在北方可获得加长的营养生长期。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最终要从生态系统中释放出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都
10、存在着一些并不属于气候顶级群落的群落。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米象的数量增加呈现为“S”形的增长曲线。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比例。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0.次生演替的方式和趋向是多种多样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3.00)51.顶级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分数:3.00)_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分数:10.00)_53.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
11、:20.00)54.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28 答案解析(总分:13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9.00)1.水稻土属于 _(分数:2.00)A.潜育土 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解析:2.对生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产生变化起到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是 _ 。(分数:2.00)A.光照B.温度C.雨水D.坡度 解析:3.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分数:1.00)A.地衣B.菌根 C.蜜蜂与月季D.珊瑚解析:4.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_(分数:2.00)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解析
12、:5.生命与群落的相同特征是_(分数:2.00)A.多样性B.运动 C.静止D.丰富解析:考点 群落的概念 解析 生命和群落都是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6.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 _(分数:2.00)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解析:7.引起不同坡度的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 。(分数:2.00)A.风速差异B.海拔高低差异C.太阳辐射差异 D.降水幅度差异解析:8.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_ 。(分数:2.00)A.光照长度B.光照
13、强度 C.光照时间的早晚D.光照速度解析:9.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_(分数:2.00)A.生物量B.生产力 C.利用率D.周转率解析:10.海洋中植物的分布随着海洋深度而变化,高山上植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依次是 _ 。(分数:2.00)A.光照、温度 B.温度、光照C.光照、海拔D.温度、海拔解析:11.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_(分数:2.00)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 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解析:12.生理有效辐射是 _(分数:2.00)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青光
14、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解析:13.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_(分数:2.00)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 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解析:14.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包括了除优势种以外的一种规模很大的植物,这样的种属于 _ 。(分数:2.00)A.伴生种 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解析:15.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_ 。(分数:2.00)A.行为调节 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解析:解析 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 A。16.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_(分数
15、:2.00)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 D.光照和温度解析:1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_(分数:2.00)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解析:18.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_(分数:2.00)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解析:19.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_(分数:2.00)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 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解析:20.群落演替速度的特点是_(分数:2.00)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
16、间变化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38.00)21.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个体、 1、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 (分数:2.00)解析:种群考点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2.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称为种群的 1 出生率。 (分数:2.00)解析:生理2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 1。 (分数:2.00)解析:固氮作用24.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 1 的影响。 (分数:2.00)解析:强风方向25.典型的 J 型增长和 S 型增长,在自然种群增长中是很少见的
17、,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 1 过渡型。(分数:2.00)解析:中间26.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上,叫做 1;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 2。 (分数:1.00)解析:谷风、山风27.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污染物浓度或毒性逐渐降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洁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水体有 1 能力。 (分数:2.00)解析:自净28.最小因子律是德国化学家 1 于 1840 年提出的。 (分数:2.00)解析:李比希29.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 1。 (分数:2.00)解析:太阳(或太阳辐射)30. 1 系统的最
18、大特点是:初级生产者十分分散,有的成灌木状或匍匐状生长,主要是一些有很强抗旱性的植物类群。 (分数:2.00)解析:荒漠生态3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了动物、 1 和 2 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分数:1.00)解析:植物、微生物32.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1。 (分数:2.00)解析:基础33.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 1。 (分数:2.00)解析:富营养化34.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 1; (分数:2.00)解析:长期演替35.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
19、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 1。 (分数:2.00)解析:淡水生物群落36.湖泊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即浅水层、 1、深水层。 (分数:2.00)解析:表水层37.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 1、干旱区和荒漠区。 (分数:2.00)解析:湿润区38.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 1 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分数:2.00)解析:十分之一39.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 1。 (分数:2.00)解析:物候节律40.某地的 1 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
20、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分数:2.00)解析:年平均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9.00)41.新迁入的植物对新的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2.从人类开展化学固氮之后,自然界中生物的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就被迫加快了。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3.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4.热带草原中典型的食草动物是长颈鹿、斑马等。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5.短日照植物在北方可获得加长的营养生长期。 (分数:2.00)A.正确 B.
21、错误解析:46.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最终要从生态系统中释放出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着一些并不属于气候顶级群落的群落。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8.米象的数量增加呈现为“S”形的增长曲线。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9.影响动物出生率的因素是动物每次产子数量、每年生殖次数和种群性成熟个体的比例。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50.次生演替的方式和趋向是多种多样的。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3.00)51.顶级
22、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52.简述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规律。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53.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
23、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 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