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U /U A.北方针叶林 B.草原 C.苔原 D.荒漠(分数:2.00)A.B.C.D.2.下列不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是U /U A.畜力 B.化肥、农药 C.农业机械 D.农用塑料(分数:2.00)A.B.C.D.3.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U /U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分数:2.00)A.B.C.D.4.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U /U。 A.个体最大的 B.个体最
2、小的 C.个体差异最小的 D.个体差异最大的(分数:2.00)A.B.C.D.5.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U /U A.红外光 B.可见光 C.蓝光 D.紫外光(分数:2.00)A.B.C.D.6.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U /U A.多个种群共存 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 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分数:2.00)A.B.C.D.7.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U /U A.原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长期演替 D.世纪演替(分数:2.00)A.B.C.D.8.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 U /U A.J
3、 型 B.S 型 C.直线 D.抛物线(分数:2.00)A.B.C.D.9.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_ A.地形顶极 B.土壤顶极 C.气候顶极 D.偏途顶极(分数:2.00)A.B.C.D.10.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U /U A.长江流域 B.淮海流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分数:2.00)A.B.C.D.11.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U /U A.风力和降水 B.风力和温度 C.温度和降水 D.温度和光照(分数:2.00)A.B.C.D.12.光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U /U A.主导因子作用 B.综合作用 C.阶段
4、性作用 D.补偿作用(分数:2.00)A.B.C.D.1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U /U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分数:2.00)A.B.C.D.1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U /U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分数:2.00)A.B.C.D.15.生命与群落的相同特征是_ A.多样性 B.运动 C.静止 D.丰富(分数:2.00)A.B.C.D.16.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U /U。 A.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
5、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分数:2.00)A.B.C.D.17.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U /U。 A.体型构造的适应 B.行为的适应 C.生理的适应 D.遗传的适应(分数:2.00)A.B.C.D.18.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U /U A.开始期 B.加速期 C.转折期 D.减速期(分数:2.00)A.B.C.D.19.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 100 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 80 个样方中,则 80%指的是该物种在
6、该群落中的 U /U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分数:2.00)A.B.C.D.20.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U /U。 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 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 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 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分数:2.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39.00)2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 1、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22.对群落单元的划分及群落的宏观实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派,即 1 和个体学派。(分数
7、:2.00)填空项 1:_23.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 1 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分数:2.00)填空项 1:_24.生物多样性包括 1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25.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分数:2.00)填空项 1:_26.在深水层,因为 1,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分数:2.00)填空项 1:_27.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始建于 1 年。(分数:2.00)填空项 1:_28.单元顶极学说认为,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1 顶极。(分数:2.00)填空项 1:
8、_29. 1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分数:2.00)填空项 1:_30.种群调节不是无限的,它围绕着平均密度做上下波动。另外,种群原来的基数不同。调节向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度。这说明种群调节具有一定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31.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32.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1 三大类。(分数:2.00)填空项 1:_33.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
9、可分为三个区,即 1、 2 和 3。(分数:1.00)填空项 1:_34.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1 圈。(分数:2.00)填空项 1:_35.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个区,即森林区、 1 和荒漠区。(分数:2.00)填空项 1:_36.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 是最好的土壤。(分数:2.00)填空项 1:_37.世界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22%,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38.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 1 两种。(分数:2.00)填空项 1:_39.豆科植物
10、与 1 结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分数:2.00)填空项 1:_40.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 1 和分解者。(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春季水温升高、光照适宜,加之有充分的营养,使得有旺盛繁殖能力的硅藻迅速增长,形成春季数量高峰。不久之后,硅藻的数量会持续不变,形成赤潮。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 pH 小于 7 而形
11、成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南美洲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工业化农业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U /U(分数
12、:2.00)A.正确B.错误50.短日照植物在北方可获得加长的营养生长期。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3.00)51.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特征。(分数:3.00)_52.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分数:10.00)_53.物种间竞争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1 答案解析(总分:1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U /U
13、A.北方针叶林 B.草原 C.苔原 D.荒漠(分数:2.00)A.B.C. D.解析:2.下列不属于工业辅助能的是U /U A.畜力 B.化肥、农药 C.农业机械 D.农用塑料(分数:2.00)A. B.C.D.解析:3.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U /U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分数:2.00)A.B. C.D.解析:4.在一个气候和环境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一般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种群是U /U。 A.个体最大的 B.个体最小的 C.个体差异最小的 D.个体差异最大的(分数:2.00)A.B.C.D. 解析:5.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
14、光性U /U A.红外光 B.可见光 C.蓝光 D.紫外光(分数:2.00)A.B.C.D. 解析:6.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U /U A.多个种群共存 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 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分数:2.00)A.B.C. D.解析:7.下列演替类型中不属于按演替进程时间长短分类的是U /U A.原生演替 B.快速演替 C.长期演替 D.世纪演替(分数:2.00)A. B.C.D.解析:8.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 U /U A.J 型 B.S 型 C.直线 D.抛物线(分数:2.00)A.B. C.D.解析:9.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_
15、A.地形顶极 B.土壤顶极 C.气候顶极 D.偏途顶极(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单元顶极学说 解析 单元顶极学说又叫气候顶级理论。10.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U /U A.长江流域 B.淮海流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分数:2.00)A.B.C. D.解析:11.决定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最主要气候因子是U /U A.风力和降水 B.风力和温度 C.温度和降水 D.温度和光照(分数:2.00)A.B.C. D.解析:12.光强度的变化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这属于生态因子的U /U A.主导因子作用 B.综合作用 C.阶段性作用 D.补偿作用(分数:
16、2.00)A.B. C.D.解析:1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U /U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分数:2.00)A.B.C.D. 解析:14.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U /U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分数:2.00)A. B.C.D.解析:15.生命与群落的相同特征是_ A.多样性 B.运动 C.静止 D.丰富(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群落的概念 解析 生命和群落都是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16.顶极群落与非顶极群落的区别在于U /U。 A.生物
17、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B.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相同,生物的适应特性不相似 C.群落生产和群落呼吸量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 D.生物体积的大小和生活史的长短不同,生物的适应特性相似(分数:2.00)A. B.C.D.解析:17.骆驼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可以保持血液的水分,这是动物对环境湿度的一种U /U。 A.体型构造的适应 B.行为的适应 C.生理的适应 D.遗传的适应(分数:2.00)A.B.C. D.解析:18.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哪个时期密度增长最快 U /U A.开始期 B.加速期 C.转折期 D.减速期(分数:2.00)A.B.C.
18、 D.解析:19.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 100 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 80 个样方中,则 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U /U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分数:2.00)A.B. C.D.解析:20.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U /U。 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 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 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 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分数:2.00)A. B.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20,分数:39.00)2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 1、草本层和地
19、被层四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灌木层)解析:22.对群落单元的划分及群落的宏观实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派,即 1 和个体学派。(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有机体学派)解析:23.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 1 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栖息地)解析:24.生物多样性包括 1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遗传)解析:25.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S d b b
20、K 值(环境容纳量))解析:26.在深水层,因为 1,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光线微弱)解析:27.我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始建于 1 年。(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1978)解析:28.单元顶极学说认为,在同一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1 顶极。(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气候)解析:29. 1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态平衡)解析:30.种群调节不
21、是无限的,它围绕着平均密度做上下波动。另外,种群原来的基数不同。调节向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度。这说明种群调节具有一定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限度)解析:31.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叫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内禀增长率)解析:32.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1 三大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挺水植物)解析:33.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 1、 2 和 3。(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湿润森
22、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干旱荒漠区)解析:34.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1 圈。(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生物)解析:35.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个区,即森林区、 1 和荒漠区。(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草原区)解析:36.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 是最好的土壤。(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草甸黑土)解析:37.世界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22%,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24%)解析:38.低
23、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 1 两种。(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冻害)解析:39.豆科植物与 1 结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固氮微生物)解析:40.生态系统的三大生物功能群是:生产者、 1 和分解者。(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消费者)解析:三、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41.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2.春季水温升高、光照适宜,加之有充分的营养,使得有旺盛繁殖能力的硅藻迅速增长,形成春季数量高峰。不
24、久之后,硅藻的数量会持续不变,形成赤潮。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3.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 pH 小于 7 而形成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4.南美洲没有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5.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6.某些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黏液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强抗寒能力。U /U(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7.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U /U(分数:
25、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8.工业化农业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9.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U /U(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50.短日照植物在北方可获得加长的营养生长期。U /U(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3.00)51.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特征。(分数:3.00)_正确答案:(1)群落演替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的、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
26、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虽然物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演替的类型、方向和程度,但演替是群落本身所控制的,并且正是群落的演替极大地改变着物理环境。 (3)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并不是一个无休止、永恒延续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即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解析:52.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主要种群空间格局有: (1) 均匀分布。 (2) 随机分布。 (3) 成群分布。)解析:53.物种间竞争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种间竞争的一个特点是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是指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
27、和后果不同,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种间竞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到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54.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分数:20.00)_正确答案:(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地球表面生态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型: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前者约占地球表面的 1/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 2/3。后者正好相反。水域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的 2/3,而初级生产量约占全球的 1/3。 陆地上的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海洋中初级生产量又有从河口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可根据生产量的高低将全球初级生产量进行等级划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