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4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7.00)1.昆虫对 _ 有趋光反应。(分数:2.00)A.紫外线B.红外线C.可见光D.荧光2.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_(分数:2.00)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3.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_(分数:2.00)A.湿度条件B.CO2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4.地球环境是指 _(分数:2.00)A.大
2、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B.化石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6.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_ 。(分数:2.00)A.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7.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_ 。(分数:2.00)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8.领域的特性不包括_(分数:2.00)A.更换性B.排他
3、性C.伸缩性D.替代性9.湖底淤泥中的 DDT浓度为 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 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 DDT浓度能升高到 _ 。(分数:2.00)A.5mg/LB.9.8mg/LC.98mg/LD.500mg/L10.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分数:1.00)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11.森林的年龄是森林 _ 指标。(分数:2.00)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12.群丛是植物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 _ 。(分数:2.00)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1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_(分数:2.00)A.
4、K生物被 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14.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 _(分数:2.00)A.个体生态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D.种群生态学15.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_。(分数:1.00)A.环境决定性别B.密度效应C.社会等级D.领域特征16.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分数:2.00)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17.下列关于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生态因子对
5、生物的重要性是不等的B.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配合的C.生态因子可以相互替代D.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相同18.下列_是生态因子。(分数:1.00)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19.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_(分数:2.00)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0.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 K 1 ,某地年总积温为 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_(分
6、数:2.00)A.K-K1B.K/K1C.K+K1D.K1/K二、填空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1.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1。 (分数:2.00)22. 1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地带,这种过渡地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变化很突然,有的则表现为逐渐过渡。(分数:2.00)23.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1 三大类。 (分数:2.00)24.对群落单元的划分及群落的宏观实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派,即 1 和个体学派。 (分数:2.00)25.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26.根据栖息地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可分为水生生物
7、群落和 1。 (分数:2.00)27.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 1。 (分数:2.00)28.在 1 土壤中容易引起钾、钙、磷、镁等元素的缺乏。 (分数:2.00)29.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 1 式增长模型。 (分数:2.00)30.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1 的交替上。 (分数:2.00)31.植物开始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称为 1。 (分数:2.00)32.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 1。 (分数:2.00)33.蝼蛄在生存斗争中是通过 1 对策适应环境的。 (分数:2.00)34.群落的外貌
8、决定于群落优势的 1 和层片结构。 (分数:2.00)35.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做 1。 (分数:2.00)36.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 1。 (分数:2.00)37.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 N t =N o t,式中 是 1。 (分数:2.00)38.种群应具有空间特性、数量特性、 1 等主要特性。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39.氮循环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0.“动物尸体秃鹫微生物”这一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分数:2.00)A.正
9、确B.错误41.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有机物燃烧。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种群增长率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分数:
10、2.00)A.正确B.错误48.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9.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分数:10.00)_50.简述紫外光的生态作用。 (分数:10.00)_5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2.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16 答案解析(总分:14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37.00)1.昆虫对 _ 有趋光反应。(分数:2.00)A.
11、紫外线 B.红外线C.可见光D.荧光解析:2.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_(分数:2.00)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解析:3.冬季太阳能蔬菜大棚,主要改善了蔬菜生长的 _(分数:2.00)A.湿度条件B.CO2浓度C.光照强度D.温度条件 解析:4.地球环境是指 _(分数:2.00)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解析: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B.化石
12、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 解析:考点 碳循环 解析 在大气中碳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6.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_ 。(分数:2.00)A.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B.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 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解析:7.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_ 。(分数:2.00)A.阳光B.温度C.大气 D.水分解析:8.领域的特性不包括_(分数:2.00)A.更换性 B.排他性C.伸缩性D.替代性解析:考点 领域性 解析 领域性
13、的特征包括排他性、伸缩性、替代性。9.湖底淤泥中的 DDT浓度为 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 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 DDT浓度能升高到 _ 。(分数:2.00)A.5mg/LB.9.8mg/LC.98mg/L D.500mg/L解析:10.土壤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_(分数:1.00)A.菌根B.根瘤 C.菌丝D.子实体解析:11.森林的年龄是森林 _ 指标。(分数:2.00)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解析:12.群丛是植物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 _ 。(分数:2.00)A.种群B.群落 C.物种D.生态系统解析:13.生
14、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 _(分数:2.00)A.K生物被 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解析:14.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 _(分数:2.00)A.个体生态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 D.种群生态学解析:15.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_。(分数:1.00)A.环境决定性别 B.密度效应C.社会等级D.领域特征解析:16.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分数:2.00)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解析:17.下列关于
15、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不等的B.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配合的 C.生态因子可以相互替代D.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相同解析:解析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生物的限制因子;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相互补偿;生态因子在生物生活的各个阶段作用不同,故四项中只有 B项正确,选 B。18.下列_是生态因子。(分数:1.00)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B.温度、光、食物、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C.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
16、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解析:19.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_(分数:2.00)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解析:20.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 K 1 ,某地年总积温为 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_(分数:2.00)A.K-K1B.K/K1 C.K+K1D.K1/K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1.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 1。 (分数:2.00)解析: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22. 1实际上是一个过渡地带,这种过渡地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变化很突然,有的则表现为逐渐过渡。(分数:2.00)解
17、析:群落交错区23.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 1 三大类。 (分数:2.00)解析:挺水植物24.对群落单元的划分及群落的宏观实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有两个学派,即 1 和个体学派。 (分数:2.00)解析:有机体学派25.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解析:成熟26.根据栖息地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可分为水生生物群落和 1。 (分数:2.00)解析:陆生生物群落27.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 1。 (分数:2.00)解析:水平结构28.在 1 土壤中容易引起钾、钙、磷、镁等元素的缺乏。 (分数:2.00)解
18、析:酸性29.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是符合 1 式增长模型。 (分数:2.00)解析:指数30.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 1 的交替上。 (分数:2.00)解析:旱季与雨季31.植物开始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称为 1。 (分数:2.00)解析:生物学零度32.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称为 1。 (分数:2.00)解析:实际出生率考点 种群的出生率33.蝼蛄在生存斗争中是通过 1 对策适应环境的。 (分数:2.00)解析:K34.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 1 和层片结构。 (分数:2.00)解析:生活型35.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
19、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做 1。 (分数:2.00)解析:趋同适应36.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 1。 (分数:2.00)解析:信息流37.世代分离种群的指数增长方程为 N t =N o t,式中 是 1。 (分数:2.00)解析:周限增长率38.种群应具有空间特性、数量特性、 1 等主要特性。 (分数:2.00)解析:遗传特性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39.氮循环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0.“动物尸体秃鹫微生物”这一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
20、41.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2.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3.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有机物燃烧。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4.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5.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46.种群增长率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7.相对于限制因子来说,
21、改善主导因子获得的效益最大。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48.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9.生态系统及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态系统就是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性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能力。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营养级的数目有限,是一个动态系统。50.
22、简述紫外光的生态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紫外线主要引起化学效应,它有杀菌、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 D的合成的作用。紫外线能被原生质吸收,大的剂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虫对紫外光具趋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虫诱杀、消毒灭菌。5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 2030 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
23、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52.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