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01 及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_ 。(分数:2.00)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2.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 _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分数:2.00)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3.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_(分数:2.00)A.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4.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_(分数:2.00)A.pH56B.pH67C.pH78
2、D.pH895.与植物离子吸收有关的因素是 _ 。(分数:2.00)A.离子浓度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能力D.以上三个都有影响6.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_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分数:2.00)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7.顶极一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 _(分数:2.00)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8.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_ 。(分数:2.00)A.真菌B.病毒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D.工人、农民9.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是按 _ 。(分数:2.00)
3、A.环境的性质分类的B.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的C.环境的主体分类的D.环境的质量分类的10.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_(分数:2.00)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二、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1.最近研究表明,光周期现象主要与 1 的长短有关。 (分数:2.00)1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为三个区,即森林区、 1 和荒漠区。 (分数:2.00)13.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1。 (分数:2.00)14.生态系统的
4、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 1 生产。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1.00)15.由环境中季节变化所决定的种群波动的变化,多与食物的变化无关。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6.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7.在我国半干旱草原区,植物破坏后经过足够的时间都能形成森林群落。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8.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K对策生物。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9.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0.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
5、从边缘效应。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21.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分数:10.00)_2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 (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23.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01 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_ 。(分数:2.00)A.行为调节 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解析:解析 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
6、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 A。2.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 _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分数:2.00)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解析:3.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_(分数:2.00)A.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 解析:4.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_(分数:2.00)A.pH56B.pH67 C.pH78D.pH89解析:考点 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在 pH值为 67 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5.与植
7、物离子吸收有关的因素是 _ 。(分数:2.00)A.离子浓度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能力D.以上三个都有影响 解析:6.在一个生物群落中, _ 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并从而影响到了群落的稳定性。(分数:2.00)A.建群种B.优势种C.附属种D.稀有种 解析:解析 群落环境丰富多样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稀有种的存在正好证明了环境的多样性,也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故选 D。7.顶极一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 _(分数:2.00)A.后顶极B.前顶极C.亚顶极D.气候顶极 解析:8.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_ 。(分数:2.00)A.真菌B.病毒C.绿色
8、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 D.工人、农民解析:9.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是按 _ 。(分数:2.00)A.环境的性质分类的 B.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的C.环境的主体分类的D.环境的质量分类的解析:10.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_(分数:2.00)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 D.不可替代性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1.最近研究表明,光周期现象主要与 1 的长短有关。 (分数:2.00)解析:暗期1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植被类型也相应分
9、为三个区,即森林区、 1 和荒漠区。 (分数:2.00)解析:草原区13.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1。 (分数:2.00)解析:大14.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其中消费者的生产属于 1 生产。 (分数:2.00)解析:次级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1.00)15.由环境中季节变化所决定的种群波动的变化,多与食物的变化无关。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6.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7.在我国半干旱草原区,植物破坏后经过足够的时间都能形成森林群落。 (分数:2.00)
10、A.正确B.错误 解析:18.哺乳动物大多属于 K对策生物。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9.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0.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21.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检验种群分布型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 (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 m,则可根据分散度 S 2 。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 若 S 2 =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
11、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 若 S 2 =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 S 2 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 若 S 2 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 (2)空间分布指数法: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 式中:I 为空间分布指数,V 方差,m 为平均数。若 I=1,为随机分布;若 I1,为均匀分布;若 I1,为集群分布。2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层次。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1)遗传多样性:指各个物种所包含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2
1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 (3)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考点 生物多样性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23.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根据群落演替的动因,可把群落演替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内因引起的演替叫内因性演替。演替系列中从先锋群落开始,生物的生长发育即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们的生境得到改善,然后被改造后的生境反过来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序列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外因引起的演替叫外因性演替。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气候发生演替,地貌变化所引起的地貌发生演替,由土壤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发生演替,以及火(雷电、山火)等发生的演替,人为演替等。 由于一切源于外因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