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9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分数:2.00)A.B.C.D.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分数:2.00)A.B.C.D.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 D教学参考书(分数:2.00)A.B.C.D.
2、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分数:2.00)A.B.C.D.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分数:2.00)A.B.C.D.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 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课 D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分数:2.00)A.B.C.D.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C中庸 D大学(分数:2.00)A.B.C.D.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3、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数:2.00)A.B.C.D.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分数:2.00)A.B.C.D.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分数:2.00)A.B.C.D.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分数:2.00)A.B.C.D.12.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学校教育( )A起主导作用 B不起主导作用C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分数:2.0
4、0)A.B.C.D.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分数:6.00)_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分数:8.00)_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数:8.00)_17.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分数:15.00)_六、心理学(
5、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C社会性 D自发性(分数:2.00)A.B.C.D.20.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分数:2.00)A.B.C.D.2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分数:2.00)A.B.C.D.22.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6、)A具体化 B分析C系统化 D抽象(分数:2.00)A.B.C.D.23.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 )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C鸟的条件反射反应 D猩猩的条件反射反应(分数:2.00)A.B.C.D.24.动作灵活稳定、正确、动作高度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消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紧张感逐渐消失等活动方式属于( )A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B动作连接阶段C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D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分数:2.00)A.B.C.D.25.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对艺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这种人格类型属于荣格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A思维外向
7、型 B感觉外向型C情感外向型 D直觉外向型(分数:2.00)A.B.C.D.26.下列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观察力 B曲调感C节奏感 D色调感(分数:2.00)A.B.C.D.27.根据动机的分类标准,按需要不同,动机可划分为( )A生理性与社会性 B高等与低级C长远与短暂 D主导和辅助(分数:2.00)A.B.C.D.2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分数:2.00)A.B.C.D.29.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A盲目性 B散漫性C顽固性 D动摇性(分数:2.00)A.B
8、.C.D.30.下列方法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的是( )A自由联想 B系统脱敏C厌恶疗法 D强化、惩罚与消退(分数:2.00)A.B.C.D.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注意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分数:6.00)_32.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复习。(分数:8.00)_34.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分数:8.00)_35.简要说明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数:15.00
9、)_专升本教育理论-9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分数:2.00)A.B.C. D.解析: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分数:2.00)A. B.C.D.解析: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C教材 D教学参考书(分数:2.00
10、)A.B. C.D.解析: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分数:2.00)A. B.C.D.解析: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分数:2.00)A.B.C. D.解析: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早操、课间操 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课 D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分数:2.00)A.B.C. D.解析: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C中庸 D大学(分数:2.00)A.B. C.D.解析:8.学生年龄特
11、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数:2.00)A.B.C.D. 解析: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分数:2.00)A.B.C.D. 解析: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分数:2.00)A.B.C. D.解析: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分数:2.00)A.B.C.D. 解析:12.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
12、合教育中,学校教育( )A起主导作用 B不起主导作用C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分数:2.00)A. B.C.D.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解析: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
13、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分数:8.00)_正确答案:(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体任务是:(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解析: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数:8.00)_正确答案:(课外
14、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解析:17.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分数:8.00)_正确答案:(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启
15、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析: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C社会性 D自发性(分数:2.00)A. B.C.D.解析:20.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
16、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分数:2.00)A.B.C. D.解析:2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分数:2.00)A.B.C. D.解析:22.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A具体化 B分析C系统化 D抽象(分数:2.00)A.B.C. D.解析:23.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 )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C鸟的条件反射反应 D猩猩的条件反射反应(分数:2.00)A. B.C.D.解析:24.动作灵活稳定、正确、动作
17、高度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消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紧张感逐渐消失等活动方式属于( )A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 B动作连接阶段C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D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分数:2.00)A.B.C. D.解析:25.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对艺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这种人格类型属于荣格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A思维外向型 B感觉外向型C情感外向型 D直觉外向型(分数:2.00)A.B. C.D.解析:26.下列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观察力 B曲调感C节奏感 D色调感(分数:2.00)A. B.C.D.解析:27.根据动机的分类标准,按需要不同,动机
18、可划分为( )A生理性与社会性 B高等与低级C长远与短暂 D主导和辅助(分数:2.00)A. B.C.D.解析:2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分数:2.00)A.B.C.D. 解析:29.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A盲目性 B散漫性C顽固性 D动摇性(分数:2.00)A. B.C.D.解析:30.下列方法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的是( )A自由联想 B系统脱敏C厌恶疗法 D强化、惩罚与消退(分数:2.00)A. B.C.D.解析: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注意稳
19、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注意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品质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解析:32.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解析: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复习。(分数:8.00)_正确答案:(1)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
20、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2)联系实际展开论述。)解析:34.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分数:8.00)_正确答案:(1)性格和气质的联系。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到性格形成和发展,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2)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
21、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解析:35.简要说明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数:8.00)_正确答案:(1)行为参照: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2)对偏离的恐惧: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因此,从众行为者害怕偏离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3)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解析: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
22、:15.00)36.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分数:15.00)_正确答案:(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到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