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23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C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分数:2.00)A.B.C.D.2.我国实行现代学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1902 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B1903 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C1922 年制定的“六三三学制” D1951 年颁布的新中国学制(分数:2.00)A.B.C.D.3.下列哪组是依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的?(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B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分数:2.00)A.B.C.D.4.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这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分数:2.00)A.B.C.D.5.教育学的源泉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需要 C教育思想 D教育实践(分数:2.00)A.B.C.D.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
3、开端(分数:2.00)A.B.C.D.7.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主体性(分数:2.00)A.B.C.D.8.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威 D陶行知(分数:2.00)A.B.C.D.9.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分数:2.00)A.B.C.D.1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A教好课 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C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 D认真执行校长指令(分数:2.00)A.B.C.D.11.制定教学计
4、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目标 C课程内容 D课程结构(分数:2.00)A.B.C.D.1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 A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各科教学 D社会实践(分数:2.00)A.B.C.D.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百分制记分法是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记分方法,它也是唯一的成绩评定方法。(分数:6.00)_1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分数:8.00)_16.简述教学的任务。(分数:8.00)_17.简述我国学制改革
5、的基本原则。(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基本规律。(分数:15.00)_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人在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体现了(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分数:2.00)A.B.C.D.20.在全体人口中,智力水平是何种状态分布( ) A偏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分数:2.00)A.B.C.D.2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高需要层次?( ) A
6、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数:2.00)A.B.C.D.22.保持时间为 0.252 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分数:2.00)A.B.C.D.23.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是( ) A需要 B激情 C意志 D动机(分数:2.00)A.B.C.D.24.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 A发散思维 B再造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分数:2.00)A.B.C.D.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谁提出的?( ) A希波克利特 B巴甫洛夫 C盖伦 D冯特(分数:2.00)A.B.C.D.26.爆发
7、式、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称之为(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分数:2.00)A.B.C.D.2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分数:2.00)A.B.C.D.28.心理学源于下列哪一门科学?( ) A宗教 B历史学 C哲学 D生理学(分数:2.00)A.B.C.D.29.学习者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记忆叫做(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分数:2.00)A.B.C.D.30.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A双重抑制 B前摄
8、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分数:2.00)A.B.C.D.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性格和气质是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分数:6.00)_32.心理健康即心理没有疾病。(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数:8.00)_34.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分数:8.00)_35.简述意志的品质。(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分数:15.00)_专升本教育理论-23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
9、(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C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了解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小学阶段从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我国实行现代学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1902 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B1903 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C1922 年制定的“六三三学制” D1951 年颁布的新中国学制(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理解记
10、忆我国近代史上总共出现的上述四个学制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其中 1902 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现代最早颁布但并末正式推行的第一份学制。我国实现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3.下列哪组是依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的?(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A 是从课程管理制度划分的。B 是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的。C 是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划分的。D 是从课程的存在形式划分的,所以应选 B。4.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这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
11、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1903 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了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要求对每个颁布的学制特点熟记。5.教育学的源泉是( ) A教育理论 B教育需要 C教育思想 D教育实践(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一切科学理论和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教育学同样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应选 D。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
12、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应选 D。7.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主体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这个理念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上可以根据学生、环境等不同进行创造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8.称赞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威 D陶行知(分数:2.00
13、)A. B.C.D.解析:解析 B 苏霍林姆斯基阐述的是和谐教育思想,未提到过。C杜威倡导的是“教育即生活”等思想。D叶圣陶所提的是“生活即教育”等思想,也没提到排除法应选 A。9.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狭义教育制度仅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ABD 都包括在 C 中,所以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1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A教好课 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C与其他教师处好关
14、系 D认真执行校长指令(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具体说来,就是在学校行政领导和其他老师的配合下,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汁划,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将本班培养成积极向上、奋发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同时统一协调本班教导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品德、学习、劳动、生活、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题只要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内容即可知选 B。11.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课程目标 C课程内容 D课程结构(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A 课程设置,这是制定教学计
15、划的首要问题。而 B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意图。C 课程内容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D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1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 A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各科教学 D社会实践(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有用的途径。所以答案应是 C。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百分制记分法是目前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记分方法,
16、它也是唯一的成绩评定方法。(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百分制记分法指的是满分 100,60 分及格的方法,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记分方法,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唯一的一种成绩评定方法,还有等级记分法。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字等级记分法,另一类为数字等级记分法。此外,评语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1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是有共同之处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汁划、有组织的活动。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分数:8.00)
17、_正确答案:(1)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劳动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使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点说明了对我们培养的人的素质要求。(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日的的根本途径。)解析:16.简述教学的任务。(分数:8.00)_正确答案:(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解析:17.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分数:8.00)_正确答案:(1)
18、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基本规律。(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方面,品德知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
19、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的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 一般说来,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但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应视情况选择多种开端,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学部分)解析: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人在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时,把注
20、意指向不同对象体现了(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注意分配”的概念就是题目的原意。20.在全体人口中,智力水平是何种状态分布( ) A偏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在全部人群中,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这种分布状态,统计学上称为:常态分布。2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高需要层次?( )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顺序是:
2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2.保持时间为 0.252 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保持时间为 0.252 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瞬时记忆。A 瞬时记忆大约为 0.252 秒,比 B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短时记忆 520 秒,最多不超过 1 分钟,记忆痕迹有随时间而自动消退。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 1 分钟以上乃至人的一生。所以应选 A。23.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是( ) A需要 B激情 C意志 D动机(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从它们的概念分析便可得知。A 需
22、要: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定需求一定的客观事物与对象。B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强烈爆发性、短暂性、指向性的特点。C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和控制行动,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D 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所以选 D。24.学生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 ) A发散思维 B再造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B 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3、C 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或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到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D 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所以应选 A,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的设想出发,可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谁提出的?( ) A希波克利特 B巴甫洛夫 C盖伦 D冯特(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A 与 C 只是对人的气质进行了分类,没有研究高级神经活动;B 则对高级神经活动进行过长期研究,D 则与此无关。所以应选 B。26.爆发式、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
24、态称之为(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A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B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C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的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D 热情是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所以应选 A。27.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弄清这几个名词的概念即可得知答案,此题考查的是表象的概念。28.心理学源于下列哪一门科学?( ) A宗教 B历史学 C哲学 D生理学(分数:2.00)A.B.C. D
25、.解析:解析 1879 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9.学习者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记忆叫做(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机械识记”的概念是题目原意,关键词是“外部联系”及“简单重复”。30.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此题把前摄抑制与倒摄制的含义理解清楚即可。八、
26、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性格和气质是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分数:6.00)_正确答案:(正确。)解析: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二者相互影响。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还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32.心理健康即心理没有疾病。(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九、简答题(总题数
27、:3,分数:24.00)3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数:8.00)_正确答案:(1)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 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解析:34.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分数:8.00)_正确答案:(1) 自我意识正确。(2) 人际关系协调。(3) 性别角色分化。(4) 社会适应良好。(5) 情绪积极稳定。(6) 人格结构完整。)解析:35.简述意志的品质。(分数:8.00)_正确答案:(1) 意志的自觉性。(2) 意志的果断性。(3) 意志的自制性。(4) 意志的坚韧性
28、。)解析: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分数:15.00)_正确答案:(1) 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2)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不同文化民族有其不同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因素对后天形成的人格特征影响较大。(3) 家庭环境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有不同影响。(4) 儿童早期经验。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但不绝对。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往往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人格的发展,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人而异。(5) 自然环境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环境因素都影响人格的形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