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19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 A.洛克 B.赞科夫 C.杜威 D.卢梭(分数:2.00)A.B.C.D.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_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分数:2.00)A.B.C.D.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课程 D.教学(分数:2.00)A.B.C.D.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
2、才的是_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分数:2.00)A.B.C.D.5.对学生进行奖励、惩罚,运用的德育方式是_ A.实际锻炼 B.说服教育 C.品德评价 D.榜样示范(分数:2.00)A.B.C.D.6.掌握学习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 A.卡罗尔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沙塔洛夫(分数:2.00)A.B.C.D.7.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_ A.文字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数字记分法 D.五分制记分法(分数:2.00)A.B.C.D.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3、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_ 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B.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D.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分数:2.00)A.B.C.D.9.教育部20032007 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的改革与发展。 A.基础教育 B.农村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分数:2.00)A.B.C.D.10.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学生的反应:无目标,道德和学习往往差。这种师生关系类型是_ A.漠视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分数:2.00)A.B.C.D.1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
4、常性工作是_ A.组织学生活动 B.做好家访工作 C.做好德育工作 D.指导团队工作(分数:2.00)A.B.C.D.12.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个人教育 D.家庭教育(分数:2.00)A.B.C.D.三、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分数:6.00)_1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分数:6.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怎样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分数:8.00)_16.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数:8.00)_17.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
5、。(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1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分数:15.00)_六、B心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七、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9.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_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绪记忆(分数:2.00)A.B.C.D.20.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_ A.具体思维 B.直观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分数:2.00)A.B.C.D.21.用霓虹灯做广告,主要是利用了人的_ A.有意注意 B.无意
6、注意 C.貌似注意 D.有意后注意(分数:2.00)A.B.C.D.22.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_ A.桑代克 B.艾宾浩斯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C.D.2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_ A.人格 B.态度 C.需要 D.情绪(分数:2.00)A.B.C.D.24.强调“顿悟”的是心理学的哪个学派?_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人本主义(分数:2.00)A.B.C.D.25.根据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_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分数:2.00)A.B.C.D.26.意
7、志行动的基础是_ A.克服困难 B.随意运动 C.认知过程 D.意识调节(分数:2.00)A.B.C.D.27.智力的多元理论提出者是心理学家_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分数:2.00)A.B.C.D.2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_ A.创造想象 B.理想 C.再造想象 D.幻想(分数:2.00)A.B.C.D.29.“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下列哪种社会影响现象?_ A.依从 B.服从 C.从众 D.遵从(分数:2.00)A.B.C.D.30.认知家庭作业是_的常用技术。 A.精神分析法 B.当事人中心法 C.行为矫正法 D.理性情绪疗法(分数:2
8、.00)A.B.C.D.八、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31.创造性思维的成分主要是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无关紧要。(分数:6.00)_32.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要的目标,但又不能同时获得,也不知如何选择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趋避冲突。(分数:6.00)_九、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分数:8.00)_34.简述思维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分数:8.00)_35.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分数:8.00)_十、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分数:15.00)_专升本教育理论-19
9、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教育学部分/B(总题数:0,分数:0.00)二、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 A.洛克 B.赞科夫 C.杜威 D.卢梭(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教育家及其著作 解析 洛克著有教育漫话,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卢梭著有爱弥尔,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_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教育的发展 解析 现代生产需要扩大教育范围,工人阶级为争取教育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0、,这一切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 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 C.课程 D.教学(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解析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确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它进行,因此它居于核心地位。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_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新中
11、国的学制改革 解析 中共中央于 1985 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等。5.对学生进行奖励、惩罚,运用的德育方式是_ A.实际锻炼 B.说服教育 C.品德评价 D.榜样示范(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常用的德育方法 解析 品德评价法主要包括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等,说服教育是德育的基本方法,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都是德育的一种方法。6.掌握学习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 A.卡罗尔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沙塔洛夫(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教学方法 解析 芝加哥大学教授布
12、卢姆,通过对美国教育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掌握学习理论,即“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7.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_ A.文字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数字记分法 D.五分制记分法(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成绩评定方法 解析 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等级制记分法。其中等级制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记分法,如优、良、中、差等;另一类是数字记分法,如5,4,3,2,1 等。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_ 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B.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C.视具体情况
13、,可有多种开端 D.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德育过程的规律 解析 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展开的。但有时候,学生的这四个方面会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9.教育部20032007 三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的改革与发展。 A.基础教育 B.农村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学制改革 解析 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坚持把农村教育
14、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10.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学生的反应:无目标,道德和学习往往差。这种师生关系类型是_ A.漠视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解析 师生关系类型主要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题干所描述的就是放任型的基本特征。1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_ A.组织学生活动 B.做好家访工作 C.做好德育工作 D.指导团队工作(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解析 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进行的,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15、12.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个人教育 D.家庭教育(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解析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其他两个教育辅助,三者形式互补、协调一致。三、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考点 教育起源 解析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16、1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考点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解析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这是因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和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真实材料。问卷法只是辅助手段。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述怎样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分数:8.00)_正确答案:(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3)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解析:考点 师生关系16.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数:8.00)_正确答案:(1)教材建设的突破。 (2)教
17、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3)师生关系的突破。 (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扩大了教学规模。)解析:考点 教学手段17.简述素质教育的意义。(分数:8.00)_正确答案:(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解析:考点 素质教育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18.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
18、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区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解析:考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六、B心理学/B(总题数:0,分数:0
19、.00)七、B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24.00)19.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_ A.形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运动记忆 D.情绪记忆(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记忆的分类 解析 操作步骤肯定和动作有关,运动记忆是指个体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弹琴、骑车等活动操作步骤的记忆都属于运动记忆。20.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_ A.具体思维 B.直观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思维的分类 解析 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从题目所给信息中
20、产生众多的信息能延着不同的方向思考,这是发散思维。21.用霓虹灯做广告,主要是利用了人的_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貌似注意 D.有意后注意(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注意的种类 解析 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它不由人的意识控制,往往由周围环境变化引起。例如霓虹灯,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达到广告效果。22.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_ A.桑代克 B.艾宾浩斯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解析 对心理学诞生影响最大的三个人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把实验法用于高级心理过程言
21、语材料的学习与记忆,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23.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为_ A.人格 B.态度 C.需要 D.情绪(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情绪的概念 解析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情绪,这种态度体验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24.强调“顿悟”的是心理学的哪个学派?_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人本主义(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心理学流派 解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等人通过研究大猩猩,强调通过对情境结构的顿悟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完形的构成。25.根据奥尔波特人格特
22、质理论,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_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人格特质理论 解析 奥尔波特把一个人的特质分为首要、中心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而清高聪慧等则是其中心特质。26.意志行动的基础是_ A.克服困难 B.随意运动 C.认知过程 D.意识调节(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意志的特征 解析 动作可以分为随意和不随意两种,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控制调节,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的运动。它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意志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27.智力的多元理论提出者是心理学
23、家_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智力理论 解析 斯皮尔曼提出的是二因素理论,吉尔福特提出的是智力结构理论,斯腾伯格提出的是智力的认知理论,加德纳提出的是智力的多元理论。2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_ A.创造想象 B.理想 C.再造想象 D.幻想(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想象的种类 解析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其中,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幻想,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29.“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下列哪种社会影响现象?_ A.依
24、从 B.服从 C.从众 D.遵从(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从众的概念 解析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是说明这种情况。30.认知家庭作业是_的常用技术。 A.精神分析法 B.当事人中心法 C.行为矫正法 D.理性情绪疗法(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心理咨询技术 解析 理性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创立,他的主要方法有非理性信念辨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象。八、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12.00)31.创造性思维的成分主要是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无关紧要。(分数:6.00)_正确答案
25、:(错误)解析:考点 创造性思维 解析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主要是发散思维,但辐合思维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2.当个人面临两个都想要的目标,但又不能同时获得,也不知如何选择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趋避冲突。(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解析:考点 动机冲突 解析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题干中表达的意思是双趋冲突,而非趋避冲突。九、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分数:8.00)_正确答案:(1)能力的类型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
26、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解析:考点 能力差异的表现34.简述思维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分数:8.00)_正确答案:(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点: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推理、判断的基本要素;推理,是由表及里的过程;判断,是对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解析:考点 思维定义及形式35.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分数:8.00)_正确答案:(危害:(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 (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 (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焦虑性人格。 矫正:(1)自信训练。 (2)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解析:考点 考试焦虑辅导十、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分数:15.00)_正确答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解析:考点 思维的品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