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坚持循序渐进 C促进温故知新 D师生教学相长(分数:2.00)A.B.C.D.2.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 D1922 年(分数:2.00)A.B.C.D.3.狭义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自学高考制度 D成人高考制度(分数:2.00)A.B.C.D.4.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
2、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知新 D开而弗达(分数:2.00)A.B.C.D.5.爱弥儿的作者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马卡连柯(分数:2.00)A.B.C.D.6.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 A旧式分工 B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思想和制度(分数:2.00)A.B.C.D.7.教育者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磨炼意志,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分数:2.00)A.B.C.D.8.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A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B智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C品德
3、水平之间的矛盾 D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9.“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 A洛克 B根舍因 C夸美纽斯 D马卡连柯(分数:2.00)A.B.C.D.10.向学生陈示有关实物和教具,或向学生作示范,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叫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分数:2.00)A.B.C.D.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创造能力 C思想素质 D基本素质(分数:2.00)A.B.C.D.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组织了班级活动 D形成了正确舆论(分数:2.00)A.B.C.D
4、.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分数:6.00)_1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理由。(分数:8.00)_16.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什么?(分数:8.00)_17.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说明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分数:15.00)_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
5、题数:12,分数:24.00)19.最有利于智力技能形成的原型特点是 A独立、完备、概括 B独立、完备、具体 C现成、完备、概括 D现成、完备、具体(分数:2.00)A.B.C.D.20.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活动必须达到 A熟练 B迁移 C兴趣 D稳定(分数:2.00)A.B.C.D.2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中间科学 D应用科学(分数:2.00)A.B.C.D.2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望而生畏(分数:2.00)A.B.C.D.23.某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其气质类
6、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分数:2.00)A.B.C.D.24.视觉控制大大降低,动觉控制占主导是技能形成阶段的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分数:2.00)A.B.C.D.25.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 A发散思维 B再造思维 C创造思维 D集中思维(分数:2.00)A.B.C.D.2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分数:2.00)A.B.C.D.27.认为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理论的是 A成就归因 B成就目标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分数:2.00)A.
7、B.C.D.28.“一目观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分数:2.00)A.B.C.D.29.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 A竞争型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对抗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分数:2.00)A.B.C.D.30.“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宗教型”是人格类型中的 A心理机能类型 B内外倾向类型 C社会文化类型 D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分数:2.00)A.B.C.D.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分数:6.00)_32.思维
8、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分数:8.00)_34.简述智力多元理论。(分数:8.00)_35.简述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内容?(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类型。(分数:15.00)_专升本教育理论-12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A发展学生个性 B坚持循
9、序渐进 C促进温故知新 D师生教学相长(分数:2.00)A. B.C.D.解析:2.我国颁布并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在 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 D1922 年(分数:2.00)A.B. C.D.解析:3.狭义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自学高考制度 D成人高考制度(分数:2.00)A.B. C.D.解析:4.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知新 D开而弗达(分数:2.00)A.B.C.D. 解析:5.爱弥儿的作者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马卡连柯(分数:2.00)A.B. C.D.解析:6.造成人的片面发
10、展的是 A旧式分工 B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教育思想和制度(分数:2.00)A. B.C.D.解析:7.教育者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磨炼意志,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称为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分数:2.00)A.B.C.D. 解析:8.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A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B智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C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 D.解析:9.“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 A洛克 B根舍因 C夸美纽斯 D马卡连柯(分数:2.00)
11、A.B. C.D.解析:10.向学生陈示有关实物和教具,或向学生作示范,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叫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分数:2.00)A.B.C. D.解析: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创造能力 C思想素质 D基本素质(分数:2.00)A.B.C.D. 解析: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组织了班级活动 D形成了正确舆论(分数:2.00)A.B.C.D. 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该观点属于
12、教育心理起源论,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解析:1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因为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简要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理由。(分数:8.00)_正确答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教师是教育者,处于矛盾
13、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一定社会要求的体现者;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闻道在先”,掌握教育方法和艺术。)解析:16.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什么?(分数:8.00)_正确答案:(目前,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主要有:(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以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解析:17.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数:8.00)_正确答案:(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
14、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说明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分数:15.00)_正确答案:(1)知指品德认识,情指品德情感,意指品德意志,行指品德行为习惯;(2)知、情、意、行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3)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可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顺序。)解析: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最有利于智力技能形成的原型特点是 A独立、完备、概括 B独立、完备、具体 C现成、完备、概括 D现
15、成、完备、具体(分数:2.00)A. B.C.D.解析:20.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一种活动必须达到 A熟练 B迁移 C兴趣 D稳定(分数:2.00)A. B.C.D.解析:21.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中间科学 D应用科学(分数:2.00)A.B.C. D.解析:2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望而生畏(分数:2.00)A.B. C.D.解析:23.某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其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分数:2.00)A. B.C.D.解析:24.视觉控制大
16、大降低,动觉控制占主导是技能形成阶段的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分数:2.00)A.B.C.D. 解析:25.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 A发散思维 B再造思维 C创造思维 D集中思维(分数:2.00)A.B. C.D.解析:2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分数:2.00)A.B.C. D.解析:27.认为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理论的是 A成就归因 B成就目标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分数:2.00)A.B.C. D.解析:28.“一目观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
17、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分数:2.00)A. B.C.D.解析:29.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最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 A竞争型结构 B个体化结构 C对抗型结构 D合作型结构(分数:2.00)A.B.C.D. 解析:30.“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宗教型”是人格类型中的 A心理机能类型 B内外倾向类型 C社会文化类型 D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分数:2.00)A.B.C. D.解析: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分数:6.00)_正确答案:(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
18、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解析:32.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分数:6.00)_正确答案:(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以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解析: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什么是技能?有何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技能也被称为熟练,是一种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技能这一术语,如阅读技能、解题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
19、能等等。综合技能的有关研究,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基本特点:技能是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由遗传而形成的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不随意行为,也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解析:34.简述智力多元理论。(分数:8.00)_正确答案:(智力多元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Cardner,1985)提出来的。加德纳有别于以往用因素分析与智力测验法来鉴别智力的高低。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个智力成分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七种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也称语文能力,包
20、括说话、阅读、书写与写作能力。逻辑数学能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推理能力及思考能力。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的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动作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包括人际互动与和谐相处的能力。内省智力,包括反省自己,认同自我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能力有较高的敏感性。传统的智力观点只包括前三项,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反映了智力结构与理论研究的新变化。)解析:35.简述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内容?(分数:8.00)_正确答案:(心理健康的原则是促进或增进心理健康并为其指明方向的较概括的指导思想
2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除上述心理健康标准中共性的要求:积极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这里还应重点明确如下几条原则:(1)生理与心理统一的原则:人的真正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社会适应是社会心理与行为,因此主要指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全部包括在内。这些方面是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将他们统一起来。(2)个体与群体协调的原则:个体总是生存在一定的组织与群体之中的,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作用与协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因此,既重视自我意识与良好个性(人格)品质的培养,又重视团队意识与团
22、队精神的培养,和谐与协调人际关系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与内容。(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既要认识与掌握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又要按照科学的理论要求与具体的锻炼方法,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与社会活动中积极实践,努力适应。(4)防治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防治与发展并重指既要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同时又要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才能促进与增进人的健康。)解析: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类型。(分数:15.00)_正确答案:(从众的原因有以下三个:(1)行为参照。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
23、的参照系统。(2)偏离恐惧。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3)群体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群体具有高凝聚力,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真从众。从众的类型:(1)行为上从众,内心也从众:这是表里一致的遵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没有心理矛盾,可以说,这是个体与团体之间的最理想的关系。(2)行为上从众,内心不从众:这是指口头上赞成多数人的意见,内心却不同意,这将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协调。(3)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表面上反对多数人的意见,内心却是拥护的。个人虽然表示不同意,但实际上不会有反对的行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