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1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_(分数:2.00)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_(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_(分数:2.00)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
2、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分数:2.00)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_(分数:2.00)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7.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8.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分数:2.00)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9.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_(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
3、出发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_(分数:2.00)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做好家长工作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11.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_(分数:2.00)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D.家庭、学校和社会12.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_(分数:2.00)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分数:6.00)_14.教材就
4、是指教科书。 (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分数:8.00)_16.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分数:8.00)_17.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分数:15.00)_六、心理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
5、的反应,叫_(分数:2.00)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20.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_(分数:2.00)A.表象B.联想C.感觉D.知觉21.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_(分数:2.00)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22.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23.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_(分数:2.00)A.分析、比较B.分析、综合C.综合、抽象D.分析、抽象24.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_(分数:
6、2.00)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5.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分数:2.00)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2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_(分数:2.00)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27.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_(分数:2.00)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股能力28.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_(分数:2.00)A.性格B.气质C.能力D.意志29.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_(分数:2.00)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
7、动、知识30.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荣格B.罗杰斯C.卡特尔D.阿德勒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分数:6.00)_32.“激情”与“应激”是同一种情绪状态,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分数:8.00)_34.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分数:8.00)_35.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分数:15.
8、00)_专升本教育理论-122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_(分数:2.00)A.凯洛夫B.赞科夫 C.加里宁D.马卡连科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教育与发展的作者。 赞科夫于 1957年开始,一直到 20世纪 70年代初,进行了十多年的教育与发展的实践研究,于 1975年出版了作为实践总结性成果的教学与发展专著。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_(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
9、会。 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分数:2.00)A.教育目的 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全部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是围绕教育目的这个核心展开的。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_(分数:2.00)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
10、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_(分数:2.00)A.主体地位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D.执行作用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_(分数:2.00)A.教学指导书B.教学
11、参考书C.教材 D.教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7.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的改革。 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针对许多学生善于用教师板书这一特点,提出了“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是以简单的符号、单词、数字、关键性的语言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8.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分数:
12、2.00)A.备课B.上课 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上课的意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9.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_(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效果。这所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_(分数:2.00)A.评定
13、学生操行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做好家长工作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学校中的经常性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11.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_(分数:2.00)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 D.家庭、学校和社会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 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为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社会教育主要通过社区,各种校外机构,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等途径和形式来影响儿童和青
14、少年的身心发展。12.下列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_(分数:2.00)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过程的程序化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4.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分数:6.00)_正确答案:()
15、解析:错误或不全面。 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6.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6、。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17.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
17、,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
18、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六、心理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_(分数:2.00)A.反馈B.反映C.反射 D.感应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映。例如,窗外传来声音,我们立即向声源转过头去;食物放进嘴里,立即引起唾液分泌等。20.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_(分数:2.00)A.表象B.联想C.感觉 D.知觉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
1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21.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_(分数:2.00)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注意的分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22.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 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
20、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23.思维的最基本过程是_(分数:2.00)A.分析、比较B.分析、综合 C.综合、抽象D.分析、抽象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24.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_(分数:2.00)A.激情B.心境 C.应激D.热情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21、”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25.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分数:2.00)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需要的类型。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6.技能的活动方式是_(分数:2.00)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技能的特征。 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行为。27.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_(分数:2.00)A
22、.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股能力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得智力。28.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指_(分数:2.00)A.性格B.气质 C.能力D.意志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现在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29.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_(分数:2.00)A.认知、情感、行动 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解析:考点 本
23、题考查社会态度的概念。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30.创立了交朋友小组的治疗方法的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荣格B.罗杰斯 C.卡特尔D.阿德勒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人本主义疗法。 交朋友小组是罗杰斯开创的一种集体心理治疗,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小组,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参加者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或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也可以用于希望提高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正常人。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注意不是
24、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32.“激情”与“应激”是同一种情绪状态,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按强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 (3)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4)刺激物的变化与运动
25、。 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 (1)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 (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3)知识经验的影响。34.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认知与情绪的区别: (1)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2)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3)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更鲜明的机体表现。 认知与情绪的联系: (1)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 (2)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35.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
26、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