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1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_(分数:2.00)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分数:2.00)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3.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_(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学龄初
2、期是指_(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童年期和少年期5.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_(分数:2.00)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夸美纽斯6.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2.00)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_(分数:2.00)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8.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_(分数:2.00)A.夸美纽斯B.洛克C.乌申斯基D.
3、第斯多惠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分数:2.00)A.榜样示范B.陶冶教育C.实际锻炼D.说服教育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_(分数:2.00)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_(分数:2.00)A.知识水平B.创造能力C.思想素质D.基本素质12.智育中的“智”是指 _(分数:2.00)A.智力B.知识技能和智力C.知识D.技能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德育是培养
4、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 (分数:6.00)_14.对学生的教育要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学生的特点有哪些? (分数:8.00)_16.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分数:8.00)_17.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分数:15.00)_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分数:2.00)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
5、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20.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活动方式是_。(分数:2.00)A.动作技能B.智力技能C.练习D.能力21.下列提出了“职业匹配理论”的是 _(分数:2.00)A.霍兰德B.斯普兰C.荣格D.阿德勒22.下列谁把态度概念最早引入心理学? _(分数:2.00)A.托马斯B.斯宾塞和贝因C.弗洛伊德D.荣格23.最早的气质学说是 _(分数:2.00)A.体液说B.体型说C.激素说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24.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_(分数:2.00)A.社会干扰B.群
6、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分散2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_(分数:2.00)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26.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分数:2.00)A.需要B.理想C.兴趣D.信念27.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称为_(分数:2.00)A.内隐记忆B.工作记忆C.语义记忆D.参考记忆2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_(分数:2.00)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29.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_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分数:2.00)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文化因素30.构造主义心理
7、学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冯特B.华生C.威廉詹姆斯D.艾宾豪斯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分数:6.00)_32.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分数:8.00)_34.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分数:8.00)_35.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数:15.
8、00)_专升本教育理论-12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_(分数:2.00)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解析:解析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分数:2.00)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
9、识过程 解析:3.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_(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解析:考点 教学原则 解析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注重点拨,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学龄初期是指_(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 C.少年期D.童年期和少年期解析:5.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_(分数:2.00)A.杜威B.赫尔巴特 C.布鲁纳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 该题较为灵活。在教育史上有“旧三中心”、“新三中心”之说,所谓“旧三中心”即
10、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所谓“新三中心”即是杜威强调的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因此,正确答案是 B。6.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2.00)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_(分数:2.00)A.唐朝中期B.明
11、朝中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解析:考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解析 1862 年,中国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8.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_(分数:2.00)A.夸美纽斯 B.洛克C.乌申斯基D.第斯多惠解析: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分数:2.00)A.榜样示范B.陶冶教育C.实际锻炼D.说服教育 解析:1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_(分数:2.00)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
12、种开端 解析:解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应选 D。1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_(分数:2.00)A.知识水平B.创造能力C.思想素质D.基本素质 解析:解析 了解掌握“素质教育”的含义即可知答案。12.智育中的“智”是指 _(分数:2.00)A.智力B.知识技能和智力 C.知识D.技能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
13、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14.对学生的教育要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其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学生的特点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的人,具
14、有年龄特征。16.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17.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 传递保存文化。 活化文化。 交流融合文化。 选择文化。 更新与创造文化。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5、循序渐进地促进入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解析 该题是一道重点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发展规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们如何按这些规律做好教育工作。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分数:2.00)A.常规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
16、解析: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思维的分类,一是要注意思维分类的维度,二是注意每个概念的含义。20.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活动方式是_。(分数:2.00)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C.练习D.能力解析:21.下列提出了“职业匹配理论”的是 _(分数:2.00)A.霍兰德 B.斯普兰C.荣格D.阿德勒解析:解析 A 美国学者霍兰德是著名职业指导专家,他提出了性格一职业匹配理论。他指出,学生的性格类型、学习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匹配密切相关。B 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认为,人以固有的气质为基础,同时也受文化的影响。C 荣格提出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D 阿德勒认为,对身体缺陷或其他
17、原因引起自卑的补偿人格的原动力,每个人都具有努力追求优越的潜能。22.下列谁把态度概念最早引入心理学? _(分数:2.00)A.托马斯B.斯宾塞和贝因 C.弗洛伊德D.荣格解析:解析 最早把“态度”引入心理学的是斯宾塞和贝因,而态度成为社会心理学中引入注目的概念要归功于托马斯等人,与 C、D 无关。所以选 B。23.最早的气质学说是 _(分数:2.00)A.体液说 B.体型说C.激素说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解析:解析 体液说是最早的气质学说。公元前 5世纪,占希腊医生看波克拉特提出的。24.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_(分
18、数:2.00)A.社会干扰B.群体影响C.群体一致性D.责任分散 解析:2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_(分数:2.00)A.生理性障碍B.心理性障碍C.存储性障碍D.提取性障碍 解析:26.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分数:2.00)A.需要 B.理想C.兴趣D.信念解析:27.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称为_(分数:2.00)A.内隐记忆 B.工作记忆C.语义记忆D.参考记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指的是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
19、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2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_(分数:2.00)A.强烈B.较弱 C.微弱D.中等解析:29.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_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分数:2.00)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 D.文化因素解析:30.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冯特 B.华生C.威廉詹姆斯D.艾宾豪斯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解析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八、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3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20、(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2.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能力是指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3.简述遗忘的规律以及遗忘原因的衰退说。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遗忘的规律:一般说来,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就是说,刚学过之后短时间
21、内遗忘的速度比较快、量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忘了。 (2)遗忘原因的记忆痕迹衰退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 考点 遗忘34.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 (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35.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加德纳认为,智力由 7种相对独
22、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2)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 解析 此题首先要说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然后说出 7种智力成分。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6.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