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6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7989       资源大小:12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63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政治-63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B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C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 D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分数:2.00)A.B.C.D.2.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分数:2.00)A.B.C.D.3.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数:2.00)A.B.C.D.4.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是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分数:2.00)A.B.C.D.5.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分数:2.00)A.B.C.D.6.“与时俱进”的完整内涵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 A坚持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B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不断总结人民群众

    3、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D善于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分数:2.00)A.B.C.D.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是指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B经济、政治、思想三位一体 C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三位一体 D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位一体(分数:2.00)A.B.C.D.8.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 A先进的社会成员 B先进的阶级阶层 C先进的政党 D人民群众(分数:2.00)A.B.C.D.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取消富农经济(分数:2.00)A.B.C.D.10.建立和

    4、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使企业面向市场 C转变政府职能 D改革开放(分数:2.00)A.B.C.D.1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B自然界与社会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2.00)A.B.C.D.12.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D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分数:2.00)A.B.C.D.13.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 C能动地改造社会规律

    5、 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分数:2.00)A.B.C.D.1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分数:2.00)A.B.C.D.1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因果关系规律(分数:2.00)A.B.C.D.16.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 A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知识 B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在社会实践中作出贡献 D善于抓住机遇(分数:2.00)A.B.C.D.17.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

    6、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分数:2.00)A.B.C.D.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 A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 B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分数:2.00)A.B.C.D.1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群众路线 D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20.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发展科学技术 D坚持改革开放(分数:2.00)A.B.C.D.21.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19 世纪 40

    7、 年代 B19 世纪 60 年代 C19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初(分数:2.00)A.B.C.D.22.实行按劳分配的产品是 A生产资料 B生产要素 C消费资料 D个人消费品(分数:2.00)A.B.C.D.2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容是指社会 A物质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 B科学技术的显著发展 C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体进步 D生产方式的前进与上升运动(分数:2.00)A.B.C.D.24.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A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C买办资本 D封建剥削制度(分数:2.00)A.B.C.D.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8、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 C集体领导 D民主集中制(分数:2.00)A.B.C.D.26.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是 A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27.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D不要四面出击(分数:2.00)A.B.C.D.28.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分数:2.00)A.B.C.D.29.人民军

    9、队的生命线是 A经济工作 B政治工作 C军事工作 D行政工作(分数:2.00)A.B.C.D.30.社会存在是指 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D自然与社会各种条件的总和(分数:2.00)A.B.C.D.31.标志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分数:2.00)A.B.C.D.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改革开放 D依法治国(分数:2.00)A.B.C.D.3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

    10、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分数:2.00)A.B.C.D.34.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必须 A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D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分数:2.00)A.B.C.D.35.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 A城市 B农村 C边疆 D山寨(分数:2.00)A.B.C.D.36.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 )相结合的产物 A中国工人运动 B中国革命实际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国情(分数:2.00)A.B.C.D.37.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

    11、导思想正式写入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 C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分数:2.00)A.B.C.D.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分数:2.00)A.B.C.D.3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长期的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原因是 A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B思想僵化,故步自封 C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 D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数:2.00)A.B.C.D.40.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社会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 D改革开放(

    12、分数:2.00)A.B.C.D.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分数:10.00)_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分数:10.00)_44.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分数:10.00)_45.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63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B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C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 D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分数:2.00)A.B.C. D.解析:2.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分数:2.00)A.B.C.D. 解析:3.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唯物主义

    14、、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数:2.00)A.B.C.D. 解析:4.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是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分数:2.00)A.B. C.D.解析:5.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分数:2.00)A.B.C. D.解析:6.“与时俱进”的完整内涵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

    15、要能 A坚持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B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D善于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分数:2.00)A.B. C.D.解析: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是指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B经济、政治、思想三位一体 C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三位一体 D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位一体(分数:2.00)A. B.C.D.解析:8.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 A先进的社会成员 B先进的阶级阶层 C先进的政党 D人民群众(分数:2.00)A.B.C.D. 解析: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6、是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取消富农经济(分数:2.00)A. B.C.D.解析:10.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使企业面向市场 C转变政府职能 D改革开放(分数:2.00)A.B.C. D.解析:1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B自然界与社会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2.00)A.B.C.D. 解析:12.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根本宗旨 C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 D改革开放的

    17、基本原则(分数:2.00)A.B.C. D.解析:13.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 C能动地改造社会规律 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分数:2.00)A. B.C.D.解析:1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分数:2.00)A.B. C.D.解析:1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因果关系规律(分数:2.00)A.B.C. D.解析:16.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 A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知识 B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C在社会实践中作

    18、出贡献 D善于抓住机遇(分数:2.00)A.B.C. D.解析:17.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分数:2.00)A.B.C.D. 解析: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是 A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 B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的思想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分数:2.00)A.B. C.D.解析:1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群众路线 D自力更生(分数:2.00)A.B.

    19、C. D.解析:20.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发展科学技术 D坚持改革开放(分数:2.00)A. B.C.D.解析:21.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19 世纪 40 年代 B19 世纪 60 年代 C19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初(分数:2.00)A. B.C.D.解析:22.实行按劳分配的产品是 A生产资料 B生产要素 C消费资料 D个人消费品(分数:2.00)A.B.C.D. 解析:2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容是指社会 A物质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 B科学技术的显著发展 C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体进步 D生产方式的前进与上升运

    20、动(分数:2.00)A.B.C. D.解析:24.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A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C买办资本 D封建剥削制度(分数:2.00)A.B.C.D. 解析:2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议会制 B三权分立 C集体领导 D民主集中制(分数:2.00)A.B.C.D. 解析:26.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是 A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 D.解析:27.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

    21、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D不要四面出击(分数:2.00)A. B.C.D.解析:28.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分数:2.00)A.B.C. D.解析:29.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 A经济工作 B政治工作 C军事工作 D行政工作(分数:2.00)A.B. C.D.解析:30.社会存在是指 A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D自然与社会各种条件的总和(分数:2.00)A.B. C.D.解析:31.标志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A中国

    22、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分数:2.00)A.B.C. D.解析: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改革开放 D依法治国(分数:2.00)A.B.C. D.解析:3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分数:2.00)A. B.C.D.解析:34.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必须 A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D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

    23、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分数:2.00)A.B.C.D. 解析:35.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 A城市 B农村 C边疆 D山寨(分数:2.00)A.B. C.D.解析:36.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 )相结合的产物 A中国工人运动 B中国革命实际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国情(分数:2.00)A. B.C.D.解析:37.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正式写入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B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 C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分数:2.00)A.B.C.D. 解析:3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

    24、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分数:2.00)A. B.C.D.解析:3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长期的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原因是 A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B思想僵化,故步自封 C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 D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数:2.00)A.B.C.D. 解析:40.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社会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 D改革开放(分数:2.00)A. B.C.D.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25、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候,正确地划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

    26、十分必要的了。)解析: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数:10.00)_正确答案:(1)错误。(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内容主要是:(1)人

    27、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解析:44.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加强

    28、统一战线,就必须:(1)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2)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两个联盟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和革命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解析:45.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和谐的内容:一是社会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解析

    29、: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分数:20.00)_正确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它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它是矛盾的区别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矛盾的

    30、普遍性只是大致地概括了特殊性的一部分共同的、本质的东西;特殊性有许多独特的个性是普遍性包括不了的,比普遍性、共性的东西丰富得多,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我国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第二次飞跃。(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和原则;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矛盾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6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