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6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D各群众团体(分数:2.00)A.B.C.D.2.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实现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保持社会稳定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改革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分数:2.00)A.B.C.D.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C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D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分数:2.00)A.B.C.D.4.认为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
2、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数:2.00)A.B.C.D.5.个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们的 A天赋优劣 B家庭出身 C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D个人意志(分数:2.00)A.B.C.D.6.“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A旧民主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新民主主义的 D民主主义的(分数:2.00)A.B.C.D.7.2007 年 7 月 6 日至 9 日,江苏、安徽大部普降暴雨,淮河干流普遍超过警戒水位。淮河发生了 1954 年以来 A第一位流域性大洪水 B第一位全局性大洪水 C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D第二位全局性大洪水(分数:2.00)A.
3、B.C.D.8.2007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A6 周年 B8 周年 C10 周年 D12 周年(分数:2.00)A.B.C.D.9.“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组织的成分构成是 A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 1/3 B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中间派各占 1/3 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 1/3 D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 1/3(分数:2.00)A.B.C.D.10.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人的需求 B英雄人物的意志 C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 D生产力(分数:2.00)A.B.C.D.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是 A实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
4、位 C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数:2.00)A.B.C.D.12.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 D个人服从组织(分数:2.00)A.B.C.D.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 A重在建设的方针 B先破后立的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分数:2.00)A.B.C.D.1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政治革命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2.00)A.B.C.D.15.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
5、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B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C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矛盾双方互相对抗(分数:2.00)A.B.C.D.1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 A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分数:2.00)A.B.C.D.1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搞好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大力发展教育(分数:2.00)A.B.C.D.1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B祖
6、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了新的贡献 D中国抵御外敌的彻底胜利(分数:2.00)A.B.C.D.19.第 9 届世界华商大会 2007 年 9 月 15 日上午在日本神户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A“共赢” B“竞争” C“合” D“和”(分数:2.00)A.B.C.D.20.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各阶级的政治联 D共产主义的(分数:2.00)A.B.C.D.21.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分数:2.00)A.B.C.D.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
7、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分数:2.00)A.B.C.D.2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绝对性(分数:2.00)A.B.C.D.24.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打仗消灭敌人 C从事生产活动 D做好群众工作(分数:2.00)A.B.C.D.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 B山东抗日根据地 C晋冀鲁豫根据地 D晋北根据地(分数:2.00)A.B.C.D.26.毛泽东完整地表
8、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 A1926 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1939 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1940 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 D1948 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分数:2.00)A.B.C.D.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最终能够驳倒不可知论的是 A实践 B逻辑证明 C经验 D感觉(分数:2.00)A.B.C.D.28.2007 年 9 月 25 日下午,当选日本第 91 任首相的是执政的自民党新总裁 A河野洋平 B福田康大 C麻生太郎 D小泉(分数:2.00)A.B.C.D.29.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
9、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分数:2.00)A.B.C.D.30.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下列选项中,关于发展问题的命题,不正确的是 A发展问题指经济发展问题 B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也称东西问题 D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分数:2.00)A.B.C.D.3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有相对性 C真理有全面性 D真理有具体性(分数:2.00)A.B.C.D.32.2007 年 8 月 13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建立 A农村贫困生救助制度的通知 B城市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C农村失学女童
10、救助制度的通知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分数:2.00)A.B.C.D.3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力同落后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分数:2.00)A.B.C.D.34.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这是 A直接经济调控 B间接经济调控 C计划指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分数:2.00)A.B.C.D.35.国家的本质是 A国家是整个社会的代表 B国家是全民性组织 C国家是社会各阶级的联合机构 D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
11、统治阶级的工具(分数:2.00)A.B.C.D.36.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世界统一于客观精神 D世界统一于自然界(分数:2.00)A.B.C.D.37.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主要矛盾的是 A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分数:2.00)A.B.C.D.38.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
12、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分数:2.00)A.B.C.D.39.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 C第三产业 D交通运输业(分数:2.00)A.B.C.D.4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分数:2.00)A.B.C.D.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数:10.00)_42.地主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敌人。(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
13、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分数:10.00)_4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分数:10.00)_45.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60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国务院 D各群众团体(分数:2.00)A.B. C.D.解析:2.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14、。实现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保持社会稳定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改革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分数:2.00)A.B.C. D.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B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C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D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分数:2.00)A.B.C.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应记忆。4.认为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数:2.00)A.B.C.D.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5.个人是什么样
15、的,取决于他们的 A天赋优劣 B家庭出身 C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D个人意志(分数:2.00)A.B.C. D.解析:人是社会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中、首先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6.“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A旧民主主义的 B社会主义的 C新民主主义的 D民主主义的(分数:2.00)A.B.C. D.解析: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这类史实性题目要强记。7.2007 年 7 月 6 日至 9 日,江苏、安徽大部普降暴雨,淮河干流普遍超过警戒水位。淮河发生了 1954 年以来 A第一位流域性大洪水 B第一位全局性大洪水 C第二位流
16、域性大洪水 D第二位全局性大洪水(分数:2.00)A.B.C. D.解析:8.2007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A6 周年 B8 周年 C10 周年 D12 周年(分数:2.00)A.B.C. D.解析:9.“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组织的成分构成是 A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 1/3 B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中间派各占 1/3 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 1/3 D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 1/3(分数:2.00)A. B.C.D.解析:10.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人的需求 B英雄人物的意志 C无产阶级的阶级意志 D生产力(分数:2.00)A.B.C.D. 解析:本题
17、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是 A实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数:2.00)A.B. C.D.解析:12.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 D个人服从组织(分数:2.00)A.B. C.D.解析: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 A重在建设的方针 B先破后立的方针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分数:2.00)A. B.C.D.解析:14
18、.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政治革命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2.0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5.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 B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C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D矛盾双方互相对抗(分数:2.00)A.B. C.D.解析:矛盾同一性有三层含义,要知道这三层含义的不同内容。1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 A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19、C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分数:2.00)A.B.C. D.解析: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依据有多个,但直接根据是因为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注意不要错选 A 或 B。1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搞好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大力发展教育(分数:2.00)A.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 A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做出了新的贡献 D中国抵御外敌的彻底胜利(分数:2.00)A. B.C.D.解析:19.第 9 届世界华商
20、大会 2007 年 9 月 15 日上午在日本神户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A“共赢” B“竞争” C“合” D“和”(分数:2.00)A.B.C.D. 解析:20.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各阶级的政治联 D共产主义的(分数:2.00)A.B. C.D.解析: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的。21.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分数:2.00)A.B.C. D.解析: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
21、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分数:2.00)A.B. C.D.解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它们反映事物的深度。2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绝对性(分数:2.00)A.B.C. D.解析:注意与“物质的唯一特性”区别开。24.人民军队的最高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打仗消灭敌人 C从事生产活动 D做好群众工作(分数:2.00)A. B.C.D.解析:2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根据地 B山东抗日根据地 C晋冀鲁豫根据地 D晋北根据地(分数:2.00
22、)A. B.C.D.解析:26.毛泽东完整地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 A1926 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1939 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1940 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 D1948 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分数:2.00)A.B.C.D. 解析: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最终能够驳倒不可知论的是 A实践 B逻辑证明 C经验 D感觉(分数:2.00)A. B.C.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在批判不可知论中的作用。28.2007 年 9 月 25 日下午,当选日本第 91 任首相的是执政的自民党新总裁 A河野洋平 B福田康大 C麻生太郎 D小泉(分数:2.00)A.B. C.D.解
23、析:29.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 A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分数:2.00)A.B.C. D.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这样的题要强记。30.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下列选项中,关于发展问题的命题,不正确的是 A发展问题指经济发展问题 B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也称东西问题 D发展问题也称南北问题(分数:2.00)A.B.C. D.解析:本题考查当代国际形势特点中的发展概念。3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有相对性 C真理有全面
24、性 D真理有具体性(分数:2.00)A. B.C.D.解析:本题考查客观真理的概念。32.2007 年 8 月 13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建立 A农村贫困生救助制度的通知 B城市低收入人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C农村失学女童救助制度的通知 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分数:2.00)A.B.C.D. 解析:3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力同落后的社会制度的矛盾(分数:2.00)A.B. C.D.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记住。34.国家运
25、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这是 A直接经济调控 B间接经济调控 C计划指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分数:2.00)A. B.C.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调控概念。35.国家的本质是 A国家是整个社会的代表 B国家是全民性组织 C国家是社会各阶级的联合机构 D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分数:2.00)A.B.C.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概念。36.关于世界的统一性,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统一于物质 C世界统一于客观精神 D世界统一于自然界(分数:2.00)A.B. C.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37
26、.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主要矛盾的是 A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分数:2.00)A.B.C.D. 解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变化。前三个选项提法稍有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有 D 的表述是错误的。38.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
27、级性(分数:2.00)A.B.C. D.解析: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特点,要能结合实例理解这些特点的含义。39.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 C第三产业 D交通运输业(分数:2.00)A.B. C.D.解析:4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分数:2.00)A.B. C.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问题。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该命题错误。正确的表述应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
28、的作用表现如下。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使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即发展就是向对立面的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在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中的作用:第一,在事物的量变阶段,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积累条件。第二,在事物的质变阶段,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使旧统一体瓦解,新统一体形成,完成事物的根本转变。)解析:解析 应准确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命题,而矛盾
29、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片面地说同一性或是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都是错误的。42.地主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敌人。(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该命题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敌人是帝国主义。(2)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的压迫,是中国社会进步最主要的障碍。在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它们先后割占了中国的香港,西部、北部 150 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台湾省;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外交主权等步步丧失,它们在中国上海、天津、汉口等城市设立了 40 多个租界,使之成为“国中之国”,强迫中国开放了 108 个通商口岸。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
30、,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等,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进出口贸易等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所以,帝国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敌人。)解析:解析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什么事物、哪个阶级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它就是最主要的敌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敌人,但它们是帝国主义侵略中
31、国的社会基础和代理人,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指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必须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自生产活动,并且生产活动又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
32、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基础上,才形成人们政治和思想的关系。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解析:解析 解答该题应从生产方式对人类的形成、产生,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用,生产关系对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作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角度,说明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内容和逻辑形式都比较简单,不难理解。考生首先要记忆该题答案的要点,以从该题逻辑结构的理解上进行辅助记忆。4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将其归结为“工农武装割据”,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
33、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战胜反革命武装,就不能发动群众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没有土地革命,就不能使农民获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主要是指土地),就不能充分发动农民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根据地也得不到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依托,如果没有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变成流寇主义而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和发展。)解析:45.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分数:10.
34、00)_正确答案:(“三个代表”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今时代的新变化。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正发生着重大转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和潮流,这使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到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有利于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政治上,我国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在经济上,我国面临着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压力;在文化上,我国面临着西方各种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西方敌对势力仍不断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给我国制造麻烦
35、。从国内情况看,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工业化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三大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归根结底取决于党自身的建设,按照什么样的思想来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
36、义事业的根本保证。(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各阶级、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曾经走上政治舞台,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但是都失败了。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它本身的性质规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7、它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调节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解析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有其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规定了它必然会成
38、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必要性是指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切必要条件,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这个题目作为论述题,解题要点应包含三部分。(1)指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其客观必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它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3)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必要性。第一,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第二,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中国共产党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四,中国共产党有一支坚强的适应新形势的干部队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