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5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7981       资源大小:62.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56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政治-56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_。(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D.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_。(分数:2.00)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3.认为时间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的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

    2、.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4.否定世界统一性的观点是_。(分数:2.00)A.二元论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旧唯物主义5.主要矛盾是指_。(分数:2.00)A.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B.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C.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D.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6.质变指的是_。(分数:2.00)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非爆发式飞跃D.事物数量的增减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_。(分数:2.00)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8.持不可知论观点的是_。(分

    3、数:2.00)A.少数唯物主义者B.少数唯心主义者C.所有唯心主义者D.少数唯物主义者和少数唯心主义者9.划分阶级的依据是_。(分数:2.00)A.社会分工B.分配多寡C.经济地位D.政治立场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_。(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性质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_。(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12.1840 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_。(分数:2.00

    4、)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1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_。(分数:2.00)A.军队问题B.农民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党的建设问题1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C.开展整风运动D.民主集中制1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分数:2.00)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实事求是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_。(分数:2.00)A.资产阶级B.帝国主

    5、义C.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_。(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_。(分数:2.00)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B.“引进来”“走出去”开放C.建立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1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表现为_。(分数:2.00)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进步性和顽固性D.剥削工

    6、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2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不是指_。(分数:2.00)A.毛泽东个人的思想B.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1.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出自_。(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22.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_。(分数:2.00)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改革与开放D.民主与法治23.“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方面的目标是_。(分数:2.00)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发展商品经济D.以经济建设为

    7、中心24.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问题是_。(分数:2.00)A.军队问题B.农民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党的建设问题2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C.社会主义本质论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_。(分数:2.00)A.当代世界的新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和党情的变化D.改革开放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_。(分数:2.00)A.改革开放B.发展才是硬道理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实事求是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_。(分数:2.00)A.任何国家进入

    8、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2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_。(分数:2.00)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3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_。(分数:2.00)A.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B.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C.资产或资本的经营方式D.资产或资本的占有形式31.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_。(分数:2.00)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基础作用

    9、D.稳定作用3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_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分数:2.00)A.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自力更生D.引进国外先进技术33.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_。(分数:2.00)A.在公有制经济内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C.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34.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必然会_。(分数:2.00)A.使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B.导致两极分化C.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D.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35.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_。(

    10、分数:2.00)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B.计划是社会主义的C.市场是资本主义的D.计划和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36.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表明_。(分数:2.00)A.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B.个人不应当为制度因素导致的错误负责任C.制度决定人的好坏D.个人品质与制度有关3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_。(分数:2.00)A.物质基础B.道德条件C.法律保证D.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8.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_。(分数:2.00)A.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

    11、成果上B.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D.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39.提出“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文献是_。(分数:2.00)A.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40.我国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_。(分数:2.00)A.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另一方面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B.要求宗教与国家分离,宗教与学校分离C.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D.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

    12、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分数:10.00)_4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应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分数:10.00)_44.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分数:10.00)_45.简述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要性。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

    13、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56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_。(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D.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_。(分数:2.00)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解析:3.认为

    14、时间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的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解析:4.否定世界统一性的观点是_。(分数:2.00)A.二元论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旧唯物主义解析:5.主要矛盾是指_。(分数:2.00)A.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B.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C.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解析:6.质变指的是_。(分数:2.00)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非爆发式飞跃D.事物数量的增减解析: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_。(分数:2.00)A.辩证法与形而上

    15、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解析:8.持不可知论观点的是_。(分数:2.00)A.少数唯物主义者B.少数唯心主义者 C.所有唯心主义者D.少数唯物主义者和少数唯心主义者解析:9.划分阶级的依据是_。(分数:2.00)A.社会分工B.分配多寡C.经济地位 D.政治立场解析: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_。(分数:2.00)A.国家政权的性质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解析: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_。(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

    16、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解析:12.1840 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_。(分数:2.00)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解析:1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_。(分数:2.00)A.军队问题B.农民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D.党的建设问题解析:14.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C.开展整风运动D.民主集中制 解析:15

    1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分数:2.00)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 D.实事求是解析: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_。(分数:2.00)A.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 C.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解析: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_。(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C.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解析: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_。(分数:2.00)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 B.“引进来”“走

    18、出去”开放C.建立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解析:1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表现为_。(分数:2.00)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进步性和顽固性D.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 解析:20.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不是指_。(分数:2.00)A.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析:21.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出自_。(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解析:22.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是_。(

    19、分数:2.00)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D.民主与法治解析:23.“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方面的目标是_。(分数:2.00)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发展商品经济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24.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问题是_。(分数:2.00)A.军队问题B.农民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解析:2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C.社会主义本质论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解析: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_。(分数:2.00)A.当代世界的新

    20、变化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C.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D.改革开放解析: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_。(分数:2.00)A.改革开放B.发展才是硬道理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实事求是 解析: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_。(分数:2.00)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解析:2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_。(分数:2.00)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四

    21、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解析:3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_。(分数:2.00)A.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B.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C.资产或资本的经营方式D.资产或资本的占有形式解析:31.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_。(分数:2.00)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解析:3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_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分数:2.00)A.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自力更生D.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解析:33.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_。(分数:2.00)A.在公有制经

    22、济内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C.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解析:34.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必然会_。(分数:2.00)A.使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B.导致两极分化C.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D.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解析:35.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_。(分数:2.00)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是社会主义的C.市场是资本主义的D.计划和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解析:36.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表明_。(分数:2.

    23、00)A.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B.个人不应当为制度因素导致的错误负责任C.制度决定人的好坏D.个人品质与制度有关解析:3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_。(分数:2.00)A.物质基础B.道德条件C.法律保证D.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解析:38.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_。(分数:2.00)A.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B.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D.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解析:39.提出“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文献是_。(分数:2.00)A.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

    24、别行政区基本法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解析:40.我国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_。(分数:2.00)A.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另一方面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B.要求宗教与国家分离,宗教与学校分离C.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公共教育D.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官僚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没

    25、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官僚资本又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使这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所以,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4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应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

    26、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经济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这要毫不动摇。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也要毫不动摇。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分数:10

    27、.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一般说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而腐朽没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4.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

    28、新要求。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的十七大又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5.简述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要性。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一,

    29、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30、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制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方式。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

    31、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造成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社会成员在收入和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长期存在着,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对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合法的较高收入应予允许和保护,并依法加以必要的调节;非法的,必须坚决有效地依法处理。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5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