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53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2.朱熹主张“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_。(分数:2.00)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它的_。(分数:2.00)A.发展变化性B.矛盾普遍性C.相对稳定性D.客观实在性4.一切自然物质都具有_。(分数:2.00)A.反应特性B.刺激感应性C.感觉和心理D.意识5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_。(分数:2.00)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大海捞针”指的是_。(分数:2.00)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非现实的可能性D.现实性7.下列现象中有因果联系的是_。(分数:2.00)A.电闪雷鸣B.昼夜相继C.熟能生巧D.龙年转运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2.00)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9.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_。(分数:2.00)A.冒险主义的错误B
3、.无政府主义的错误C.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10.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分数:2.00)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_。(分数:2.00)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1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_。(分数:2.00)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_。(分数:2.00)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一化三改”C.“一
4、大二公”D.分“三步走”14.新民主主义国家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_。(分数:2.00)A.没收私有土地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私人企业D.没收外国资本15.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C.开展整风运动D.民主集中制16.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_。(分数:2.00)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政治斗争17.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_。(分数:2.00)A.党的六大B.党的七大
5、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党的八大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C.五四运动D.中共二大的召开20.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_。(分数:2.00)A.工农联盟B.工农商学兵联盟C.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_。(分数:2.00)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22.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的方针是_。(分数:2.00)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C.又联合又斗争D.团结批
6、评团结2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_。(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_。(分数:2.00)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_。(分数:2.00)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批评与自我批评26.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1978 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这个判断是_。(分数:2.00)A.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C.国内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_。(分数:2.00)A.思想更开放一些,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争论的干扰28.“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_。(分数:2.00)A.消灭剥削B.消除两极分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9
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分数:2.00)A.基本矛盾B.基本方针C.基本路线D.基本纲领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消灭私有制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共同富裕3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21 世纪头 20 年的宏伟目标是_。(分数:2.00)A.达到小康水平B.实现总体小康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全面实现现代化32.我国现阶段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就其性质来说,具有_。(分数:2.00)A.明显的公有性B.明显的国有性C.明显的私有性D.明显的半私有性33.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_。(分数:2.00)A.所有权与经营权
9、分离B.政企职责分开C.处理好党政关系D.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34.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_。(分数:2.00)A.小康生活需要B.基本生活需要C.富裕生活需要D.现代化生活需要3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00)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_。(分数:2.00)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37.邓小平指
10、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_。(分数:2.00)A.对外开放B.引进先进技术C.争取和平D.引进先进管理38.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张的是_。(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C.叶剑英D.邓小平39.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_。(分数:2.00)A.反对腐败B.经济建设C.政治体制改革D.党的建设4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_。(分数:2.00)A.党的路线决定的B.党纲党章规定的C.党员的人数决定的D.党的性质决定的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
11、无产阶级专政有本质的区别。 (分数:10.00)_42.改革是中国一场新的革命。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及其辩证关系。 (分数:10.00)_4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分数:10.00)_45.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必然性。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53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
12、总题数:40,分数:8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B.辩证法 C.可知论D.认识论解析:2.朱熹主张“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_。(分数:2.00)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解析: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它的_。(分数:2.00)A.发展变化性B.矛盾普遍性C.相对稳定性D.客观实在性 解析:4.一切自然物质都具有_。(分数:2.00)A.反应特性 B.刺激感应性C.感觉和心理D.意识解析: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_。(分数:2
13、.00)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6.“大海捞针”指的是_。(分数:2.00)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非现实的可能性 D.现实性解析:7.下列现象中有因果联系的是_。(分数:2.00)A.电闪雷鸣B.昼夜相继C.熟能生巧 D.龙年转运解析: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2.00)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解析:9.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_。(分数:2.00)A.冒险主义的错误B.无政府主义的错误C
14、.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D.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解析:10.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分数:2.00)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上层建筑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解析:11.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_。(分数:2.00)A.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解析:1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_。(分数:2.00)A.戊戌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_。(分数:2.00)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一化三
15、改” C.“一大二公”D.分“三步走”解析:14.新民主主义国家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_。(分数:2.00)A.没收私有土地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私人企业D.没收外国资本解析:15.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2.00)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B.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C.开展整风运动D.民主集中制 解析:16.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_。(分数:2.00)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 D.政治斗争解析:17.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18.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
16、立是在_。(分数:2.00)A.党的六大B.党的七大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党的八大解析: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C.五四运动 D.中共二大的召开解析:20.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_。(分数:2.00)A.工农联盟 B.工农商学兵联盟C.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D.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解析: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_。(分数:2.00)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解析:22.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必须实行的方针是_。
17、(分数:2.00)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C.又联合又斗争 D.团结批评团结解析:2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_。(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2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_。(分数:2.00)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析:2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_。(分数:2.00)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批评与自我批评解析:26.邓小平在一次谈话
18、中说:“1978 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这个判断是_。(分数:2.00)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C.国内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解析:2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_。(分数:2.00)A.思想更开放一些,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B.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排除姓“资”姓“社”抽象争论的干扰解析:28.“社会
19、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_。(分数:2.00)A.消灭剥削B.消除两极分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解析:29.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分数:2.00)A.基本矛盾B.基本方针C.基本路线D.基本纲领 解析: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私有制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共同富裕解析:3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21 世纪头 20 年的宏伟目标是_。(分数:2.00)A.达到小康水平B.实现总体小康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全面实现现代化解析:32.我国现阶段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就其性质来说
20、,具有_。(分数:2.00)A.明显的公有性 B.明显的国有性C.明显的私有性D.明显的半私有性解析:33.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_。(分数:2.00)A.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B.政企职责分开 C.处理好党政关系D.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解析:34.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_。(分数:2.00)A.小康生活需要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D.现代化生活需要解析:3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00)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解析:3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1、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_。(分数:2.00)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解析:37.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_。(分数:2.00)A.对外开放B.引进先进技术C.争取和平 D.引进先进管理解析:38.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主张的是_。(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 C.叶剑英D.邓小平解析:39.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_。(分数:2.00)A.反对腐败B.经济建设C.政治体制改革D.党的建设 解析:40
2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_。(分数:2.00)A.党的路线决定的B.党纲党章规定的C.党员的人数决定的D.党的性质决定的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有本质的区别。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具有中国特色,但其实质仍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1)二者领导力量相同,都是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2)二者的阶级基础相同,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3)二者的职能相同,都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4)二者的历史使命相同,都
23、不仅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镇压和防御国内外敌对势力,而且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最后建成共产主义。42.改革是中国一场新的革命。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
24、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定义及其辩证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必然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其一,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并不
25、是消极被动的因素,它对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其一,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44.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953 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1)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革命性
26、质转变的标志;(2)总路线在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3)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45.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必然性。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
27、种分配方式,会造成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社会成员在收入和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就是承认不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就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
28、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使矛盾双方的内在状况发生变化,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史告诉我们,自己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别人是指望不上的。但是,闭关锁国同样是死路一条,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我国自对外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