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3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7953       资源大小:60.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30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政治-3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_。(分数:2.00)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真理的本性问题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_。(分数:2.00)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史上不存在_。(分数:2.00)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D.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4.时间是指_。(分数:2.00)A.物质运动的广

    2、延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_。(分数:2.00)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6.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_。(分数:2.00)A.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_。(分数:2.00)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D.坚持“一点论”和“重

    3、点论”的统一8.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_。(分数:2.00)A.从知觉到表象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9.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是认识发展的终点D.真理就是客观事物10.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00)A.产品的分配形式B.产品的交换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1.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_。(分数:2.00)A.承认精神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B.否认精神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承认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否认物质生产在社

    4、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2.下列诸要素中,不属于现实生产力的是_。(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劳动资料13.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_。(分数:2.00)A.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B.靠马克思对某些问题的论证来解决问题C.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不可侵犯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4.毛泽东思想形成时的时代主题是_。(分数:2.00)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南北合作D.东西和解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统筹兼顾D.实事求是16.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_。(分数

    5、:2.00)A.资本主义思想B.民主主义思想C.民粹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1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_。(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_。(分数:2.00)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_。(分数:2.00)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中国共产党成立D.新文化运动20.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我国的强国之路是_。(分数:2.00)A.坚持

    6、四项基本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_。(分数:2.00)A.改革开放B.科学发展C.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_。(分数:2.00)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_。(分数:2.00)A.1949 年1952 年B.1953 年1956 年C.1949 年1956 年D.1956 年1965 年24.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

    7、济又好又快发展是_。(分数:2.00)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25.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分数:2.00)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2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则是_。(分数:2.00)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民主集中制27.邓小平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揭示了_。(分数:2.00)A.破除迷信的重要性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D.

    8、讲科学的重要性2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_。(分数:2.00)A.共同富裕B.公有制C.集中力量办大事D.两个文明一起抓29.“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_。(分数:2.00)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即生产力标准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壮大D.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0.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_。(分数:2.00)A.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多底子薄B.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一切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D.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3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_。(分数:2.00)A.社

    9、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B.改革开放不动摇C.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3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分数:2.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四个现代化C.提高国家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上。(分数:2.00)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B.国家的经济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C.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控制力34.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实行完全市场经济C.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实行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35.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_的立足点。(分数:2.

    10、00)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国家主权完整C.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D.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我们36.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_。(分数:2.00)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3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_为原则。(分数:2.00)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实用主义D.社会主义38.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_。(分数:2.00)A.分而治之B.共同治理C.和平共处D.共同开发3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_。(分数:2.00)A.种族和宗教纷争B.领土争端C.民族文化冲突D.霸权主义、

    11、强权政治40.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中国社会_代表的地位。(分数:2.00)A.政治B.劳动阶级C.最广大人民D.先进生产力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汇总,是“科学之科学”。 (分数:10.00)_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分数:10.00)_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数:10

    12、.00)_45.简述“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途径。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30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_。(分数:2.00)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解析: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_。(分数:2.00)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析: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13、产生以前,哲学史上不存在_。(分数:2.00)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 D.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解析:4.时间是指_。(分数:2.00)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解析: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_。(分数:2.00)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解析:6.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_。(分数:2.00)A.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内因通过外因

    14、起作用解析: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_。(分数:2.00)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D.坚持“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解析:8.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_。(分数:2.00)A.从知觉到表象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解析:9.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是认识发展的终点D.真理就是客观事物解析:10.下列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00)A.产

    15、品的分配形式B.产品的交换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解析:11.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_。(分数:2.00)A.承认精神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B.否认精神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承认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否认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解析:12.下列诸要素中,不属于现实生产力的是_。(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劳动资料解析:13.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_。(分数:2.00)A.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B.靠马克思对某些问题的论证来解决问题C.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不可侵犯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16、具体实际相结合 解析:14.毛泽东思想形成时的时代主题是_。(分数:2.00)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C.南北合作D.东西和解解析: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D.实事求是解析:16.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_。(分数:2.00)A.资本主义思想B.民主主义思想C.民粹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解析:1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_。(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解析:1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17、_。(分数:2.00)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析:1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_。(分数:2.00)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D.新文化运动解析:20.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我国的强国之路是_。(分数:2.00)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坚持改革开放 解析: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_。(分数:2.00)A.改革开放B.科学发展C.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析: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18、系的灵魂是_。(分数:2.00)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解析:2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_。(分数:2.00)A.1949 年1952 年B.1953 年1956 年C.1949 年1956 年 D.1956 年1965 年解析:24.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_。(分数:2.00)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解析:25.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分数:2.00)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统筹经济社会

    19、发展解析:2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则是_。(分数:2.00)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民主集中制解析:27.邓小平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揭示了_。(分数:2.00)A.破除迷信的重要性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C.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讲科学的重要性解析:2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_。(分数:2.00)A.共同富裕 B.公有制C.集中力量办大事D.两个文明一起抓解析:29.“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_。(分数

    20、:2.00)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即生产力标准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壮大D.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30.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_。(分数:2.00)A.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多底子薄B.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一切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D.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解析:3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_。(分数:2.00)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B.改革开放不动摇C.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解析:3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分数:2.00)A.解放

    21、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四个现代化C.提高国家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解析:3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上。(分数:2.00)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B.国家的经济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C.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控制力 解析:34.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实行完全市场经济C.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D.实行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解析:35.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_的立足点。(分数:2.00)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国家主权完整C.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D.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我们解析:36.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22、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_。(分数:2.00)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 解析:3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_为原则。(分数:2.00)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C.实用主义D.社会主义解析:38.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_。(分数:2.00)A.分而治之B.共同治理C.和平共处D.共同开发 解析:3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_。(分数:2.00)A.种族和宗教纷争B.领土争端C.民族文化冲突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解析:40.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没有改变工

    23、人阶级作为中国社会_代表的地位。(分数:2.00)A.政治B.劳动阶级C.最广大人民D.先进生产力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汇总,是“科学之科学”。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它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界限。首先,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其次,二者又是有一定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

    24、民战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因为:(1)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的积极参与是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2)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3)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的长期革命战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4)共产党的领导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提到首要的地位,根据实践的特点和基本形式,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

    25、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否定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实践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错误的理论则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反作用,导致失败。4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

    26、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制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方式。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5.简述“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27、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有客观必然性,也会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第一,示范作用;第二,帮助作用;第三,带动作用。(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捷径。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途径。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第一,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

    28、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第一,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第二,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三,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四,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五,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第六,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第八,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第九,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第十,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3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