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67925       资源大小:117.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

    1、专升本政治-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5,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分数:2.00)A.B.C.D.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分数:2.00)A.B.C.D.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_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分数:2.00)A.B.C

    2、.D.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_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分数:2.00)A.B.C.D.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_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分数:2.00)A.B.C.D.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_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分数:2.00)A.B.C.D.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_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的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分数:2.0

    3、0)A.B.C.D.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_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分数:2.00)A.B.C.D.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_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分数:2.00)A.B.C.D.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_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分数:2.00)A.B.C.D.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分数:2.00)A.B.C.D.12.中国完全沦

    4、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分数:2.00)A.B.C.D.13.1917 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_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分数:2.00)A.B.C.D.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_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分数:2.00)A.B.C.D.15.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_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分数:2.00)A.B.C.D.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 A.中

    5、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分数:2.00)A.B.C.D.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_ A.毛泽东 B.王稼祥 C.周恩来 D.张闻天(分数:2.00)A.B.C.D.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_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分数:2.00)A.B.C.D.19.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_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

    6、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2.00)A.B.C.D.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_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分数:2.00)A.B.C.D.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_ A.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 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分数:2.00)A.B.C.D.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分数:2.00)A.B.C.D.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_ A

    7、.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分数:2.00)A.B.C.D.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_ A.直接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分数:2.00)A.B.C.D.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_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分数:2.00)A.B.C.D.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_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分数:2.00)A.B.C.D.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8、_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分数:2.00)A.B.C.D.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_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分数:2.00)A.B.C.D.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_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分数:2.00)A.B.C.D.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

    9、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数:2.00)A.B.C.D.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_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分数:4.00)A.B.C.D.32.我国的政体是_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数:4.00)A.B.C.D.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_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数:4.00)A.B.C.D.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_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10、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分数:4.00)A.B.C.D.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_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做主(分数:4.00)A.B.C.D.二、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36.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分数:10.00)_37.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分数:10.00)_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38.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数:10.00)_39.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分数:10.00)_40.

    11、简述价格机制的功能。(分数:10.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41.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12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5,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分数:2.00)A.B. C.D.解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

    12、.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分数:2.00)A.B.C. D.解析: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_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分数:2.00)A.B. C.D.解析: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_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分数:2.00)A.B.C.D. 解析: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_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分数:2.00)A.B. C.D.解析: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_ A.质变是由

    13、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分数:2.00)A. B.C.D.解析: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_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的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分数:2.00)A.B. C.D.解析: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_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分数:2.00)A.B.C. D.解析: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_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分数:2.00)A.B.C.D. 解析: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14、_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分数:2.00)A.B.C. D.解析: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分数:2.00)A.B.C. D.解析: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_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分数:2.00)A.B.C. D.解析:13.1917 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_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分数:2.00)A.B

    15、. C.D.解析: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_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分数:2.00)A. B.C.D.解析:15.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_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分数:2.00)A.B.C. D.解析: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分数:2.00)A.B.C. D.解析: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_ A.毛泽东 B.王稼祥 C.周恩来 D.张闻天(分数:2.00)A.

    16、B.C.D.解析: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_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分数:2.00)A.B. C.D.解析:19.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_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2.00)A.B. C.D.解析: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_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分数:2.00)A. B.C.D.解析: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

    17、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_ A.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 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分数:2.00)A. B.C.D.解析:2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分数:2.00)A.B.C.D. 解析: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_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分数:2.00)A.B.C. D.解析: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_ A.直接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分数:2.00)A

    18、.B.C. D.解析: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_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分数:2.00)A.B.C.D. 解析: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_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分数:2.00)A.B.C. D.解析: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_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分数:2.00)A.B. C.D.解析:28.我国

    19、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_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分数:2.00)A.B.C. D.解析: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_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分数:2.00)A.B.C.D. 解析: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_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数:2.00)A. B.C.D.解析: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_ A.台湾问题 B.

    20、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分数:4.00)A. B.C.D.解析:32.我国的政体是_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数:4.00)A.B. C.D.解析: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_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数:4.00)A.B.C. D.解析: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_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分数:4.00)A.B. C.D.解析:

    21、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_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做主(分数:4.00)A.B.C. D.解析:二、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36.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

    22、”,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解析:37.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分数:10.00)_正确答案:(错误。 理由:(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与实质上的历史唯心、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

    23、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和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 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解析: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38.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

    24、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

    25、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解析:39.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分数:10.00)_正确答案:(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

    26、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解析:40.简述价格机制的功能。(分数:10.00)_正确答案:(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它有传递信息、调节供求、刺激生产、调节收入的功能。逐步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解析:四、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41.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分数:20.00)_正确答案:(

    27、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内容同样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保持与群众、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映群众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等不断有所提高、有所完善、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因此,与时俱进成为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

    28、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和执行的路线、纲领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解决了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

    29、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执政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