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124 及答案解析(总分:7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50.00)1.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分数:1.00)A.主要基础B.主要内容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D.性质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_(分数:2.00)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出自 _ 。(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4.关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下列选项
2、中表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历史观包括世界观C.不包含历史观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D.不从属于世界观的历史观是不存在的5.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是_(分数:1.00)A.计划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6.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分数:2.00)A.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B.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复杂过程D.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过程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_(分数:2.00)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改革是中国的_。(分数:2.00)A.
3、第一次革命B.第二次革命C.第三次革命D.第四次革命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资产阶级国家C.一党专政的国家D.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_(分数:2.00)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11.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_(分数:1.00)A.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B.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1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1年 8月 31日主
4、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测点的基础上,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的时间为(分数:2.00)A.一年左右B.两年左右C.三年左右D.四年左右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_(分数:1.00)A.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C.行使自治权利D.民族平等14.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是在(分数:2.00)A.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大革命的失败时期B.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遵义会议的土地革命前中期C.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的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
5、.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1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分数:1.00)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C.依法治国的目标D.社会稳定的大局1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分数:2.00)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17.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_(分数:1.00)A.生产力标准B.实践标准C.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8.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是(分数:2.00)A.在全党认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C.完善
6、民主集中制D.改善党的领导19.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出污泥而不染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20.关于阶级,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有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而不是永恒的B.阶级是个经济范畴,主要指人与人在生产关系上不平等C.阶级的实质是剥削,即剥削阶级无偿地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劳动D.剥削阶级之所以能够剥削被剥削阶级根本上是由于掌握了国家政权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_ 。(分数:2.00)A.外力的推动B.事物的内部矛盾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D.矛盾双方的
7、互相联结22.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_。(分数:2.00)A.在公有制经济内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C.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00)A.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B.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D.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2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分数:2.00)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港澳问题25.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
8、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在全国人大_。(分数:2.00)A.八届一次会议B.八届二次会议C.九届一次会议D.九届二次会议2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分数:2.00)A.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C.主体D.主导2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_(分数:2.00)A.一个中国B.长期繁荣C.两制并存D.高度自治28.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29.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分数:1.00)A.政协委员B.党代表C.人大代表D.人民团体30.2010年 11月 17日,我国正式发
9、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强排名,其中位居世界第一的是 _(分数:2.00)A.“曙光星云”B.“嫦娥一号”C.“和平一号”D.“天河一号”二、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3.00)31.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数:10.00)_33.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分数:10.00)_专升本政治-124 答案解析(总分:7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50.00)1.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分数:1.00)
10、A.主要基础B.主要内容C.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D.性质解析: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_(分数:2.00)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3.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出自 _ 。(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解析:4.关于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历史观包括世界观 C.不包含历史观的世界观是不完整的D.不从属于世界观的历史观
11、是不存在的解析:5.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是_(分数:1.00)A.计划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 解析:6.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分数:2.00)A.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B.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C.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复杂过程D.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过程解析: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_(分数:2.00)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七大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
12、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8.改革是中国的_。(分数:2.00)A.第一次革命B.第二次革命 C.第三次革命D.第四次革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部分内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又一个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就是将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改革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
13、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目前进行的改革与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不同,它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引起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必然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因此,从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从新旧体制转变的广泛
14、性和深刻性;从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变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诚然,这种革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所以,B 是正确选项。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建立(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资产阶级国家C.一党专政的国家D.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要分别记清楚。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_(分数:2.00)A.统一
15、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D.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11.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_(分数:1.00)A.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B.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解析:1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11年 8月 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测点的基础上,在
16、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的时间为(分数:2.00)A.一年左右 B.两年左右C.三年左右D.四年左右解析: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_(分数:1.00)A.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C.行使自治权利 D.民族平等解析: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14.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是在(分数:2.00)A.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大革命的失败时期B.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 1935年遵义会议的土地革命前中期 C.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的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解析
17、: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几个阶段要强记。15.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分数:1.00)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依法治国的目标D.社会稳定的大局解析:1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分数:2.00)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解析:17.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是_(分数:1.00)A.生产力标准 B.实践标准C.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解析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判断一切实践活动的
18、是非、得失、成败的标准,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标准。18.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最重要一环是(分数:2.00)A.在全党认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 B.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监督C.完善民主集中制D.改善党的领导解析:19.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出污泥而不染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解析:解析 本题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于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核题。ABD 三项都是说明内因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唯有 C项符合题干要求。仔细审视选项,做出正确答案并不难。20.关于阶级,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
19、是(分数:1.00)A.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有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而不是永恒的B.阶级是个经济范畴,主要指人与人在生产关系上不平等C.阶级的实质是剥削,即剥削阶级无偿地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劳动D.剥削阶级之所以能够剥削被剥削阶级根本上是由于掌握了国家政权 解析: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_ 。(分数:2.00)A.外力的推动B.事物的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D.矛盾双方的互相联结解析:22.党的十五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_。(分数:2.00)A.在公有制经济内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B.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C.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解析:23
2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00)A.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B.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解析:2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分数:2.00)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解析:25.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写入宪法的是在全国人大_。(分数:2.00)A.八届一次会议B.八届二次会议C.九届一次会议D.九届二次会议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
21、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部分内容。1997 年 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 年 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十五大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体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D 是正确选项。2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分数:2.00)A.补充B.重要组成部分 C.主体D.主导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部分内容。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
22、样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B 是符合本题要求的正确选项。2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_(分数:2.00)A.一个中国 B.长期繁荣C.两制并存D.高度自治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国策。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根本目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28
23、.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加强宏观调控B.完善市场体系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29.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分数:1.00)A.政协委员B.党代表C.人大代表 D.人民团体解析:30.2010年 11月 17日,我国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强排名,其中位居世界第一的是 _(分数:2.00)A.“曙光星云”B.“嫦娥
24、一号”C.“和平一号”D.“天河一号”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3.00)31.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理由:(1)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总概括。社会进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精神、道德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从社会进步的根源上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领域,决定社会最深刻的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因此,社会进步最深
25、刻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20.00)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三个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33.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解析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两方面的理论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从三个层面回答,一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二这个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的。三解决方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见北京学校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