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119 及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54.00)1.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分数:2.00)A.1984 年 12 月 20 日B.1987 年 4 月 13 日C.1997 年 7 月 1 日。D.1999 年 12 月 20 日2.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在_(分数:2.00)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4.检验真理的标准只
2、能是(分数:1.00)A.客观规律B.科学理论C.社会实践D.对人们是否有用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统一战线实践中,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 _(分数:2.00)A.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B.有理、有利、有节C.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D.一切斗争,否认联合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_(分数:2.00)A.没收B.赎买C.公私合营D.改造7.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2.00)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分数:2.00)A.打仗B.做群众工作C.
3、生产建设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分数:2.00)A.一切事物先后相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D.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分数:2.00)A.集体智慧的发挥B.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解放思想,敢想敢干D.具有先进的物质手段11.加强党的建设,居首位的是(分数:1.00)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 _(分数:2.00)A.物质的B.不变的C.精神的D.发展的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分数:1.00)A.经济体制改革B
4、.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14.2010 年 10 月 26 日,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了要求美国立即结束对其封锁的决议,美国封锁的国家是 _(分数:2.00)A.印度B.古巴C.瑞士D.阿尔及利亚15.在产业结构中。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是 _(分数:2.00)A.国有企业B.公有制经济C.农业D.工业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17.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是_。(分数:2.00)A.革命的对象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C.革命的动力D.革命的主力军
5、1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_(分数:1.00)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1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_。(分数:2.00)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_(分数:1.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21.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分数:1.00)A.遵义会议B.中共六大C.古田会议D.八七会议2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
6、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_(分数:2.00)A.八一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D.百色起义2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_。(分数:2.00)A.工人阶级B.知识分子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2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_。(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D.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25.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_ 。(分数:2.00)A.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7、级的矛盾2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_(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27.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认为这概括起来就是东南西北四个字,其核心问题是 _ 。(分数:2.00)A.南北问题B.东西问题C.南南问题D.西西问题28.中国民主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是(分数:2.00)A.1927 年的南昌起义B.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C.1924 年开始的北伐战争D.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_(分数:2.00)A.事物的状态B.认识的源泉C.事物发展
8、的动力D.事物发展的方向30.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数:2.00)A.革命性B.科学性C.实践性D.阶级性二、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10.00)3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5.00)3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5.00)_33.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分数:10.00)_专升本政治-119 答案解析(总分:7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54.00)1.中国恢
9、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分数:2.00)A.1984 年 12 月 20 日B.1987 年 4 月 13 日C.1997 年 7 月 1 日。 D.1999 年 12 月 20 日解析:2.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在_(分数:2.00)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大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核心方略。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分数
10、:2.00)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解析:4.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分数:1.00)A.客观规律B.科学理论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解析: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统一战线实践中,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是 _(分数:2.00)A.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B.有理、有利、有节 C.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D.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解析:解析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同顽固派斗争有异于同投降派的斗争,必须遵循有理
11、、有利、有节的原则。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_(分数:2.00)A.没收 B.赎买C.公私合营D.改造解析:7.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2.00)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解析:应记忆的基本概念问题。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分数:2.00)A.打仗B.做群众工作C.生产建设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9.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分数:2.00)A.一切事物先后相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D.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解析: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12、的客观前提是(分数:2.00)A.集体智慧的发挥B.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解放思想,敢想敢干D.具有先进的物质手段解析:11.加强党的建设,居首位的是(分数:1.00)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解析: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 _(分数:2.00)A.物质的 B.不变的C.精神的D.发展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概念及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认为肚界是物质的,即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分数:1.00)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
13、.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解析:14.2010 年 10 月 26 日,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了要求美国立即结束对其封锁的决议,美国封锁的国家是 _(分数:2.00)A.印度B.古巴 C.瑞士D.阿尔及利亚解析:15.在产业结构中。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是 _(分数:2.00)A.国有企业B.公有制经济C.农业D.工业 解析: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其对立的焦
14、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7.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是_。(分数:2.00)A.革命的对象B.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C.革命的动力D.革命的主力军解析:1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_(分数:1.00)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解析:1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历史性飞跃有_。(分数:2.00)A.一次B.二次 C.三次D.四次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的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是中国革命获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
15、设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所以,B 是正确的选项。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_(分数:1.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B.自力更生
16、为主,争取外援为辅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解析:解析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21.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分数:1.00)A.遵义会议B.中共六大C.古田会议D.八七会议 解析:解析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极其重要的会议; 中共六大于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澄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认识,基本路线是正确的;古田会议主要确立“党指挥枪”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体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17、和组织上领导的实现,其中的“古田会议决议”被称为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1927 年 8 月 7 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称为八七会议,主要议程:毛泽东就国民党问题、农民问题、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总结了经验,并阐明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纠正和结束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会议还确定发动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到乡村。2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_(分数:2.0
18、0)A.八一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百色起义解析:2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_。(分数:2.00)A.工人阶级B.知识分子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解析:2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_。(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政体C.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经济基础D.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解析:25.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_ 。(分数:2.00)A.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9、解析:2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_(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解析: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27.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认为这概括起来就是东南西北四个字,其核心问题是 _ 。(分数:2.00)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C.南南问题D.西西问题解析:28.中国民主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是(分数:2.00)A.1927 年的南昌起义B.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 C.1924 年开始的北伐战争D.方志敏领导的赣东
20、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解析:解析 这是史实类题目,应记忆。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_(分数:2.00)A.事物的状态B.认识的源泉C.事物发展的动力 D.事物发展的方向解析:考点 矛盾规律 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发展的实际内容是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30.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数:2.00)A.革命性B.科学性C.实践性 D.阶级性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特点,要能结合实例理解这些特点的含义。二、辨析题
21、(总题数:1,分数:10.00)3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
22、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5.00)3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设施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
23、必然或早或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对经济基础起破坏作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集中表现。33.联系实际说明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战争与革命长期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题。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人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能够集中地反映当今时代主要矛盾、影响和决
24、定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战略问题却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内容。”实际上,和平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发展是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提出这一主题的目的。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为解决世界局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等策略。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人类面临着战争威胁,因此提倡和平,争取和平的社会环境十分重
25、要。 提出发展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目前,发展问题是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另一个战略性问题。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和发达国家(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它反映北方发达国家与南方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如果南北方的不平等关系不解决,就不能建立公平、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是辩证统一关系。世界和平、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和平,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社会经济都无法发展。经济发展是为实现社会稳定和整个世界安宁提供物质保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和平就会失去基础。 这一主题的意义。邓小平提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展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