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大学语文-3 及答案解析(总分:149.97,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分数:2.00)A.李白B.李商隐C.屈原D.李贺2.李密陈情表之“表”是指(分数:2.00)A.表格B.表面C.书籍D.奏疏3.论语作为散文集,其体裁是(分数:2.00)A.杂感B.传记C.语录D.游记4.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著名诗集死水的作者是(分数:2.00)A.胡适B.闻一多C.艾青D.郭沫若5.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分数:2.00)A.饮冰室主人B.六一居士C.半山D.香山居士6.下列文章中属于驳论文的是(分数:2.00
2、)A.秋水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论毅力7.“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句诗出自(分数:2.00)A.徐志摩再别康桥B.闻一多发现C.郭沫若炉中煤D.艾青我爱这土地8.李密在陈情表中阐述的不能奉诏出仕的原因是(分数:2.00)A.侍奉母亲B.侍奉父亲C.侍奉祖母D.侍奉祖父9.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分数:2.00)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10.文学家韩愈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晚唐B.初唐C.盛唐D.中唐11.礼记作为经典著作,反映的观点是(分数:2.
3、00)A.儒家的B.道家的C.法家的D.墨家的12.下列诸子中,属儒家学派的是(分数:2.00)A.墨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1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分数:2.00)A.红烛B.女神C.尝试集D.死水14.“开柙出虎”这个成语出自(分数:2.00)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C.陈情表D.谏逐客书15.下列句中,“所以”表工具、凭借,可译成“用来”的是(分数:2.00)A.此其所以至之鲜也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6.梁实秋的谈时间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分数:2.00)A.旁征博引B.排比诘问C.
4、象征D.类比推理17.谏逐客书的进谏对象是(分数:2.00)A.秦始皇B.秦缪公C.秦孝公D.秦惠王18.在先秦诸子中,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论证问题的是(分数:2.00)A.庄子B.荀子C.孔子D.孟子19.日出(节选)一课中,未出场的幕后重要人物是(分数:2.00)A.潘月亭B.李石消C.黄省三D.金八20.在秋水中,庄子对孔子所持态度是(分数:2.00)A.讥讽批评B.倍加赞赏C.学习仿效D.有褒无贬二、B文言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于曰:“季氏将有事于颇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
5、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分数:8.01)(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无乃: 颛臾: 有事: 东蒙主:(分数:2.67)_(2).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如何?(分数:2.67)_(3).请将“何以伐为?”译成现代汉语。(分数:2.67)_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无者全,而其性得矣。”(分数:12.00)(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孳: 天: 舒:
6、筑:(分数:4.00)_(2).请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郭橐驼的种树观点?(分数:4.00)_(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批评了唐代官吏什么样的过错?(分数:4.00)_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予,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分数:9.99)(1).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号标出。(分数:3.33)_(2).指出本段文
7、字所言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分数:3.33)_(3).请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分数:3.33)_三、B现代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闻一多发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gng)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分数:9.99)(1).这首诗里诗人为何高喊“这不
8、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分数:3.33)_(2).这首诗中的“罡风”怎么解释?诗人“发现”了什么?(分数:3.33)_(3).本诗末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与主题思想的关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33)_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分数:9.99)(1).培根为什么说:“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9、?(分数:3.33)_(2).培根说的“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这话是什么意思?(分数:3.33)_(3).培根说:“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话怎么理解?(分数:3.33)_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同。(分数:9.99)(1).文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两句诗出自何处?运用了什
10、么修辞手法?(分数:3.33)_(2).本文用“用兵打不了胜仗”,比喻写文章的什么问题?(分数:3.33)_(3).这段话中的“望风披靡”、“屹然未动”各是什么意思?(分数:3.33)_四、B作文/B(总题数:1,分数:50.00)21.题目:论教育公平、公正的巨大意义 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 (2)不少于 800 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分数:50.00)_专升本大学语文-3 答案解析(总分:149.97,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分数:2.00)A.李白B.李商隐C.屈原 D.李贺解析:2
11、.李密陈情表之“表”是指(分数:2.00)A.表格B.表面C.书籍D.奏疏 解析:3.论语作为散文集,其体裁是(分数:2.00)A.杂感B.传记C.语录 D.游记解析:4.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著名诗集死水的作者是(分数:2.00)A.胡适B.闻一多 C.艾青D.郭沫若解析:5.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分数:2.00)A.饮冰室主人B.六一居士 C.半山D.香山居士解析:6.下列文章中属于驳论文的是(分数:2.00)A.秋水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D.论毅力解析:7.“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句诗出自(分数:2.00)A.徐志摩再别康桥B.闻一多发现 C.郭沫若炉中煤D.艾青我爱这土
12、地解析:8.李密在陈情表中阐述的不能奉诏出仕的原因是(分数:2.00)A.侍奉母亲B.侍奉父亲C.侍奉祖母 D.侍奉祖父解析:9.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分数:2.00)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解析:10.文学家韩愈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晚唐B.初唐C.盛唐D.中唐 解析:11.礼记作为经典著作,反映的观点是(分数:2.00)A.儒家的 B.道家的C.法家的D.墨家的解析:12.下列诸子中,属儒家学派的是(分数:2.00)A.墨子B.荀子 C.韩非子D.庄子解析
13、:1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分数:2.00)A.红烛B.女神C.尝试集 D.死水解析:14.“开柙出虎”这个成语出自(分数:2.00)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陈情表D.谏逐客书解析:15.下列句中,“所以”表工具、凭借,可译成“用来”的是(分数:2.00)A.此其所以至之鲜也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故也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解析:16.梁实秋的谈时间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分数:2.00)A.旁征博引 B.排比诘问C.象征D.类比推理解析:17.谏逐客书的进谏对象是(分数:2.00)A.秦始皇 B.秦缪公C.秦孝公D.
14、秦惠王解析:18.在先秦诸子中,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论证问题的是(分数:2.00)A.庄子 B.荀子C.孔子D.孟子解析:19.日出(节选)一课中,未出场的幕后重要人物是(分数:2.00)A.潘月亭B.李石消C.黄省三D.金八 解析:20.在秋水中,庄子对孔子所持态度是(分数:2.00)A.讥讽批评 B.倍加赞赏C.学习仿效D.有褒无贬解析:二、B文言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于曰:“季氏将有事于颇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分
15、数:8.01)(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无乃: 颛臾: 有事: 东蒙主:(分数:2.67)_正确答案:()解析:岂不,恐怕。春秋时小国名,附属于鲁国。指军事行动。东蒙山主持祭祀的人。(2).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如何?(分数:2.67)_正确答案:()解析:明确反对。(3).请将“何以伐为?”译成现代汉语。(分数:2.67)_正确答案:()解析:凭什么要攻打它呢?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无者
16、全,而其性得矣。”(分数:12.00)(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孳: 天: 舒: 筑:(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长得茂盛。天性。舒展。捣土。(2).请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郭橐驼的种树观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栽种树木就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种上它以后就像放弃它一样。(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批评了唐代官吏什么样的过错?(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批评了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扰民至极的过错。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予,使老有所终,壮有
17、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分数:9.99)(1).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号标出。(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划在“女有归”后,(2).指出本段文字所言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大道之行,人欲与礼相融合,美好和谐。(3).请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大道推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举贤德和有才能的做官,讲求诚信,
18、谋求和睦。三、B现代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闻一多发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gng)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分数:9.99)(1).这首诗里诗人为何高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 20 世纪 20 年代末中国社会现实
19、的失望与愤懑的情绪,面前的中国与诗人理想的中国相差甚远,所以诗人才高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2).这首诗中的“罡风”怎么解释?诗人“发现”了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这首诗中的“罡风”,指的是诗人高速度地回到祖国。诗人所发现的黑暗动乱的现实。(3).本诗末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与主题思想的关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末句诗与主题思想关系密切,运用了夸张、假设的修辞手法。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
20、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分数:9.99)(1).培根为什么说:“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因为对事务有关大体的议论以及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都不可能仅凭经验,而要靠学问。没有学问的人,不能胜任此事。(2).培根说的“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这话是什么意思?(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过于用作装饰”,就是虚晃一枪;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这就是虚假,就是卖弄。(3).培根说:“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
21、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话怎么理解?(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就是书呆子,教条主义者,这不仅是书生的怪癖,还是治学之大忌。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同。(分数:9.99)(1).文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两句诗出自何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33)_
22、正确答案:()解析: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前出塞。用了比喻。(2).本文用“用兵打不了胜仗”,比喻写文章的什么问题?(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比喻写文章一定要切中要害,否则如同用兵打不了胜仗。(3).这段话中的“望风披靡”、“屹然未动”各是什么意思?(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望风披靡:比喻军队慑于对方的气势失去斗志,不战自溃。 屹然未动:屹然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的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比喻军队势力强大,稳固不可动摇。四、B作文/B(总题数:1,分数:50.00)21.题目:论教育公平、公正的巨大意义 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 (2)不少于 800 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分数:50.00)_正确答案:()解析:提示: (1)教育为什么要公平、公正。 (2)当前我国教育存在哪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4)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5)努力促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6)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