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大学语文-100 及答案解析(总分:149.9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分数:2.00)A.B.C.D.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C柳永 D韩愈(分数:2.00)A.B.C.D.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分数:2.00)A.B.C.D.4.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2、 B归纳法C对比法 D类比法(分数:2.00)A.B.C.D.5.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分数:2.00)A.B.C.D.6.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分数:2.00)A.B.C.D.7.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 )A郊庙歌辞 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 D鼓吹曲词(分数:2.00)A.B.C.D.8.茅盾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分数:2.00)A.B
3、.C.D.9.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为( )A风 B颂C小雅 D大雅(分数:2.00)A.B.C.D.10.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 B借代C比拟 D比喻(分数:2.00)A.B.C.D.1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分数:2.00)A.B.C.D.12.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相思之苦的名句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C相见时难别亦难 D晓镜但愁云鬓改(分数:2.00)A.B.C.D.13.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A屠格涅夫门
4、槛 B艾青我爱这土地C冰心往事(之十四) D茅盾香市(分数:2.00)A.B.C.D.14.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A柳永 B辛弃疾C李清照 D苏轼(分数:2.00)A.B.C.D.15.老舍是我国现代( )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评论家C著名作家 D著名游记作家(分数:2.00)A.B.C.D.16.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分数:2.00)A.B.C.D.17.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分数:2.00)A
5、.B.C.D.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A李煜虞美人 B柳永八声甘州C苏轼水调歌头 D李清照声声慢(分数:2.00)A.B.C.D.19.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A尝试集 B女神C星空 D恢复(分数:2.00)A.B.C.D.20.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礼记C大学 D中庸(分数:2.00)A.B.C.D.二、文言文阅读(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分数:9.
6、99)(1).孔子这段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思想?(分数:3.33)_(2).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分数:3.33)_(3).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层喻义。(分数:3.33)_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日:“无庸,将自及。”太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公日:“不义不暱,厚将崩。”(分数:9.99)(1).请将“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译为现代汉语。(
7、分数:3.33)_(2).这段话里的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分数:3.33)_(3).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景况?(分数:3.33)_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然后回答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分数:9.99)(1).如何理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分数:3.33)_(2).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数:3.33)_(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分数:3.33)_三、现代文阅读(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文字,然后回
8、答题。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
9、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分数:9.99)(1).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分数:3.33)_(2).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数:3.33)_(3).从本片段出发,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分数:3.33)_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分数:9.99)(1).这里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的形象?(分数:3.33)_(2).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分数:3.33)_(3).
10、“镳局改了客栈”说明了什么?(分数:3.33)_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托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分数:9.99)(1).这段文字是沈从文第几次去箱子岩的见闻?(分数:3.33)_(2).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方面?(分数:3.
11、33)_(3).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分数:3.33)_作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夜深了,一位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里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在他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发现以前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
12、学的毕竟太少了。”请以面对拥有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 800 字。(分数:50.00)_专升本大学语文-100 答案解析(总分:149.9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文章风格的掌握。庄子的文章构思精巧,辞藻瑰丽,想象丰富,变化多端,文笔汪洋恣肆,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是( )A欧阳修 B王安石C柳永 D韩愈(分数:2.00)A.B.C.D.
13、解析:解析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浮华的文风,提出“文以传道”、“惟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等一系列创作理论,提倡文道合一和文体改革。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四个选项中,只有韩愈是唐朝人,其他三位都是宋朝人。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反诘是修辞方法的一种,反诘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比正面阐述更有力,更能引起人的警觉。C 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出自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觅觅)。国
14、破家亡,自己的满腹才学又得不到施展,作者的理想与抱负也变成泡影而破灭,与满地堆积的黄花何异?“如今有谁堪摘?”看似问花,实则问人,反诘今昔不堪对比,晚景更加凄凉。4.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C对比法 D类比法(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身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全文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在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5.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
15、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司马光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批判了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现了作者坚持真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6.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作品的阅读情况。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借为人物立传的形式发表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7.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的( )A郊庙歌辞 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 D鼓吹曲词(分数:2.00)
16、A.B. C.D.解析:解析 本篇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在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8.茅盾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文学活动的了解。茅盾 1921 年 1 月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共同发起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9.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为( )A风 B颂C小雅 D大雅(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17、。“风”主要保存长期流传的民歌作品;“雅”分“大雅”和“小雅”,多为周朝卿大夫及士人的创作;“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10.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 B借代C比拟 D比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杜康”相传是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用来代指酒。1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对本题要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来分析。这首诗一方面流露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与苦闷;另一方面表明自
18、己远大的志向和对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心。“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对理想的追求,“雪满山”则象征仕途受阻、壮志难酬。12.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相思之苦的名句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C相见时难别亦难 D晓镜但愁云鬓改(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名句含意的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用“春蚕”为喻,表达对恋人无穷无尽的思念。“丝方尽”的“丝”,既指蚕丝,又与“思念”的“思”谐音。可谓巧妙贴切、生动形象。13.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A屠格涅夫门槛 B艾青我爱这土地C冰心往事(之十四) D茅盾香市(分数:2.00)A. B.C
19、.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文体的掌握。本题可用排除法,B 项的体裁是自由体诗歌,C 项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D 项是一篇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只有 A 项是一篇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14.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A柳永 B辛弃疾C李清照 D苏轼(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了解。回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作家,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但苏轼词的风格变化多样,豪放与婉约兼收并蓄;辛弃疾词则更多地表现出“悲壮沉郁”的风格。15.老舍是我国现代( )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
20、评论家C著名作家 D著名游记作家(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建国前,他以创作小说为主,作品大多描写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建国后以戏剧创作为主,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16.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A 项则是“就”的意思,表示因果关系,C、D 项“则”表示假设关系。17.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分数:2.
21、00)A.B.C.D. 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按对象不同可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1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A李煜虞美人 B柳永八声甘州C苏轼水调歌头 D李清照声声慢(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大纲要求背诵篇目的掌握情况。这两句诗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不难选择。19.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A尝试集 B女神C星空 D恢复(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
22、。尝试集是胡适的作品,星空和恢复是郭沫若的诗集,但第一部诗集是女神。20.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礼记C大学 D中庸(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论语基本情况的了解。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关于论语,要记住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二、文言文阅读(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分数:9.99)(1).孔子这段话驳斥了冉有
23、的什么思想?(分数:3.33)_正确答案:(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解析:解析 孔子的这段话,以史书之名言为论据及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他们,之后,又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2).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沦证方法:演绎论证。)解析:解析 这里是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位上却没有尽职;结论:应尽职劝阻,不能
24、陈力尽责,即失职,该辞职让位。(3).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层喻义。(分数:3.33)_正确答案:(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是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消灭好比是龟玉在椟中被毁坏。二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守人,虎出来伤人、龟玉被毁,看守人有责任;而季氏对颛臾动武,是季氏家臣冉有和季路的失职。)解析:解析 这两句话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从逻辑论证方法上说是类比论证法,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和感染力。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
25、吕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日:“无庸,将自及。”太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日:“可矣,厚将得众。”公日:“不义不暱,厚将崩。”(分数:9.99)(1).请将“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译为现代汉语。(分数:3.33)_正确答案:(若不给他,那就请除灭他。不要使百姓生二心。)解析:解析 重点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弗:不。与:给。无生民心:不要使(郑国)百姓生二心。(2).这段话里的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为了反衬、突出主要的人物形象。)解析:解析 为了
26、突出主要人物郑庄公,作者在文段中以其他人物为烘托,在相互的对比映衬中来突出其性格特征。(3).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景况?(分数:3.33)_正确答案:(这段话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残酷无情和仁义道德的虚伪性。)解析:解析 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来作答。从文段人物对话的内容中可以分析出,这段话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腐朽、贪婪、虚伪、奸诈、相互兼并和残杀的丑恶本质。阅读杜甫蜀相一诗,然后回答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分数:9.99)(1).如何理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
27、开济老臣心”两句?(分数:3.33)_正确答案:(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力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解析:解析 这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2).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数:3.33)_正确答案:(全诗抒发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解析:解析 概括蜀相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二是作者自己的慨叹。二者的融合就是蜀相的主旨。(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分数:
28、3.33)_正确答案:(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解析:解析 诗的前两联分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远景和近景,但写景当中也包含了抒情,“自春色”、“空好音”,含物是人非之感。三联两句,四联的前一句,既是追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也是对其一生的评价,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末尾叙事兼抒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诗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得到充分的表达。三、现代文阅读(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题。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29、,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分数:9.99)(1).本片段揭示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分数:3.33)_正确答案:(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解析:解析 鲁迅
30、的灯下漫笔在否定了保守苟安、容易满足的国民劣根性的基础上,号召和激励青年人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变革历史、变革现实的历史使命。本片段选自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从民族心理角度重点剖析历史。(2).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解析:解析 作者指出正是封建专制的愚民统治造成了民众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也使得广大民众长期处于被奴役的地位。(3).从本片段出发,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分数:3.33)_正确答案:(鲁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
31、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解析:解析 作者在对封建社会历史作了深刻剖析后,向青年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接着提出本文最重要的论题: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时代”。阅读老舍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分数:9.99)(1).这里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沙子龙的形象?(分数:3.33)_正确答案:(肖像描写与行动描写。)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掌握,同时体会老舍这位语言大师形象、生动
32、、简洁的语言风格。小说的目的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小说重点在于分析人物,我们应该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去把握人物的性格,抓住其主要的性格特征,进而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2).沙子龙夜间练枪的活动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分数:3.33)_正确答案:(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解析:解析 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及这些动作特点所折射出的人物内心情感世界,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3).“镳局改了客栈”说明了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说明沙子龙至少在表面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解析:解析 沙子龙好像是顺应了时代
33、,但其实这只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是要求考生应透过字面意思去领会其含意。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托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分数:9.99)(1).这段文字是沈从文第几次去箱子岩的见闻?(分数:3.33)_正确答案:(这段文字是沈从文
34、第一次去箱子岩的见闻。)解析:解析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段话是写作者独坐一叶篷舟,第一次游历箱子岩的情景。(2).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哪两个方面?(分数:3.33)_正确答案:(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大端阳节箱子岩龙船的美丽、赛龙船场面的热闹这两个方面。)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龙船外形和装饰的美丽以及赛龙船热闹的场面描写。(3).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分数:3.33)_正确答案:(赛龙船火暴场面的描写凸显了湘西人民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这对全文所要表现的主题起了铺垫和暗示作用。)解析:解析 注意结合赛龙船的场面描写
35、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来深情地呼唤故乡人民要用划龙船的精神来重塑故乡人灵魂的愿望。作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夜深了,一位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里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晚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在他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发现以前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请以面对拥有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 800 字。(分数:50.00)_正确答案:(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