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 10 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分数:2.00)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3.客观实在性是 ( )(分数:2.00)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
2、0)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分数:2.00)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6.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分数:2.00)A.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分数:2.00)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8.“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分数:
3、2.00)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 )(分数:2.00)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10.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
4、属于( )(分数:2.00)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11.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 )(分数:2.00)A.政治与法律B.哲学与宗教C.科学与艺术D.风俗与习惯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 )(分数:2.00)A.物质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不同C.思想观念的对力D.社会分工的不同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分数:2.00)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
5、(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5.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分数:2.00)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1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分数:2.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7.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2.00)A.普选制B.三权分立制C.议会制D.民主共和制18.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 ( )(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一般垄断资本主
6、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 )(分数:2.00)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20.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 ( )(分数:2.00)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C.实行“对外援助”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21.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 ( )(分数:2.00)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22.下列不属于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7、是( )(分数:2.00)A.傅立叶B.圣西门C.康德D.欧文2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分数:2.00)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2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 )(分数:2.00)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5.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分
8、数:2.00)_27.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分数:2.00)_28.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分数:2.00)_29.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数:2.00)_30.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数:2.00)_3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分数:2.00)_3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分数:2.00)_2016 年 10 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
9、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 )(分数:2.00)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 D.理论前提解析: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不是哲学要研究的全部问题。3.客观实在性是 ( )(分数:2.00)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 C.
10、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解析: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分数:2.00)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
11、)(分数:2.00)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解析:解析: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6.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 )(分数:2.00)A.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
12、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在本质和现象范畴中,有些现象与本质似乎不一致,这种情况通常叫做假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 )(分数:2.00)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解析:解析: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8.“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分数:2.00)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 B.只要
13、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解析:解析:有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仅仅同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相一致,不一定就是真理。因为外表的联系是不深刻的,现象中包含着假象。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 )(分数:2.00)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C.从家庭层面对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10.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分数:2.00)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解析: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
15、。其中,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11.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 )(分数:2.00)A.政治与法律B.哲学与宗教C.科学与艺术D.风俗与习惯 解析: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1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 )(分数:2.00)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不同C.思想观念的对力D.社会分工的不同解析:解析: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其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
16、立引起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而进行的。13.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 )(分数:2.00)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解析: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 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1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价格解析:解析:作为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7、。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15.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分数:2.00)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解析: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分数:2.00)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解析:解析: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
18、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家为了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首先要到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17.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2.00)A.普选制B.三权分立制C.议会制 D.民主共和制解析:解析: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民主制的主要内容是“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18.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 ( )(分数:2.00)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解析: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19、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1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 )(分数:2.00)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解析:解析: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20.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 ( )(分数:2.00)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C.实行“对外援助”
20、 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解析:解析: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多是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21.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 ( )(分数:2.00)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解析:解析:马克思曾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而辩证的论述。22.下列不属于 19 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
21、的是( )(分数:2.00)A.傅立叶B.圣西门C.康德 D.欧文解析:解析:19 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2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分数:2.00)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析:解析:俄国无产阶级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俄国。2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 )(分数:2.00)A.各尽所
22、能,平均分配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解析:解析:马克思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25.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 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
23、段。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靠科学性来保证。 (2)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解析:27.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预期目的。如果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
24、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解析:28.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丰体与客体之间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
25、主体义有制约作用。)解析:29.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解析:30.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主要运用所谓三大手段或三个法宝。 (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增大或减少市场的
26、货币供给量。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提高最低准备金率会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降低最低准备金率则会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 (3)再贴现利率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向其再贴现的利率,可以相应地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体系和上层建筑。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
27、、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第三,在由较低社会形态向较高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社会形态。)解析:3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领域中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日益紧密。 贸易全球化。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
28、,国际贸易壁垒和限制的减少,国际商品交流日益扩大。 资本全球化。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资本在各国间的流动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经济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推动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加速发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都有所受益。 (3)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并存在忽视社会进步、造成环境恶化、导致治理危机、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等弊端。)解析:3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围的形式。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民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手段。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善社会主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