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 )(分数:2.00)A.墨子B.孟子C.庄子D.荀子2.湘夫人的作者是 ( )(分数:2.00)A.屈原B.宋玉C.贾谊D.曹植3.谏逐客书涉及的秦国制度是 ( )(分数:2.00)A.世卿世禄B.军功爵禄C.客卿制D.郡县制4.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 )(分数:2.00)A.表B.书C.本纪D.世家5.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 )(分数:2.00)A.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B.蒹葭(蒹
2、葭苍苍)C.陌上桑(日出东南隅)D.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6.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分数:2.00)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下列未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 )(分数:2.00)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8.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分数:2.00)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9.下列句中划线“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分数:2.00)A.国人莫敢言,道路 以 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以 伐京。(左
3、传.郑伯克段于鄢)C.王好战,请 以 战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D.寡人不敢 以 先王之臣为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10.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 )(分数:2.00)A.晏几道B.柳永C.周邦彦D.贺铸11.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 )(分数:2.00)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12.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是 ( )(分数:2.00)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13.宝玉挨打中,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的是 ( )(分数:2.00)A.王夫人B.李纨C.薛宝钗D.贾母14.鲁迅风波
4、的历史背景是 ( )(分数:2.00)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15.以“含泪的微笑”著称的美国小说家是 ( )(分数:2.00)A.马克.吐温B.杰克.伦敦C.海明威D.欧.亨利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5,分数:10.00)16.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分数:2.00)_17.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分数:2.00)_18.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 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答李翊书)(分数:2.00)_19.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分数:2.00)_20.溯洄从之,
5、道阻且跻 。(蒹葭)(分数:2.00)_三、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20.00)永不熄灭的烛光 徐鲁 1947 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 10 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不久,可怜的小青发表。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就是现在早已名满天下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为她编发了这篇可怜的小青的编辑,就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安徒生”。在他 91 年的生命履历中,有 75 年是在儿童教育、儿
6、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 1906 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 3 年书后被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任教的日子里,这位小学教员,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白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晚上,他偷偷阅读一些思想激进的书籍和刊物。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鼓舞着他。他的创作热情也异常高
7、涨,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早期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1929 年 2 月,23 岁的陈伯吹来到上海。他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寻找一块小小的空间。他是家中的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笔。于是,他只能靠写作、投稿换取有限的一点稿费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他给当时有名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投稿,却得到了该刊主编郑振铎的一个忠告。郑振铎熟悉陈伯吹的“强项”在哪里,他从陈伯吹的职业优势和创作专
8、长考虑,劝他扬长避短,专攻儿童文学。这是一个决定了陈伯吹此后人生方向的忠告。或许这其中早就有某种因果联系,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也如诗人弗罗斯特所说“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从此以后,陈伯吹就心无旁骛,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运,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曾在抗战年代用怒火写出了华家的儿子火线下的孩子等作品,也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满腔热情写出了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孩儿等作品;80 年代以后,他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摘颗星星下来好骆驼寻宝记小夏蒂等许多作品;他还经常到中小学校与孩子们交朋友,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与国
9、内外许多少年儿童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经常通信往来。这是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是一棵年老的大树对身边的小花小草的关注与祝福。 耄耋高龄的陈伯吹,还在为众多的儿童文学新人阅读稿子、点评习作、撰写序言,函来信往,从不厌烦,甚至亲自抄写和推荐稿子。老作家、评论家樊发稼回忆说,他曾和陈老同住一室,亲见老人每天天未明即起,抓紧时间赶写文章。有一天,樊发稼早晨 6 时醒来,见陈老已在伏案写作正在为一位青年作家的书写序。樊问他什么时候起床的,他说“大概三点不到吧” 陈伯吹一生俭朴,绝不追求额外的物质享受。樊发稼回忆起他第一次到陈老家,到达时陈老正在用早餐。陈老简单的早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
10、碗薄薄的大米稀饭,半个成鸭蛋和几根咸菜丝儿。 就是这样一位一贯省吃俭用的老人,却在 1981 年,把个人一生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 55000 元,慷慨捐出,设立了一个“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旨在激励大家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1997 年 11 月 6 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 91 岁。去世前他竭力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是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如今,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原文有删节)(分数:10.00)(1).本文体裁是属于记叙文中的 -|_|-(分数:2.00)
11、A.寓言B.人物传记C.游记D.笔记(2).分析陈伯吹先生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原因。(分数:2.00)填空项 1:_(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陈伯吹作为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分数:2.00)填空项 1:_(4).文章开篇引入琼瑶的作品可怜的小青发表一事,有何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5).文章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
12、;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 5 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
13、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一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 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杏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
14、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
15、尔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
16、,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
17、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分数:10.00)(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_|-(分数:2.00)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
18、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一真正热爱世俗生活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2).文中第段画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是 -|_|-(分数:2.00)A.拟人B.夸张C.排比D.通感(3).结合文章,谈谈汪曾祺为文韵特点。(分数:2.00)填空项 1:_(4).请你结合文义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分数:2.00)填空项 1:_(5).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
19、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分数:2.00)填空项 1:_2013 年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诸子散文中汪洋恣肆、辞藻瑰丽的是 ( )(分数:2.00)A.墨子B.孟子C.庄子 D.荀子解析:解析:庄子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故选 C。2.湘夫人的作者是 ( )(分数:2.00)A.屈原 B.宋玉C.贾谊D.曹植解析:解析:湘夫人出自屈原的九歌,故选 A。3.谏逐客书涉及的秦国制度是 ( )(分数:2.00)A.世卿世禄B.
20、军功爵禄C.客卿制 D.郡县制解析:解析:谏逐客书文章叙述了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卿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卿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故选 C。4.史记中以时间先后为历代帝王作传的是 ( )(分数:2.00)A.表B.书C.本纪 D.世家解析:解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故选 C。5.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 )(分数:2.00)A.长恨歌(汉皇
21、重色思倾国)B.蒹葭(蒹葭苍苍)C.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D.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解析:解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蒹葭出自诗经;湘夫人出自屈原的九歌;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故选 C。6.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历史事件典故的诗句是( )(分数:2.00)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解析: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故选 D。7.下列未被列入“唐宋八大
22、家”的是( )(分数:2.00)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 解析:解析: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故选 D。8.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结构?手法是( )(分数:2.00)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C.主客问答 D.骈俪对偶解析:解析:前赤壁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问答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情感,矢志不移的情怀,故选 C。9.下列句中划线“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分数:2.00)A.国人莫敢言,道路 以 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以 伐京。(左传.郑伯
23、克段于鄢)C.王好战,请 以 战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D.寡人不敢 以 先王之臣为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解析:解析:A、B、C 三个选项中以的意思是用,而 D 选项中“以”的意思是介词,把,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故选 D。10.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是 ( )(分数:2.00)A.晏几道B.柳永 C.周邦彦D.贺铸解析:解析: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故选 B。11.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 ( )(分数:2.00)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
24、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解析:天净沙.秋思的内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漂泊者的凄苦悲凉之情,故选 D。12.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是 ( )(分数:2.00)A.三国演义B.西游记 C.水浒传D.红楼梦解析:解析: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故选 B。13.宝玉挨打中,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的是 ( )(分数:2.00)A.王夫人 B.李纨C.薛宝钗D.贾母解析:解析:
25、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王夫人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故选 A。14.鲁迅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 )(分数:2.00)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解析:解析: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 1920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故选 B。15.以“含泪的微笑”著称的美国小说家是 ( )(分数:2.00)A.马克.吐温B.杰克.伦敦C.海明
26、威D.欧.亨利 解析:解析:“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是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故选 D。二、古文翻译题(总题数:5,分数:10.00)16.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解析:17.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解析:18.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 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答李翊书)(分数:2.00)
27、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努力去掉人们曾经说过的陈词滥调,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啊!)解析:19.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雪珠的闪烁。)解析:2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蒹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难攀登。)解析:三、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20.00)永不熄灭的烛光 徐鲁 1947 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 10 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
28、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不久,可怜的小青发表。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就是现在早已名满天下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为她编发了这篇可怜的小青的编辑,就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安徒生”。在他 91 年的生命履历中,有 75 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 1906 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 3 年书后被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
29、)当教员。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任教的日子里,这位小学教员,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白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晚上,他偷偷阅读一些思想激进的书籍和刊物。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鼓舞着他。他的创作热情也异常高涨,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早期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1929 年 2 月,23 岁的陈伯吹来到上海。他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寻找一块小小的空间。他是家中的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都落在他一个
30、人肩上。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笔。于是,他只能靠写作、投稿换取有限的一点稿费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他给当时有名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投稿,却得到了该刊主编郑振铎的一个忠告。郑振铎熟悉陈伯吹的“强项”在哪里,他从陈伯吹的职业优势和创作专长考虑,劝他扬长避短,专攻儿童文学。这是一个决定了陈伯吹此后人生方向的忠告。或许这其中早就有某种因果联系,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也如诗人弗罗斯特所说“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从此以后,陈伯吹就心无旁骛,把
31、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运,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曾在抗战年代用怒火写出了华家的儿子火线下的孩子等作品,也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满腔热情写出了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从山冈上跑下来的小孩儿等作品;80 年代以后,他为孩子们创作、翻译了摘颗星星下来好骆驼寻宝记小夏蒂等许多作品;他还经常到中小学校与孩子们交朋友,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与国内外许多少年儿童建立起了真挚的友谊,经常通信往来。这是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是一棵年老的大树对身边的小花小草的关注与祝福。 耄耋高龄的陈伯吹,还在为众多的儿童文学新人阅读稿子、点评习作、撰写序言,函来信往,从不厌烦,甚至亲自抄写和推
32、荐稿子。老作家、评论家樊发稼回忆说,他曾和陈老同住一室,亲见老人每天天未明即起,抓紧时间赶写文章。有一天,樊发稼早晨 6 时醒来,见陈老已在伏案写作正在为一位青年作家的书写序。樊问他什么时候起床的,他说“大概三点不到吧” 陈伯吹一生俭朴,绝不追求额外的物质享受。樊发稼回忆起他第一次到陈老家,到达时陈老正在用早餐。陈老简单的早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碗薄薄的大米稀饭,半个成鸭蛋和几根咸菜丝儿。 就是这样一位一贯省吃俭用的老人,却在 1981 年,把个人一生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 55000 元,慷慨捐出,设立了一个“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旨在激励大家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优
33、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1997 年 11 月 6 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 91 岁。去世前他竭力完成的最后一件事,是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如今,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原文有删节)(分数:10.00)(1).本文体裁是属于记叙文中的 -|_|-(分数:2.00)A.寓言B.人物传记 C.游记D.笔记解析:(2).分析陈伯吹先生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原因。(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陈伯吹是我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2)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从事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
34、编辑、出版和研究等工作。)解析:(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陈伯吹作为一代儿童文学大师对幼小者的牵引与爱护?(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为琼瑶编发可怜的小青;(2)做小学教师时,在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3)陈伯吹一生所写的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对祖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4)和孩子们建立友谊,并常常书信往来,是对孩子们最直接的关爱与引领;(5)帮助扶持众多的儿童文学新人,间接写出了他对幼小者的牵引与关爱;(6)省吃俭用,用毕生积蓄设立了“儿童文学园丁奖”,把全部藏书捐给儿童
35、图书馆,为祖国儿童事业贡献了全部力量。)解析:(4).文章开篇引入琼瑶的作品可怜的小青发表一事,有何作用?(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自然而巧妙地引出主人公陈伯吹;(3)以事衬人,侧面写出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对儿童创作的扶持与鼓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解析:(5).文章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永不熄灭的烛光”好。(1)比喻恰当而充满诗意,一个闪光的生命,在
36、一种形式下像燃尽的蜡烛一样熄灭了,但是在思想、品格和精神的形式下,却将永远燃烧下去;(2)这个标题含蓄地写出陈伯吹留下了无数篇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和翻译作品,这些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3)文章不仅仅谈到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的一面,还谈到了他昂扬的爱国热情、不屈的生命形式以及对晚辈的扶持帮助,如果用“东方安徒生”为题,不能点明这方面内容。 观点二:我认为“东方安徒生”好。(1)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童话大师来类比陈伯吹,鲜明地点出了陈伯吹在儿童文学领域内的崇高地位,更好地表达出了对陈伯吹的无限景仰之情,用“永不熄灭的烛光”则无法表达此含义;(2)陈伯吹一
37、生的创作,紧紧围绕着儿童文学,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幻而健康的世界,这与安徒生所创设的童话世界相似;(3)安徒生也曾为穷困折磨,这种逆境中奋发的精神,和陈伯吹也是相似的,以“东方安徒生”为题,也可以借此隐隐地写出陈伯吹的生命经历。)解析: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 5 日)就要到了。
38、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一著有随
39、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 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盗他味以为己味 。”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杏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趣
40、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段,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曾治过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中争一席地
41、。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
42、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一个世俗化、平民化
43、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分数:10.00)(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_|-(分数:2.00)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一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
44、,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解析:(2).文中第段画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是 -|_|-(分数:2.00)A.拟人 B.夸张C.排比D.通感解析:(3).结合文章,谈谈汪曾祺为文韵特点。(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解析:(4).请你结合文义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2)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3)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解析:(5).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2)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