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山东省专升本(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教育与其他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 1 的社会活动。(分数:2.00)填空项 1:_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3.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论证确立的教育家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1 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5.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7.杨贤江
2、的 1 一书是我国第一个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8.首先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分数:2.00)填空项 1:_9.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10.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6.00)11.教学方法(分数:2.00)_12.学科课程论(分数:2.00)_德育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分数:2.00)_1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分数:2.00)_16.教育应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分数:2.
3、00)_17.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18.论述教学具有教育性(分数:2.00)_2008年山东省专升本(教育学)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教育与其他现象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 1 的社会活动。(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培养人)解析:2.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各科教学)解析:3.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论证确立的教育家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
4、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夸美纽斯)解析: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 1 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启发性)解析:5.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析: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解析:7.杨贤江的 1 一书是我国第一个采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教育大纲)解析:8.首先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
5、案:布鲁纳)解析:9.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领会知识)解析:10.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6.00)11.教学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解析:12.学科课程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科课程认也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
6、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解析:德育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4.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直接经验是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间接经验巩固加深对间接经验的认识。(2)
7、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力。(3)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非智力因素影响和调节智力因素。)解析:1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实行清明政治,
8、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解析:16.教育应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一)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是整体的持续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匀衡性和差异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二)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并促进人的发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各种教育因素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根据青少年身
9、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注意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理和良好的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决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解析:17.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地进行思考与学习。(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组
10、成教学的整体。)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18.论述教学具有教育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明确地提出并阐释了这一规律。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内容本身就带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也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必然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二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地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