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山东省专升本(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狭义的教育(分数:2.00)_2.教育目的(分数:2.00)_3.教学过程(分数:2.00)_4.班级授课制(分数:2.00)_5.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6.教育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分数:2.00)_7.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分数:2.00)_8.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做好哪些工作?(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9.论述教学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
2、.00)_10.怎样正确贯彻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分数:2.00)_1992年山东省专升本(教育学)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狭义的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解析:2.教育目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解析:3.教学
3、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解析:4.班级授课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解析:5.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的,在德育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它是教师传递方式和学生修养方式的统一。)
4、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6.教育是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四)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化或消弱作用。)解析:7.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
5、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2)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3)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并发挥主导作用。)解析:8.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做好哪些工作?(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的基础展开。班主任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1)创造性地设计集体目标;(2)建构“开放、多维、有
6、序”的班级活动体系;(3)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4)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9.论述教学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直接经验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间接经验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直接经验的认识,应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2)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准确理解这一观点,必须把握以下两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简约性、系统性的间接经验,是学
7、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一定的直接经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的有效手段,它符合人类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的基本规律。)解析:10.怎样正确贯彻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原则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相结合是德育原则之一,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的性质和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学生,既不是封建社会的奴才,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驯服工具,而是自觉积极的现代化的建设者。为此,就要坚持说服教育,用正面疏导的办法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其内在自觉性,正确处理与解决他们思想内部的矛盾问题,即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达到转化思想,提高觉悟的目的。另外,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青春的活力,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知识经验,是非辨别能力交差,易受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因此,在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同时,对他们要有必要的纪律约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