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 资源ID:136364       资源大小:43.8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1、2017 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真题语文 第卷 选择题(共 20 分) 一、 基础知识 (每小题 2 分, 共 14 分) 1.下列 划线 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 畦 ( q) 蜷 曲( qun) 归 省 ( shng) 深身 解 数( xi) B.悲 怆 ( chung) 蹒 跚( pn) 汲 取( x) 众目 睽 睽( ku) C.慰 藉 ( j) 啜 泣( chu) 伫 立( zh) 断壁残 垣 ( yun) D.感 慨 ( ki) 诓 骗( kung) 挑 衅 ( xn) 恪 尽职守( k) 解析: A.“蜷曲”应读作“ qun q”,“归省”应读作“ gu xn”; B

    2、.“蹒跚”应读作“ pn shn”,“汲取”应读作“ j q”; C.“慰藉”应读作“ wi ji” 。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鸦鹊无声 根深蒂固 冥思遐想 一气呵成 B.莫衷一事 正襟危坐 循章摘句 心会神凝 C.诚惶诚恐 格物志知 一代天姣 因地治宜 D.独具慧眼 中流砥柱 囊萤映雪 略胜一筹 解析: A.“鸦鹊无声”应写作“鸦雀无声”; B.“莫衷一事”应写作“莫衷一是”,“循章摘句”应写作“寻章摘句”; C.“格物志知”应写作“格物致知”,“一代天姣”应写作“一代天骄”,“因地治宜”应写作“因地制宜” 。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 划线 词语使

    3、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开卷有益 。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 形神兼备 、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 C.从未见过开的这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 忍俊不禁 地笑了 。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 无与伦比 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 解析: A.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 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 。 B.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 成语使用恰当 。 C.“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和后面“笑了”重复,所以不恰当 。 D.“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该成语使用正确 。 答案

    4、: 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雪雨,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 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 5 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 130 万人以上 。 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 解析: A.搭配不当,去掉“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 C.语意重复,“超过”与“以上”去掉一个 。D.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 答案: B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

    5、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 B.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即腾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 D.五月初五端午节,先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 解析: A,“汉阴”指汉水南岸 , 表述有误 。 答案: A 6.下列对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 .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做

    6、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 B.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 .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 D.水浒传中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 解析: A.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对恶人千万不要仁慈 。 答案: A 7.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

    7、,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 C.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 。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 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节选)中的人物夏洛克,与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波留希金,都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 。 解析: C.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

    8、守宴、太守醉、禽鸟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 答案: C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每小题 2 分, 共 6 分) 可 燃冰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 1 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 0.8 立方米的水和 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

    9、、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的多。覆盖它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 187 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 划

    10、线 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 A.它储量巨大, 广泛 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 已探明 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 大量 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 虽然 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的多。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 划线 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 答案: D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数字、分类别 B.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下定义 D.列数字、作比

    11、较 解析: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 。 答案: D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再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 B.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 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C.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 D.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 187 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说明文后辨析和信息筛

    12、选的能力 。 C 项 不是用“豆腐”打“铁” 。 答案: C 第卷 非 选择题(共 100 分) 三、 积累与运用 ( 18 分) (一) 默写填空。 ( 8 分) 11.将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 1) 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两章) ( 2)晨兴理荒秽, 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3)举杯邀明月, 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 4) 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_。(范仲淹苏幕遮) ( 6) 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 7)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句子是:_,

    13、_。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 ( 1)入则无法家拂士 ( 2)带月荷锄归 ( 3)对影成三人 ( 4)锦江春色来天地 ( 5)波上寒烟翠 ( 6)峰峦如聚 ( 7)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 诗歌赏析(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 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

    14、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 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本 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 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 。 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15、。 答案: BE 13.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名句赏析。 答案: 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 。 (三)综合性学习 ( 4 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日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 QQ 号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看成长守护平台”,请你参加讨论,简要陈述看法。(不超过 60 字,含标点符号)。 解析 : 此题属综合读写题,解答此题,要结

    16、合材料主题,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注意观点明确,符合具体要求 。 答案:我赞同腾讯的这一举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自制力较差,而学业却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加强管理和约束,非常必要 。 四、阅读理解(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 12 分)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 离去。伞下忽

    17、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 你好 ”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 ! 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 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

    18、,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 ! 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 ”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 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

    19、,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 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

    20、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 。我不愿再耽误 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 不可以 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5.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

    21、 4 分)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对 文章 内容的概括,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 漓江情韵中的“情韵”并不仅仅是对漓江的美景,还有对漓江所见的人和事的理解 。 答案: “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 “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 。 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有爱之情 。 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 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 1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3 分)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 答案: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

    22、阳刚、热爱生活 。 设置悬念 。 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摆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 .步步设悬,吸引读者 。 欲扬先抑(或铺垫) 。 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 。 烘托(或对比、映衬) 。 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 17.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 2 分)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 关键语句的赏析能力 ,这要联系上下文进 行理解 。 答案: “我

    23、”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 。 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 18.最后一段再文中起什么作用? ( 3 分) 解析: 本题 考查的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 。 答案: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 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数的想象空间 。 (二) 阅读知入”与“知出”,完成下列各题。 ( 8 分) “知入”与“知出”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

    24、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 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25、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 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

    26、,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 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阅读,要“入”,也要“出”。

    27、“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 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 “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常见题型 。 答案: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 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 3 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

    28、心情相契合。”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首先阅读所给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心情,理解内容;再看文章,第二段阐述的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材料是一致的 。 答案: 第段 。 因为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 。 与第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 所以,放在第段最恰当 。 2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问题,解答时需要阅读文章,分清楚层 次,然后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性词语串联即可

    29、。 答案: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阐释什么是“入”,再以朱熹的话和苏轼读陶渊明饮酒的体会论述“入”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接着阐释什么是“出”,再以哲学家叔本华的主张和鲁迅读进化论书籍的事例论述“出”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12 分) 【 甲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0、”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传) 【 乙 】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

    31、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22.解释下列句中 划线 的词语。 ( 6 分)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 信 然 将军宜枉驾 顾 之 孤不 度 德量力 而智术浅短,遂 用 猖蹶 其谁可而 为 之 平公曰:“善。” 遂 用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 答案: 确实 拜访 衡量 因此 担任 于是 2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善哉,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 答案: 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 祁黄羊的话,

    32、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 2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再选贤任能上的异同。 (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对比两篇文章中刘备和晋平公在选拔人才上的同与异,根据具体内容作答 。 答案: 略 五、写作(共 50 分) 25.“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回首往事,每一段历程,我们的身旁总是有亲人、朋友、老师相随。忘不了他们悉心的呵护,忘不了他们亲切的叮嘱,更忘不了他们期待的眼神 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 :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文字比较优美,本作文考查考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 。 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眼神”,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美意”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而且要怀着期待之心写起,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 。 眼神代表的是关注,也就是说,尽他对我的影响和爱我很难忘 。 答案: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