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二)及答案解析(总分:7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27.00)1.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决定财政职能范围的依据是U /U。 A.政府意志 B.价值观念 C.市场失灵 D.经济状况(分数:1.00)A.B.C.D.2.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U /U。 A.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 B.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机制 C.完善所得税制度 D.完善事业单位拨款制度(分数:1.00)A.B.C.D.3.下列措施中起到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是U /U。 A.对利息、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 B.对国有
2、企业征收消费税 C.对企业征收增值税 D.对弱势群体发放困难补助(分数:1.00)A.B.C.D.4.U /U的提供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集体产品 D.混合产品(分数:1.00)A.B.C.D.5.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不包括U /U。 A.私人物品 B.公共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分数:1.00)A.B.C.D.6.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U /U。 A.社会生产的最大化 B.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C.产品使用的最大化 D.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分数:1.00)A.B.C.D.7.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U /U。 A.非盈利性和非
3、竞争性 B.非盈利性和非排他性 C.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不可分割性和非竞争性(分数:1.00)A.B.C.D.8.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U /U。 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政府(分数:1.00)A.B.C.D.9.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U /U。 A.政府 B.市场 C.国有企业 D.计划(分数:1.00)A.B.C.D.10.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U /U。 A.供给需求 B.政府强制方式 C.财政运行机制 D.计划控制方式(分数:1.00)A.B.C.D.11.公共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分割,这属于公共产品的U /U
4、性质。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分数:1.00)A.B.C.D.12.履行财政分配职能的目标是U /U。 A.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B.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C.实现收入分配效率 D.实现公平竞争(分数:1.00)A.B.C.D.13.不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有U /U。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土地使用税(分数:1.00)A.B.C.D.14.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U /U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A.企业 B.银行 C.商场 D.税收(分数:1.00)A.B.C.D.15.实现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是U
5、/U。 A.社会收益等于成本 B.收益支出等于成本 C.收益总和等于成本 D.收益总和大于成本(分数:1.00)A.B.C.D.16.在经济社会中,充分就业是指U /U。 A.100%的就业 B.在企事业单位就业达到一定的水平 C.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家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 D.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分数:1.00)A.B.C.D.17.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U /U。 A.市场经济 B.政府分配 C.公共产品需求 D.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体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分数:1.00)A.B.C.D.18.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是U
6、 /U。 A.国际收支平衡 B.充分就业 C.合理税收 D.物价稳定(分数:1.00)A.B.C.D.19.财政是以U /U为主体的分配。 A.国家 B.政府机关 C.企业 D.事业单位(分数:1.00)A.B.C.D.20.关于公共产品特征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U。 A.公共产品的受益是非排他的 B.公共产品的取得需通过竞争方式 C.提供公共产品是以盈利为目的 D.公共产品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分数:1.00)A.B.C.D.21.关于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B.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C.不得干预
7、个人偏好 D.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分数:1.00)A.B.C.D.22.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国际收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U /U。 A.经常项目收大于支 B.资本项目收大于支 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收大于支(分数:1.00)A.B.C.D.23.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U /U。 A.完善政府的收支制度 B.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C.完善公共部门的效率评估制度 D.改变公共部门的垄断性质(分数:1.00)A.B.C.D.2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手段是U /U。 A.财政监
8、督 B.税务监督 C.国家预算 D.财政收支平衡(分数:1.00)A.B.C.D.25.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U /U。 A.结余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分数:1.00)A.B.C.D.26.内在稳定器是指U /U。 A.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 B.使财政收支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呈相同方向变化 C.借助于外力产生调控的效果 D.政府采取有意识的政策干预(分数:1.00)A.B.C.D.27.在收入方面,财政内在稳定器是指U /U。 A.税收的减免税调节 B.国债发行量的调节 C.累进税率的调节 D.国债偿还期的调节(分数
9、: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28.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U /U等方面。 A.公共产品的提供 B.外部效应 C.充分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分数:2.00)A.B.C.D.E.29.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有U /U。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 C.收益的非排他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分数:2.00)A.B.C.D.E.30.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有U /U。 A.收益的非排他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取得方式的竞争
10、性(分数:2.00)A.B.C.D.E.31.根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公共产品可区分为U /U。 A.全国性 B.功能性 C.协会性 D.行业性 E.地区性(分数:2.00)A.B.C.D.E.32.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包括U /U。 A.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 B.公共产品分配的困难 C.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 D.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困难 E.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的困难、(分数:2.00)A.B.C.D.E.33.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科学、民主的财政决策体制,具体包括U /U。 A.决策者的选拔制度 B.公共产品的效率评估制度 C.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 D.审计监督制度 E
11、.政府的法律建设制度(分数:2.00)A.B.C.D.E.3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途径有U /U。 A.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B.调节国家的进出口产品 C.调节不同城市之间的收入水平 D.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E.增加国家的消费(分数:2.00)A.B.C.D.E.35.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采取的手段主要有U /U。 A.社会保障支出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 B.通过征收财产税,调解个人财产的分布 C.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异 D.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减少由于土地状况地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E.政府给予的补贴,以维持居民的福利水平(分数:2.00)A.B.C.D.E.36.实现公共
12、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包括U /U。 A.决策者的选拔制度 B.文官晋升制度 C.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 D.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 E.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制度(分数:2.00)A.B.C.D.E.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平的准则包括U /U。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准则 B.共同富裕准则 C.公平与效率兼顾准则 D.保证生存权准则 E.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分数:2.00)A.B.C.D.E.38.财政在安排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U /U。 A.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 B.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 C.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D.实施政府采购时 E.安排购买性
13、支出(分数:2.00)A.B.C.D.E.39.以下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有U /U。 A.高等教育 B.国防 C.司法 D.食品 E.医疗(分数:2.00)A.B.C.D.E.40.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包括U /U。 A.干预市场机制 B.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C.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D.干预个人偏好 E.实施平均主义(分数:2.00)A.B.C.D.E.41.财政实施社会公平主要包括的方面有U /U。 A.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 B.在安排财政支出方面 C.在实行社会保障方面 D.在发行国债方面 E.在实行财政体制方面(分数:2.00)A.B.C.D.E.42.通过征收U /U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A.个
14、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财产税 D.遗产税 E.赠与税(分数:2.00)A.B.C.D.E.43.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有U /U。 A.调节资源在国家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C.调整资源在公司企业之间的配置 D.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E.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分数:2.00)A.B.C.D.E.44.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要求,财政职能被概括为U /U。 A.收入分配职能 B.调节职能 C.监督职能 D.资源配置职能 E.经济稳定职能(分数:2.00)A.B.C.D.E.45.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有U /U
15、。 A.征收增值税 B.征收所得税 C.征收遗产税 D.社会保障支出 E.社会救济(分数:2.00)A.B.C.D.E.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配置资源的主要原因有U /U。 A.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B.市场的盲目性 C.市场的竞争性 D.市场的效率低下 E.人们对财政配置的偏好(分数:2.00)A.B.C.D.E.47.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U /U。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 E.竞争性行业的产品(分数:2.00)A.B.C.D.E.48.反映经济稳定的指标有U /U。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财政收支平衡 D.信贷收支平衡 E.国际
16、收支平衡(分数:2.00)A.B.C.D.E.49.导致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包括U /U。 A.历史原因 B.社会原因 C.制度建设的原因 D.个人自己的原因 E.政策原因(分数:2.00)A.B.C.D.E.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二)答案解析(总分:7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7,分数:27.00)1.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决定财政职能范围的依据是U /U。 A.政府意志 B.价值观念 C.市场失灵 D.经济状况(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职能范围的依据。决定财政职能范围的依据是市场失灵。2.实现公共产品
17、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U /U。 A.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 B.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机制 C.完善所得税制度 D.完善事业单位拨款制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机制是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3.下列措施中起到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的是U /U。 A.对利息、股息、红利征收个人所得税 B.对国有企业征收消费税 C.对企业征收增值税 D.对弱势群体发放困难补助(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制度。在收入方面,主要
18、实行累进所得税。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所以此题选 D。4.U /U的提供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集体产品 D.混合产品(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私人产品的特征。与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的提供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5.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不包括U /U。 A.私人物品 B.公共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1)公共产品;(2)准公共产品;(3)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6.提供
19、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U /U。 A.社会生产的最大化 B.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C.产品使用的最大化 D.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目的。提供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7.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U /U。 A.非盈利性和非竞争性 B.非盈利性和非排他性 C.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不可分割性和非竞争性(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赢利性是其自然延伸。8.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20、资源配置的主体是U /U。 A.市场 B.计划 C.企业 D.政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的主体。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9.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U /U。 A.政府 B.市场 C.国有企业 D.计划(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10.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U /U。 A.供给需求 B.政府强制方式 C.财政运行机制 D.计划控制方式(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容。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11.公共产品具有共同
21、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分割,这属于公共产品的U /U性质。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C.受益的非排他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性质。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分割。12.履行财政分配职能的目标是U /U。 A.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B.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C.实现收入分配效率 D.实现公平竞争(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分配职能的目标。履行财政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3.不
22、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有U /U。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土地使用税(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手段。BCD 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14.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U /U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A.企业 B.银行 C.商场 D.税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来说,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15.实现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是U /U。 A.社会收益等于成本 B.收益支出等于成本 C.收益总和等于成本 D.收益总和大于成本(分数:1.00)A.B.
23、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社会收益是指每个消费者的收益总和。如果每个消费者按照他们的收益支付公共产品的成本,那么收益总和等于成本就能实现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16.在经济社会中,充分就业是指U /U。 A.100%的就业 B.在企事业单位就业达到一定的水平 C.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家都有固定收入的工作 D.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能够找到工作。17.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U /U。 A.市场经济 B.政府分配 C.公共
24、产品需求 D.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体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分配比例确定的依据。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在整体社会需要中所占的比例。18.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是U /U。 A.国际收支平衡 B.充分就业 C.合理税收 D.物价稳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容。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
25、19.财政是以U /U为主体的分配。 A.国家 B.政府机关 C.企业 D.事业单位(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内容。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20.关于公共产品特征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U。 A.公共产品的受益是非排他的 B.公共产品的取得需通过竞争方式 C.提供公共产品是以盈利为目的 D.公共产品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的特征为:效用是不可分割的、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21.关于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在效率的基
26、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B.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C.不得干预个人偏好 D.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财政收入的分配范围也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22.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国际收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U /U。 A.经常项目收大于支 B.资本项目收大于支 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收
27、大于支(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容。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国际收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23.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U /U。 A.完善政府的收支制度 B.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C.完善公共部门的效率评估制度 D.改变公共部门的垄断性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内容。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2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手段是U /U。 A.财政监督 B.税务监督
28、C.国家预算 D.财政收支平衡(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监督的内容。国家预算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督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经济渠道或手段。25.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U /U。 A.结余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的内容。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即财政扩张政策。26.内在稳定器是指U /U。 A.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 B.使财政收支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呈相同方向变化 C.借
29、助于外力产生调控的效果 D.政府采取有意识的政策干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在稳定器的内容。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了的功能,即人们在设计财政收支制度时,使财政收支的扩大和缩小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呈相反方向发展,以此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27.在收入方面,财政内在稳定器是指U /U。 A.税收的减免税调节 B.国债发行量的调节 C.累进税率的调节 D.国债偿还期的调节(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概念。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两方面制度。在收入方面,主要是施行累进所得税制,
30、在支出方面,主要是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28.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U /U等方面。 A.公共产品的提供 B.外部效应 C.充分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分数:2.00)A. B. C.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的方面。市场失灵的表现:(1)公共产品的提供;(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29.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有U /U。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物质产品 C.收益的非排他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
31、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分数:2.00)A. B.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特征。公共产品的特征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收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30.下列属于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有U /U。 A.收益的非排他性 B.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C.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D.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E.取得方式的竞争性(分数:2.00)A. 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1.根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公共产品可区分为U /U。 A.全国性 B.功能性 C.协会性 D.行业性 E.地区性(分数:2.00)
32、A. 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分类。依据受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公共产品。32.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包括U /U。 A.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 B.公共产品分配的困难 C.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 D.公共产品资源配置的困难 E.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的困难、(分数:2.00)A. 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第一,公共产品偏好表达的困难;第二,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困难。33.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科学、民主的财政决策体制,具体包括U /U。 A.决策者的选拔制度 B.公共
33、产品的效率评估制度 C.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 D.审计监督制度 E.政府的法律建设制度(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包括:(1)决策者(领导层)的选拔制度;(2)文官晋升制度;(3)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4)公共产品的效率评估制度;(5)政府的收入支出制度;(6)审计监督制度。3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途径有U /U。 A.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B.调节国家的进出口产品 C.调节不同城市之间的收入水平 D.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E.增加国家的消费(分数:2.00)
34、A. B.C.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分配职能的内容。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35.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采取的手段主要有U /U。 A.社会保障支出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 B.通过征收财产税,调解个人财产的分布 C.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异 D.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减少由于土地状况地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 E.政府给予的补贴,以维持居民的福利水平(分数:2.00)A. B. C. 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ABCE 四项均为调节手段。36.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包括U /U。 A.
35、决策者的选拔制度 B.文官晋升制度 C.决策信息的收集传送制度 D.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 E.公共部门的激励约束制度(分数:2.00)A.B.C.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DE 两项为其基本途径。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公平的准则包括U /U。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准则 B.共同富裕准则 C.公平与效率兼顾准则 D.保证生存权准则 E.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准则,社会公平的准则包括公平与效率兼顾准则、共同富裕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38.财政在安排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主要
36、表现在U /U。 A.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 B.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 C.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D.实施政府采购时 E.安排购买性支出(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ABC 是正确的。39.以下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有U /U。 A.高等教育 B.国防 C.司法 D.食品 E.医疗(分数:2.00)A. 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产品的内容。B 国防、C 司法属于公共产品,D 食品是私人产品。40.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包括U /U。 A.干预市场机制 B.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C.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D.干预个人偏好
37、E.实施平均主义(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1)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2)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3)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社会保障。41.财政实施社会公平主要包括的方面有U /U。 A.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 B.在安排财政支出方面 C.在实行社会保障方面 D.在发行国债方面 E.在实行财政体制方面(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实施社会公平主要包括的方面。ABC 是其主要方面。42.通过征收U /U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38、。 A.个人所得税 B.社会保障税 C.财产税 D.遗产税 E.赠与税(分数:2.00)A.B.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的内容。CDE 是主要调节方法。43.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有U /U。 A.调节资源在国家之间的配置 B.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C.调整资源在公司企业之间的配置 D.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配置 E.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分数:2.00)A.B. C.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
39、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44.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要求,财政职能被概括为U /U。 A.收入分配职能 B.调节职能 C.监督职能 D.资源配置职能 E.经济稳定职能(分数:2.00)A. B.C.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职能的内容。财政职能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45.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有U /U。 A.征收增值税 B.征收所得税 C.征收遗产税 D.社会保障支出 E.社会救济(分数:2.00)A.B. C. D. 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A 项不属于财政调节的手段。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
40、政配置资源的主要原因有U /U。 A.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B.市场的盲目性 C.市场的竞争性 D.市场的效率低下 E.人们对财政配置的偏好(分数:2.00)A. 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配置资源的原因。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为:(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47.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包括U /U。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 E.竞争性行业的产品(分数:2.00)A. B.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48.反映经济稳定的指标有U /U。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财政收支平衡 D.信贷收支平衡 E.国际收支平衡(分数:2.00)A. B. C.D.E.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反映经济稳定的指标。反映经济稳定的指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49.导致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包括U /U。 A.历史原因 B.社会原因 C.制度建设的原因 D.个人自己的原因 E.政策原因(分数:2.00)A. B.C. D. 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导致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概括地说:(1)历史原因;(2)制度建设的原因;(3)个人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