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法基础知识-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_。(分数:2.00)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2.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_。(分数:2.00)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直接调查D.全面调查3.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_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分数:2.00)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标指数D.个体指数4.统计整理主要是对_的整理。(分数:2.00)A.历
2、史统计资料B.统计分析资料C.原始调查资料D.综合统计资料5.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_。(分数:2.00)A.平均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6.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_。(分数:2.00)A.分组标志和组距B.分组和次数C.分组标志和次数D.分组和表式7.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_。(分数:2.00)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住户调查D.快速普查8.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_。(分数:2.00)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9.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_。(
3、分数:2.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10.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_。(分数:2.00)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11._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分数:2.00)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12.对某行业随机抽取的三个企业进行财务情况调查,属于_。(分数:2.00)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13.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有_。(分数:2.00)A.比较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
4、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下列属于时点指标是_。(分数:2.00)A.某年某厂销售总额B.某厂年底库存量C.某厂年末固定资产额D.上海某年全年固定投资总额1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_。(分数:2.00)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平均数16.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_。(分数:2.00)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D.倍数E.成数1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_。(分数:2.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8.下列调查中,其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不一致的有_。(
5、分数:2.00)A.职工出勤率调查B.职工人数与工资调查C.工业产品产量与产值调查D.工业企业设备调查E.商业网点调查19.统计台帐的特点是_。(分数:2.00)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环的登记B.是一种账册C.多是按空间排列进行一次性的汇总D.以上都是对的20.由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是_。(分数:2.00)A.消费B.生产C.教育D.分配2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_。(分数:2.00)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22.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的就业情况,那么_。(分数:2.00)A.全部成年人
6、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23.全国人口普查_。(分数:2.00)A.总体是全国人口B.全国男女比例是标志C.人口总数是指标D.收入是连续变量24.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_。(分数:2.00)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25.统计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2.00)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
7、性认识相结合2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_。(分数:2.00)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27.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_。(分数:2.00)A.第一次人口普查B.对某种商品的满意度调查C.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D.按季度上报钢铁产量28.对某行业选出的三个企业进行财务情况调查,属于_。(分数:2.00)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29.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_。(分数:2.00)A.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C.提供统计资料D.提供统计咨询意见30.统
8、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_。(分数:2.00)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31.不在生产统计范围内的生产是_。(分数:2.00)A.家务劳动者B.自用性货物生产C.教育D.农产品32.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是_。(分数:2.00)A.消费品B.投资品C.最终产品D.中间产品33.农业总产出通常采用_统计。(分数:2.00)A.工厂法B.产品法C.支出法D.投入法34.某煤矿某年采掘了价值 600 万元的煤炭,全部出售给炼焦厂;炼焦厂使用该煤炭做原材料,炼成价值1700 万元的焦炭,
9、将其出售给钢铁厂;钢铁厂使用该焦炭做原料,生产出价值为 3500 万元的钢材,三个企业的总产出为_万元。(分数:2.00)A.5800B.5200C.2300D.120035.某钢铁厂购进 1500 万元的焦炭,炼出价值 3000 万元的钢材,其中消耗水电等 100 万元,则该钢铁厂的增加值为_万元。(分数:2.00)A.1500B.1600C.1400D.310036.能够反映生产单位对国民经济所做的净贡献的指标是_。(分数:2.00)A.总产出B.中间投入C.增加值D.总支出37.国内生产总值在价值的构成上,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的_总和。(分数:2.00)A.增加值B.总产
10、出C.中间消耗D.劳动力报酬38.国内生产总值在实物构成上,是一时期一国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_的价值总和。(分数:2.00)A.中间产品B.货物C.服务D.最终产品39.不计入居民消费的支出是_。(分数:2.00)A.购房与建房B.交通通讯C.饮食D.卫生保健40.下列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有_。(分数:2.00)A.农民种粮B.钢铁厂炼钢C.运输公司运输货物D.消费者购物E.领取薪金41.下列生产活动属于生产统计范围的有_。(分数:2.00)A.粮食B.服装C.运输服务D.教育服务E.家务劳动42.对于非营利性服务部门,其总产出=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的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包括_。
11、(分数:2.00)A.劳动报酬B.职工福利费C.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D.公务费E.建造固定资产费43.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方法有_。(分数:2.00)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产品法E.折旧法44.表现在投入产出表中的基本平衡关系有_。(分数:2.00)A.总投入=总产出B.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C.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D.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E.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45.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有_。(分数:2.00)A.地点的唯一性B.地点的非唯一性C.生产活动的单一性D.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E.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46
12、.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包括_。(分数:2.00)A.价值形态B.收入形态C.实物形态D.产品形态E.货币形态47.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_。(分数:2.00)A.中间投入每一列的合计等于中间产品相应行的合计B.总投入等于总产出C.第象限总计等于第象限总计D.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E.中间使用加最初投入等于总产出48.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指标有_。(分数:2.00)A.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B.经济增长率C.最终消费率D.直接消耗系数E.资本形成率49.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主要方法有_。(分数:2.00)A.生产法B.汇率法C.支出法D.购买力平价法E.收入法50.下
13、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有_。(分数:2.00)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B.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D.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E.存货按后进先出法计价统计法基础知识-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_。(分数:2.00)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解析:2.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_。(分数:2.00)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 C.
14、直接调查D.全面调查解析:3.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_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分数:2.00)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标指数D.个体指数 解析:4.统计整理主要是对_的整理。(分数:2.00)A.历史统计资料B.统计分析资料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解析:5.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_。(分数:2.00)A.平均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解析:6.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_。(分数:2.00)A.分组标志和组距B.分组和次数 C.分组标志和次数D.分组和表式解析:7.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_。(分数:2.00)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住户
15、调查D.快速普查 解析:8.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_。(分数:2.00)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解析:9.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_。(分数:2.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解析:10.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_。(分数:2.00)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解析:11._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分数:2.00)A
16、.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解析:12.对某行业随机抽取的三个企业进行财务情况调查,属于_。(分数:2.00)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C.普查D.重点调查解析:13.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有_。(分数:2.00)A.比较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解析:14.下列属于时点指标是_。(分数:2.00)A.某年某厂销售总额B.某厂年底库存量 C.某厂年末固定资产额 D.上海某年全年固定投资总额解析:1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_。(分数:2.00)A.总指数 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E.个体指数平
17、均数 解析:16.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_。(分数:2.00)A.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 D.倍数 E.成数 解析:1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_。(分数:2.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解析:18.下列调查中,其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不一致的有_。(分数:2.00)A.职工出勤率调查 B.职工人数与工资调查 C.工业产品产量与产值调查D.工业企业设备调查 E.商业网点调查解析:19.统计台帐的特点是_。(分数:2.00)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环的登记 B.是一种账册 C.多是按空间排列进行一次性的汇总
18、D.以上都是对的 解析:20.由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是_。(分数:2.00)A.消费B.生产 C.教育D.分配解析:21.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_。(分数:2.00)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解析:22.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的就业情况,那么_。(分数:2.00)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解析:23.全国人口普查_。(分数:2.00)A.总体是全国
19、人口 B.全国男女比例是标志C.人口总数是指标 D.收入是连续变量 解析:24.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_。(分数:2.00)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解析:25.统计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2.00)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解析:26.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_。(分数:2.00)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解析:27.下列属于
20、抽样调查的是_。(分数:2.00)A.第一次人口普查B.对某种商品的满意度调查 C.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D.按季度上报钢铁产量解析:28.对某行业选出的三个企业进行财务情况调查,属于_。(分数:2.00)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 C.普查D.重点调查解析:29.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_。(分数:2.00)A.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C.提供统计资料 D.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解析:30.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_。(分数:2.00)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 D.认识事物的本质
21、和规律性 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解析:31.不在生产统计范围内的生产是_。(分数:2.00)A.家务劳动者 B.自用性货物生产C.教育D.农产品解析:32.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是_。(分数:2.00)A.消费品B.投资品C.最终产品D.中间产品 解析:33.农业总产出通常采用_统计。(分数:2.00)A.工厂法B.产品法 C.支出法D.投入法解析:34.某煤矿某年采掘了价值 600 万元的煤炭,全部出售给炼焦厂;炼焦厂使用该煤炭做原材料,炼成价值1700 万元的焦炭,将其出售给钢铁厂;钢铁厂使用该焦炭做原料,生产出价值为 3500 万元的钢材,三个企业的总产出为_万元。(分数
22、:2.00)A.5800 B.5200C.2300D.1200解析:35.某钢铁厂购进 1500 万元的焦炭,炼出价值 3000 万元的钢材,其中消耗水电等 100 万元,则该钢铁厂的增加值为_万元。(分数:2.00)A.1500B.1600C.1400 D.3100解析:36.能够反映生产单位对国民经济所做的净贡献的指标是_。(分数:2.00)A.总产出B.中间投入C.增加值 D.总支出解析:37.国内生产总值在价值的构成上,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的_总和。(分数:2.00)A.增加值 B.总产出C.中间消耗D.劳动力报酬解析:38.国内生产总值在实物构成上,是一时期一国内各生
23、产单位所生产的_的价值总和。(分数:2.00)A.中间产品B.货物C.服务D.最终产品 解析:39.不计入居民消费的支出是_。(分数:2.00)A.购房与建房 B.交通通讯C.饮食D.卫生保健解析:40.下列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有_。(分数:2.00)A.农民种粮 B.钢铁厂炼钢 C.运输公司运输货物 D.消费者购物E.领取薪金解析:41.下列生产活动属于生产统计范围的有_。(分数:2.00)A.粮食 B.服装 C.运输服务 D.教育服务 E.家务劳动解析:42.对于非营利性服务部门,其总产出=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中的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包括_。(分数:2.00)A.劳动报酬 B.
24、职工福利费 C.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D.公务费 E.建造固定资产费解析:43.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方法有_。(分数:2.00)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产品法E.折旧法解析:44.表现在投入产出表中的基本平衡关系有_。(分数:2.00)A.总投入=总产出 B.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C.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D.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 E.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解析:45.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有_。(分数:2.00)A.地点的唯一性 B.地点的非唯一性C.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D.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E.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
25、资料 解析:46.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包括_。(分数:2.00)A.价值形态 B.收入形态C.实物形态 D.产品形态E.货币形态解析:47.投入产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有_。(分数:2.00)A.中间投入每一列的合计等于中间产品相应行的合计B.总投入等于总产出 C.第象限总计等于第象限总计 D.每种产品行总计等于相应的列总计E.中间使用加最初投入等于总产出 解析:48.反映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的关系指标有_。(分数:2.00)A.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B.经济增长率C.最终消费率 D.直接消耗系数E.资本形成率 解析:49.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主要方法有_。(分数:2.00)A.生产法B.汇率法 C.支出法D.购买力平价法 E.收入法解析:50.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有_。(分数:2.00)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B.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C.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D.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E.存货按后进先出法计价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