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师初级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 2008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内容要由( )的研究任务来决定。(分数:1.00)A.统计咨询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指标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活动基本环节的是( )。(分数:1.00)A.整理数据B.统计分析C.积累资料D.统计设计3.下列对统计分组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B.研究总体的变化特点C.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D.研究变量的分布规律4.要反映一个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应选择( )指标
2、。(分数:1.00)A.房屋总面积B.商品房销售面积C.人均住房面积D.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统计组织职责的是( )。(分数:1.00)A.完成地方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任务B.提供本企业的统计资料C.建立本企业的统计台帐D.管理本企业的财务资料6.对于生产周期短、个体操作较强的产品生产过程,一般采用以( )为记录对象的原始记录。(分数:1.00)A.该产品B.生产设备C.生产周期D.生产者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综合性原始记录内容的是( )。(分数:1.00)A.交接班记录B.各工序加工路线单C.工序施工票D.个人生产记录单8.下列几种统计工具中,( )具有“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
3、循序地汇总积累资料”的功能。 A原始记录 D统计台帐 C企业内部报表 D汇总表(分数:1.00)A.B.C.D.9.一项对居民使用笔记本电脑情况的统计调查,比较适合采用( )进行问卷调查。(分数:1.00)A.隐蔽问题寻探法B.象征性分析法C.制度化询问法D.阶梯前进法10.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于单项选择形式的问项,应具有( )和包容性。(分数:1.00)A.直接性B.可靠性C.互斥性D.可得性11.对于未寄达问卷的退件,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分数:1.00)A.记录未寄达理由和处置结果B.对于死亡者可邮寄其亲友代为回答C.更正地址、重新寄出D.核对地址、邮编、弄清是否抄录错误12.用(
4、 )分组标志套叠起来进行分组设计叫做复合分组设计。(分数:1.00)A.两个B.两个以上C.多个D.两个或多个13.把分组标志分别放在统计表的横行位置和纵栏位置编制成的统计分组表叫做( )。(分数:1.00)A.单一式简单分组表B.并列式简单分组表C.双向复合分组表D.单项复合分组表14.下表中对统计总体划分为( )组。B 某产品销售情况表 计量单位:吨 /B(分数:1.00)A.B.销售地区C.合计D.甲地区E.乙地区F.丙地区G.生产地区H.甲地区I.0J.340K.90L.430M.乙地区N.240O.0P.180Q.420R.丙地区S.330T.120U.0V.450W.合计X.570
5、Y.460A.270AA.130015.反映某省地区间干部调动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分数:1.00)A.全省地B.每个地区C.全省干部D.每个干部16.要用条形图来反映某地区 GDP 三次产业结构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情况,适宜选用( )。(分数:1.00)A.上下对立条形图B.非字形条形图C.金字塔条形图D.分段条形图17.要评价一项指标的当前状况,基本方法是先找出一个( )作为“参照物”。(分数:1.00)A.标准水平B.历史最好水平C.计划水平D.上期水平18.某工业企业原计划一年内将其产品的单位能耗降低 3%,而实际降低了 6%,则该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率相比( )。
6、(分数:1.00)A.多降低了 3 个百分点B.多降低了 3%C.多降低了 50%D.多降低了一倍19.同度量因素与被同度量因素( )应当变得能够同度量。(分数:1.00)A.相加结果B.相减结果C.相乘结果D.相除结果20.指数平滑修匀方法主要用于( )。(分数:1.00)A.抵消偶然因素影响B.消除季节因素影响C.求出“骨干线”的函数式D.直接趋势型时间序列的分析21.在直线公式 x=a+bt 中,( )决定了直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分数:1.00)A.a 的数值B.t 的数值C.b 的数值D.a 和 b 的数值22.在以下连环替代法的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明确结
7、果指标和各因子,检查是否有乘积关系B.确定各因子的排列顺序C.按照排列好的顺序,对乘式中的各因子同时进行连环替代D.数量指标排在前,质量指标排在后23.下表是一个地区 2006 年和 2007 年地方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情况,据此可以计算该地区第三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拉动率为( )。 B 单位:万元 /B(分数:1.00)A.B.地方生产总值C.第一产业D.第二产业E.第三产业F.2006G.400H.50I.200J.150K.2007L.450M.55N.220O.17524.以下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B.利润=收入-费用C.
8、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25.下列人员中,( )不属于单位从业人员。(分数:1.00)A.在岗职工B.参加本单位生产劳动的技工学校实习生C.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D.聘用的离退休人员26.以下人员中,应统计为在岗职工的是( )。(分数:1.00)A.兼职人员B.带工资外出学习人员C.借用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27.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 )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分数:1.00)A.1000B.3000C.5000D.700028.在我国统计中,能源总量的计量单位有( )。(分数:1.00)A.实物量单位和价值量单位B.标准实物量单位和价值量单位C.实物量单位和标准实物
9、量单位D.实物量单位29.关于能源消费量的核算原则,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谁消费,谁统计B.何时使用,何时统计C.再利用,再统计D.消费量只计算一次30.下列活动中,( )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分数:1.00)A.更新改建B.扩建C.新建D.大修理31.以下工程的工作量,不应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是( )。(分数:1.00)A.更新居民小区工程B.新建厂房工程C.农田水利维修工程D.改建人防设施工程32.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企业债务称为( )。(分数:1.00)A.短期负债B.短期借款C.流动负债D.应付款项33.在企业财务统计中,( )
10、不属于长期投资的统计内容。(分数:1.00)A.购置股票B.长期债券C.存货D.对其他单位投资34.某企业 2007 年末资产负债资料有:流动资产 700 万元,固定资产 900 万元,负债 1000 万元,所有者权益 800 万元。由此可推算出该企业无形及递延资产为( )。(分数:1.00)A.100 万元B.200 万元C.300 万元D.900 万元35.企业财务统计报表中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和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和“本年应付福利总额和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是用于计算企业增加值统计指标中的( )。(分数:1.00)A.总产出B.中间投入C.劳动者报酬D.营业盈余36.在以下行业中,
11、应列入第三产业的是( )。(分数:1.00)A.采石场B.燃气供应公司C.建筑公司D.房地产开发公司37.我国习惯上所说的工业相当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 )门类。(分数:1.00)A.制造业B.采掘业和制造业C.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D.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38.在下列关于统计单位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分数:1.00)A.产业活动单位隶属于法人单位B.位于一个地点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C.位于一个以上地点的法人单位,原则上要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D.从事一种以上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原则上要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
12、单位39.属于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全国性普查工作,由( )批准,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分数:1.00)A.国务院B.国务院办公厅C.国家统计局D.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委40.下列各项内容中,( )不在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范围内。(分数:1.00)A.统计报表的表式B.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C.统计分析报告D.报送时间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41.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活动整体设计的内容是( )。(分数:2.00)A.收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B.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的协调与关联C.统计分组的设计D.制定数据模型E.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42
13、.下列各项统计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据是( )。(分数:2.00)A.分技术等级的工人数B.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数C.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人口数D.按住房面积分组的居民数E.分行业的能源消耗数43.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模式包括( )等主要环节。(分数:2.00)A.推断总体B.指标对比C.发现问题D.找出原因E.提出对策44.原始记录是按照( )核算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数字和文字记载。(分数:2.00)A.统计B.国内生产总值C.会计D.业务E.国民45.以生产设备为记录对象的产品生产过程原始记录,可以反映单台设备或多台设备在工作班内生产产品的( )等数据。(分数:2.00)A.数
14、量B.质量C.设备运行D.工时E.工序46.一个公司或企业要设置内部报表时必须做到( )。(分数:2.00)A.直接使用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B.相关统计口径与政府统计部门保持一致C.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分类标准D.能根据企业内部报表加工转换成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E.报表种类和内容力求精简47.探索性调查一般用于( )的目的。(分数:2.00)A.收集原始数据B.收集二手资料C.分析二手资料D.开展定性研究E.开展定量研究48.“您家人均的工资收入是多少?”这一询问方式,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的原则。(分数:2.00)A.避免用含糊不清的语句B.问项应当只询问最基本数据C.困窘性问题的处理D.概念定
15、义清楚E.避免用引导性语句49.在下列关于统计整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B.它是统计调查的基础C.它是统计分析的前提D.它是指对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E.依照事先拟定好的统计分组方案对数据进行整理又叫做统计汇总整理50.在评价某一指标的当前状况时,除可用与“上期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为参考物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与( )等进行比较。(分数:2.00)A.上年全年水平B.上年同期水平C.另一地区(单位)水平D.国内(国际)同行业水平E.计划水平51.统计指标的可比性是指( )的一致性。(分数:2.00)A.指标含义B.计算方法C.口径范围D.统计结果
16、E.计量单位52.以下能源品种中,应列入一次能源的是( )。(分数:2.00)A.焦炭B.天然气C.水力发电D.火力发电E.石油53.以下各项中,应列入无形资产的是( )。(分数:2.00)A.专利权B.股权C.著作权D.商标权E.土地使用权54.根据统计上关于基本单位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基本单位的是( )。(分数:2.00)A.中国驻美国大使馆B.新华社香港分社C.美国 IBM 公司北京公司D.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E.美国驻中国大使馆55.我国的法人单位除包括企业法人外,还包括( )等类型。(分数:2.00)A.事业单位法人B.机关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住户E.其他法人三、B判断题/
17、B(总题数:20,分数:20.00)56.在数据发生阶段,要先发生统计调查表中的原始数据,再发生统计分组表中的整理结果。(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7.整理数据是对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将其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8.统计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调查必须要用数字说话。( )(分数:1.00)A.正确B.错误59.定性研究对调研结果不进行量化、不做定量分析、也不用来推断总体。(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0.自我管理询问法的突出特点是,访谈过程中没有访谈员的介入。(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1.统计分组表中,对
18、总体所做的分组叫做表的宾词。(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2.双向分组表只能展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不能展示其他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3.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基本任务是从时间数列中剔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找出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4.用加总的方法进行扩大时距的数据合并,适用于时点性总量指标。(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5.根据我国三次产业划分规定,除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其他国民经济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6.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计算公式为:(某种
19、产品的数量该种产品的单价)。(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7.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8.为测算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进行社会资金流量核算,全社会资产负债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分数:1.00)A.正确B.错误69.单项工程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其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该工程在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和应分摊的其他费用作为上个报告期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0.国家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的资本。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1.资本公
20、积金是由实收资本本身所引起的各种增值,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馈赠的资本价值。(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行业分类的统计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管理。(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3.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国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大于 50%的企业。(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4.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用于划分各种类型企事业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 )(分数:1.00)A.正确B.错误75.法人单位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综合应
21、用题/B(总题数:3,分数:30.00)(以下每道综合应用题包括 5 道小题,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下表是某企业按男、女分组的工人人数和工资资料。请据此计算并回答以下问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取正确答案。 工资总额(元) 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性别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 期 基期 报告期男 24000 20000 30 20 800 1000女 10000 18000 20 30 500 600合计 34000 38000 50 50 680 760(分数:10.00)(1).从基期到报告期,该企业全部工人平均工资的增长率是( )。(分数:2.00)A.111.76%B.12
22、2.5%C.11.76%D.22.5%(2).从基期到报告期,该企业男、女工人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分别是( )。(分数:2.00)A.125%;120%B.25%;20%C.83.3%;180%D.-16.7%;80%(3).从基期到报告期,该企业男性工人平均工资比女性工人平均工资( )。(分数:2.00)A.多增长 5 个百分点B.增长快 5%C.增长慢 46.29%D.少增长 96.7%(4).该企业全部工人平均工资变动受男、女工人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程度是( )。 (分数:2.00)A.125%B.123.52%C.122.58%D.91.7%(5).该企业全部工人平均工资变动受男、女工人人数
23、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是( )。(分数:2.00)A.91.17%B.123.52%C.122.58%D.150%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等数据如下:第一产业总产出 450 万元,中间消耗为 185 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出 880 万元,中间消耗占总产值的比率为 34%;第三产业各部门营业盈余为 480 万元;劳动者报酬 900 万元,其中应付工资占80%;生产税净额 268 万元,其中应交增值税 168 万元;固定资产折旧按营业盈余的 20%计算;中间消耗为 232 万元。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在备选答项中选取正确答案。(分数:10.00)(1).根据已知数据,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可以
24、使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扣除法(2).该地区总产出为( )。(分数:2.00)A.3074 万元B.1330 万元C.1562 万元D.3306 万元(3).该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分数:2.00)A.1564 万元B.1744 万元C.1644 万元D.1876 万元(4).该地区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占其总产出的比率平均为( )。(分数:2.00)A.66.0%B.36.4%C.63.6%D.59.0%(5).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采用( )来展示。(分数:2.00)A.分段条形图B.复式条形图C.单圆形结
25、构图D.多圆形结构图下表给出某地 1991 年至 2000 年粮食单产资料。请据此进行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取正确答案。 年份 时间变量 t 产量(公斤/亩)X i1991 1 2301992 2 2361993 3 2411994 4 2461995 5 2521996 6 2571997 7 2621998 8 2761999 9 2812000 10 286(分数:10.00)(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画出时间与产量关系的散点图为( )。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分数:2.00)A.B.C.D.(2).根据上述散点图,可以假定骨干线为( )。(分数:2.00)A.斜
26、率为正的直线B.斜率为负的直线C.波浪型曲线D.不能确定(3).假定骨干线的函数式是 ,在本题中式中符号的含义是( )。 (分数:2.00)A.是粮食单产的预测值B.t 是年份的时间变量C.是骨干线的起点值D.是骨干线的斜率(4).最小平方准则的含义是( )。(分数:2.00)A.骨干线穿过的散点最多B.所有散点与骨干线的距离C.所有散点与骨干线的距离平方D.大部分散点与骨干线的距离平方和最小(5).根据已知资料和骨干线的函数式,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预测( )。 (分数:2.00)A.先求出 ,的数值再计算B.先求出 的数值再计算C.将 、D.将 、统计师初级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 2008 年
27、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40.00)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内容要由( )的研究任务来决定。(分数:1.00)A.统计咨询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 D.统计指标解析:解析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内容要由统计分析研究任务来决定。统计活动固然是从收集数据开始的,但是,一项收集数据的任务通常是由一定的统计分析研究任务所引发的,收集什么数据完全由统计分析研究任务来决定。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活动基本环节的是( )。(分数:1.00)A.整理数据B.统计分析C.积累资料 D.统计设计解析:解析 统计活动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数据收
28、集、整理与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达到对事物了解的过程。一项完整的统计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3.下列对统计分组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B.研究总体的变化特点 C.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D.研究变量的分布规律解析:解析 统计分组的作用:研究总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变量的分布规律;将发生调查数据的某种试验条件控制不变。4.要反映一个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应选择( )指标。(分数:1.00)A.房屋总面积B.商品房销售面积C.人均住房面积D.人均住房建筑
29、面积 解析:解析 某一居民户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该居民户拥有住宅建筑面积/该居民户人口数,是反映居住的宽松拥挤情况的指标。而“居住条件”是指居住的宽松拥挤情况、住宅类型、住宅设施、配套绿地等方面,因此此题中要反映一个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应选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指标。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统计组织职责的是( )。(分数:1.00)A.完成地方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任务B.提供本企业的统计资料C.建立本企业的统计台帐D.管理本企业的财务资料 解析:解析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统计组织(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的职责是: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
30、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对本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并会同有关机构或人员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6.对于生产周期短、个体操作较强的产品生产过程,一般采用以( )为记录对象的原始记录。(分数:1.00)A.该产品B.生产设备C.生产周期D.生产者 解析:解析 对于生产周期短、个体操作较强的产品生产过程(如:纺织、缝纫、皮革等行业)经常采用以生产者为记录对象的原始记录。这种原始记录可以用来反映生产者在工作班内的生产情况,包括产品产量、质量、工时、设备利用情况。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综合性原始记录内容的是( )。(分数:1.
31、00)A.交接班记录 B.各工序加工路线单C.工序施工票D.个人生产记录单解析:解析 综合性原始记录是指对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作的记录;单项事件原始记录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某类单项事件所作的记录。B、C、D 项属于综合性原始记录;A 项属于单项事件原始记录。8.下列几种统计工具中,( )具有“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积累资料”的功能。 A原始记录 D统计台帐 C企业内部报表 D汇总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统计台账是根据统计整理和分析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序的登记并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从定义可看出:统计台账
32、在功能或目的方面的特点是“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9.一项对居民使用笔记本电脑情况的统计调查,比较适合采用( )进行问卷调查。(分数:1.00)A.隐蔽问题寻探法B.象征性分析法C.制度化询问法D.阶梯前进法 解析:解析 阶梯前进法是指顺着事情本身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探索。题中调查比较适合采用顺着从笔记本电脑的特点到使用者的特点这样的线索,了解被访者的思想脉络,即阶梯前进法。10.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于单项选择形式的问项,应具有( )和包容性。(分数:1.00)A.直接性B.可靠性C.互斥性 D.可得性解析:解析 单项选择形式的问项设计应当具有互斥性和包容性,就是说,任何一个被
33、调查者,在所设计的各个答项中,应当只属于其中之一(互斥性),而且必属于其中之一(包容性)。11.对于未寄达问卷的退件,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分数:1.00)A.记录未寄达理由和处置结果B.对于死亡者可邮寄其亲友代为回答 C.更正地址、重新寄出D.核对地址、邮编、弄清是否抄录错误解析:解析 未寄达的问卷的处理办法是:与原来的名单进行核对,以弄清是否抄录错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查找,设法弄清正确地址;对于死亡者则放弃访谈;记录未寄达问卷及其理由,记录最后处置结果。B 项对于死亡者应放弃访谈。12.用( )分组标志套叠起来进行分组设计叫做复合分组设计。(分数:1.00)A.两个B.两个以上C.多
34、个D.两个或多个 解析:13.把分组标志分别放在统计表的横行位置和纵栏位置编制成的统计分组表叫做( )。(分数:1.00)A.单一式简单分组表B.并列式简单分组表C.双向复合分组表 D.单项复合分组表解析:14.下表中对统计总体划分为( )组。B 某产品销售情况表 计量单位:吨 /B(分数:1.00)A.B.销售地区 C.合计D.甲地区E.乙地区F.丙地区G.生产地区H.甲地区I.0J.340K.90L.430M.乙地区N.240O.0P.180Q.420R.丙地区S.330T.120U.0V.450W.合计X.570Y.460A.270AA.1300解析:解析 题中的统计总体是某一时期内在甲
35、、乙、丙 3 个地区间流动的某产品的全体,总体单位是每一产品。产品的“销售地区”和“生产地区”两个分组标志套叠把总体分成 33=9(组)。15.反映某省地区间干部调动情况时,总体单位是( )。(分数:1.00)A.全省地B.每个地区C.全省干部D.每个干部 解析:解析 统计总体是指由客观存在的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整体,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题中“全省干部”是总体;“每个干部”是总体单位。16.要用条形图来反映某地区 GDP 三次产业结构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情况,适宜选用( )。(分数:1.00)A.上下对立条形图B.非字形条形图C.金字塔条形图D.分段条形图 解析:解析
36、 分段条形图是指以条形及其内部分段来表明总体内部构成的图形,又称结构条形图。它以条形的全长代表被研究现象的总体,并把条形内部分为若干小段,用以表明这一总体的各个部分。17.要评价一项指标的当前状况,基本方法是先找出一个( )作为“参照物”。(分数:1.00)A.标准水平 B.历史最好水平C.计划水平D.上期水平解析:解析 评价某一指标的当前状态的基本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水平”作为“参照物”,将指标的当前状态与之进行比较。B、C、D 项是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几种常用的比较标准。18.某工业企业原计划一年内将其产品的单位能耗降低 3%,而实际降低了 6%,则该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率
37、相比( )。(分数:1.00)A.多降低了 3 个百分点 B.多降低了 3%C.多降低了 50%D.多降低了一倍解析:解析 实际降低率-计划降低率=6%-3%=3%,表明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率相比多降低了 3 个百分点,而不能说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率相比多降低了 3%。19.同度量因素与被同度量因素( )应当变得能够同度量。(分数:1.00)A.相加结果B.相减结果C.相乘结果 D.相除结果解析:解析 同度量因素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它与被同度量的因素相乘所得之积应当变得能够同度量;它与被同度量的因素相乘所得之积应当是一个有意义的变量。20.指数平滑修匀方法主要
38、用于( )。(分数:1.00)A.抵消偶然因素影响 B.消除季节因素影响C.求出“骨干线”的函数式D.直接趋势型时间序列的分析解析:解析 指数平滑修匀方法是在各期计算指数平滑平均数,所得到的指数平滑平均数数列便完成了对原数列的修匀,主要用于抵消数列中偶然因素影响。21.在直线公式 x=a+bt 中,( )决定了直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分数:1.00)A.a 的数值B.t 的数值C.b 的数值D.a 和 b 的数值 解析:解析 在横轴为 t,纵轴为 x 的直角坐标系里,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x=a+bt,其中 x 是预测值,t 是变量,a 和 b 是直线的参数,直线在直角坐标系里的位置完全是由它们
39、决定的。22.在以下连环替代法的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明确结果指标和各因子,检查是否有乘积关系B.确定各因子的排列顺序C.按照排列好的顺序,对乘式中的各因子同时进行连环替代 D.数量指标排在前,质量指标排在后解析:解析 连环代替法的步骤:明确结果指标和各因子,并检查他们之间是否具有乘积关系;确定各因子的排列顺序,按照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的顺序排列,在多因子分析中,相邻排列的两因子合并起来,应具有经济意义;按照排列好的顺序对乘式中的各因子逐一连环替代,在连环替代中分析各因子变动对结果指标的影响效应。23.下表是一个地区 2006 年和 2007 年地方生产总值及其
40、构成情况,据此可以计算该地区第三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拉动率为( )。 B 单位:万元 /B(分数:1.00)A.B.地方生产总值 C.第一产业D.第二产业E.第三产业F.2006G.400H.50I.200J.150K.2007L.450M.55N.220O.175解析: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三部分发生后所形成的和,则分析第三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拉动率采用相加形成的指标的变动因素分析。由上表可知,2006 年地方生产总值 S0=400,2007 年第三产业总值 C1=175,2006 年第三产业总值 C0=150,那么,该地区第三产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
41、拉动率=(C 1-C0)/S0=(175-150)/400=6.25%。24.以下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 B.利润=收入-费用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解析:解析 A 项,国内生产总值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其中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25.下列人员中,( )不属于单位从业人员。(分数:1.00)A.在岗职工B.参加本单位生产劳动的技工学校实习生 C.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D.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解析:解析 单位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
42、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26.以下人员中,应统计为在岗职工的是( )。(分数:1.00)A.兼职人员B.带工资外出学习人员 C.借用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解析:解析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B 项,虽未参与本单位经济活动,但却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应当统计为本单位在岗职工;A、C、 D 项属于单位从业人员中的其他从业人员。27.我国规定以
43、每公斤热值为( )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分数:1.00)A.1000B.3000C.5000D.7000 解析:解析 能源总量的计量单位有两种形式,一是实物量单位;二是标准实物量单位,即,将各种不同种类的能源,折合成“标准煤吨数”来计量。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 7000 千卡的煤作为标准煤。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单位能源热值(千卡)/单位标准煤热值。28.在我国统计中,能源总量的计量单位有( )。(分数:1.00)A.实物量单位和价值量单位B.标准实物量单位和价值量单位C.实物量单位和标准实物量单位 D.实物量单位解析:29.关于能源消费量的核算原则,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44、分数:1.00)A.谁消费,谁统计B.何时使用,何时统计C.再利用,再统计 D.消费量只计算一次解析:解析 能源消费量的核算原则是:“谁消费,谁统计”,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何时投入使用,便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计算一次,只在第一次使用时计算其消费量。30.下列活动中,( )不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分数:1.00)A.更新改建B.扩建C.新建D.大修理 解析:解析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居民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更新、改建、扩建、新建活动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凡属于
45、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都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31.以下工程的工作量,不应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是( )。(分数:1.00)A.更新居民小区工程B.新建厂房工程C.农田水利维修工程 D.改建人防设施工程解析:解析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所完成的工作量。具体包括:建筑工作量;安装工作量;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C 项属于维护性质的工程,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故不应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企业债务称为( )。(分数:1.00)A.短期负债B.短期借款C.流动负债 D.应付款项解析:解析 流动负债是指偿
46、还期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企业债务。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33.在企业财务统计中,( )不属于长期投资的统计内容。(分数:1.00)A.购置股票B.长期债券C.存货 D.对其他单位投资解析:说明 根据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再使用“长期投资”这一概念,其中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34.某企业 2007 年末资产负债资料有:流动资产 700 万元,固定资产 900 万元,负债 1000 万元
47、,所有者权益 800 万元。由此可推算出该企业无形及递延资产为( )。(分数:1.00)A.100 万元B.200 万元 C.300 万元D.900 万元解析:说明 根据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递延资产”改为“长期待摊费用”。35.企业财务统计报表中的“本年应付工资总额和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和“本年应付福利总额和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是用于计算企业增加值统计指标中的( )。(分数:1.00)A.总产出B.中间投入C.劳动者报酬 D.营业盈余解析:解
48、析 收入法企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其中企业财务统计报表中的“本年主营业务应付工资总额”和“本年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总额”用于计算劳动者报酬,“本年应交增值税”是生产税净额的组成部分。36.在以下行业中,应列入第三产业的是( )。(分数:1.00)A.采石场B.燃气供应公司C.建筑公司D.房地产开发公司 解析:解析 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A 项属于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B 项属于第二产业中的电力燃气
49、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C 项属于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D 项属于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37.我国习惯上所说的工业相当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 )门类。(分数:1.00)A.制造业B.采掘业和制造业C.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D.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 解析:解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的合并,就是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38.在下列关于统计单位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分数:1.00)A.产业活动单位隶属于法人单位B.位于一个地点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C.位于一个以上地点的法人单位,原则上要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D.从事一种以上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