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12 及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3,分数:26.00)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_ A.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B.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序列(分数:2.00)A.B.C.D.2.在时间序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_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分数:2.00)A.B.C.D.3.假定某产品产量 2007 年比 1997 年增加了 2355,则 1997 年-2007 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_ (分数:2.00)A.B.C.D.4.反映现象总规
2、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_ A.质量指标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分数:2.00)A.B.C.D.5.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_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分数:2.00)A.B.C.D.6.某企业 2007 年总生产成本比 2006 年上升了 50%,产量增加了 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_ A.25% B.2% C.75% D.20%(分数:2.00)A.B.C.D.7.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_。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分数:2.00)A.B
3、.C.D.8. (分数:2.00)A.B.C.D.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_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分数:2.00)A.B.C.D.10.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_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分数:2.00)A.B.C.D.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了商品 3%,则物价指数为_ A.97% B.103.09% C.3% D.109.13%(分数:2.00)A.B.C.D.12.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_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4、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分数:2.00)A.B.C.D.13.平均指数是通过某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该项指数是_ A.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分数:2.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22.00)14.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 105%,其绝对影响为 68 万元,这表明_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 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 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 68 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 68 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 68 万元(分数:2.
5、00)A.B.C.D.E.15.指数的作用有_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分数:2.00)A.B.C.D.E.16.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_ A.综合指数法 B.平均指数法 C.数量指标指数法 D.质量指标指数法 E.因素指数法系(分数:2.00)A.B.C.D.E.17.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 115.4%,则说明_ A.甲商品零售物价上涨了 15.4% B.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超过 15.4% C.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低于 15.4%
6、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 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 115.4%(分数:2.00)A.B.C.D.E.18.某产品的生产成本 2001 年为 20 万元,比 2000 年多支出了 0.4 万元,单位成本 2001 年比 2000 年降低2%,则_ A.生产总成本指数为 102% B.单位成本指数为 2% C.产品产量指数为 104% D.单位成本指数为 98% E.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 0.408 万元(分数:2.00)A.B.C.D.E.19.统计报告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下列属于其自身的一些文体特点是_。 A.科学性 B.全面性 C.实用性 D.专业性
7、E.时效性(分数:2.00)A.B.C.D.E.20.统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_。 A.数据的采集方法 B.数据的整理方法 C.数据的分析方法 D.数据的推算方法 E.数据的预测方法(分数:2.00)A.B.C.D.E.21.统计报告按其所分析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宏观统计报告和微观统计报告,下列属于微观统计报告的有_。 A.生产统计报告 B.综合统计报告 C.专题统计报告 D.劳工统计报告 E.销售统计报告(分数:2.00)A.B.C.D.E.22.撰写统计报告需要每个作者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_。 A.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B.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 C.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
8、统计指标体系 D.熟知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E.具备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分数:2.00)A.B.C.D.E.2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源于_。 A.经济核算 B.统计核算 C.会计核算 D.资本核算 E.业务核算(分数:2.00)A.B.C.D.E.24.写好统计报告的前提是熟悉每一个统计指标的_。 A.起源 B.背景 C.含义 D.口径 E.计算方法(分数:2.00)A.B.C.D.E.三、B判断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25.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不能转变为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26.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人均工资是
9、时期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相对指标必须是同类现象的指标相比。(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分数:2.00)A.正确B.错误31.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 1。(分数:2.00)A.正确B.错误3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分数:2.00
10、)A.正确B.错误33.若将某市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序属于时期数列。(分数:2.00)A.正确B.错误34.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分数:2.00)A.正确B.错误35.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分数:2.00)A.正确B.错误36.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分数:2.00)A.正确B.错误37.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困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分数:2.00)A.正确B.错误38.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分数:2.00)A.正确B.错误
11、39.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B综合应用/B(总题数:3,分数:20.00)某市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万人时间 1 月 1 日 3 月 1 日 7 月 1 日 1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从业人员 140.2 142.5 144.1 149.5 148.8请回答:(分数:6.00)(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 A.属于时期数列 B.属于时点数列 C.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可以相加 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不能相加(分数:2.00)A.B.C.D.(2).
12、2011 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_万人。 A.145.02 B.145.07 C.145.12 D.145.15(分数:2.00)A.B.C.D.(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_ A.月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半年度数据 D.年度数据(分数:2.00)A.B.C.D.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产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甲 200 220 40005000乙 100 120 80006000丙 160 150 30004000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中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
13、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分数:8.00)(1).销售量指数为_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分数:2.00)A.B.C.D.(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_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分数:2.00)A.B.C.D.(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_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16.35%,增加 34 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7.09%,增加 16 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7.14%,减少 14 万元 D.由于销售
14、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9.44%,减少 19 万元(分数:2.00)A.B.C.D.(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_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5.67%,增加 13 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8.04%,增加 18 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9.72%,减少 22 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5.38%,减少 12 万元(分数:2.00)A.B.C.D.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北京碘盐为何脱销的统计报告,研究了 2009年 7 月的碘盐销售现状,但到 2010 年 6 月才成稿。(分数:6.00)(1).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
15、是_ A.主题式 B.观点式 C.提问式 D.中心式(分数:2.00)A.B.C.D.(2).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_ A.时效性 B.完整性 C.准确性 D.代表性(分数:2.00)A.B.C.D.(3).该篇统计报告属于_ A.宏观统计报告 B.微观统计报告 C.销售统计报告 D.专题统计报告(分数:2.00)A.B.C.D.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12 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3,分数:26.00)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_ A.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B.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序列(分数:2.00)A.B.
16、C. D.解析:2.在时间序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_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分数:2.00)A. B.C.D.解析:3.假定某产品产量 2007 年比 1997 年增加了 2355,则 1997 年-2007 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_ (分数:2.00)A.B. C.D.解析:4.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_ A.质量指标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分数:2.00)A.B. C.D.解析:5.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_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数(分数:2.00
17、)A.B. C.D.解析:6.某企业 2007 年总生产成本比 2006 年上升了 50%,产量增加了 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_ A.25% B.2% C.75% D.20%(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则有:1.5/1.25=1.27.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_。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分数:2.00)A.B.C. D.解析:8. (分数:2.00)A. B.C.D.解析: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_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18、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分数:2.00)A. B.C.D.解析:10.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_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分数:2.00)A.B.C.D. 解析: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了商品 3%,则物价指数为_ A.97% B.103.09% C.3% D.109.13%(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物价指数,则有:110.97=1.0309 同样多人民币就是销售额指数不变为 100%,少买 3%的商品就是销售量指数为 1-3%=97%12.若物价上涨,
19、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_ A.增长 B.降低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分数:2.00)A.B. C.D.解析:13.平均指数是通过某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该项指数是_ A.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分数:2.00)A. B.C.D.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22.00)14.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 105%,其绝对影响为 68 万元,这表明_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 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 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 68 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
20、68 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 68 万元(分数:2.00)A. B.C. D. E.解析:15.指数的作用有_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16.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_ A.综合指数法 B.平均指数法 C.数量指标指数法 D.质量指标指数法 E.因素指数法系(分数:2.00)A. B. C. D. E.解析:17.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 115.4%,则说明_ A.
21、甲商品零售物价上涨了 15.4% B.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超过 15.4% C.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低于 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 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 115.4%(分数:2.00)A.B. C. D. E.解析:18.某产品的生产成本 2001 年为 20 万元,比 2000 年多支出了 0.4 万元,单位成本 2001 年比 2000 年降低2%,则_ A.生产总成本指数为 102% B.单位成本指数为 2% C.产品产量指数为 104% D.单位成本指数为 98% E.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 0.408 万元(分数:2.00)A. B.C.
22、 D. E. 解析:解析 2000 年生产成本=20-0.4=19.6,则生产成本指数=20/19.6=102%;单位成本降低 2%,则,单位成本指数=100%-2%=98%。而生产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则产量指数=1.02/0.98=104%,又因为单位成本指数=20/P0*Q1,则,P0*Q1=20/0.98=20.408,则有:由于单位成本而节约的市场总成本=20-20.408=0.40819.统计报告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下列属于其自身的一些文体特点是_。 A.科学性 B.全面性 C.实用性 D.专业性 E.时效性(分数:2.00)A. B.C. D. E. 解析:20.统
23、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_。 A.数据的采集方法 B.数据的整理方法 C.数据的分析方法 D.数据的推算方法 E.数据的预测方法(分数:2.00)A.B. C. D. E. 解析:21.统计报告按其所分析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宏观统计报告和微观统计报告,下列属于微观统计报告的有_。 A.生产统计报告 B.综合统计报告 C.专题统计报告 D.劳工统计报告 E.销售统计报告(分数:2.00)A. B.C.D. E. 解析:22.撰写统计报告需要每个作者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_。 A.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B.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 C.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D.熟知企业发展
24、的历史与现状 E.具备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2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源于_。 A.经济核算 B.统计核算 C.会计核算 D.资本核算 E.业务核算(分数:2.00)A.B. C. D.E. 解析:24.写好统计报告的前提是熟悉每一个统计指标的_。 A.起源 B.背景 C.含义 D.口径 E.计算方法(分数:2.00)A.B.C. D. E. 解析:三、B判断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25.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不能转变为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6.职工人数是时
25、点指标,人均工资是时期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8.相对指标必须是同类现象的指标相比。(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9.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0.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1.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 1。(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2.序时平均数
26、与一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3.若将某市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序属于时期数列。(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4.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5.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6.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7.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困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分数:2.0
27、0)A.正确B.错误 解析:38.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39.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B综合应用/B(总题数:3,分数:20.00)某市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单位:万人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从业人员140.2142.5144.1149.5148.8请回答:(分数:6.00)(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 A.属于时期数列 B.属于时点数列 C.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可以相加
28、 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不能相加(分数:2.00)A.B. C.D. 解析:(2).2011 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_万人。 A.145.02 B.145.07 C.145.12 D.145.15(分数:2.00)A.B.C. D.解析:(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_ A.月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半年度数据 D.年度数据(分数:2.00)A. B.C.D.解析: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价格(元/件)销售量(件)产品名称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20022040005000乙10012080006000丙16015
29、030004000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中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分数:8.00)(1).销售量指数为_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分数:2.00)A. B.C.D.解析:(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_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分数:2.00)A.B. C.D.解析:(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_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16.35%,增加 34 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7.09%,增
30、加 16 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7.14%,减少 14 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9.44%,减少 19 万元(分数:2.00)A.B. C.D.解析:(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_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5.67%,增加 13 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8.04%,增加 18 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9.72%,减少 22 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 5.38%,减少 12 万元(分数:2.00)A.B. C.D.解析: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北京碘盐为何脱销的统计报告,研究了 2009年 7 月的碘盐销售现状,但到 2010 年 6 月才成稿。(分数:6.00)(1).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是_ A.主题式 B.观点式 C.提问式 D.中心式(分数:2.00)A.B.C. D.解析:(2).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_ A.时效性 B.完整性 C.准确性 D.代表性(分数:2.00)A. B.C.D.解析:(3).该篇统计报告属于_ A.宏观统计报告 B.微观统计报告 C.销售统计报告 D.专题统计报告(分数:2.00)A.B. C.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