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真题 2011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离散变量一般表现为只能取( )。 (分数:1.00)A.整数B.小数C.正数D.负数2.报告单位的职能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供( )。 (分数:1.00)A.设计资料B.调查资料C.分析资料D.研究资料3.调查对象指的是( )。 (分数:1.00)A.调查目的B.调查任务C.调查总体D.调查单位4.对次级对象的搜集称为( )。 (分数:1.00)A.书面调查B.文件调查C.文案调查D.卷宗调查5.平行分组体系是针对同一总
2、体分别进行的独立简单分组,其分组标志数为( )。 (分数:1.00)A.一个及以上B.两个及以上C.三个及以上D.不限个数6.组距的正确计算公式是( )。 (分数:1.00)A.组距=上限-下限B.组距=下限-上限C.组距=(上限-下限)/2D.组距=(上限+下限)/27.惯上变量是指( )。 (分数:1.00)A.总体单位变异B.总体变异C.数量变异标志D.数量变异指标8.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 )。 (分数:1.00)A.总体数B.单位数C.指标数D.标志数9.平均指标属于( )。 (分数:1.0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10.目前我国编制 CPI 时包括的商
3、品和服务项目(如食品、衣着等)共计有( )。 (分数:1.00)A.五大类B.六大类C.八大类D.十大类11.在时间数列中,总速度是( )。 (分数:1.00)A.一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C.定基增长速度D.环比增长速度1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 (分数:1.00)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数13.登记误差不会出现在( )。 (分数:1.00)A.计算环节B.抽样环节C.记录环节D.汇总环节14.我国现行农业普查每 10 年调查一次,( )。 (分数:1.00)A.在逢 0 的年份实施B.在逢 2 的年份实施C.在逢 4 的年份实施D.在逢 6
4、 的年份实施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分类标准化特点的是( )。 (分数:1.00)A.系统性B.前瞻性C.统一性D.通用性16.12 位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第 79 位代码代表的区划是( )。 (分数:1.00)A.地区(市、州、盟)B.县(区、市、旗)C.乡(镇、街道办事处)D.居委会、村委会17.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分数:1.00)A.也称追加价值,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B.所有国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C.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D.各行业增加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18.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 )。 (分数:1.00)A.要素
5、收入法B.产品法C.成本法D.工厂法19.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分数:1.00)A.商誉B.银行存款C.机器设备D.土地使用权20.财务费用包括( )。 (分数:1.00)A.税金B.办公费C.汇兑净损失D.劳动保险费21.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和之比为( )。 (分数:1.00)A.频数B.频次C.频度D.频率22.以 1980 年为基期,2006 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分数:1.00)A.28B.27C.26D.252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 (分数:1.00)A.单产
6、业法人单位B.多产业法人单位C.单产业基本单位D.多产业基本单位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9.00)24.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 (分数:1.00)A.同质性B.差异性C.大量性D.随机性E.确定性25.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 (分数:1.00)A.设计B.调查C.整理D.分析E.报告26.统计表一般由以下部分构成:( )。 (分数:1.00)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指标数值E.标志数值27.实物单位包括依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计量单位,包括( )。 (分数:1.00)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复合单位D.简单单位E.标准折算单位
7、28.除简单随机抽样外,概率抽样还包括( )。 (分数:1.00)A.系统抽样B.偶遇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多阶抽样29.同一总体内的相对指标为( )。 (分数:1.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B.计划执行程度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30.收入法增加值构成包括( )。 (分数:1.00)A.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B.固定资产折旧C.劳动者报酬D.生产税净额E.营业盈余3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内容包括( )。 (分数:1.00)A.收入B.资产C.负债D.成本及费用E.所有者权益32.法人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1.00)A.依法成立
8、,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B.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D.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E.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6.00)33.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分数:1.00)A.正确B.错误34.普查的缺陷是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数:1.00)A.正确B.错误35.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项式进行编制。(分数:1.00)A.正确B.错误36.标准差越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因而平均数代表
9、性越大。(分数:1.00)A.正确B.错误3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在于将不能直接加总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可以加总和对比。(分数:1.00)A.正确B.错误38.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 表制度和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每组各有 5 个生产工人,每人每日生产量的资料如下表: (分数:4.00)(1).若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 (分数:1.00)A.简单算术平均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简单调和平均(2).甲乙
10、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 (分数:1.00)A. 甲=1.4 件 乙=35.2 件B. 甲=35.2 件 乙=1.4 件C. 甲=32 件 乙=1.2 件D. 甲=50 件 乙=50 件(3).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分数:1.00)A.V 甲=64.0% V 乙=2.4%B.V 甲=64.0% V 乙=2.8%C.V 甲=70.4% V 乙=2.8%D.V 甲=70.4% V 乙=2.4%(4).对比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分数:1.00)A.甲组代表性太B.乙组代表性大C.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已知某工业企业 2010
11、 年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出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分数:4.00)(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分数:1.00)A.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期数列B.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点数列C.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期数列D.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点数列(2).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为( )。 (分数:1.00)A.221.25 人B.219.16 人C.220.71 人D.223.33 人(3).计算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的方法称为( )。 (分数:1.00)A.加权序时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简单序时平均法(4).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
12、月劳动生产率为( )。 (分数:1.00)A.2732.25 元人B.2713.06 元人C.2706.40 元人D.2681.63 元人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真题 2011 年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离散变量一般表现为只能取( )。 (分数:1.00)A.整数 B.小数C.正数D.负数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变量”,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7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变量按照其数值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 散变量,其中离散变量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只
13、能取有限个变量值,一般表现为只能 取整数。2.报告单位的职能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供( )。 (分数:1.00)A.设计资料B.调查资料 C.分析资料D.研究资料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报告单位”,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1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 料的单位。3.调查对象指的是( )。 (分数:1.00)A.调查目的B.调查任务C.调查总体 D.调查单位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调查对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1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
14、查 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4.对次级对象的搜集称为( )。 (分数:1.00)A.书面调查B.文件调查C.文案调查 D.卷宗调查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1 版)的第 22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次级资料指已经过加工整理的 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次级资料往往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 资料。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5.平行分组体系是针对同一总体分别进行的独立简单分组,其分组标志数为( )。 (分数:1.00)A.一个及以上B.两个及以上 C.三个及以上D.不限
15、个数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平行分组体系”,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31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 组体系。6.组距的正确计算公式是( )。 (分数:1.00)A.组距=上限-下限 B.组距=下限-上限C.组距=(上限-下限)/2D.组距=(上限+下限)/2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组距”,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3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一般把最大值叫做该组的上限,最小
16、值叫做该组的下限。组距等于上限与下 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一下限。7.惯上变量是指( )。 (分数:1.00)A.总体单位变异B.总体变异C.数量变异标志 D.数量变异指标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变量”,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8.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 )。 (分数:1.00)A.总体数B.单位数 C.指标数D.标志数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频数”,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37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 数。9.平均指
17、标属于( )。 (分数:1.0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质量指标”,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51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 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 延规模的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的多少,用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示,又称为总量 指标。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10.目前我国编制 CPI 时包括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如食品、衣着等)共计有( )。 (分数:1.00)A.五大类B.六大类C.八大类 D.十大类解析:【解
18、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CPI)”,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 实务(201 1 版)的第 9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我国编制居民价格消费 指数( 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 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 住八大类,251 个基本分类,约 700 个代表品种。11.在时间数列中,总速度是( )。 (分数:1.00)A.一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定基增长速度D.环比增长速度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定基发展速度”,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 1 版)的第 84 页
19、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定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 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 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1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 (分数:1.00)A.个体指数B.总指数 C.综合指数D.平均指数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总指数”,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 1 版) 的第8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总指数是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 对数。13.登记误差不会出现在( )。 (分数:1.00)A.计算环节B.抽样环节 C.记录环节D.汇总环节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登记误
20、差”,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 1 版) 的第 2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 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计量错误、记录错误、 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编码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以及统 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14.我国现行农业普查每 10 年调查一次,( )。 (分数:1.00)A.在逢 0 的年份实施B.在逢 2 的年份实施C.在逢 4 的年份实施D.在逢 6 的年份实施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27 页对此知识点有
21、详细阐述。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 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就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 制度。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三项。其中,农业普查每隔 10 年调查一次,在逢 6 的年份实施。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分类标准化特点的是( )。 (分数:1.00)A.系统性B.前瞻性 C.统一性D.通用性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统计分类标准化得特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 实务(2011 版)的第 13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统计分类标准化具有如 下特点:(1)科学性与
22、系统性;(2)统一性与强制性;(3)通用性与稳定性。16.12 位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第 79 位代码代表的区划是( )。 (分数:1.00)A.地区(市、州、盟)B.县(区、市、旗)C.乡(镇、街道办事处) D.居委会、村委会解析:【解析】 统计用区划代码由 12 位代码组成。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规定了乡 (镇、街道办事处)一级行政区划 3 位代码的编码规则,即统计用区划代码中的 7-9 位代码。17.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分数:1.00)A.也称追加价值,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B.所有国民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 C.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D.
23、各行业增加值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增加值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基础知识与 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4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增加值是所有常住 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 入上的价值。由于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因此,它是生 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 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指标。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表述错误的答案。18.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 )。 (分数:1.00)A.要素收入法B.产品法 C.成本法D.工厂法
24、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统计基础 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50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农林牧渔业 总产出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即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总成 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将每种产品都按产品产 量乘以相应的单价求得每种农产品的产出,然后将各种产品的产出相加求得。19.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分数:1.00)A.商誉B.银行存款 C.机器设备D.土地使用权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资产统计的内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 1 版)的第 168 页
25、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指企业 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 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20.财务费用包括( )。 (分数:1.00)A.税金B.办公费C.汇兑净损失 D.劳动保险费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成本及费用统计的内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 务(2011 版)的第 172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 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 以及相关手续费等。21.
26、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和之比为( )。 (分数:1.00)A.频数B.频次C.频度D.频率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统计基础知识 与统计实务(201 1 版)的第 3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常用的表示次数 分布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和曲线图。其中,直方图的每个条形的宽度表示组 距宽度,高度表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 和之比就是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也就是频率。22.以 1980 年为基期,2006 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分数:1.0
27、0)A.28B.27C.26 D.25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1 版)的第 8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平均发展速度是根据环比发展 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通常采用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2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 (分数:1.00)A.单产业法人单位B.多产业法人单位 C.单产业基本单位D.多产业基本单位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统计基础知识 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4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法人单位由产业 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入单位
28、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 动单位与法人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 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同时就是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 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9.00)24.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 (分数:1.00)A.同质性 B.差异性 C.大量性 D.随机性E.确定性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总体”,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总体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同质性、差异性、 大量性。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才能形成总体。25.统
29、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 (分数:1.00)A.设计 B.调查 C.整理 D.分析 E.报告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 1 版)的第 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一般可将统计的工作过程依次划分为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26.统计表一般由以下部分构成:( )。 (分数:1.00)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指标数值 E.标志数值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统计表的构成”,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4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
30、行标题、纵栏 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27.实物单位包括依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计量单位,包括( )。 (分数:1.00)A.自然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复合单位 D.简单单位E.标准折算单位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实物单位”,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5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 采用的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其中,标准实物单位 是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究现象数量的计量单位。28.除简单随机抽样外,概率抽样还包括( )。 (分数:1.00)A.系统抽样 B.偶遇抽样C.分
31、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抽样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概率抽样”,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10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概率抽样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简单随机抽 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比例抽样、多阶抽样、与大小成比例抽样。29.同一总体内的相对指标为( )。 (分数:1.00)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计划执行程度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 务(2011 版)的第 5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
32、 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 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等。而强度相对指标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 标。30.收入法增加值构成包括( )。 (分数:1.00)A.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B.固定资产折旧 C.劳动者报酬 D.生产税净额 E.营业盈余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增加值的计算方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49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增加值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接 收入法计算。其中,收入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计算 公式为: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3、。3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内容包括( )。 (分数:1.00)A.收入B.资产 C.负债 D.成本及费用E.所有者权益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统计 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168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企业资 产负债财务统计反映了企业在月末、年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状 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2.法人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 (分数:1.00)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B.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独立拥有
34、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E.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法人单位”,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14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法人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 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 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6.00)33.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
35、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总体”,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 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 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34.普查的缺陷是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普查”,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16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 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和。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 资料都更全
36、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35.对于变量值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项式进行编制。(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变量数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 的第 3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按照变量是否为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划分, 变量数列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 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 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36.标准差越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越大。(分数:1.
37、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标准差及其计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70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 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标准差越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越小。反之,标准差越小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 大。3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在于将不能直接加总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可以加总和对比。(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同度量因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90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编制综合指数必须明确两个概
38、念,一 是“指数化指标”,二是“同度量因素”。其中,同度量因素是指媒介因素。借 助媒介因素,可把不能直接加总或对比的因素过渡到可以加总和对比。38.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 表制度和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 务(2011 版)的第 127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 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 大类别。四、案例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
39、,每组各有 5 个生产工人,每人每日生产量的资料如下表: (分数:4.00)(1).若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 (分数:1.00)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简单调和平均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6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简单算术平均数就是将总体各个单位 的某一标志值相加除以总体单位数求得的数值。由题意,甲组平均每人日产量= 甲组生产数合计/甲组工人数。同理,可以得到乙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甲、乙两 组平均每人日产量求法符合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2).甲
40、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 )。 (分数:1.00)A. 甲=1.4 件 乙=35.2 件B. 甲=35.2 件 乙=1.4 件 C. 甲=32 件 乙=1.2 件D. 甲=50 件 乙=50 件解析:【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均为 50 件。甲组标准差 ; 乙组标准差 (3).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分数:1.00)A.V 甲=64.0% V 乙=2.4%B.V 甲=64.0% V 乙=2.8%C.V 甲=70.4% V 乙=2.8% D.V 甲=70.4% V 乙=2.4%解析:【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
41、别为: (4).对比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分数:1.00)A.甲组代表性太B.乙组代表性大 C.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1 版)的第 72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标准差系数小的,说明平均水 平代表性大;标准差系数大的,说明平均水平代表性小。本题中,V 甲=70.4%, V 乙=2.8%,V 甲V 乙,所以,乙组代表性大。已知某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出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分数:4.00)(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分数:1.00)
42、A.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期数列B.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点数列 C.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期数列 D.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点数列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时间数列的种类”,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1 版)的第 74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时期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可以相加。注意本题提问是选出不正确的表述。(2).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为( )。 (分数:1.00)A.221.25 人 B.219.16 人C.220.71 人D.223.33 人解析:【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为: (3
43、).计算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的方法称为( )。 (分数:1.00)A.加权序时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简单序时平均法 解析:【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1 版)的第 79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一般的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 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首先计算各间隔期内的平均数,再用简单算术 平均法求得所研究时期内的序时平均数,这种方法称为简单序时平均法或首尾 折半法。(4).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 )。 (分数:1.00)A.2732.25 元人B.2713.06 元人C.2706.40 元人 D.2681.63 元人解析:【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该工业企业 2010 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