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2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59504       资源大小:7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20及答案解析.doc

    1、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 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8.00)1.下列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中,取值不可能大于 1 的是_。(分数:2.00)A.比例B.比率C.频数D.累积频数2.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各部分的比例之和_。(分数:2.00)A.既可能大于 1,又可能小于 1B.等于 1C.大于 1D.小于 13.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就是_。(分数:2.00)A.百分比B.比率C.平均数D.极差4.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属于_。(分数:2.00)A.比率B.比例C.百分

    2、数D.极差5.关于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它的比值可能大于 1B.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C.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D.它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6.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 48.37%,男性占总人口的 51.63%,那么人口的性别比为_。(分数:2.00)A.100:106.74B.93.67:100C.106.74:100D.100:93.677.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_。(分数:2.00)A.条形图B.直方图C.累积分布图D.茎叶图8.某城市去年人均收入资料如表所示: 人均年收入水平

    3、 向上累积百分比(%) 最低 11 中下 40 中等 85 中高 96 最高 100 该城市的中等收入人口占总人口的_。(分数:2.00)A.40%B.85%C.96%D.45%9.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 100 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_。 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 回答类别 向上累积百分比(%) 非常不满意 12 不满意 30 一般 82 满意 92 非常满意 100 (分数:2.00)A.8%B.82%C.10%D.92%10.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 75,最小值为 15,这组数据分为 4 组,那么每组的组距是_。(分数:2.00)

    4、A.15B.25C.60D.7511._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分数:2.00)A.频数分布B.累积百分比C.数据分组D.组距分组12.下列变量中,适用于组距分组的是_。(分数:2.00)A.分类变量B.变量值较多的连续变量C.顺序变量D.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13.某组数据 50 54 60 61 67 75 80 86 91 95 中,极差值为_。(分数:2.00)A.25B.45C.71D.14514.根据下表所列我国 1998 年至 2003 年人口数及构成情况,1998 年至 2003 年我国男性人口占年底总人口比重的极差是_。 年份 199

    5、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底总人口(万人)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其中:男性(万人) 63940 64692 65437 65672 66115 66556 男性所占比重(%) 51.25 51.43 51.63 51.46 51.47 51.50 (分数:2.00)A.0.38%B.0.25%C.51.25%D.51.63%15.已知一组数据的上限是 70,组中值是 50,则该组数据的下限是_。(分数:2.00)A.30B.40C.50D.6016.采用组距分组要遵循_的原则。(分数:2.00)A.组

    6、限值应能被 5 除尽B.组限应取得美观些C.不重不漏D.下组限不在内17.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是“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按统计分组的规定,140 这一数值_。(分数:2.00)A.不计算在任何一组B.分在“140150”这一组中C.分在“130140”这一组中D.分在“130140”或“140150”均可18.在直方图中,矩形的宽度表示_。(分数:2.00)A.各组的组距B.各组所属的类别C.各组的百分比D.各组的频数19.直方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_表示数据分组,_表示频数或百分比。(分数:3.00)A.横轴、

    7、横轴B.横轴、纵轴C.纵轴、横轴D.纵轴、纵轴20.在直方图中,对于不等距分组的数据,用矩形的_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分数:3.00)A.高度B.宽度C.中心角度D.面积21.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_。(分数:3.00)A.上方B.下方C.最后一行D.最后一列22.关于统计表的设计,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3.00)A.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B.一张填好的统计表可以出现空白单元格C.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D.行标题之间通常不必用横线隔开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52.00)23.分类数据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_。(分数:4.00)A.比例B.频

    8、数C.组中值D.比率E.频率24.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被称为_。(分数:4.00)A.频数B.底数C.指数D.比例E.次数25.2009 年底,某国共有博物馆 1458 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 769 个,历史类博物馆 521 个,艺术类博物馆 57 个,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19 个,其他类型博物馆 92 个。这一构成应通过绘制_来显示。(分数:4.00)A.条形图B.累积频数分布图C.圆形图D.直方图E.折线图26.关于比率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4.00)A.比值可能大于 1B.各部分的比率之和等于 1C.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D.是总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E.可以不用 1 作为基

    9、数,而用 100 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基数27.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是_。(分数:4.00)A.折线图B.条形图C.直方图D.圆形图E.饼图28.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的方法有_。(分数:4.00)A.累积频数B.比例C.百分比D.比率E.累积百分比29.关于组距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4.00)A.它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B.它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C.划分的组数越多越好D.划分的组数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E.统计分组习惯上规定“下组限不在内”30.确定组限时应注意_。(分数:4.00)A.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B

    10、.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C.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开口组D.应取得美观些E.按数字编好,组限值应能被 5 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31.在组距分组中,确定分组组数时要求_。(分数:4.00)A.组数尽可能多B.组数尽可能少C.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D.尽量保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E.使用开口组32.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在于_。(分数:4.00)A.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分开排列B.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C.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D.直方图的矩形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E.直方图的矩形高度有意义而宽度无意义33.通常情况下,设计统计表要求_。(分数:4.00)A.结构要合理,避

    11、免出现过高或过长的表格形式B.表格左右两边不封口C.表中数据一般是右对齐D.必要时可以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E.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细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粗线34.统计表一般由_组成。(分数:4.00)A.表头B.行标题C.列标题D.数字资料E.表外附加35.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_进行。(分数:4.00)A.分布的集中趋势B.分布的离散程度C.分布的类型和特点D.分布的偏态E.分布的峰度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 2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8.00)1.下列数据整理和显示方法中,取值不可能大于 1 的是_。(分数

    12、:2.00)A.比例 B.比率C.频数D.累积频数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各部分的比例之和等于 1,不可能大于 1。所以答案是 A。2.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值占总体数量的比重,各部分的比例之和_。(分数:2.00)A.既可能大于 1,又可能小于 1B.等于 1 C.大于 1D.小于 1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比例的定义及特征。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整体中各部分比例之和为 1,故选 B。3.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就是_。(分数:2.00)

    13、A.百分比 B.比率C.平均数D.极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将比例乘以 100 就是百分数或百分比,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 100 而计算出来的,用%表示,它表示每 100 个分母中拥有多少个分子。因此选 A。4.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属于_。(分数:2.00)A.比率 B.比例C.百分数D.极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经常使用比率,例如经济学中的积累与消费之比,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故选 A。5.关于比例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它的比值可能大

    14、于 1B.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C.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 D.它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比例的概念。比例是以 1 为基数的,所以比值不可能大于 1。它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比率可以是一个总体中各个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也可以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对比。6.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 48.37%,男性占总人口的 51.63%,那么人口的性别比为_。(分数:2.00)A.100:106.74B.93.67:100C.106.74:100 D.100:93.67解析:解析

    15、本题考查比率指标的计算。人口性别比是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间的比例,一般以女性人口数为 100,计算结果为 C。7.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_。(分数:2.00)A.条形图 B.直方图C.累积分布图D.茎叶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图示。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主要有圆形图和条形图。8.某城市去年人均收入资料如表所示: 人均年收入水平 向上累积百分比(%) 最低 11 中下 40 中等 85 中高 96 最高 100 该城市的中等收入人口占总人口的_。(分数:2.00)A.40%B.85%C.96%D.45%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累积百分比中向上累积的方法。向上累积就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

    16、一方向类别最后一方累加频数。40%+45%=85%,所以中等收入人口占总人口的 45%。9.某社区服务满意度研究中,调查人员在某居民小区抽样调查 100 户,得到下表所列调查结果,其中回答“满意”的占_。 某居民小区对社区服务的评价 回答类别 向上累积百分比(%) 非常不满意 12 不满意 30 一般 82 满意 92 非常满意 100 (分数:2.00)A.8%B.82%C.10% D.92%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累积频数中向上累积的方法。向上累积就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最后一方累加频数。82%+10%=92%,所以“满意”的占 10%。10.如果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为 75,最小值为 1

    17、5,这组数据分为 4 组,那么每组的组距是_。(分数:2.00)A.15 B.25C.60D.75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组距的计算。极差=75-15=60,组距=极差/组数=60/4=15。11._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分数:2.00)A.频数分布B.累积百分比C.数据分组D.组距分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因此选 D。12.下列变量中,适用于组距分组的是_。(分数:2.00)A.分类变量B.变量值较多的连续变量 C.顺序变量D.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解析:解析 本题考

    18、查组距分组的适用范围。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13.某组数据 50 54 60 61 67 75 80 86 91 95 中,极差值为_。(分数:2.00)A.25B.45 C.71D.145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极差的计算。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即 95-50=45,因此选 B。14.根据下表所列我国 1998 年至 2003 年人口数及构成情况,1998 年至 2003 年我国男性人口占年底总人口比重的极差是_。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底总人口(万人) 124761 125786 126743 1

    19、27627 128453 129227 其中:男性(万人) 63940 64692 65437 65672 66115 66556 男性所占比重(%) 51.25 51.43 51.63 51.46 51.47 51.50 (分数:2.00)A.0.38% B.0.25%C.51.25%D.51.63%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极差的计算。男性所占比重的最大值为 51.63%,最小值为 51.25%,极差=51.63%-51.25%=0.38%。15.已知一组数据的上限是 70,组中值是 50,则该组数据的下限是_。(分数:2.00)A.30 B.40C.50D.60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组中值计算公

    20、式的应用。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70+30)/2=50,因此选 A。16.采用组距分组要遵循_的原则。(分数:2.00)A.组限值应能被 5 除尽B.组限应取得美观些C.不重不漏 D.下组限不在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采用组距分组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因此选 C。17.将一批数据进行分组,各组的组限依次是“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160”,按统计分组的规定,140 这一数值_。(分数:2.00)A.不计算在任何一组B.分在“140150”这一组中 C.分在“130140”这一组中D.分在“130140”或“140

    21、150”均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因为上组限不在内,所以 140 不属于 130140 这一组,属于 140150 这一组。18.在直方图中,矩形的宽度表示_。(分数:2.00)A.各组的组距 B.各组所属的类别C.各组的百分比D.各组的频数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值型数据的图示。在直方图中,矩形的宽度表示各组的组距。19.直方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_表示数据分组,_表示频数或百分比。(分数:3.00)A.横轴、横轴B.横轴、纵轴 C.纵轴、横轴D.纵轴、纵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值型数据的图示。对于直方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22、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百分比,故选 B。20.在直方图中,对于不等距分组的数据,用矩形的_来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分数:3.00)A.高度B.宽度C.中心角度D.面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直方图图示。对于不等距分组数据,不是用矩形的高度而是用矩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或根据频数密度来绘制直方图,就可以准确地表示各组数据分布的特征。21.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_。(分数:3.00)A.上方B.下方 C.最后一行D.最后一列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构成。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和必要的说明等内容,因此选 B。22.关于统计表的设计,下面

    23、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3.00)A.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B.一张填好的统计表可以出现空白单元格 C.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D.行标题之间通常不必用横线隔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设计。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一张填好的统计表不应出现空白单元格,因此选 B。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52.00)23.分类数据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_。(分数:4.00)A.比例 B.频数 C.组中值D.比率 E.频率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分类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因此,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

    24、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故选 ABDE。24.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被称为_。(分数:4.00)A.频数 B.底数C.指数D.比例E.次数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频数的定义。频数也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因此选 AE。25.2009 年底,某国共有博物馆 1458 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 769 个,历史类博物馆 521 个,艺术类博物馆 57 个,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19 个,其他类型博物馆 92 个。这一构成应通过绘制_来显示。(分数:4.00)A.条形图 B.累积频数分布图C.圆形图 D.直方图E.折线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图示。由于题干中涉及的数据属于分类数据,因此主要可

    25、以采用条形图和圆形图,因此选 AC。26.关于比率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4.00)A.比值可能大于 1 B.各部分的比率之和等于 1C.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 D.是总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E.可以不用 1 作为基数,而用 100 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基数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比率所具有的特征。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由于比率不是总体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比率的比值可能大于 1。为方便起见,比率可以不用 1 作为基数,而用 100或其他便于理解的数作为基数。27.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是_。(分数:4.00)A.折线图B.条形图C.直方图D.圆形

    26、图 E.饼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图示。圆形图也称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故选 DE。28.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分类数据的整理和显示的方法有_。(分数:4.00)A.累积频数B.比例 C.百分比 D.比率 E.累积百分比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类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数据本身就是对事物的一种分类,因此,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所分的类别外还要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同时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显示,因此选 BCD。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适用于顺序数据的整理和显示。29.关于组距分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4.00)A.它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B

    27、.它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C.划分的组数越多越好D.划分的组数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 E.统计分组习惯上规定“下组限不在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的分组。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故选 BD。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30.确定组限时应注意_。(分数:4.00)A.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 B.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 C.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开口组D.应取得美观些 E.按数字编好,组限值应能被 5 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组限的确定。确定组限时应注意:第一,第一组的下

    28、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第二,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下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第三,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偏好,组限值应能被 5 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故选ABDE。31.在组距分组中,确定分组组数时要求_。(分数:4.00)A.组数尽可能多B.组数尽可能少C.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D.尽量保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 E.使用开口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分组的方法。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是:第一,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组数过多,达不到分组压缩资料的目的;组数太少,将造成原始资料的信息丢失过多。第二,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

    29、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第三,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因此选 CD。32.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在于_。(分数:4.00)A.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分开排列B.直方图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 C.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 D.直方图的矩形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E.直方图的矩形高度有意义而宽度无意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此外,由于分组

    30、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因此选 BCD。33.通常情况下,设计统计表要求_。(分数:4.00)A.结构要合理,避免出现过高或过长的表格形式 B.表格左右两边不封口 C.表中数据一般是右对齐 D.必要时可以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 E.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细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粗线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设计要求。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选项 E 说法有误。34.统计表一般由_组成。(分数:4.00)A.表头 B.行标题 C.列标题 D.数字资料 E.表外附加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表的基本构成。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故选 ABCD。35.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_进行。(分数:4.00)A.分布的集中趋势 B.分布的离散程度 C.分布的类型和特点D.分布的偏态 E.分布的峰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数据特征测度的进行方式。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布的集中趋势、分布的离散程度、分布的偏态与峰度,因此选 ABDE。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分类模拟2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