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9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_。(分数:2.00)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2.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_。(分数:2.00)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3.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_。(分数:2.00)A.生产B.消费C.交换D.分配4.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_。(分数:2.00)A.原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燃料5.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市场范
2、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6.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_。(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社会制度D.经济环境7._是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分数:2.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8.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_。(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B.人的劳动C.生产资料所有制D.社会生产力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始。(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10.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3、是_。(分数:2.00)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11.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_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分数:2.00)A.蒸汽机B.信息技术C.电、电机和内燃机D.核能技术12.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社会文明水平B.社会经济制度C.市场发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13.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_。(分数:2.00)A.配置资源B.扩大生产C.获得利润D.商品交换1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数:2.00)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
4、.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15.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数:2.00)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16.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_。(分数:2.00)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自然经济17.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_。(分数:2.00)A.自给自足B.经济联系很少C.劳动生产率低下D.生产规模狭小18._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分数:2.00)A.社会分工B.生
5、产力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9.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00)A.社会分工B.生产力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0.随着经济的发展,_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分数:2.00)A.消费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21.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_功能。(分数:2.00)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_作用。(分数:2.00)A.辅助性B.先导性C.基础性D.平衡性
6、23.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_。(分数:2.00)A.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配置方式C.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D.指令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24._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分数:2.00)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25.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_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分数:2.00)A.蒸汽机B.信息技术C.电、电机和内燃机D.核能技术2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_。(分数:2.00)A.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社会产品生产相对过剩D
7、.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48.00)27.下列属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有_。(分数:4.00)A.劳动者B.生产工具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自然环境28.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_等关系的总和。(分数:4.00)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流通29.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有_。(分数:4.00)A.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E.封建主义生产关系30.社会生产方式包括_。(分数:4.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E.
8、生产资料31.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有_。(分数:4.00)A.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3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4.00)A.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B.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E.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33.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有_。(分数:4.00)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B.人们不得利用、改造经济规律C.人
9、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任由经济规律摆布E.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4.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4.00)A.其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B.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C.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D.是区分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E.受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35.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4.00)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经济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
10、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E.经济危机集中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3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包括_。(分数:4.00)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3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B.产品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D.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仍然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
11、实体E.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8.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_。(分数:2.00)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B.为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C.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D.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E.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9.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_。(分数:2.00)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E.发达的商品经济40.下列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
12、制的特点B.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C.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D.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E.经济体制只受经济制度的制约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9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_。(分数:2.00)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劳动资料。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2.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
13、_。(分数:2.00)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3.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_。(分数:2.00)A.生产B.消费 C.交换D.分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是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4.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_。(分数:2.00)A.原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 D.燃料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ABD
14、都属于劳动对象的范畴。5.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6.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_。(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 C.社会制度D.经济环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概念。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7._是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分数:2.00)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
15、配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规律的类型。BC 都是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D 项是人类各个社会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8.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_。(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B.人的劳动C.生产资料所有制 D.社会生产力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各种联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的总和。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始。(分数:2.0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 D.生产关系解析:解析
16、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10.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_。(分数:2.00)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11.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_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分数:2.00)A.蒸汽机 B.信息技术C.电、电机和内燃机D.核能技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电
17、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12.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社会文明水平B.社会经济制度 C.市场发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13.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_。(分数:2.00)A.配置资源B.扩大生产C.获得利润D.商品交换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1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
18、数:2.00)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A 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选项 D 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15.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_。(分数:2.00)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分工。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这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选项 A 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选项 C 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6.
19、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_。(分数:2.00)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自然经济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17.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_。(分数:2.00)A.自给自足 B.经济联系很少C.劳动生产率低下D.生产规模狭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18._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分数:2.00)A.社会分工 B.生产力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
20、商品经济。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19.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00)A.社会分工B.生产力的提高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20.随着经济的发展,_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分数:2.00)A.消费品市场B.资本市场 C.劳动力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21.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
21、具有_功能。(分数:2.00)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_作用。(分数:2.00)A.辅助性B.先导性C.基础性 D.平衡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基础性作用。23.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_。(分数:2.00)A.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配置方式C.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D.指令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合理配置社会
22、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24._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分数:2.00)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 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25.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_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分数:2.00)A.蒸汽机B.信息技术C.电、电机和内燃机 D.核能技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第一次科技
23、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2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_。(分数:2.00)A.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 C.社会产品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48.00)27.下列属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有_。(分数:4.00)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生产资料 D.劳动对象E.自然环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
24、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因而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28.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_等关系的总和。(分数:4.00)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E.流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关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29.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有_。(分数:
25、4.00)A.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E.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产关系的类型。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30.社会生产方式包括_。(分数:4.00)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E.生产资料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产方式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31.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有_。(分数:4.00)A.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
26、力的发展和变革 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 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选项 A 错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选项 B 错误,选项 C 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选项 D 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选项 E 正确。3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4.00)A.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B.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生产力和
27、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33.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有_。(分数:4.00)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人们不得利用、改造经济规律C.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任由经济规律摆布E.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
28、(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34.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4.00)A.其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B.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C.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D.是区分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受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所以 A 项错误;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
29、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所以 E 项错误。35.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4.00)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经济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E.经济危机集中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有双重作用,所以D 项错误。3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包括_。(分数:4.00)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 B.私有制
30、的产生C.社会分工 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经济条件包括: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B.产品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未发生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 D.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仍然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 E.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产品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变
31、化,但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具体原因即 CDE 选项内容。38.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_。(分数:2.00)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为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C.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D.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E.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具备的功能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39.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_。(分数:2.00)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E.发达的商品经济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40.下列关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2.00)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 B.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C.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D.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 E.经济体制只受经济制度的制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关系。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