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成本计算(二)及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14.00)1.以下原则中,不属于成本控制原则的是_。A经济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C以顾客为中心原则D全员参与原则(分数:1.00)A.B.C.D.2.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是_。A实际的工资率B预定的小时工资C预定的工资率D实际的小时工资(分数:1.00)A.B.C.D.3.利用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_。A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B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2、C利用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生产能量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分数:1.00)A.B.C.D.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_。A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B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C用量脱离标准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D实际用量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分数:1.00)A.B.C.D.5.甲公司每月正常生产量为 500 件,每件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为 12 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 4 小时,本月实际生产了 420 件,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 5 小时
3、/件,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 16 元,则该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为_元。A8400 B400 C420 D600(分数:1.00)A.B.C.D.6.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全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_。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分数:1.00)A.B.C.D.7.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_。A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化C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变化D市场变化导致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发生变化(分数:1.00)A.B.C.D.8.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
4、_。A能量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C效率差异 D耗费差异(分数:1.00)A.B.C.D.9.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_。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差异(分数:1.00)A.B.C.D.10.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_。A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B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C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D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分数:1.00)A.B.C.D.11.若人工效率差异为 1500 元,标准工资率为 5 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为
5、 1.5 元/小时,则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_。A300 B200 C150 D450(分数:1.00)A.B.C.D.12.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是_。A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B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C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D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要求(分数:1.00)A.B.C.D.1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_。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分数:1.00)A.B.C.D.14.在进行成本
6、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_。A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B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C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5.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下,下列账户中只包含标准成本,不含有成本差异的是_。(分数:2.00)A.在产品成本B.半成品成本C.产成品成本D.产品销售成本16.下列各项,不属于价格标准的是_。(分数:2.00)A.原材料单价B.小时工资率C.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D.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17.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消耗量,包括_。(分数:2.00
7、)A.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数量B.生产产品的辅助材料数量C.生产中必要的材料损耗量D.不可避免的废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18.各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_。(分数:2.00)A.成本超支差异B.成本节约差异C.超支差异转出额D.节约差异转出额19.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是_。(分数:2.00)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形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包括_。(分数:2.00)A.操作疏忽B.技术改进C.采购时舍近求远使途耗增加D.机器工具不适用21.会计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成本差异可能计入的账户有_。(分数:2.00)A
8、.生产成本B.本年利润C.主营业务成本D.产成品22.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_向不利方面扩大。(分数:2.00)A.直接材料成本的用量差异B.直接人工成本的效率差异C.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D.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23.产生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_。(分数:2.00)A.企业工资的调整、工资等级的变更B.奖金和津贴的变更C.对工人安排、使用的变化D.工人的技术等级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技术等级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成本控制时,对所有的成本费用支出要一视同仁B.成本控制系统应该具有灵活性C.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会积极配合成本控制D.成本控制系统应该具有通用性2
9、5.以下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有_。(分数:2.00)A.根据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C.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分数:2.00)A.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材料价格差异产生原因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C.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
10、的D.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27.下列关于正常标准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分数:2.00)A.正常标准成本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B.要达到正常标准成本是没有困难的C.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D.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量上看应大于历史平均水平,小于理想标准成本28.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类似于_。(分数:2.00)A.直接材料用量差异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C.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D.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三、计算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8.00)29.E
11、 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 千克1.5 元/千克=9(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 小时4 元/小时=16(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3 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2 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 3500 千克,单价 1.6 元/千克,耗用 3250 千克。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 40 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 50%;本月投产 450 件,完工入库 430 件;期末在产
12、品 60 件。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 30 件,本期完工入库 430 件,本期销售 440 件。本期耗用直接人工 2100 小时,支付工资 8820 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 6480 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 3900 元;生产能量为 2000 小时。要求:(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2)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分数:6.00)_30.某产品本月成本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直接材料 50 千克 9 元/千克 450 元/件直接人工 (A) 4 元/小时 (F)变动制造费用 (B)
13、 (D) 135 元/件固定制造费用 (C) (E) 90 元/件合计 855 元/件本企业该产品正常生产能力为 1000 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分配。(2)本月实际产量 20 件,实际耗用材料 900 千克,实际人工工时 950 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9000 元直接人工 3325 元变动制造费用 2375 元固定制造费用 2850 元合计 17550 元要求:(1)填写标准成本卡中用字母表示的数据;(2)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3)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4)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5)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6)按两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
14、费用成本差异;(7)按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数:6.00)_31.某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1)成本计算账户设置。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成本差异账户设置 8 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费用分配和差异结转方法。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1,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
15、 0.5。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10 千克3 元/千克) 30 元直接人工(4 小时4 元/小时) 16 元变动制造费用(4 小时1.5 元/小时) 6 元固定制造费用(4 小时1 元/小时) 4 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56 元(3)本月生产及销售情况 生产能量 11000 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 600 件本月产品投产数量 2500 件本月产品完工入库数量 2400 件月末在产品数量 700 件(4)有关成本计算的业务数据: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 千克,实际成本 88500 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 25500
16、 千克;实际耗用工时 9750 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 40000 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 15000 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 10000 元。要求: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1)购入原材料。(2)领用原材料。(3)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4)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5)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6)完工产品入库。(7)期末结转本期产品成本差异。(分数:6.00)_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某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5 公斤10 元/公斤=50(元)直接人工
17、标准成本:4/小时8 元/小时=32(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2.5 元/小时=1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1 元/小时=4(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50+32+10+4=96(元)(2)本期耗用直接人工 2100 小时,支付工资 18000 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 5400 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900 元;生产能量为 2000 小时。(3)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库存原材料 100 公斤,单价 11 元;本期购入 2000 公斤,单价 12 元/公斤,耗用 2050 公斤,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原材料按照先进先出法结转成本。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 40 件,完工程度 60
18、%,期末在产品 60 件,完工程度 30%,本月投产 500 件,完工入库 480 件。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 30 件,期末产成品存货 50 件。(4)成本计算账户设置。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成本差异账户设置八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要求:(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2)计算本月“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可以合并写)。(3)编写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
19、成本差异的分录(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4)计算并结转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5)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分数:15.00)_标准成本计算(二)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14.00)1.以下原则中,不属于成本控制原则的是_。A经济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C以顾客为中心原则D全员参与原则(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点是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的原则包括经济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全员参与原则和领导推动原则。2.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是_。A实际的工资率B预定的小时工资C预定的工资率D实际的小时工
20、资(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考点是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的含义。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下,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或者是预定的小时工资。3.利用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为_。A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B利用生产能量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C利用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额,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生产能量工时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考
21、点是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含义。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生产能量-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所以 B 正确。选项 A 是三因素分析法下闲置能量差异,选项C 是三因素分析法下效率差异,选项 D 是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耗费差异。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_。A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B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C用量脱离标准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D实际用量以及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所决定的(分数:1.00)A.B. C.D.解
22、析:本题考点是成本差异分析中用量差异的含义。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5.甲公司每月正常生产量为 500 件,每件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为 12 元,每件产品标准耗用工时为 4 小时,本月实际生产了 420 件,本期实际耗用直接人工 5 小时/件,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 16 元,则该产品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为_元。A8400 B400 C420 D600(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标准小时费用分配率=12/4=3(元/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16/5=3.2(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耗费
23、差异=(3.2-3)2100=420(元)。6.以资源无浪费、设备无故障、产出无废品、工时全有效的假设前提为依据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_。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考点是理想标准成本的含义。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7.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_。A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化C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变化D市场变化导致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发生变化(分数:1.00)A.B.C.D. 解析:本题考点是基本标准成本的相关知识。基本标准成本
24、是指一经确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只要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8.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_。A能量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C效率差异 D耗费差异(分数:1.00)A.B.C.D. 解析:本题考点是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含义。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
25、造费用预算数。9.下列变动成本差异中,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产生原因的是_。A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B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C材料价格差异D直接人工差异(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点是变动成本差异的原因分析。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无法从生产过程找出原因。10.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下列处理中,错误的是_。A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B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C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D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点是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
26、,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二是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11.若人工效率差异为 1500 元,标准工资率为 5 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为 1.5 元/小时,则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_。A300 B200 C150 D450(分数:1.00)A.B.C.D. 解析:本题考点是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的计算。根据直
27、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的计算公式,1500=(实际工时-标准工时)5,解之得:实际工时-标准工时=1500/5=300。变得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3001.5=450(元)。12.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是_。A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B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C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D企业内部会计报告的要求(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点是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处理成本差异的依据。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
28、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1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是_。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B由于更换产品产生的设备调整工时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考点是“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标准工时包含现有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必要的时间,不包含偶然或意外发生的时间,因此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29、、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都不包含。14.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_。A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B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C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分数:1.00)A.B.C.D. 解析:本题考点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法包括二因素法和三因素法。按照二因素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按照三因素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5.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下,下列账户中只包含标准成本,不含有成本差异的是_。(分数:2.00)
30、A.在产品成本 B.半成品成本 C.产成品成本 D.产品销售成本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的相关知识。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只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但销售成本中会包含差异。16.下列各项,不属于价格标准的是_。(分数:2.00)A.原材料单价B.小时工资率C.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D.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 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成本中的价格标准。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有关其他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属于用量标准。17.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
31、材料消耗量,包括_。(分数:2.00)A.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数量 B.生产产品的辅助材料数量 C.生产中必要的材料损耗量 D.不可避免的废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 解析:本题考点是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的构成。直接材料的数量标准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消耗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数量、生产产品的辅助材料数量、生产中必要的材料损耗量和不可避免的废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18.各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_。(分数:2.00)A.成本超支差异B.成本节约差异 C.超支差异转出额 D.节约差异转出额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节约差异计入账户贷方,会计期末结转差异时从借方转出
32、,超支差异计入账户借方,会计期末结转差异时从贷方转出。19.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是_。(分数:2.00)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解析:本题考点是成本差异的原因分析。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属于材料采购部门的责任;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一般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20.形成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包括_。(分数:2.00)A.操作疏忽 B.技术改进 C.采购时舍近求远使途耗增加D.机器工具不适用 解析:本题考点是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原因分析。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选项
33、A 可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选项 B 可能节省材料,选项 D 可能造成用料增加,选项 C 形成的是材料价格差异。21.会计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成本差异可能计入的账户有_。(分数:2.00)A.生产成本B.本年利润 C.主营业务成本 D.产成品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结转本期损益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22.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_向不利方面扩大。(分数:2.00)A.直接材料成本的用量差异 B.直接人工成本的效率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
34、解析:本题考点是对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变动制造费用用量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原材料质量低劣,会造成生产中材料用量增加,同时也会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多耗用工时,所以引起直接材料成本的用量差异、直接人工成本的效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向不利方面扩大,但不影响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23.产生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_。(分数:2.00)A.企业工资的调整、工资等级的变更 B.奖金和津贴的变更 C.对工人安排、使用的变化D.工人的技术等级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技术等级解析:本题考点是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一般说来
35、,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成本控制时,对所有的成本费用支出要一视同仁 B.成本控制系统应该具有灵活性C.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会积极配合成本控制 D.成本控制系统应该具有通用性 解析:本题考点是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成本控制时,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所以 A 是答案;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已更改的计划,或出现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所以 B 不是答案;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
36、体员工的积极性,所以 C 是答案;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所以 D 是答案。25.以下关于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表述中,错误的有_。(分数:2.00)A.根据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与效率差异 B.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 C.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D.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解析:本题考点是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根据二因
37、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所以 A 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是生产能量与实际工时之差,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所以 B 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所以 C 不正确;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反映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所以 D 正确。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分数:2.00)A.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材料价格差异产生原因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C.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D.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8、是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 解析:本题考点是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相关知识。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无法从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找出材料价格差异产生原因,所以 A 正确;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复杂而且难以控制,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所以 B 正确;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由此可知,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和标准价格高低所决定的,所以 C 不正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变动制造
39、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由此可知,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所以 D 不正确。27.下列关于正常标准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分数:2.00)A.正常标准成本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 B.要达到正常标准成本是没有困难的C.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 D.正常标准成本从数量上看应大于历史平均水平,小于理想标准成本解析:本题考点是正常标准成本的相关知识。要达到正常标准成本不是没有困难,但它们是可能达到的,所以 B 不正确;从具体数量上看,正常标准成本应大于理想标准成
40、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所以 D 不正确。28.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类似于_。(分数:2.00)A.直接材料用量差异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D.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解析:本题考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属于价格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也都属于价格差异。三、计算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8.00)29.E 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 千克1.5 元/千克=9(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 小时4 元/小时=16(元)变动制造
41、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3 元/小时=12(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 小时2 元/小时=8(元)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2)其他情况: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 3500 千克,单价 1.6 元/千克,耗用 3250 千克。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 40 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 50%;本月投产 450 件,完工入库 430 件;期末在产品 60 件。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 30 件,本期完工入库 430 件,本期销售 440 件。本期耗用直接人工 2100 小时,支付工资 8820 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 6480 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 3900 元;
42、生产能量为 2000 小时。要求:(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2)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分数:6.00)_正确答案:(1)标准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1.6-1.5)3500=350(元)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3250-4506)1.5=825(元)约当产量=430+6050%-4050%=440(件)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8820/2100-4)2100=420(元)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2100-4
43、404)4=1360(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6480/2100-3)2100=18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100-4404)3=1020(元)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3900-20002=-100(元)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000-2100)2=-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100-4404)2=680(元)(2)期末存货成
44、本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在产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产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企业期末存货成本=375+1620+900=2895(元)解析:30.某产品本月成本资料如下:(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项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标准成本直接材料 50 千克 9 元/千克 450 元/件直接人工 (A) 4 元/小时 (F)变动制造费用 (B) (D) 135 元/件固定制造费用 (C) (E) 90 元/件合计 855 元/件本企业该产品正常生产能力为 1000 小时,制造费用均按人工工时
45、分配。(2)本月实际产量 20 件,实际耗用材料 900 千克,实际人工工时 950 小时,实际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9000 元直接人工 3325 元变动制造费用 2375 元固定制造费用 2850 元合计 17550 元要求:(1)填写标准成本卡中用字母表示的数据;(2)计算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3)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4)计算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5)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6)按两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7)按三差异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数:6.00)_正确答案:(1)填写用字母表示的数据(F)=855-450-135-90=
46、180(元/件)(A)=180/4=45(小时)(B)=(C)=(A)=45(小时)(D)=135/45=3(元/小时)(E)=90/45=2(元/小时)(2)本月产品成本差异总额=17550-85520=450(元)(3)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9000/900-91900=900(元)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900-5020)9=-900(元)(4)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标准工资率=(950-2045)4=20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3325/950-4)950=-475(元)(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2375/950-3)950=-475(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