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经济分类模拟 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 GDP 的政府支出是指_。(分数:2.00)A.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2.IS-LM 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了均衡,那么交点上方的区域表示的状态是_。(分数:2.00)A.IS,LMB.IS,LMC.IS,LMD.IS,LM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央是_。(分数:2.0
2、0)A.价值B.成本价格C.垄断价格D.生产价格4.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列各项中,_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分数:2.00)A.存在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产品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_。(分数:2.00)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6.下列情况使总收益增加的是_。(分数:2.00)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D.价格下降,需求单位
3、弹性7.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 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_。(分数:2.00)A.增加 10%B.减少 10%C.增加大于 10%D.增加小于 10%8.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_。(分数:2.00)A.心理学意义的需求B.一厢情愿的占有欲C.有支付能力的需求D.一种主观愿望9.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_。(分数:2.00)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_。(分数:2.00)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
4、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_。(分数:2.00)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12.把投资当作利率的函数以后,西方学者进一步用 IS 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通过对 IS 曲线的移动来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则 IS 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分数:2.00)A.自发性消费减少B.自发性投资增加C.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D.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增加13.某商品价格下降 10%,销售量上升 25%,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_。(分数:2.00)A.0.4
5、B.0.8C.1.5D.2.51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_。(分数:2.00)A.平均成本是递减的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C.边际成本是递减的D.边际成本保持不变15.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_。(分数:2.00)A.经济不发达B.监督体制不完善C.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D.政府干预过多16.“搭便车”现象是对下列_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分数:2.00)A.社会福利问题B.市场失灵问题C.公共物品问题D.以上都是17.社会福利不可能再得到增进的一种状态是_。(分数:2.00)A.帕累托改进B.帕累托最优C.局部均衡D.市场效率18.如果商品 X 对于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 MR
6、S xy 小于 X 和 Y 的价格之比 P x /P y ,则_。(分数:2.00)A.该消费者应减少 X 消费,增加 Y 消费B.该消费者应增加 X 消费,减少 Y 消费C.单位货币购买 X 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单位货币购买 Y 带来的边际效用D.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19.以下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中,_不属于自由贸易理论。(分数:2.00)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C.李斯特的国际贸易学说D.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20.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的成本是_。(分数:2.00)A.机会成本B.可变成本C.固定成本D.长期成本21
7、.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_。(分数:2.00)A.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最大B.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递增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D.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不变22.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_。(分数:2.00)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投资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的任何一种23.关于“政府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政府无法掌握正确决策所需的足够信息B.“政府失灵”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引起的C.政府在纠正经济不稳定方面完全无能为力D.政府干预经济在创造财富的效率方面作用较大,但无法保证社会公平24.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
8、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纯公共物品和服务并非肯定是全国的B.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C.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D.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25.下列行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模式的一项是_。(分数:2.00)A.飞机制造业B.烟草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26.养蜂的生产者与栽种果树的生产者之间存在外部性,且其外部影响的效果是_。(分数:2.00)A.正的B.负的C.相互抵消的D.可以收支结算的27.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叫做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后的,叫做事后不
9、对称。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_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_问题。(分数:2.00)A.道德风险;逆向选择B.逆向选择;道德风险C.逆向选择;信用缺失D.高风险;逆向选择28.洛伦茨曲线越是弯曲,它的经济含义是_。(分数:2.00)A.整个社会经济越是贫穷B.整个社会经济越是富裕C.整个社会收入分配越是公平D.整个社会收入分配越是不公平29.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主要区别在于_。(分数:2.00)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政府使用的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3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分数
10、:2.00)A.垄断市场的销售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31.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称为“刘易斯拐点”。一旦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出现市场短缺,对于中国经济的挑战将是巨大的。我国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B.改革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C.引进人才,弥补劳动力紧缺D.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2.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用于自身的消费,这部分政府的支出称为_。(分数:2.00)A.政府转移性支出B.政府消费性支出C.政府投资性支出D.政府购买性支出33.垄断资本主
11、义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_。(分数:2.00)A.国际、国内竞争空前激烈B.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此必须把_结合起来。(分数:2.00)A.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和按经济成果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5.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_。(分数:2.00)A.生产组织形式B.资本组织形式C.利益协调方式D.基本管理制度36.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_构成的。(分数:2.00)A.各种消费品市场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和各种消费品市场C.各
12、种生产要素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37.我国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_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分数:2.00)A.混合制B.公司制C.股份制D.合作制3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_构成的。(分数:2.00)A.国家管理基金B.社会保障基金C.社会后备基金D.文教卫生基金39.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其性质和形式是由_决定的。(分数:2.00)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水平C.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_。(分数:2.00)A.束 0 激社会总需求B.抑制社会
13、总需求C.抑制社会总供给D.刺激社会总供给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_。(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C.生产的相对过剩D.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42._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化C.人民觉悟的变化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43._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分数:2.00)A.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生产关系D.分配制度4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分数:2.00)A.自然属性B.本质属性C.交换属性D.社会属性45.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复和统计上的困难,一般
14、用_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分数:2.00)A.价格总指数B.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率C.价格景气指数D.价格变动频率46.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特征,是理性的个人在消费时倾向于其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种现象称为_。(分数:2.00)A.消费拥挤B.生产者付费C.免费搭车D.逆向选择47.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课税对象B.税率C.纳税人D.纳税环节48.本国货币贬值,可以使_。(分数:2.00)A.本国进口、出口都增加B.本国进口、出口都减少C.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D.本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4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分数:2.00)A.价值尺度和流
15、通手段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世界货币和价值尺度50.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是_。(分数:2.00)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经济分类模拟 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 GDP 的政府支出是指_。(分数:2.00)A.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和政府转移支出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购买的物品支出解析:解析 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当年的 GDP,
16、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计入当年的 GDP。2.IS-LM 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了均衡,那么交点上方的区域表示的状态是_。(分数:2.00)A.IS,LMB.IS,LMC.IS,LMD.IS,LM 解析:解析 交点上方区域意味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则 IS,货币市场供大于求,则 LM。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央是_。(分数:2.00)A.价值B.成本价格C.垄断价格D.生产价格 解析:解析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前,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央是价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央是生产价格。4.市场机制本身
17、存在缺陷,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列各项中,_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分数:2.00)A.存在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C.物价不稳定 D.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解析:解析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不完全竞争;(2)无法自动实现充分就业;(3)因市场信息失灵经常造成生产过剩;(4)无法消除外部经济的负面效应;(5)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6)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_。(分数:2.00)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D.生产者的销售收
18、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解析:解析 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 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需求量会下降,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升高的比例,这时生产者从中得到的销售收入会减少。6.下列情况使总收益增加的是_。(分数:2.00)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D.价格下降,需求单位弹性解析:解析 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7.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 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_。(分数:2.00)A.增加 10%B.减少 10%C.增加大于
19、10%D.增加小于 10% 解析:解析 规模报酬不变,即劳动和资本同时增加或减少 倍,产出也增加或减少 倍。此题中劳动增加 10%,而资本不变,则产出增加量应小于 10%。8.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_。(分数:2.00)A.心理学意义的需求B.一厢情愿的占有欲C.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D.一种主观愿望解析:解析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9.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是_。(分数:2.00)A.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指数B.汇价变化率C.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D.物价变动率 解析:解析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综合物价水平取决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对比关系,而货币
20、均衡又是总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综合物价水平的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否均衡。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_。(分数:2.00)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解析:解析 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其互补品的需求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互补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_。(分数:2.00)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解析:解析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
21、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是向上垂直,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12.把投资当作利率的函数以后,西方学者进一步用 IS 曲线来说明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通过对 IS 曲线的移动来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则 IS 曲线向右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分数:2.00)A.自发性消费减少B.自发性投资增加 C.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减少D.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增加解析:13.某商品价格下降 10%,销售量上升 25%,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_。(分数:2.00)A.0.4
22、B.0.8C.1.5D.2.5 解析:解析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25%/10%=2.5。14.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_。(分数:2.00)A.平均成本是递减的B.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C.边际成本是递减的D.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解析:解析 MC 曲线比 AVC 曲线和 AC 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MC 曲线与 AVC 曲线和 AC 曲线的交点分别在后两者的最低点,因而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平均成本是递增的。15.产生“寻租”的根源在于_。(分数:2.00)A.经济不发达B.监督体制不完善C.部分官僚的素质太差D.政府干预过多 解析:解析
23、在政府行为中所产生的寻租问题是指由于政府干预产生的一类经济现象,它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的、非生产性寻租利益活动,主要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此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16.“搭便车”现象是对下列_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分数:2.00)A.社会福利问题B.市场失灵问题C.公共物品问题 D.以上都是解析:解析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搭便车”行为是对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的形象比喻。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 1965 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17.社会福利不可能再得到增进
24、的一种状态是_。(分数:2.00)A.帕累托改进B.帕累托最优 C.局部均衡D.市场效率解析:解析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18.如果商品 X 对于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 MRS xy 小于 X 和 Y 的价格之比 P x /P y ,则_。(分数:2.00)A.该消费者应减少 X 消费,增加 Y 消费 B.该消费者应增加 X 消费,减少 Y
25、消费C.单位货币购买 X 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单位货币购买 Y 带来的边际效用D.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解析:解析 边际替代率小于价格之比,则单位货币 X 带来的效用小于 Y,因此应减少 X,增加 Y。该消费者未获得最大效用。19.以下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中,_不属于自由贸易理论。(分数:2.00)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C.李斯特的国际贸易学说 D.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解析:解析 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说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保护贸易理论。20.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的成本是_。(分数:
26、2.00)A.机会成本 B.可变成本C.固定成本D.长期成本解析:解析 B 选项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料、劳动、燃料成本。C 选项固定成本(又称固定费用)相对于可变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D 选项长期成本是指在长期内,厂商全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而存在的成本。2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_。(分数:2.00)A.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最大 B.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递增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D.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不变解析:22.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_。(分数:2.00)A
27、.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投资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的任何一种解析:解析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所以随着工资增加,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交易性需求。23.关于“政府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政府无法掌握正确决策所需的足够信息 B.“政府失灵”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外部性引起的C.政府在纠正经济不稳定方面完全无能为力D.政府干预经济在创造财富的效率方面作用较大,但无法保证社会公平解析:解析 政府失灵也称政府失效,是
28、指政府在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信息不足是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24.下列关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及受益范围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纯公共物品和服务并非肯定是全国的B.地方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C.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须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D.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就是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 解析:解析 反例:中央政府参与的灾后基础设施建设,就为地方性公共物品。25.下列行为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模式的一项是_。(分数:2.00)A.飞机制造业B
29、.烟草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解析:解析 完全竞争市场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产业集中度低;第二,产品同一性很高;第三,不存在任何人进入与退出的壁垒;第四,完备的市场信息。显然,只有 C 选项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式。26.养蜂的生产者与栽种果树的生产者之间存在外部性,且其外部影响的效果是_。(分数:2.00)A.正的 B.负的C.相互抵消的D.可以收支结算的解析:解析 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或利益,但是这一行为并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使这些经济主体的福利和利益增
30、加却又不能通过市场体系或价格体系得到报酬,亦称外部经济;后者指当某个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的,亦称外部不经济。27.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的,叫做事前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后的,叫做事后不对称。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_问题,而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_问题。(分数:2.00)A.道德风险;逆向选择B.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信用缺失D.高风险;逆向选择解析:解析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区别: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前,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后;逆向选择基于人与人之间的
31、比较,而道德风险基于同一个人交易前后的行为比较。28.洛伦茨曲线越是弯曲,它的经济含义是_。(分数:2.00)A.整个社会经济越是贫穷B.整个社会经济越是富裕C.整个社会收入分配越是公平D.整个社会收入分配越是不公平 解析:解析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29.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主要区别在于_。(分数:2.00)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政府使用的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解析:解析 公共物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
32、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分数:2.00)A.垄断市场的销售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 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解析:解析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作为该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的垄断厂商,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并在边际成本之上决定价格,而不必考虑其他厂商削减其价格的可能性。结果,其销售量小于竞争市场的销售量并存在社会净损失。31.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称为“刘易斯拐点”。一旦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出现市场短缺,对于中国经济的挑战将是巨大的。我国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B.改革
33、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C.引进人才,弥补劳动力紧缺D.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解析 过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成本,随着低成本时代的终结,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而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转变生产发展方式。32.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用于自身的消费,这部分政府的支出称为_。(分数:2.00)A.政府转移性支出B.政府消费性支出 C.政府投资性支出D.政府购买性支出解析:3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_。(分数:2.00)A.国际、
34、国内竞争空前激烈B.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此必须把_结合起来。(分数:2.00)A.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和按经济成果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解析:解析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者以其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取劳动报酬,非劳动的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35.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35、_。(分数:2.00)A.生产组织形式B.资本组织形式 C.利益协调方式D.基本管理制度解析:解析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可能有国家参股、集体参股,也可能有个人参股等,从所有制来考查,都是资本的组织形式。36.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_构成的。(分数:2.00)A.各种消费品市场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和各种消费品市场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37.我国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_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分数:2.00)A.混合制B.
36、公司制C.股份制 D.合作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我国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_构成的。(分数:2.00)A.国家管理基金B.社会保障基金C.社会后备基金 D.文教卫生基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积累基金的构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构成的。39.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其性质和形式是由_决定的。(分数:2.00)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水平C.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生产资料所有
37、制形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和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40.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_。(分数:2.00)A.束 0 激社会总需求B.抑制社会总需求 C.抑制社会总供给D.刺激社会总供给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总需求。4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_。(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C.生产的相对过剩 D.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38、A 选项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B 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负面作用;D 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正面作用。42._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化C.人民觉悟的变化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解析:解析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43._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分数:2.00)A.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关系D.分配制度解析: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4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分数:2.00)A.自然属性 B.本质
39、属性C.交换属性D.社会属性解析:解析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45.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复和统计上的困难,一般用_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分数:2.00)A.价格总指数 B.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率C.价格景气指数D.价格变动频率解析:解析 一般用价格总指数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 A。46.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特征,是理性的个人在消费时倾向于其
40、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种现象称为_。(分数:2.00)A.消费拥挤B.生产者付费C.免费搭车 D.逆向选择解析:解析 免费搭车现象源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往往会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故本题答案为 C。47.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课税对象 B.税率C.纳税人D.纳税环节解析:解析 “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指征税的标的物,也是交纳税款的客体。征税对象是税收制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决定纳税人和税率。依据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这是税收最基本的分类。48.本国货币贬值,可以使_。(分数:2.00)A.本国进口、出口都增
41、加B.本国进口、出口都减少C.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D.本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贬值和进出口的关系,本题答案为 C。贬值使本国产品在国外更便宜了,利于出口,国外产品价格上升会抑制进口。4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分数:2.00)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世界货币和价值尺度解析:解析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50.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量是_。(分数:2.00)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要素劳动的供给曲线形状。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会向左后弯曲,即先增加后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