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货(三)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6.00)1.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 100 万元,数量为 10 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 20 台 Y 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 Y 产品 20 台,每台售价 10 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 20 台 Y 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 85 万元。估计销售每台 Y 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 1.5 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 9 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 0.1 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
2、净值为( )万元。(分数:1.00)A.85B.89C.100D.105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期外购材料一批,购买价格为 100 万元,增值税税额为 17 万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 3 万元,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分数:1.00)A.100B.117C.120D.1253.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4.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3、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 240 万元、320 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 200 万元,市场价格为 190 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 300 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 12 万元、15 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至 2007 年 11 月 30 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万元。(分数:1.00)A.60
4、B.77C.87D.975.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 6000 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200 元,增值税税款为 1224000 元,另发生运输费 60000 元(可按 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 20000 元,途中保险费为 18000 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 5996 吨,短缺 4 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分数:1.00)A.7078000B.7098000C.7293800D.708906.2007 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 C 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材料库存10000 公斤,成本为 2
5、00 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 190 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 2 万元。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 )万元。(分数:1.00)A.200B.198C.190D.188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7,分数:14.00)7.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 )。(分数:2.00)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D.不进行账务处理8.一般纳税企业计算存货可变现净值时,下列项目中,会影响可变现净值计算的有( )。(分数:2.00)A.消费税B.估计售价C.估计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D.
6、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9.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有( )。(分数:2.00)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C.存货陈旧过时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10.下列项目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有( )。(分数:2.00)A.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B.已霉烂变质的存货C.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11.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分数:2.00)A.支付的加工费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
7、增值税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12.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13.下列
8、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分数:2.00)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三、B判断题/B(总题数:6,分数:6.00)14.工业企业购入材料和商业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5.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不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6.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分数:1.00)A.
9、正确B.错误17.期末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8.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直接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9.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B计算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20.大华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8 年 9 月 26 日,大华公司与 M 公司签订销售合同
10、:由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向 M 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00 台,每台 1.5 万元。2008 年 12月 31 日,大华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 14000 台,单位成本 1.41 万元。2008 年 12 月 31 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1.3 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 0.05 万元。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向 M 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00 台,每台 1.5 万元。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4 月 6 日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 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 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大华公司是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 要求:编制计提存
11、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并列示计算过程。同时,编制有关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分数:10.00)_21.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9 年 12 月 31 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 备注甲产品 280 台 15 4200 乙产品 500 台 3 1500 丙产品 1000 台 1.7 1700 丁配件品 400 件 1.5 600 用于生产丙产品合计 80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13 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5 万元。2
12、009年 12 月 31 日,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3 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 2008 年 2 月 10 日向该企业销售乙产品 300 台,合同价格为每台 3.2 万元。乙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2 万元。2009 年 12 月 31 日,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2 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15 万元。2009年 12 月 31 日,丁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 1.2 万元。现有丁配件可用于生产 400 台丙产品,用丁配件加工成丙产品后预计丙产品单位成本为 1.75 万元。2008 年 12 月 31 日,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
13、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 800 万元和 150 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9 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200 万元和 100 万元。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要求:计算长江公司 2009 年 12 月 31 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分数:10.00)_存货(三)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6.00)1.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 100 万元,数量为 10 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 20 台 Y 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 Y
14、产品 20 台,每台售价 10 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 20 台 Y 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 85 万元。估计销售每台 Y 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 1.5 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 9 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 0.1 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分数:1.00)A.85 B.89C.100D.105解析:解析 专门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按照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85-201.5=85(万元)。2.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期
15、外购材料一批,购买价格为 100 万元,增值税税额为 17 万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 3 万元,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分数:1.00)A.100B.117C.120 D.125解析:解析 入账价值=100+17+3=120,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不得抵扣,包括在存货成本中,挑选整理费也应包括在存货成本中。3.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解析:
16、解析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4.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按单项存货于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 240 万元、320 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 200 万元,市场价格为 190 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 300 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 12 万元、15 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至 2007 年
17、 11 月 30 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万元。(分数:1.00)A.60B.77C.87 D.97解析:解析 甲商品的成本是 240 万元,其可变现净值是 200-12=188(万元),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240-188=52(万元);乙商品的成本是 320 万元,其可变现净值是 300-15=285(万元),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320-285=35(万元)。2007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是52+35=87(万元)。5.某企业为
18、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 6000 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200 元,增值税税款为 1224000 元,另发生运输费 60000 元(可按 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 20000 元,途中保险费为 18000 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 5996 吨,短缺 4 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分数:1.00)A.7078000B.7098000C.7293800 D.70890解析:解析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注意: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
19、合理的损耗外,均不能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2006000+60000(1-7%)+20000+18000=7293800(元)6.2007 年末,大华公司决定将用于生产 C 产品的甲材料对外出售,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材料库存10000 公斤,成本为 200 万元。该材料目前的市场价格为 190 元/公斤,同时销售该材料可能发生销售税费 2 万元。2007 年 12 月 31 日甲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 )万元。(分数:1.00)A.200B.198C.190D.188 解析:解析 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901-2=188(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故材料
20、应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即账面价值应为 188 万元。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7,分数:14.00)7.期末通过比较发现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可能( )。(分数:2.00)A.按差额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按差额补提存货跌价准备C.冲减存货跌价准备 D.不进行账务处理 解析:解析 如果以前没有计提过跌价准备,则期末不用作账务处理;若以前已经计提过跌价准备了,则应将存货跌价准备冲销。8.一般纳税企业计算存货可变现净值时,下列项目中,会影响可变现净值计算的有( )。(分数:2.00)A.消费税 B.估计售价 C.估计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 D.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 解析:解析 可变现
21、净值;估计售价估计至完工将要发生的完工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下列情况中,按规定应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有( )。(分数:2.00)A.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存货陈旧过时 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解析:解析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期末就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
22、成本;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选项 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应予以转销。10.下列项目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有( )。(分数:2.00)A.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B.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C.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D.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解析:解析 选项 A、C 项只表明存货发生了减值不意味着可变现净值为零。11.下列各项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分数:2.00)A.支付的加工费
23、 B.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C.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D.支付的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 解析:解析 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支付的收回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委托加工物资,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12.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
24、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 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 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解析:解析 对于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受托代销商品成本抵减了代销商品款后的净额反映在存货项目中。13.下列项目中,应计入企业存货成本的有( )。(分数:2.00)A.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 C.原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D.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解析:解析 选项 D 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三、B判断题/B(总题数:6,分数:6.00)
25、14.工业企业购入材料和商业企业购入商品所发生的运杂费、保险费等均应计入存货成本。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商业企业外购商品对采购过程中的相关费用的处理和工业企业一致,即计入存货的成本。15.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不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6.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17.期末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如
26、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则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8.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直接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 因遭遇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19.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 (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 企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这里的“成
27、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四、B计算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20.大华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8 年 9 月 26 日,大华公司与 M 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向 M 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00 台,每台 1.5 万元。2008 年 12月 31 日,大华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 14000 台,单位成本 1.41 万元。2008 年 12 月 31 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1.3 万元,预计销售税
28、费均为每台 0.05 万元。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3 月 6 日向 M 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00 台,每台 1.5 万元。大华公司于 2009 年 4 月 6 日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 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 万元。货款均已收到。大华公司是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 要求: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并列示计算过程。同时,编制有关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 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 14000 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 10000 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 10000 台,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
29、基础,超过的部分 4000 台可变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 有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05=14500(万元) 账面成本=100001.41=14100(万元)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0 (2) 无合同的部分: 可变现净值=40001.3-40000.05=5000(万元) 账面成本=40001.41=5640(万元)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640-5000=640(万元) (3)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6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40 (4) 2009 年 3 月 6 日向 M 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00 台: 借:银行存款 1
30、7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1.5) 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1.41) 14100 贷:库存商品 14100 (5) 2009 年 4 月 6 日销售笔记本电脑 100 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1.2 万元:借:银行存款 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1.2) 1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1.41) 141 贷:库存商品 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5640141=16(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1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21.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
31、“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9 年 12 月 31 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 备注甲产品 280 台 15 4200 乙产品 500 台 3 1500 丙产品 1000 台 1.7 1700 丁配件品 400 件 1.5 600 用于生产丙 产品合计 8000 2009 年 12 月 31 日,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13 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5 万元。2009年 12 月 31 日,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3 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
32、2008 年 2 月 10 日向该企业销售乙产品 300 台,合同价格为每台 3.2 万元。乙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2 万元。2009 年 12 月 31 日,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 2 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 0.15 万元。2009年 12 月 31 日,丁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 1.2 万元。现有丁配件可用于生产 400 台丙产品,用丁配件加工成丙产品后预计丙产品单位成本为 1.75 万元。2008 年 12 月 31 日,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 800 万元和 150 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9 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
33、跌价准备 200 万元和 100 万元。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要求:计算长江公司 2009 年 12 月 31 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 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0(13-0.5)=3500(万元),小于成本 4200 万元,则甲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 700 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0-(800-200)=100(万元)。 乙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3.2-0.2)=900(万元),其成本=3003=900(万元),则有合同部分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3-
34、0.2)=560(万元),其成本=2003=600(万元),应计提准备=600-560=40(万元)。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0(2-0.15)=1850(万元),其成本是 1700 万元,则丙产品不用计提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 150-100=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丁配件对应的产品丙的成本=600+400(1.75-1.5)=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万元),丙产品未减值,则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 年 12 月 31 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40-50=9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4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