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级统计专业综合-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用实验法获取数据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_。(分数:2.00)A.随机的B.配对的C.随意的D.有意的2.在抽样调查抽取样本单位时,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这种抽样方法是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3.根据研究需要,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4.定性数据_。(分数:2.00)A.只能反映事物在性质上的差
2、异B.只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C.既能能表示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又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D.比定量数据更有意义5.从调查范围和调查时间看,普查属于_。(分数:2.00)A.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B.非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C.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D.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6.为了便于数据分析,人们常用数字 1表示男性,2 表示女性,这个数字 1和 2_。(分数:2.00)A.具有数量上的差异B.具有实际数字名义C.只是一个编号D.可以进行运算7.2012年 7月 1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 35摄氏度,该数据属于_。(分数:2.00)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定性数据D.定量数据8.下列方法中
3、,属于推断统计的是_。(分数:2.00)A.搜集数据的方法B.参数估计的方法C.用图形展示数据的方法D.分析样本数据特征的方法9.下列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_。(分数:2.00)A.职业B.教育程度C.身高D.收入10.为了掌握全国乳制品的质量,选出蒙牛、伊利、光明和三元等几个大型乳制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_。(分数:2.00)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统计报表11.在抽样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调查方式是_。(分数:2.00)A.整理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12.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
4、法是_。(分数:2.00)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13.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而调查,关键看其是否_。(分数:2.00)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4.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_。(分数:2.00)A.了解总体的差异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15.有一批灯泡共 1000箱,每箱 200个,现随机抽取 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的全部灯泡,这种抽样方式属于_。(分数:2.00)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1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点
5、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_。(分数:2.00)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17.对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时,应该运用_。(分数:2.00)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统计报表D.抽样调查18.某地为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此种调查属于_。(分数:2.00)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19.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_。(分数:2.00)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为获得农产量全面数据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
6、调查20.在非全面调查中,必须按随机原则取得调查单位数据的调查方式是_。(分数:2.00)A.非全面统计报表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21.下列数据中,属于数值变量的有_。(分数:2.00)A.月工资B.性别C.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22.下列选项中,按数据的计量精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_。(分数:2.00)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定量数据B.分类数据、定量数据、顺序数据C.顺序数据、分类数据、定量数据D.定量数据、顺序数据、分类数据23.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60%的
7、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0%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则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_。(分数:2.00)A.观测数据B.顺序数据C.分类数据D.实验数据2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 500万个家庭中抽取 5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消费。这项研究的总体是_、样本是_、样本量是_。(分数:2.00)A.500万个家庭、500 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5000B.5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500 万个家庭、5000C.500万个家庭、5000 个家庭、5000D.5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5000 个家庭、500 万25.到
8、商场购物停车变得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 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样本是_。(分数:2.00)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 50名顾客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26.从含有 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 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27.为了调查某校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从全校抽取 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_。(分数:2.00)A
9、.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28.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_。(分数:2.00)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B.可以利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C.操作简单、成本低D.技术含量更高29.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00)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30.大型企业每月月末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表数据。这属于_。(分数:2.00)A.统计报表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31.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可分为_。(分数:2.00)A.一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B.全面报表和非
10、全面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D.国家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和部门统计报表32.按连续变量进行分组,第一组为 65以下,第二组为 65-75,第三组为 75-85,第四组为 85以上,则数据_。(分数:2.00)A.65在第一组B.75在第三组C.75在第二组D.85在第三组33.对于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都能测量的统计是_。(分数:2.00)A.平均数B.标准差C.方差D.众数34.描述 GDP与消费的关系适宜的图形是_。(分数:2.00)A.饼图B.散点图C.直方图D.环形图35.加权算术平均中权数的实质是_。(分数:2.00)A.各组的单位数B.总体单位数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D
11、.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36.适合反映 201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情况的图形是_。(分数:2.00)A.环形图B.直方图C.折线图D.散点图37.落在某一分类数据每一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_。(分数:2.00)A.频数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38.下列图形中,适合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的是_。(分数:2.00)A.条形图B.饼图C.环形图D.散点图39.某运动中心有 20个篮球场,30 个羽毛球场,40 个排球场,15 个手球场。在上面的描述中,则运动场的众数是_。(分数:2.00)A.40B.30C.排球场D.手球场40.下列图示方法中,最适于用来研究总体中各组
12、成部分所占比重的是_。(分数:2.00)A.条形图B.饼图C.折线图D.散点图41.在反映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的分布时,将其分组为 120厘米以下、120130 厘米、130140 厘米、140厘米以上,则_。(分数:2.00)A.120厘米在第一组,130 厘米在第二组B.120厘米在第一组,130 厘米在第三组C.120厘米在第二组,130 厘米在第二组D.120厘米在第二组,130 厘米在第三组4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D.两平均数的代表
13、性相同43.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 400元,工人人数 500人;老工人月工资 800元,工人人数 100人,则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为_。(分数:2.00)A.600元B.533.33元C.466.67元D.500元44.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说明变量值_。(分数:2.00)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4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_。(分数:2.00)A.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B.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C.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又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D.既与各
14、组标志值大小无关,又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46.某管理局对其所属的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其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差异的分组是_。(分数:2.00)A.8089%,9099%,100109%,110%以上B.80%以下,80100%,100%以上C.80%以下,8090%,90100%,100%110%,110%以上D.85%以下,8595%,95105%,105%以上47.某企业甲、乙两车间 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 1500元和 1600元,2006 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间人数增长 15%,乙车间人数增长 8%,则 20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 200
15、5年_。(分数:2.00)A.提高B.降低C.保持不变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48.某地区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 2600元,最低为 1000元,据此分为八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各组的组距为_。(分数:2.00)A.300B.200C.1600D.10049.有下列甲、乙两部门职员工资数据:甲部门职员工资 4000,3000,2500,2000。乙部门职员工资3000,4750,3500,2750。若要比较这两部门职员平均工资差异程度大小,应选用的方法是_。(分数:2.00)A.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平均数5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反映各变量值离散趋势的指标是_。(分数:2.00)A
16、.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初中级统计专业综合-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用实验法获取数据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_。(分数:2.00)A.随机的 B.配对的C.随意的D.有意的解析:解析 运用实验法获取数据时要注意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还应当是匹配的。2.在抽样调查抽取样本单位时,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这种抽样方法是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解析:解析 整群抽样是将一组被
17、调查者视为一个抽样单位,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群),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3.根据研究需要,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解析:解析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4.定性数据_。(分数:2.00)A.只能反映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B.只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C.既能能表示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又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D.比定量数据更有意义解析:解析 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
18、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5.从调查范围和调查时间看,普查属于_。(分数:2.00)A.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 B.非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C.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D.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解析:解析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普查的特点为:它是一种全而调查,具有资料包括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它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6.为了便于数据分析,人们常用数字 1表示男性,2 表示女性,这个数字 1和 2_。(分数:2.00)A.具有数量上
19、的差异B.具有实际数字名义C.只是一个编号 D.可以进行运算解析:解析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即使有时人们用若干个数值来代表不同的类别,这些数值本身也不具有数量差异的意义。7.2012年 7月 1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 35摄氏度,该数据属于_。(分数:2.00)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定性数据D.定量数据 解析:解析 定性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定性数据,这类数据的最大特点是它只能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而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而定量变量又称数值变量,这些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测结果,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8.下列方
20、法中,属于推断统计的是_。(分数:2.00)A.搜集数据的方法B.参数估计的方法 C.用图形展示数据的方法D.分析样本数据特征的方法解析:解析 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大体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大类:前者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如何取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如何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所关心的数据特征;后者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ACD 三项都属于描述性统计。9.下列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_。(分数:2.00)A.职业B.教育程度 C.身高D.收入解析:解析 分类变量是
21、指能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顺序变量是指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定量变量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A 项属于分类变量;B 项属于顺序变量;CD 两项属于定量变量。10.为了掌握全国乳制品的质量,选出蒙牛、伊利、光明和三元等几个大型乳制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_。(分数:2.00)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 D.统计报表解析:解析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在着重点单位时,进行
22、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而蒙牛、伊利、光明和三元属于我国乳制品业的重点单位,因此属于重点调查。11.在抽样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样本单位的调查方式是_。(分数:2.00)A.整理抽样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解析:解析 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完全随机地选择样本。分层抽样是首先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或组)”,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整群抽样是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为一个抽样单位,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群),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在总体的名录单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个被调查者。12.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
23、查方法是_。(分数:2.00)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D.普查解析:解析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13.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而调查,关键看其是否_。(分数:2.00)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 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解析:解析 全面调查是指对被训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14.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_。(分数:2.00)A.了解总体的差异B
24、.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随机原则要求所有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15.有一批灯泡共 1000箱,每箱 200个,现随机抽取 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的全部灯泡,这种抽样方式属于_。(分数:2.00)A.纯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解析:解析 整群抽样是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为一个抽样单位,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群),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题中将所要调查的总体“一批灯泡”分成了 1000箱,然后
25、随机抽取了 20箱进行检查,对这 20箱中的全部灯泡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式属于整群抽样。1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_。(分数:2.00)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解析:解析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17.对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时,应该运用_。(分数:2.00)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统计报表D.抽样调查 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是一种
26、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随机原则要求所有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对农作物产量进行调查,属于难于进行全面调查而又必须取得全面数值的总体现象的调查,因此应运用抽样调查方法。18.某地为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对效益最好的几个企业进行调查,此种调查属于_。(分数:2.00)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 C.普查D.抽样调查解析:解析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某地对效益最好的几
27、个企业进行调查,以推广先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这属于典型调查。19.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_。(分数:2.00)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为获得农产量全面数据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解析:解析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AD 两项属于抽样调查,C 项属于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20.在非全面调查中,必须按随机原则取得调查单位数据的调查方式是_。(分数:2.00)A.非全面统计报表B.抽样
28、调查 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随机原则要求所有调查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取。21.下列数据中,属于数值变量的有_。(分数:2.00)A.月工资 B.性别C.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解析:解析 定量变量(数值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BC 两项是分类数据;D 项是顺序数据。22.下列选项中,按数据的计量精度由低到
29、高的排序是_。(分数:2.00)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定量数据 B.分类数据、定量数据、顺序数据C.顺序数据、分类数据、定量数据D.定量数据、顺序数据、分类数据解析:解析 将计量精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细分为两大层次: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数值数据)。其中,定性数据又可以分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顺序数据是比分类数据的计量精度更高一级的数据。定量数据比定序数据的计量精度又更高一级。23.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60%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0%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则该调查
30、所收集的数据是_。(分数:2.00)A.观测数据 B.顺序数据C.分类数据D.实验数据解析:解析 根据获取数据的方法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2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 500万个家庭中抽取 5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消费。这项研究的总体是_、样本是_、样本量是_。(分数:2.00)A.500万个家庭、500 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5000B.5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500 万个家庭、5000C.500万个家庭、5000 个家庭、5000 D.500万个家庭的人均消费、
31、5000 个家庭、500 万解析:解析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25.到商场购物停车变得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 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样本是_。(分数:2.00)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 50名顾客 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解析:解析 C 项为所要研究的总体。26.从含有 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 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
32、样方式称为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解析:解析 使用抽样的方式采集数据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其中,调查的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概率抽样方式有以下几种: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完全随机地选择样本;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27.为了调查某校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从全校抽取 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_。(分数:2.00)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解析:解析 整群抽样是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为一个抽样单位,每次抽取时抽出来的是一组(群),而不是一个个体单位。题中某校学生为总体,6 个班级的学生为群,从全
33、校抽取 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整群抽样。28.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优点是_。(分数:2.00)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B.可以利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C.操作简单、成本低 D.技术含量更高解析:解析 非概率抽样是没有完全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单位,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不确切的,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虽然从理论上讲,非概率抽样不能保证抽出来的部分单位(样本单位)对总体单位的代表性,不能够由样本的特征准确地推断总体的特征,但是由于该种方法简单、经济,所以也是人们常用的方法。29.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
34、数:2.00)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解析:解析 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而典型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出个别或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的周密的调查。30.大型企业每月月末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表数据。这属于_。(分数:2.00)A.统计报表 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解析:解析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31.统计报表按照报送范围,可分为_。(分数:
35、2.00)A.一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B.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D.国家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和部门统计报表解析:解析 按照报送范围,统计报表有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之分:全面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均要填报,非全面报表则只要求一部分调查单位填报;按照报送周期,统计报表主要有月报、季报、年报组成,月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年报则内容比较全面。32.按连续变量进行分组,第一组为 65以下,第二组为 65-75,第三组为 75-85,第四组为 85以上,则数据_。(分数:2.00)A.65在第一组B.75在第三组 C.75在第二组D.85在第三组解析:解析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
36、为解决“不重”问题,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33.对于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都能测量的统计是_。(分数:2.00)A.平均数B.标准差C.方差D.众数 解析:解析 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非常直观,不仅适用于定性数据,也适用于定量数据。34.描述 GDP与消费的关系适宜的图形是_。(分数:2.00)A.饼图B.散点图 C.直方图D.环形图解析:解析 ACD 三项,饼图、直方图、环形图,描述的都是单变量数据。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时,可以采用多变量的图示方法,常见的有散点图、三维散点图、气泡图、
37、雷达图等。其中 B项,散点图即是用二维坐标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35.加权算术平均中权数的实质是_。(分数:2.00)A.各组的单位数B.总体单位数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D.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解析:解析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36.适合反映 201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情况的图形是_。(分数:2.00)A.环形图 B.直方图C.折线图D.散点图解析:解析 A 项,通过画环形图来实现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B 项,直方图适用于描述大量数据分布情况;C 项,折线图是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现象变动的一种统计图,它主要用于表示现象的分配情况、现象在时间上
38、的变化和两个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D 项,散点图可以用来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37.落在某一分类数据每一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_。(分数:2.00)A.频数 B.频率C.频数分布表D.累积频数解析:38.下列图形中,适合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的是_。(分数:2.00)A.条形图B.饼图C.环形图 D.散点图解析:解析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变量(如年龄变量)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如果想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就可以通过画环形图来实现。39.某运动中心有 20个篮球场,30 个羽毛球场,40 个排球场,15 个手球场。在上面的描述中,则运动场的众数是_。(分数:2.00)A.40B.30C.排球场
39、 D.手球场解析:解析 众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数值。40.下列图示方法中,最适于用来研究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是_。(分数:2.00)A.条形图B.饼图 C.折线图D.散点图解析:解析 饼图又称圆饼图、圆形图等,它是利用圆形及圆内扇形面积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用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研究。而条形图用于观察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少或分布情况;折线图主要用于表示现象的分配情况、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和两个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散点图用于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41.在反映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的分布时,将其分组为 120厘米以下、120130 厘米、130140 厘米、140厘米以上
40、,则_。(分数:2.00)A.120厘米在第一组,130 厘米在第二组B.120厘米在第一组,130 厘米在第三组C.120厘米在第二组,130 厘米在第二组D.120厘米在第二组,130 厘米在第三组 解析:解析 在统计各组频数时,频数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则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在第一组中 120厘米属于上限,应包含在第二组;在第二组中 130厘米属于上限,应包含在第三组。4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 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D.
41、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解析:解析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当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时,其标准差越大,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分散,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差;反之,其标准差越小,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集中,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好。43.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 400元,工人人数 500人;老工人月工资 800元,工人人数 100人,则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为_。(分数:2.00)A.600元B.533.33元C.466.67元 D.500元解析:解析 对于分组资料,应采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数。由已知得,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为:44.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说明变量值_。(分数:2.00)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
42、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解析:解析 在一个统计样本中,其标准差越大,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分散,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差。反之,其标准差越小,说明它的各个观测值分布得越集中,它的趋中程度就越好。4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_。(分数:2.00)A.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B.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C.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又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D.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又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解析:解析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为:46.某管理局对其所属的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
43、采用如下分组,其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差异的分组是_。(分数:2.00)A.8089%,9099%,100109%,110%以上B.80%以下,80100%,100%以上C.80%以下,8090%,90100%,100%110%,110%以上 D.85%以下,8595%,95105%,105%以上解析:解析 由于分组的目的是观察数据分布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以能够适当观察数据的分布特征为准。一般的分组个数在 515 之间。47.某企业甲、乙两车间 2005年工人的平均工资分别为 1500元和 1600元,2006 年两车间的平均工资水平未变,而甲车间人数增长 15%,乙车间人数增长 8%,则 20
44、06年甲、乙两车间工人的总平均工资比 2005年_。(分数:2.00)A.提高B.降低 C.保持不变D.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解析:解析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48.某地区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 2600元,最低为 1000元,据此分为八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各组的组距为_。(分数:2.00)A.300B.200 C.1600D.100解析:解析 每组上限、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即:组距=上限-下限。某地区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 2600元,最低为 1000元,若分为八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的组距=(2600-1000)/8=200。49.有下列甲、乙两部门职员工资数据:甲部门职员工资 4000,3000,2500,2000。乙部门职员工资3000,4750,3500,2750。若要比较这两部门职员平均工资差异程度大小,应选用的方法是_。(分数:2.00)A.极差B.标准差C.变异系数 D.平均数解析:解析 由题可得,5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反映各变量值离散趋势的指标是_。(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 解析:解析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水平度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分位数等;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差异度量: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和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