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分数:2.00)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玄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
2、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了( )。(分数:2.00)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北京与( )共同申办 2022 年冬季奥运会。(分数:2.00)A.哈尔滨B.兰州C.张家口D.乌鲁木齐5.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分数:2.00)A.内容B.目标C.指导方针D.基本方针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实现“十三五计划”重点是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 )的发展理念。(分数:2.0
3、0)A.创新、协调、统筹、全面、持续B.创新、协调、绿色、统筹、持续C.创新、协调、全面、开放、共享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7.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物质的运动C.质变和量变的关系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8.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分数:2.00)A.都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B.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9.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分数:2.00)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
4、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10.“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论11.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的产生B.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C.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D.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12.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要从整体上
5、把握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B.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D.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 )。(分数:2.00)A.为人民服务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14.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1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
6、义哲学的影响是( )。(分数:2.00)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分数:2.00)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7.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分数:2.00)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1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分数:2.00)A.本质决定现
7、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0.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 )。(分数:2.00)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1.我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下面与自主创新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有( )。(分数:2.00)A.独立自主,自力
8、更生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围魏救赵,声东击西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有( )。(分数:2.00)A.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B.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C.客观实在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D.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像、反映23.“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这首诗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必须( )。(分数:2.00)A.居安思危,防患未然B.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2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历史条件有( )。(分数:2.00)A.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B.中国革命
9、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D.延安整风以及由此带来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25.“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分数:2.00)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10、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表象和直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事物引起的;而感觉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21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社会
11、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分数:2.00)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变化发展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社会在技术上的需要正是实践变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科学向前进。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玄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2、解析:解析:这两句话是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观点。3.孙子兵法云:“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事实说明了( )。(分数:2.00)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解析:韩信与马谡同样是依据孙子兵法而作出相同的战略决策,但具体的实施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一胜一败的战争结局。这说明在涉及主观与客观的时候,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13、不可死搬教条,也即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北京与( )共同申办 2022 年冬季奥运会。(分数:2.00)A.哈尔滨B.兰州C.张家口 D.乌鲁木齐解析:解析: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申办 2022 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5.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分数:2.00)A.内容B.目标 C.指导方针D.基本方针解析: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6.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实现“十三五计划”重点是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 )的发展理念。(分数:2.
14、00)A.创新、协调、统筹、全面、持续B.创新、协调、绿色、统筹、持续C.创新、协调、全面、开放、共享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析:解析: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7.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物质的运动C.质变和量变的关系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解析:解析: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时时刻刻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也就是在运动;同时,运动存在和表现于事物的
15、相互作用及相互联系之中,即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没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也就无所谓运动。8.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分数:2.00)A.都不受社会条件的制约B.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解析:解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实践活动都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A、C、D 三项表述均错误。9.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分数:2.00)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
16、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解析: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因此,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即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0.“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7、D.形而上学唯物论解析:解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句话阐释的意义是,只要想得到,就没有做不到的。只强调主观思维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任何客观性的内容,A、B 两项错误。“形而上学”指的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静止、片面”的哲学观点,因而 D 项错误。11.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是( )。(分数:2.00)A.剩余价值的产生B.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C.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D.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解析: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一定的必要劳动时间内,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
18、值,而产品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一定的条件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相对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的剩余价值,实际上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12.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B.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D.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解析:解析:总揽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各方关系,体现的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哲理。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
19、心内容集中体现为( )。(分数:2.00)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C.爱国主义D.团结互助解析: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14.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
20、特征是实践性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解析: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A、C 项与材料无关,D 项错误。1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分数:2.00)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解析: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现代科技革命成果推动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故 A 项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超出一定条件和范围也有可能转化为谬误。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故 C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并不断发展
21、的整体,现代科技革命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恰好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故 D 项错误;因此,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故选 B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分数:2.00)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解析:“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皆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17.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分数:
22、2.00)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解析:解析:“火候”“分寸”“适可”皆讲的是适度,故选 B、C、D。18.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分数:2.00)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
23、性的唯一标准。20.真理具有客观性是指( )。(分数:2.00)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A、B、C、D 选项为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述。21.我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下面与自主创新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有( )。(分数:2.00)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围魏救赵,声东击西解析:解析:B、D 两项与自主
24、创新毫无关系直接排除。2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有( )。(分数:2.00)A.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C.客观实在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D.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像、反映 解析:解析:列宁在批判“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的错误观点时,给“物质”下了科学的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3.“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这首诗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必须( )。(分数:2.00)A.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B.注意矛
25、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解析:解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行至浪最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行到没有波浪的地方,也要像有波浪时一样小心。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A 项正确;而“无波”和“有波”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 项正确;这首诗也在提醒人们在危险的地方要小心谨慎,即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灾难,C 项正确。2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历史条件有( )。(分数:2.00)A.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B.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 D.延安整风以及
26、由此带来的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与理论素养的提高 解析:解析:从 1935 年的遵义会议到 1945 年的中共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即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又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两次历史性转折)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历史经验。第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第四,全党思想路线的端正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7、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25.“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分数:2.00)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解析:A 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只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性质;B 项错误,两种制度地位不是平等的,社会主义是主体;C 项错误,资本主义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D 项正确。三、判断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
2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被动反映。(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而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2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0.表象和直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事物引起的;而感觉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感觉和直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由当前的事物引起的;而表象则是对曾经感知过的而此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