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分数:2.00)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分数:2.00)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D.要学会把握矛盾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 )。(分数:2.00)A.坚持国家统一领导B.行使自治权C.设立自治机关D.实
2、行区域自治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微博、给力等,这些现象表明( )。(分数:2.00)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科学的观点7.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 )。(分数:2.00)A.毛泽东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
3、江泽民8.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最显著的是( )。(分数:2.00)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9.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文献是( )。(分数:2.00)A.完整的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10.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
4、.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物质的运动C.质变和量变的关系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2.00)A.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B.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1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分数:2.00)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根本不存在任何真理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以上理解错误的是( )。(分数:2.00)A.经济基础
5、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B.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C.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规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影响15.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夸大自然的作用B.夸大人本性的作用C.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深刻地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1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分数:2.00)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归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银河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6、江海。”这段话说明的是( )。(分数:2.00)A.量变与质变相互转换B.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的唯一性18.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跋的( )。(分数:2.00)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空间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1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0.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
7、国来说也是如此。这表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21.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有( )。(分数:2.00)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是一个真正的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思路C.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D.创新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22.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有( )。(分数:2.00)A.贪污腐化现象是否完全消除B.公有制的比重是否提高C.生产力是否稳定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3.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有( )。(
8、分数:2.00)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没有量变,就没有新的质变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D.量变即质变,质变即量变三、判断题(总题数:1,分数:2.00)25.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6.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数:2.00)_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16 答案解析(
9、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分数:2.00)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解析:2.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分数:2.00)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学会把握矛盾解析:解析: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限制,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火候,在认识和
10、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 )。(分数:2.00)A.坚持国家统一领导B.行使自治权 C.设立自治机关D.实行区域自治解析: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解析:解析: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唯心主义认识论则否认这种观点,这是
1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故选 C。5.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微博、给力等,这些现象表明( )。(分数:2.00)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解析:解析:微博、给力等新词汇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们浓缩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生活的变化,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选 A。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解析:7.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 )。(分数:2.00)A.毛泽东 B.邓小平C.毛泽
12、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解析:解析:毛泽东创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注重马列主义哲学研究和运用,反对主观主义即实际工作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科学地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本题答案选 A。8.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最显著的是( )。(分数:2.00)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解析:解析:一个事物的变化是由另一个事物的变化所引起的,这两个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A、B 和 D 项并不属于因果关系。故本题答案选 C。9.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文献是( )。(分数:2.00)A.完整的准确的理
13、解毛泽东思想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解析:解析: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开辟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故本题答案选 C。10.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14、发展需求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本题答案选 B。1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物质的运动C.质变和量变的关系D.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解析:解析:(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强调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
15、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发展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运动变化既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既有量变,也有质变;而发展则要通过质变实现,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 A。1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2.00)A.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B.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16、的经验总结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解析:解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2)1957 一 1977 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3)197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4)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故本题答案选 A。1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分数:2.00)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17、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根本不存在任何真理解析:1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以上理解错误的是( )。(分数:2.00)A.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B.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C.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规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影响 解析:解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15.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夸大自然的作用B.夸大人本性的作用 C.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深刻地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1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18、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分数:2.00)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归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银河 C.江山易改,本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解析:题干说明的主要道理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本题答案选 B。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段话说明的是( )。(分数:2.00)A.量变与质变相互转换B.事物的发展总有一定的规律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的唯一性解析:解析:题目中给出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但是更倾向于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越,也就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8.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
19、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跋的( )。(分数:2.00)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空间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是以物质为基础的。1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0.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这表明( )。(分数:2.00)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
20、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解析:解析: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仍然会在精神生活上独领风骚,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B 说法过于绝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 ACD。21.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有( )。(分数:2.00)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B.创新是一个真正的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思路 C.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D.创新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解析:22.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有( )。(分数:2.00)A.贪污腐化现象是否完全消除B.公有制的比重是否提高C.生
21、产力是否稳定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解析:解析: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是: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3.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有( )。(分数:2.00)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没有量变,就没有新的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D.量变即质变,质变即量变解析: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
22、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2)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4)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和发展。三、判断题(总题数:1,分数:2.00)25.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分数:2.00)A.正确
23、B.错误 解析:解析: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6.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地理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比如沿海城市发展港口和渔业,山地发展林业,草原发展牧业等。人口方面可分为两类:一是人口的密集程度,人口较密集地区就适合企业或工厂投资,来满足就业的需要;二是人口的教育程度,教育发达的地区可侧重于科技产业发展,类似硅谷或我国的中关村。 以上两种因素说明找准位置在地区的发展中十分重要,若让上海发展牧业肯定没有前景。因此,为了让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稳定实施,必须抓住环境和人口的优势的现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