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14 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分数:2.00)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政治建设B.依法治国C.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做主3.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分数:2.00)A.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功能互补,稳妥发展B
2、.处理好经济体制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建成与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相适应、市场化水平极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下列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B.公有制经济是老大,非公有制经济是老二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腿D.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5.下列对我国经济现状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我国既是经济大国也是经济强国B.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C.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 1
3、4D.我国已跨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允许农民( )。(分数:2.00)A.拥有土地B.承包土地C.异地流动D.自由迁徙7.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要求建设一个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分数:2.00)A.农业龙头企业B.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C.涉农的社会组织D.公共服务机构8.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说法不准确的是( )。(分数:2.00)A.全国城镇化率已过半B.以人为本是新城镇化建设的实质C.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土地的城镇化D.中国进入了“大城市
4、病”的集中爆发期9.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分数:2.00)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0.“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破解这个悖论最有效的办法是( )。(分数:2.00)A.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道理B.指出这个悖论的两个前提条件不成立C.说明该悖论的结论犯了推不出的错误D.用学习有必要的具体实例一一反驳11.关于社会主义
5、本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 )。(分数:2.00)A.社会和谐B.改革开放C.共同富裕D.提高经济12.哲人云,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联系的。以下各项中,( )没有蕴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理。(分数:2.00)A.上律天时,下袭水土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C.水集鱼聚木茂鸟集D.寒来暑往,冬去春来1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C.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14.“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
6、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5.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者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分数:2.00)A.真
7、理B.反映C.创造D.社会实践1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分数:2.00)A.同一性和斗争性B.运动性和静止性C.时间性和空间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9.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分数:2.00)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转化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0.实现民族复兴需要的两大基石有( )。(分数:2.00)A.富国B.安民C.强军D.和谐21.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 )的问题。(分数:2.00)A.“相信谁”B.“依靠谁”C.“为了谁”D.“我是谁”22
8、.在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性政府的基本要求有( )。(分数:2.00)A.职能科学B.结构优化C.廉洁高效D.人民满意23.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径有( )。(分数:2.00)A.加快构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B.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C.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有( )。(分数:2.00)A.解放思想B.团结奋斗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三、判断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党的政策是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6.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
9、三权分离”是指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7.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政治优势。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农村信用社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 14 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分数:2.00)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建成富强
10、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析: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是( )。(分数:2.00)A.政治建设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做主解析:解析: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实施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政治建设一种新的实现形式。3.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分数:2.00)A.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功能互补,稳妥发展B.处理好经济体制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建成与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相适应、
11、市场化水平极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D.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解析: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下列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B.公有制经济是老大,非公有制经济是老二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条腿D.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解析:解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都是”是在党的文件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空
12、前肯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意识形态上扫清了障碍。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公平地使用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保障。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是老二”的说法。5.下列对我国经济现状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我国既是经济大国也是经济强国B.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C.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 14D.我国已跨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解析:我国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并不是经济强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14。2011 年中国社科院举行的 2012
13、 年产业蓝皮书发布会曾指出: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允许农民( )。(分数:2.00)A.拥有土地B.承包土地 C.异地流动D.自由迁徙解析: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中对农村的改革。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它改变了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使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的困境,使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7.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要求建设一个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14、( )。(分数:2.00)A.农业龙头企业B.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 C.涉农的社会组织D.公共服务机构解析:解析: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8.对我国城镇化建设说法不准确的是( )。(分数:2.00)A.全国城镇化率已过半B.以人为本是新城镇化建设的实质C.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土地的城镇化 D.中国进入了“大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解析:解析: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的城镇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9
15、.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分数:2.00)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解析: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因此 A 项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因此 B 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 D 项不符合题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
16、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答案为 C。10.“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破解这个悖论最有效的办法是( )。(分数:2.00)A.用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B.指出这个悖论的两个前提条件不成立C.说明该悖论的结论犯了推不出的错误D.用学习有必要的具体实例一一反驳解析:解析:这是一道语句衔接题。学习悖论的内容是: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要学习的内容。而要“破解这个悖论”,则括号处应该填入与这个悖论相
17、对应的解决方法。“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就需要学习、知道,即“知其然”;“已经知道学习内容”之后还要了解产生所学习内容的原因,即应该“知其所以然”。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 A。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 )。(分数:2.00)A.社会和谐B.改革开放C.共同富裕 D.提高经济解析:解析: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所提出的两条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故本题答案选 C。12.哲人云,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联系的。以下各项中,( )没有蕴含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理。(分数:2.00)A.上律天时,下袭水土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水集鱼聚木
18、茂鸟集D.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解析:解析:“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的意思是顺应自然之时运,顺应水土的本性,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水集鱼聚木茂鸟集”是指水多的地方鱼儿就会聚集,树木多的地方鸟儿就会聚过来。体现了辩证法中的联系的观点。“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是指盛夏已过,寒冬将至;冬天过完了,春季就到来了。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 B。1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
19、质 B.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C.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解析:解析:题干中该句话的意思为:“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由此可见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本题答案选 A。14.“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是大道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B.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C.要尊重客观规律性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解
20、析:大道理和小道理实际上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小道理归大道理管,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是大道理,说明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故本题答案选 B。15.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者 解析:解析: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是前提,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
21、定作用 解析:解析:此句话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选项 A、B、C 三种说法不正确。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分数:2.00)A.真理B.反映C.创造D.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样,理性认识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改造世界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1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分数:2.00)A.同一性和斗争性 B.运动性和静止性C.时间性和空间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解析:解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9.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
22、依据是( )。(分数:2.00)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形式和内容的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要掌握好适度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0.实现民族复兴需要的两大基石有( )。(分数:2.00)A.富国 B.安民C.强军 D.和谐解析:解析: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21.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解决好( )的问题。(分数:2.00)A.“相信谁”B.“依靠谁” C.“为了谁” D.“我
23、是谁” 解析:解析:“为了谁”是宗旨问题,“依靠谁”是方法问题,“我是谁”是立场问题。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我们处理好现实问题的必修课;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我们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的力量源泉。22.在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性政府的基本要求有( )。(分数:2.00)A.职能科学 B.结构优化 C.廉洁高效 D.人民满意 解析:解析: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3.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路
24、径有( )。(分数:2.00)A.加快构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B.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C.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解析: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具体实现路径方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同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有( )。(分数:2.00)A.解放思想 B.团结奋斗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解析: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25、现和根本要求。三、判断题(总题数:3,分数:6.00)25.党的政策是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故本题表述正确。26.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三权分离”是指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
26、析:解析:2014 年一号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可以确保改革的红利真正惠之于农。故本题表述正确。27.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政治优势。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于党的工作实践,创造而形成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群众路线的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