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上层建筑是指_。(分数:2.50)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设施2.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分数:2.50)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分数:2.5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阶级斗争D.社会改革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分数:2.50)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
2、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5.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指_。(分数:2.50)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6.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_。(分数:2.50)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自然
3、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7.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_。(分数:2.50)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8.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_。(分数:2.50)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_。(分数:2.50)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10.在
4、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50)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11.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另一个是_。(分数:2.50)A.国家政权的产生B.社会矛盾的激化C.私有制的形成D.社会形态的发展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分数:2.50)A.科学技术B.生产力C.阶级斗争D.劳动13._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分数:2.50)A.国家B.部队C.法庭D.监狱1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
5、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5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分数:2.5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16.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50)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17.“意识一开始就是
6、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50)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8.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分数:2.50)A.辩证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_。(分数:2.5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属于_。
7、(分数:2.50)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1.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的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包括_。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分数:2.50)A.B.C.D.22.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_。(分数:2.50)A.人的本质问题B.社会存在的问题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分数:2.5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24.马克思主义的
8、发展观是_的辩证统一。(分数:2.50)A.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C.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D.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25.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50)A.单纯的人的尺度B.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C.个人的发展D.自然人的本质2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_。(分数:2.5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7.“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
9、亦古之天下”属于_。(分数:2.5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8.“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_。(分数:2.50)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分数:2.50)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生产力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增强国家综合国力30.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分数:2.5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之间的矛盾C.如何摆脱城乡之间过度差距D.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31.常言道
10、“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还说“失败会教会成功”,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上述观点告诉我们_。(分数:2.50)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2.“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这首诗表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积极向上的人生观33.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
11、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致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_。(分数:2.5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D.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34.“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对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2.50)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
12、的性质D.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35.我国古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_。(分数:2.5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6.某省卫生厅表示,该省将在 30%的县级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缓解看病贵,此举意味着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这体现了_。(分数:2.50)A.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B.人们可以创造新的具体联系C.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37.我国革命史上最先建立的“红色政权”是_。(分数:2.50)
13、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38.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_(分数:2.50)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39.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_。(分数:2.50)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进一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4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50)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分类模拟 1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
14、: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上层建筑是指_。(分数:2.50)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设施 解析: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常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2.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分数:2.50)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
15、D.国家政权 解析:解析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分数:2.50)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阶级斗争D.社会改革解析:解析 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
16、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分数:2.50)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解析:解析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生
17、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5.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指_。(分数:2.50)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解析:解析 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正式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
18、”“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6.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_。(分数:2.50)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其中,社会意识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如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7.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_。(
19、分数:2.50)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解析:解析 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答案为 D。8.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_。(分数:2.50)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解析:解析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0、,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其中,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_。(分数:2.50)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解析: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分数:2.50)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21、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解析:解析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表现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加速和延缓社会发展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11.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另一个是_。(分数:2.50)A.国家政权的产生B.社会矛盾的激化C.私有制的形成 D.社会形态的发展解析:解析 阶级出现的原因: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而
22、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二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分数:2.50)A.科学技术B.生产力C.阶级斗争 D.劳动解析:解析 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体现,又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_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分数:2.50)A.国家 B.部队C.法庭D.监狱解析:解析 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
23、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分数:2.50)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D.社会角色的总和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分数:2.5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解析:解析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24、D。16.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50)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解析:解析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所以应选 B。17.“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50)A.朴素唯物主
25、义B.庸俗社会学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生产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社会性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这就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所以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离开社会,离开
26、实践(劳动),就不可能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科学解释。18.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分数:2.50)A.辩证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产生于人自身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整个物质世界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认为“吾心”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19.“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_。(分数:2.5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
27、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 “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 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 A 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 B 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 C 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属于_。(分数:2.50)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
28、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迹”的属性和能力。高等动物的长期进化则产生了人类和人的意识。这说明人的意识这种高级反映形式不是凭空突然产生的,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此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1.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的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包括_。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分数:2.50)A.B.C.D. 解析: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
29、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故本题答案选 D。22.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_。(分数:2.50)A.人的本质问题B.社会存在的问题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析:解析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23.马克思
30、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分数:2.5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解析:解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是从 C 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2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_的辩证统一。(分数:2.50)A.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C.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D.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25.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表述,
31、正确的是_。(分数:2.50)A.单纯的人的尺度B.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C.个人的发展D.自然人的本质解析:解析 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尺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它标志人类认识、利用、支配、改造自然和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的发展尺度,是一种综合的尺度,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四个方面的关系之中,包括人利用、改造自然及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社会的公正合理程度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在平等、互助、友好基础上的竞赛发展程度;人的丰
32、富个性的发展程度,等等。其核心内容则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包括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前一种尺度,使马克思区别于一般的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空想;后一种尺度,使马克思与经济决定论区别开来。两种尺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主义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的有机融合。2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_。(分数:2.5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 本题中的
33、观点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但是它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看不到自然界的一切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以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7.“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属于_。(分数:2.50)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本命题尽管以客观事实(天下之事物)为研究对象,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推移的简单重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查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28.“凡可状皆有也
34、;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_。(分数:2.50)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解析 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分数:2.50)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生产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30.我国在社会主义
3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分数:2.5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之间的矛盾C.如何摆脱城乡之间过度差距D.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解析:解析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1.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还说“失败会教会成功”,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上述观点告诉我们_。(分数:2.50)A.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解析 “失败是成功
36、之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运动充满着矛盾,而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着的统一,即它们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 A。32.“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这首诗表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D.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知识点。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影响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但依然是对客观存在的
37、反映。故选 B。33.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致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_。(分数:2.5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D.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符合题干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选 C。34.“从一个较长的
38、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对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2.50)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D.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解析:解析 “改革会使人人受益”,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改革伴随着眼泪和痛苦”,又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B。35.我国古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蕴含相近哲理的诗句是_。(分数:2.50)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9、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解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即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意为:诸葛亮是刘备创建蜀国基业的重要原因,而八阵图又是诸葛亮声名卓著的重要因素。A、D 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 项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故本题答案选 C。36.某省卫生厅表示,该省将在 30%的县级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缓解看病贵,此举意味着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这体现了_。(分数:2.50)A.意识对事
40、物发展的促进作用B.人们可以创造新的具体联系C.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其方法论意义为: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以个别试点的经验运用到整个改革中去,便体现了该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故本题答案选 D。37.我国革命史上最先建立的“红色政权”是_。(分数:2.50)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解析:解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
41、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本题答案选B。38.下列哪项不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_(分数:2.50)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自力更生 解析:解析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内涵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
42、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深刻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故本题答案选 D。39.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_。(分数:2.50)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进一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解析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个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另一个是坚持共同富裕。故本题答案选 D。4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分数:2.50)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解析: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