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总题数:30,分数:60.00)1.统计调查误差的两个主要控制途径,除控制代表性误差外,还需控制( )。(分数:2.00)A.登记误差B.计算误差C.汇总误差D.分析误差2.在概率抽样调查中,为了控制代表性误差,应严格遵守( )。(分数:2.00)A.总体原则B.全面原则C.随机原则D.编码原则3.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 )。(分数:2.00)A.机构台账B.个体台账C.现况台账D.历史台账4.原始记录不仅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且也是
2、( )。(分数:2.00)A.业务核算的依据B.效益核算的依据C.成本核算的依据D.利润核算的依据5.为统一规范统计单位,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要求对统计单位进行统计需遵循( )。(分数:2.00)A.在地原则B.属地原则C.隶属原则D.管理原则6.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 )。(分数:2.00)A.等向抽样B.等距抽样C.定期抽样D.定点抽样7.简单随机抽样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 )。(分数:2.00)A.概率相等B.比率相等C.频率相等D.概率不相等8.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 )。(分数:2.00)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9.居民的平均
3、身高属于( )。(分数:2.00)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质量指标D.品质标志10.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 )。(分数:2.00)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1.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分数:2.00)A.存货B.应收账款C.应付账款D.预付账款12.对于国家为总体的情形,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分数:2.00)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13.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 )。(分数:2.00)A.要素法原则B.工厂法原则C.成本法原则D.产品法原则14.进行统计分组时,一般需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
4、 )。(分数:2.00)A.封闭性原则B.收敛性原则C.互斥性原则D.包容性原则15.开口组中末组的组中值等于( )。(分数:2.00)A.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B.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C.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D.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16.正态分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统计分布,但有些现象不符合正态分布。下列现象中最可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是( )。(分数:2.00)A.人的身高B.人的体重C.居民收入D.学生考试成绩17.相邻两组组限重叠时,一般规定( )。(分数:2.00)A.组上限不在内B.组上限、下限均在内C.组下限不在内D.组上限、下限均不在内18.在时间序列 a 1 ,a 2 ,a n 中
5、,第 i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分数:2.00)A.B.C.D.19.在时间序列 a 1 ,a 2 ,a n 中,第 i期的逐期增长量为( )。(分数:2.00)A.a i -a 1B.a i+1 -a 1C.a i -a i-1D.a i-1 -a 120.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分数:2.00)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21.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除平均数外还有( )。(分数:2.00)A.绝对数B.中位数C.众数D.相对数22.假设某市面积为 100平方公里,人口数为 20万,零售商业机构数为 500个,则该市的商业网点分
6、布密度为( )。(分数:2.00)A.5个平方公里B.04 个千人C.2个平方公里D.5个千人23.统计报告实用性的前提和条件是( )。(分数:2.00)A.客观B.全C.时效D.真实24.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新颖、独特的观点,统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常常集中体现于( )。(分数:2.00)A.标题B.开头C.正文D.结尾25.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 年我国将进行( )。(分数:2.00)A.人口普查B.农业普查C.经济普查D.工业普查26.现行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报表填报单位须是( )。(分数:2.00)A.经营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C.产业活动单位D.行业单位27.居民消费价格指
7、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 )。(分数:2.00)A.消费能力B.经济水平C.通货膨胀程度D.收支差额28.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本体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代码有八位,校验码有( )。(分数:2.00)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29.统计用区划代码由 12位代码组成,其中第 1012 位代码所对应的区划是( )。(分数:2.00)A.地级B.县级C.乡级D.村级30.在进行从业人员统计时,不属于在岗职工的是( )。(分数:2.00)A.处于试用期人员B.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C.编制外招用的人员D.劳务派遣人员二、B多项选择题每题有 2个或 2个以上(总题数:10,分数:20.00
8、)31.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总体来说,下列属于可变标志的有( )。(分数:2.00)A.销售产值B.劳动生产率C.资产总值D.职工人数E.平均工资32.下列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分数:2.00)A.工厂的产品生产B.原材料的投入C.能源的消耗D.人口的出生E.人口的死亡33.影响概率抽样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小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大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大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小E.误差大小受抽样方法影响34.
9、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分数:2.00)A.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B.我国外汇储备余额C.工业总产值D.全国农民工总人数E.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分数:2.00)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总量指标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36.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统计表的主词( )。(分数:2.00)A.包括指标名称B.包括指标数值C.包括总体名称D.包括分组名称E.通常列在纵栏标题位置37.统计报告有其特有的论证方法,包括( )。(分数:2.00)A.提问和定义B.分类和举例C.比较和引用D.假设和推断E.数字和图表38.统计报表制度具有(
10、)。(分数:2.00)A.权威性B.灵活性C.导向性D.法规约束性E.具体性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从构成角度可分解为( )。(分数:2.00)A.基本工资B.绩效工资C.工资性津贴和补贴D.管理费用E.其他工资40.企业流动资产包括( )。(分数:2.00)A.应付账款B.应收账款C.存货D.货币资金E.固定资产三、B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总题数:20,分数:40.00)41.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2.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3.依据被调查单位的选择是否按随机原则,
11、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概率抽样调查。(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统计总体可以按照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界限时,要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大;反之,组数越少,则组距越小。两者成正比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反之,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大。( )(分数:2.00)A.正确B.
12、错误48.在解决复杂总体同度量问题上,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法不同。综合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而平均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 )(分数:2.00)A.正确B.错误49.统计报告的突出特点就是用统计数据说话,围绕统计数据来分析研究问题,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分析问题,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1.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同时存在
13、多个标志总量。(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2.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4.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采用国际通行的链式拉氏公式编制。( )(分
14、数:2.00)A.正确B.错误57.城乡划分代码以统计用区划代码为基础,在区划代码后面延拓组成 13位代码。(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8.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中,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种类型。( )(分数:2.00)A.正确B.错误59.季度或年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可以按照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也可以用季末或年末人数替代。(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0.确定企业隶属关系时,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均确定为地方属。(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B综合应用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
15、(总题数:3,分数:30.00)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分数:10.00)(1).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分数:2.00)A.3076 万亿元B.3084 万亿元C.3125 万亿元D.3173 亿元(2).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数为( )。(分数:2.00)A.1324 亿人B.1328 亿人C.1331 亿人D.1333 亿人(3).我国“十一五”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水平为( )。(分数:2.00)A.223 万元人B.233 万元人C.243 万元人D.253 万元人(4).2006年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
16、为( )。(分数:2.00)A.994 万亿元B.1256 万亿元C.1874 万亿元D.4032 万亿元(5).2006年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量为( )。(分数:2.00)A.375 万亿元B.398 万亿元C.422 万亿元D.469 万亿元某商场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分数:10.00)(1).根据所给资料可计算得到( )。(分数:2.00)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D.总指数(2).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 )。(分数:2.00)A.10404B.10558C.11235D.12500(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 )。(分数:2.00
17、)A.10333B.11250C.11856D.12500(4).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为( )。(分数:2.00)A.10750B.10909C.12336D.12518(5).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1235,增加 700800元B.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558,增加 303600元C.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2500,增加 404400元D.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长 404,增加 233600元某地区 2010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为 12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 4亿元;工业总产出为 35亿
18、元,其中中间投入为 25亿元;建筑业总产出为 15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 1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为 1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 5亿元;其他行业总产出为 12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 6亿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0.00)(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 )。(分数:2.00)A.收入法B.支出法C.生产法D.产品法(2).该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分数:2.00)A.28亿元B.34亿元C.50亿元D.84亿元(3).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方法一般为( )。(分数:2.00)A.收入法B.支出法C.生产法D.产品法(4).2010年
19、该地区的增加值率为( )。(分数:2.00)A.6800B.4048C.3200D.5952(5).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 )。(分数:2.00)A.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B.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C.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D.最终消费+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总题数:30,分数:60.00)1.统计调查误差的两个主要控制途径,除控制代表性误差外,还需控制( )。(
20、分数:2.00)A.登记误差 B.计算误差C.汇总误差D.分析误差解析:解析: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2.在概率抽样调查中,为了控制代表性误差,应严格遵守( )。(分数:2.00)A.总体原则B.全面原则C.随机原则 D.编码原则解析:解析:在概率抽样调查中,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通过调整样本容量、改进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等,从而达到控制代表性误差的目的。3.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 )。(分数:2.00)A.机构台账B.个体台账C.现况台账D.历史台账 解析:解析:统计台账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
21、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其特点表现在: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4.原始记录不仅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且也是( )。(分数:2.00)A.业务核算的依据 B.效益核算的依据C.成本核算的依据D.利润核算的依据解析:解析:原始记录的最初性和直接性意味着,它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记载或证明。因此,它不仅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5.为统一规范统计单位,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要求对统计单位进行统计需遵循( )。(分数:2.00)A.在地原则
22、B.属地原则C.隶属原则D.管理原则解析:解析:对统计单位按照在地原则进行统计,即统计单位按照以下情况归入所在区域的统计范围:经营地与行政登记住所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单位,归入该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经营地与行政登记住所不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单位,原则上归入经营地所在的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经营地的统计单位,归入主要经营地所在的县级区域的统计范围。6.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 )。(分数:2.00)A.等向抽样B.等距抽样 C.定期抽样D.定点抽样解析:解析: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7
23、.简单随机抽样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中的( )。(分数:2.00)A.概率相等 B.比率相等C.频率相等D.概率不相等解析: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一步抽样法,它要求在调查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抽取预定个数的调查单位作为样本。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概率。8.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 )。(分数:2.00)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 解析:解析: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9.居民的平均身高属于( )。(分数:2.00)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质量指标 D.品质标志解析:解
24、析: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题中居民的平均身高表示形式是平均数,所以属于质量指标。10.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 )。(分数:2.00)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解析:解析: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以及对应的分组方法,并以分析方法指导实际的统计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制定出各种统计工作方案。这是统计工作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统计工作的指导依据。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前提。11.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分数:2.00)A.存货
25、B.应收账款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解析:解析: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归为流动负债: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清偿;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日后一年以上,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项目。ABD 三项属于流动资产。12.对于国家为总体的情形,国内生产总值属于( )。(分数:2.00)A.指标 B.标志C.变量D.变量值解析:解析: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属于总量指标。13.分行业进行
26、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 )。(分数:2.00)A.要素法原则B.工厂法原则 C.成本法原则D.产品法原则解析:解析: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工业生产的原则;最终产品的原则;“工厂法”原则。14.进行统计分组时,一般需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 )。(分数:2.00)A.封闭性原则B.收敛性原则C.互斥性原则 D.包容性原则解析:解析:统计分组的原则一般有:科学性原则,是指统计分组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以凸显社会经济现象间存在的差异性;完整性原则,是指在分组后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组可归
27、,没有遗漏;互斥性原则,是指在分组后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只能归属某一组,不能同时归属两组或更多的组。15.开口组中末组的组中值等于( )。(分数:2.00)A.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 B.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C.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D.末组上限-邻组组距2解析:解析: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16.正态分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统计分布,但有些现象不符合正态分布。下列现象中最可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是( )。(分数:2.00)A.人的身高B.人的体重C.居民收入 D.学生考试成绩解析:解析:统计分布的曲线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曲线称为“正
28、态分布曲线”。这种曲线“两头小、中间大”,类似钟形,所描述的统计分布具有以下特征:以标志变量的平均值为中心,沿对称轴向两边发展,越接近中心,分配的次数越多,离中心越远,分配的次数越少。题中 ABD三项都属于正态分布。17.相邻两组组限重叠时,一般规定( )。(分数:2.00)A.组上限不在内 B.组上限、下限均在内C.组下限不在内D.组上限、下限均不在内解析:解析: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在后一种情况,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下一组,即“上限不在组内”;换句话说就是每一组只包含它的下限值,不包含它的上限值,即“包小不包大”。18.在时间序列 a 1 ,a 2 ,a
29、n 中,第 i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定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称为“总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定基发展速度=a i a 1 (i=2,3,n)19.在时间序列 a 1 ,a 2 ,a n 中,第 i期的逐期增长量为( )。(分数:2.00)A.a i -a 1B.a i+1 -a 1C.a i -a i-1 D.a i-1 -a 1解析:解析: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前一期水平增长的绝对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逐期增
30、长量=a i -a i-1 (i=2,3,n)20.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分数:2.00)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解析:解析: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名称;二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具体名称和具体数值。21.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除平均数外还有( )。(分数:2.00)A.绝对数B.中位数C.众数D.相对数 解析:解析: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31、。22.假设某市面积为 100平方公里,人口数为 20万,零售商业机构数为 500个,则该市的商业网点分布密度为( )。(分数:2.00)A.5个平方公里 B.04 个千人C.2个平方公里D.5个千人解析:解析: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23.统计报告实用性的前提和条件是( )。(分数:2.00)A.客观B.全C.时效D.真实 解析:解析:真实是实用的前提和条件,也是统计报告的特点。统计报告必须始终坚持客观、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这个原则。24.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
32、新颖、独特的观点,统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常常集中体现于( )。(分数:2.00)A.标题 B.开头C.正文D.结尾解析:解析: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新颖、独特的观点,而标题常常是统计报告中心内容、基本思想、核心观点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统计报告的“眼睛”,在统计报告的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25.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 年我国将进行( )。(分数:2.00)A.人口普查B.农业普查C.经济普查 D.工业普查解析:解析: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人口普查每 10年进行一次,在逢 0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 10年进行两次,在逢 3、8 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 10年进行一次,在逢 6的年份实
33、施。可见,2013 年我国将进行经济普查。26.现行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报表填报单位须是( )。(分数:2.00)A.经营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D.行业单位解析:解析:企业一套表是一种以企业为基本统计单元,将需要采集的统计调查内容集中设置并统一布置和收集的统计报表制度。它主要根据调查对象所从事的国民经济行业活动进行设计,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附属活动。现行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统计报表填报单位为法人单位。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 )。(分数:2.00)A.消费能力B.经济水平C.通货膨胀程度 D.收支差额解析:解析:居民消费价格
34、指数,简称 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28.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本体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代码有八位,校验码有( )。(分数:2.00)A.一位 B.二位C.三位D.四位解析:解析: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八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本体代码和一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校验码组成。为便于人工识别,使用一个连字符“-”分隔本体代码与校验码。表示形式为:-。29.统计用区划代码由 12位代码组成,其中第 1012 位代码所对应的区划是( )。(分数:2.00)A.地级B.县级
35、C.乡级D.村级 解析:解析:统计用区划代码由 12位代码组成。为了全面完整反映我国区划情况,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规定了村级区域的编码规则,用 3位代码表示居委会、村委会,即统计用区划代码的:1012 位代码。30.在进行从业人员统计时,不属于在岗职工的是( )。(分数:2.00)A.处于试用期人员B.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C.编制外招用的人员D.劳务派遣人员 解析:解析: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不包括: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
36、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二、B多项选择题每题有 2个或 2个以上(总题数:10,分数:20.00)31.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总体来说,下列属于可变标志的有( )。(分数:2.00)A.销售产值 B.劳动生产率 C.资产总值 D.职工人数 E.平均工资 解析:解析: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就称为变异。标志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即可变标志)。其中,可变标志是指在个体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对于不同工业企业来说,题中五项均都有可能不同,因此都属于可变标志。32.下列属于连
37、续调查的是( )。(分数:2.00)A.工厂的产品生产 B.原材料的投入 C.能源的消耗 D.人口的出生 E.人口的死亡 解析:解析: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连续调查的资料是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为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题中五项需要在调查期内连续登记,然后再进行加总,因此都属于连续调查。33.影响概率抽样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小 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大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38、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大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误差越小E.误差大小受抽样方法影响 解析:解析:影响概率抽样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样本单位数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数目越多,抽样误差越少;抽样数目越少,抽样误差越大;个体标志变动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抽样误差越大;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抽样方法,采用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抽样误差。3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分数:2.00)A.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B.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C.工业总产值D.全国农民工总人数 E.城镇居民人均住
39、房建筑面积解析:解析: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的数值不具有可加性。35.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分数:2.00)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总量指标 D.相对指标 E.平均指标 解析:解析: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36.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统计表的主词( )。(分数:2.00)A.包括指标名称B.包括指标数值C.包括总体名称 D.包括分组名称 E.通常列在纵栏标题位置解析:解析: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40、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称为主词;另一部分称为宾词。通常,统计表的主词就是统计整理的分组部分,列在横行标题的位置,宾词中指标名称列在纵栏标题的位置,但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也可以互换位置。37.统计报告有其特有的论证方法,包括( )。(分数:2.00)A.提问和定义 B.分类和举例 C.比较和引用 D.假设和推断 E.数字和图表 解析:解析:统计报告有其特有的论证方法,包括提问和定义、分类和举例、比较和引用、假设和推断、数字和图表等。要看文章中各章节所选用的论证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要看论证方法的使用是否能够使论据更好地烘托文章的中心论点,或章节的分
41、论点和支论点。38.统计报表制度具有( )。(分数:2.00)A.权威性 B.灵活性C.导向性D.法规约束性 E.具体性解析:解析:统计报表制度是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3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从构成角度可分解为( )。(分数:2.00)A.基本工资 B.绩效工资 C.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D.管理费用E.其他工资 解析:解析: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从构成角度分解为四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40.企业流动
42、资产包括( )。(分数:2.00)A.应付账款B.应收账款 C.存货 D.货币资金 E.固定资产解析:解析:资产一般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可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三、B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总题数:20,分数:40.00)41.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目前而言,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42.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分数:
43、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就称为变异。标志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不变标志是指对所有个体都有完全相同的具体表现的标志。正因为具有不变标志,才使它们集合在一起构成同质总体;变异标志是指在个体之间具有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它们构成个体的差异性。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43.依据被调查单位的选择是否按随机原则,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非全面调查,又称抽样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非全面调查
44、(抽样调查)依据被调查单位的选择是否按随机原则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4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概率抽样调查。(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45.统计总体可以按照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界限时,要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确定分
45、组标志后,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照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界限时,要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46.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大;反之,组数越少,则组距越小。两者成正比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组数是指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过程中分组的个数。组数与组距是相互联系的,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小;反之,组数越小,则组距越大,两者成反比关系。47.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反之,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大。(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变异指标是衡量
46、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代表值,其代表性的大小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密切相关。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反之,总体的变异指标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大。48.在解决复杂总体同度量问题上,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法不同。综合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而平均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上,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法不同。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总量,然后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
47、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平均”。49.统计报告的突出特点就是用统计数据说话,围绕统计数据来分析研究问题,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分析问题,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统计报告具有四个特点: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时效性。其中,专业性表现为统计报告的突出特点就是用统计数据说话,围绕统计数据来研究问题,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分析问题,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50.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统
48、计整体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51.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总量指标按照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单位总量是指总体内个体的总数,标志总量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某种标志值的总和。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52.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分数:2.
49、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在编制时间序列时应遵守以下原则: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最好一致;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总之,保证时间序列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的关键。5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同度量因素是指媒介因素。借助媒介因素,可把不能直接加总或直接对比的因素过渡到可以加总和对比。54.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