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56.00)1.选择题()下列各题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_2.某软件公司项目 A 的利润分析如表 16-9 所示。设贴现率为 10%,第二年的利润净现值是(60)元。(分数:2.00)A.1.37819e+006B.949,167C.941,322D.922,5903.假设市场上某种商品有两种品牌 A 和 B,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各为 50%。根据历史经验估计,这种商
2、品当月与下月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可用转移矩阵 P 来描述: (分数:2.00)A.A 的份额增加了 10%,B 的份额减少了 10%B.A 的份额减少了 10%,B 的份额增加了 10%C.A 的份额增加了 14%,B 的份额减少了 14%D.A 的份额减少了 14%,B 的份额增加了 14%4.在进行项目计划前,应该首先建立(64)的目的和范围,考虑可选的解决方案、标识技术和管理的约束。没有这些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合理的成本估算、有效的风险评估、适当的项目任务划分或是可管理的项目进度安排。(分数:2.00)A.人员B.产品C.过程D.计划5.图 16-4 标出了某地区的运输网: 各节点之间的运输能
3、力如表 16-10 所示(单位:万吨/小时):(分数:2.00)A.26B.23C.22D.216.某公司的销售收入状态如表 16-11 所示,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是(66)(百万元人民币)。(分数:2.00)A.560B.608C.615D.6807.某公司需要根据下一年度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预测决定投资策略。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有不景气、不变和景气 3 种,投资策略有积极、稳健和保守 3 种,各种状态的收益如表 16-12 所示。基于 maxmin 悲观准则的最佳决策是(67)。 (分数:2.00)A.积极投资B.稳健投资C.保守投资D.不投资对时钟频率为 400MHz 的某计算机进
4、行测试,测试程序使用 4 种类型的指令。每种指令的数量及每种指令的指令时钟数(CPI)如表 5-1 所示。 (分数:4.00)A.1.82B.2.24C.2.56D.3.2A.153.6B.162.4C.178.6D.184.2微机 A 和微机 B 采用同样的 CPU,微机 A 的主频为 800MHz 而微机 B 为 1200MHz。若微机 A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 40MIPS,则微机 A 的平均指令周期为(11)ns,微机 B 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2)MIPS。(分数:4.00)A.15B.25C.40D.60A.20B.40C.60D.80在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时间为整个系统运
5、行时间的 50%,若使该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 10 倍,根据 Amdah1 定律,这样做可以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工(27)倍。若要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 1.5 倍,则该功能的处理速度应加快(28)倍。(分数:4.00)A.1.6B.1.7C.1.8D.1.9A.3B.5C.7D.8用单台处理机顺序计算表达式:f=a+be+ce 2 +de 3 ,需(29)级。若用三台处理机并行计算此表达式,则只需(30)级。(分数:4.00)A.4B.5C.6D.7A.2B.3C.4D.5“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都推荐建立表示数据类(主题数据库)和过程之间关系的 CU 矩阵M。其中若第 i 号过程产生
6、第 k 号数据类,则材 M ik =C;若第 j 号过程使用第 k 号数据类,则材 M jk =U。矩阵 M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28)和(29);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30)。(分数:6.00)A.关系数据库B.层次数据库C.网状数据库D.共享数据库A.关系数据库B.网状数据库C.专业(私有)数据库D.子集数据库A.过程引用B.功能关系C.数据存储D.数据通信ISO 9000 系列标准和软件成熟度模型 CMM 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ISO 9000 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是:(1)强调质量(1);(2)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
7、终处于(2)状态:(3)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3);(4)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4)。而 CMM 则强调持续的(5)。(分数:10.00)A.形成于软件需求B.形成于软件设计C.形成于软件实现D.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A.可观察B.可控制C.可度量D.可跟踪A.能力B.条件C.工具D.环境A.度量B.跟踪C.改进D.保证A.质量度量B.质量改进C.过程改进D.过程度量在下面所列举的逻辑测试覆盖中,测试覆盖最强的是(38),最弱的是(39)。 软件测试工具有多种,其中(40)对源程序的数据流和控制流进行分析,发现语义错误:(41)通过对程序的执行流进行探测,检查有关变量的逻
8、辑值。 在下面的个人所得税程序中满足语句覆盖测试用例的是(42),满足判定覆盖测试的用例是(43)。 if (income800) taxrate=0; else if (income1500) taxrate0.05; else if (income2000) taxrate0.08: else taxrate0.1;(分数:12.00)A.条件覆盖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D.条件及判定覆盖A.条件覆盖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D.条件及判定覆盖A.动态分析工具B.静态分析工具C.模拟工具D.测试管理工具A.动态分析工具B.静态分析工具C.模拟工具D.测试管理工具A.income=(8
9、00,1500,2000,2001)B.Income=(800,801,1999,2000)C.income=(799,1499,2000,2001)D.income=(799,1500,1999,2000)A.income=(799,1500,1999,2001)B.income=(799,1501,2000,2001)C.income=(800,1500,2000,2001)D.income=(800,1499,2000,2001)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56.00
10、)1.选择题()下列各题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_解析:2.某软件公司项目 A 的利润分析如表 16-9 所示。设贴现率为 10%,第二年的利润净现值是(60)元。(分数:2.00)A.1.37819e+006B.949,167C.941,322 D.922,590解析:解析:设在第 i 年的利润值为 GPO),第 i 年的贴现系数为 DR(i),第 i 年的利润净现值为 NPV(i),则有: NPV(i)=GP(i)/DR(i) 因为贴现率为 10%,则第 2 年的贴现系数为(1+10%)2=1.21。此时根据上
11、述公式可求得第 2 年的利润净现值是 941322 元。3.假设市场上某种商品有两种品牌 A 和 B,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各为 50%。根据历史经验估计,这种商品当月与下月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可用转移矩阵 P 来描述: (分数:2.00)A.A 的份额增加了 10%,B 的份额减少了 10%B.A 的份额减少了 10%,B 的份额增加了 10%C.A 的份额增加了 14%,B 的份额减少了 14% D.A 的份额减少了 14%,B 的份额增加了 14%解析:解析:设本月品牌 A 和 B 的市场占有率为 P1=(p1(A),p1(B),则下月这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p2为: (p2(A),p2(B)=(
12、p1(A),p1(B)*4.在进行项目计划前,应该首先建立(64)的目的和范围,考虑可选的解决方案、标识技术和管理的约束。没有这些信息,就不可能进行合理的成本估算、有效的风险评估、适当的项目任务划分或是可管理的项目进度安排。(分数:2.00)A.人员B.产品 C.过程D.计划解析:解析:管理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任何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制定计划,项目管理也不例外。项目计划是项目组织根据项目目标的规定,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安排。项目计划围绕项目目标的完成,系统地确定项目的任务,安排任务进度,编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预算等,从而保证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和尽可能
13、高的质量完成。在进行项目计划前,计划者首先必须详细地分析产品的目标,弄清任务。如果对目标和任务理解有误或不完全,必然会导致计划的失败。5.图 16-4 标出了某地区的运输网: 各节点之间的运输能力如表 16-10 所示(单位:万吨/小时):(分数:2.00)A.26B.23 C.22D.21解析:解析: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把表 16-10 的数据标记到图 16-4 上,形成图 16-5。 从图 16-5 可以看出,只能从节点和到达到节点,其运输能力为 26。而只能从节点和到达节点,且能满足最大运输量 21(14+7)。但是,到达节点的最大数量为 11(10+1),因此,节点的最终输出能力为18,
14、即从节点到节点的最大运输能力为 23。最终的运输方案如图 16-6 所示。6.某公司的销售收入状态如表 16-11 所示,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是(66)(百万元人民币)。(分数:2.00)A.560 B.608C.615D.680解析:解析:盈亏平衡点(亦称保本点、盈亏分离点)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赢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盈亏
15、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C)和总固定成本(TFC)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租金、保险费和财产税。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BEP=TFC/(P-VC) 在本题中,固定生产成本为 130,固定销售成本为 150,因此,总固定成本 TFC 为 280。假设年销售产品 x 件,则单位售价为 P=800/x,单位可变成本为: VC= (300+100)/x=400/x 所以 BEP=280/(800/x-400/x)=280x/400=0.7x 即该公司生产和销售0.7x
16、件商品就可达到盈亏平衡,又因为商品的单位售价为 800/x,因此,该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时的销售收入是 (800/x)*0.7x=5607.某公司需要根据下一年度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预测决定投资策略。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有不景气、不变和景气 3 种,投资策略有积极、稳健和保守 3 种,各种状态的收益如表 16-12 所示。基于 maxmin 悲观准则的最佳决策是(67)。 (分数:2.00)A.积极投资B.稳健投资C.保守投资 D.不投资解析:解析:这是一个随机型决策问题。所谓随机型决策问题,是指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是随机出现的一类决策问题。一个随机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存在
17、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2)存在着不依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4)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随机型决策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虽然未来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但是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预先估计的。在非确定型决策问题中,不仅未来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而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和无法预先估计的。 在本题中,由于下一年度宏观经济的各种增长趋势的概率是未知的,所以是一个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常用的非确定型决策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
18、个。 (1)乐观主义准则。乐观主义准则也叫最大最大准则(maxmax 准则),其决策的原则是“大中取大”。持这种准则思想的决策者对事物总抱有乐观和冒险的态度,他决不放弃任何获得最好结果的机会,争取以好中之好的态度来选择决策方案。决策者在决策表中各个方案对各个状态的结果中选出最大者,记在表的最右列,再从该列中选出最大者。 (2)悲观主义准则。悲观主义准则也叫做最大最小准则(maxmin) 准则,其决策的原则是“小中取大”。这种决策方法的思想是对事物抱有悲观和保守的态度,在各种最坏的可能结果中选择最好的。决策时从决策表中各方案对各状态的结果选出最小者,记在表的最右列,再从该列中选出最大者。在本题中
19、,要求使用 maxmin 准则,在三种投资方案下,积极方案的最小结果为 50,稳健方案的最小结果为 150,保守方案的最小结果为 200。其最大值为 200,因此选择保守投资方案。 (3)折衷主义准则。折衷主义准则也叫做赫尔威斯准则(Harwicz Decision Criterion),这种决策方法的特点是对事物既不乐观冒险,也不悲观保守,而是从中折衷平衡一下,用一个系数 a(称为折衷系数)来表示,并规定 0a1,用以下算式计算结果: cv i =a*maxa ij +(1-a) mina ij 即用每个决策方案在各个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乘以 a,再加上最小效益值乘以 1-a,然后比较 c
20、v i ,从中选择最大者。 (5)等可能准则。等可能准则也叫做 Laplace 准则,它是十九世纪数学家 Laplace 提出来的。他认为,当决策者无法事先确定每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时,就可以把每个状态出现的概率定为 1/n(n 是自然状态数),然后按照最大期望值准则决策。 (5)后悔值准则。后悔值准则也叫做 Savage 准则,决策者在制定决策之后,如果不能符合理想情况,必然有后悔的感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每个自然状态的最大收益值(损失矩阵取为最小值)作为该自然状态的理想目标,并将该状态的其他值与最大值相减所得的差作为未达到理想目标的后悔值。这样,从收益矩阵就可以计算出后悔值矩阵。对时钟频率
21、为 400MHz 的某计算机进行测试,测试程序使用 4 种类型的指令。每种指令的数量及每种指令的指令时钟数(CPI)如表 5-1 所示。 (分数:4.00)A.1.82B.2.24 C.2.56D.3.2解析:A.153.6B.162.4C.178.6 D.184.2解析: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计算机的指令平均时钟数为总时钟蜘总条数,即 (1200001+360002+240004+200008)/ (120000+36000+24000+20000)=2.24 MIPS 是指每秒百万条指令,因为时钟频率为 400MHz,则 MIPS=400/2.24=178.6。微机 A 和微机 B
22、采用同样的 CPU,微机 A 的主频为 800MHz 而微机 B 为 1200MHz。若微机 A 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 40MIPS,则微机 A 的平均指令周期为(11)ns,微机 B 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2)MIPS。(分数:4.00)A.15B.25 C.40D.60解析:A.20B.40C.60 D.80解析:解析:MIPS 的含义为“百万条指令/每秒”,也就是说,微机 A 平均每秒执行 4 千万条指定,因此其平均指令周期为 1/4 千万 s=0.2510 -7 s=2510 -9 =25ns。因为微机 B 的主频为 1200MHz,是微机 A主频的 1200/800=1.5 倍,所以
23、,微机 B 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应该是微机 A 的 1.5 倍,即401.5=60MIPS。在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时间为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 50%,若使该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 10 倍,根据 Amdah1 定律,这样做可以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工(27)倍。若要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 1.5 倍,则该功能的处理速度应加快(28)倍。(分数:4.00)A.1.6B.1.7C.1.8 D.1.9解析:A.3 B.5C.7D.8解析:解析:Amdah1 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Amdah1 定律定义了由于采
24、用特殊的方法所能获得的加速比的大小。 Amdah1 定律中,加速比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计算机执行某个任务的总时间中可被改进部分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改进部分占用的时间/改进前整个任务的执行时间),记为 fe,它总小于 1。另一个是改进部分采用改进措施后比没有采用改进措施前性能提高的倍数,即(改进前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改进后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记为 re,它总大于 1。 Amdah1 定律既可以用来确定系统中对性能限制最大的部件,也可以用来计算通过改进某些部件所获得的系统性能的提高。Amdah1 定律指出,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所占的重要性。假设我
25、们对机器进行某种改进,那么机器系统的加速比就是: 系统加速比=改进后系统性能/改进前系统性能 或者 系统加速比=改进前总执行时间/改进后总执行时间系统加速比依赖于两个因素。 (1)可改进部分在原系统计算时间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一个需运行 60 秒的程序中,有 20 秒的运算可以加速,那么该比例就是 20/60。这个值用“可改进比例”表示,它总是小于等于 1 的。 (1)可改进部分改进以后的性能提高。例如,系统改进后执行程序,其中可改进部分花费 2 秒时间,而改进前该部分需花费 5 秒,则性能提高为 5/2。用“部件加速比”表示性能提高比,一般情况下,它是大于 1 的。 部件改进后,系统的总执行
26、时间等于不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加上可改进部分改进后的执行时间,系统加速比为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即:系统加速比:改进前总执行时间改进后总执行时间:1/(1-re)+fe/re) Amdah1 定律有 3 个推论。 (1)Amdah1 定律表达了一种性能增加的递减规则:如果仅仅对计算机中的某一部分做性能改进,则改进越多,系统获得的效果越小。 (2)如果只针对整个任务的一部分进行优化,那么所获得的加速比不大于 1/(1-fe)。(3)Amdah1 定律告诉我们如何衡量一个“好”的计算机系统:具有高性价比的计算机是一个带宽平衡的系统,而不是看它使用的某些部件的性能。在本题中,fe=0.5,r
27、e=10,可以得到系统的加速比为 1.8 左右。当加速比要求为 1.5 时,利用上述公式,可以算出该功能部件的加速比为 3 倍。用单台处理机顺序计算表达式:f=a+be+ce 2 +de 3 ,需(29)级。若用三台处理机并行计算此表达式,则只需(30)级。(分数:4.00)A.4B.5C.6 D.7解析:A.2B.3C.4 D.5解析:解析:用单台处理机顺序计算题目中的表达式时,可以先将表达式变换为: f=a+e(b+e(c+ed) 画出树形流程图,如图 5-1(A)所示,可见单台处理机需 6 步。“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都推荐建立表示数据类(主题数据库)和过程之间关系的 CU 矩
28、阵M。其中若第 i 号过程产生第 k 号数据类,则材 M ik =C;若第 j 号过程使用第 k 号数据类,则材 M jk =U。矩阵 M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28)和(29);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30)。(分数:6.00)A.关系数据库B.层次数据库C.网状数据库D.共享数据库 解析:A.关系数据库B.网状数据库C.专业(私有)数据库 D.子集数据库解析:A.过程引用B.功能关系C.数据存储D.数据通信 解析:解析:企业系统规划(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BSP)方法是由 IBM 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
29、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BSP 认为数据类和过程是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应该建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可清除在考虑定义和内容时所产生的问题。过程/数据类矩阵(M)是建立二者联系的工具。其中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 C 和 U 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在矩阵中,首先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开始是计划过程,然后是度量和控制过程,以及直接涉及产品的过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过程;其次是根据过程产生数据的顺序来安排数据,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的数据,接着把它所有数据列入矩阵,并在适当的行列交叉处填上 C 和 U。填写规则是:若其中第 i 号过程产生第 k号数据类,则
30、M ik =C;若第 j 号过程使用第 k 号数据类,则 M jk =U。这样,矩阵 M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共享数据库和专业(私有)数据库,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根据其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特点,可将子系统分类如下。(1)产生数据类但不使用其他数据类的子系统;(2)使用其他数据类来产生一个数据类的子系统;(3)使用数据类但不产生数据类的子系统。ISO 9000 系列标准和软件成熟度模型 CMM 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ISO 9000 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是:(1)强调质量(1);(2)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2)
31、状态:(3)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3);(4)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4)。而 CMM 则强调持续的(5)。(分数:10.00)A.形成于软件需求B.形成于软件设计C.形成于软件实现D.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 解析:A.可观察B.可控制 C.可度量D.可跟踪解析:A.能力 B.条件C.工具D.环境解析:A.度量B.跟踪C.改进 D.保证解析:A.质量度量B.质量改进C.过程改进 D.过程度量解析:解析: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 ISO 9000 系列是当今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质量管理标准。其主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质量并非在产品检验中得到,而是形成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为
32、把握产品的质量,ISO 9000 要求“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IS09000 标准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ISO 9000-2000 比 ISO 9000-94 更加强调管理体系,加强过程的管理,更强调内部沟通,更强调有效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94 版 ISO 9002、IS09003 在 2000 版中已不作为单独的标准存在。另外,2000 版还充分地体现信息和数据是组织进行管理的基础思想。CMM 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简
33、称,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为了满足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 1986 年开始研究的模型,并于 1991 年正式推出了 CMMl1.0版。CMM1.0 版合用两年之后,1992 年 4 月,SEI 举行了一个 CMM 的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大约 200 名富有经验的软件专家。SEI 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又于 1993 年推出 CMM1.1 版。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和通用的 CMM 版本。CMM 用来评估软件开发组织承接软件项目的能力。CMM 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为各软件机构的过程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CMM 把软件组织的能力成熟度分成五级:初
34、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定义了 18 个关键过程区域和 316 个关键实践。关键过程区域指明了达到某个能力成熟度级别所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和必须满足的要求。关键实践是关键过程区域的具体化和细节化的描述,完成了相关的关键实践后就能满足与之相对应的关键过程区域。CMMI 是 CMM 模型的最新版本。早期的 CMMI(CMMI-SE/SW/IPPD) 1.02 版本是应用于软件业项目的管理方法,SEI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广和试用。随着应用的推广与模型本身的发展,演绎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模型。2001 年 12 月,SEI 正式发布 CMMI1.1 版本。与原有的能力成熟度
35、相比, CMMI 涉及面更广,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据美国国防部资料显示,运用 CMMI 模型管理的项目,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成本,而且提高了项目的质量与按期完成率。因此,美国在国防工程项目中全面地推广 CMMI 模型,规定在国防工程项目的招标中,达到 CMMI 一定等级的组织才有参加竞标的资格。该模型包括了连续模型和阶段模型这两种表示方法,一个组织根据自己的过程改进要求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使用。CMMI 被看作是把各种 CMM 集成到一个系列的模型中。CMMI 的基础源模型包括:软件 CMM2.0 版(草稿 C)、EIA-731 系统工程以及 IPDCM
36、M(IPD) 0.98a 版。CMMI 也描述了初始级、已管理级、严格定义级、定量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CMMI 阶段式的基本结构从 CMM 演变而来,但是 CMMI 的结构更加形式化和精致,也更加复杂,尤其为了保证连续式和阶段式的统一性,更增加了结构的理解难度。CMM 是作为评估标准出现的,所有的内容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的标准。CMMI 是作为改进模型出现的,罗列了较多的最佳实践,以利于过程的改进。需要注意的是,与 ISO 9000-94 版相比,CMM 更强调持续的过程改进,但 ISO 9000-2000 版也注重了过程改进。有关 CMM/CMMI 和软件过程改进的详
37、细资料,请读者阅读希赛网软件工程频道的“CMM 与过程改进”(http:/ 软件测试工具有多种,其中(40)对源程序的数据流和控制流进行分析,发现语义错误:(41)通过对程序的执行流进行探测,检查有关变量的逻辑值。 在下面的个人所得税程序中满足语句覆盖测试用例的是(42),满足判定覆盖测试的用例是(43)。 if (income800) taxrate=0; else if (income1500) taxrate0.05; else if (income2000) taxrate0.08: else taxrate0.1;(分数:12.00)A.条件覆盖B.条件组合覆盖 C.语句覆盖D.条件
38、及判定覆盖解析:A.条件覆盖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 D.条件及判定覆盖解析:A.动态分析工具B.静态分析工具 C.模拟工具D.测试管理工具解析:A.动态分析工具 B.静态分析工具C.模拟工具D.测试管理工具解析:A.income=(800,1500,2000,2001)B.Income=(800,801,1999,2000)C.income=(799,1499,2000,2001)D.income=(799,1500,1999,2000) 解析:A.income=(799,1500,1999,2001) B.income=(799,1501,2000,2001)C.income=(800,1500,2000,2001)D.income=(800,1499,2000,2001)解析:解析:语句测试是运行所测程序和测试用例,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判定覆盖是运行所测程序和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和取“假”分支至少经历一次。判定覆盖又称为分支覆盖。为了方便设计测试用例,一般需要画出程序流程图,本题的流程图如图 9-9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