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52.00)1.选择题()下列各题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_2.假设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地址结构如图 313 所示,则系统中(24)。 (分数:2.00)A.页的大小为 4K,每个段的大小均为 4096 个页,最多可有 256 个段B.页的大小为 4K,每个段最大允许有 4096 个页,最多可有 256 个段C.页的大小为 8K,每个段的大小均为 2048 个页,
2、最多可有 128 个段D.页的大小为 8K,每个段最大允许有 2048 个页,最多可有 128 个段3.若某计算机系统的 IO 接口与主存采用统一编址,则输入输出操作是通过(2)指令来完成的。(分数:2.00)A.控制B.中断C.输入输出D.访存4.正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对保存有大量有用数据的硬盘进行(6)操作时,不会清除有用数据。(分数:2.00)A.磁盘分区和格式化B.磁盘格式化和碎片整理C.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D.磁盘分区和磁盘清理5.某磁盘磁头从一个磁道移至另一个磁道需要 10ms。文件在磁盘上非连续存放,逻辑上相邻数据块的平均移动距离为 10 个磁道,每块的旋转延迟时间及传输时间分别为
3、100ms 和 2ms,则读取一个 100 块的文件需要(36)ms 时间。(分数:2.00)A.10200B.11000C.11200D.20200某系统采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假设某进程有 6 个页面,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 4 个存储块,其页面变换表如表 34 所示,表中的状态位等于 IO 表示页面在内存不在内存。当该进程访的页面 2 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27)的页面。假定页面大小为 4KB,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 3C18H,该地址经过变换后页帧号为(28)。 (分数:4.00)(1).(27)(分数:2.00)A.0B.3C.4D.5(2).(28)(分数:2.00)A.2B.
4、5C.8D.12假设磁盘每磁道有 18 个扇区,系统刚完成了 10 号柱面的操作,当前移动臂在 13 号柱面上,进程的请求序列如表 35 所示。若系统采用 SCAN(扫描)调度算法,则系统响应序列为(26);若系统采用 CSCAN(单向扫描)调度算法,则系统响应序列为(27)。 (分数:4.00)(1).(26)(分数:2.00)A.B.C.D.(2).(27)(分数:2.00)A.B.C.D.假设某磁盘的每个磁道划分成 9 个物理块,每块存放 1 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 R0,R1,R8 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表 36 所示: (分数:4.00)(1).(27)(分数:2.00)
5、A.54msB.108msC.222msD.243ms(2).(28)(分数:2.00)A.27msB.54IllSC.108msD.216ms某文件管理系统采用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如果系统的字长为 32 位,磁盘物理块的大小为 4MB,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位示图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 16385 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5)个字中描述;如果磁盘的容量为 1000GB,那么位示图需要(26)个字来表示。(分数:4.00)(1).(25)(分数:2.00)A.128B.256C.512D.1024(2).(26)(分数:2.00)A.120
6、0B.3200C.6400D.8000设文件索引节点中有 8 个地址项,每个地址项大小为 4 字节,其中 5 个地址项为直接地址索引,2 个地址项为一级间接索引,1 个地址项为二级间接索引。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大小为 l:KB。若要访问文件的逻辑块号分别为 8 和 518,则系统应分别采用(27),而且可以表示的单个文件最大长度为(28)KB。(分数:4.00)(1).(27)(分数:2.00)A.直接地址索引和一级间接地址索引B.直接地址索引和二级间接地址索引C.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和二级间接地址索引D.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和一级间接地址索引(2).(28)(分数:2.00)A.517B.1029
7、C.16513D.66053若某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如图 3 一 16 所示,假设用户要访问文件 f1java,且当前工作目录为Program,则该文件的全文件名为(24),其相对路径为(25)。 (分数:4.00)(1).(24)(分数:2.00)A.f1javaB.kDocumentJavaprogf1.javaC.D:ProgramJavaprogf1javaD.ProgramJavaprog1.java(2).(25)(分数:2.00)A.JavaprogB.kJavaprogC.ProgramJavaprogD.ProgramJavaprog某文件管理系统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
8、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若系统的字长为 32 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 4096 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3)个字中描述;若磁盘的容量为 200GB,物理块的大小为 1MB,那么位示图的大小为(24)个字。(分数:4.00)(1).(23)(分数:2.00)A.129B.257C.513D.1025(2).(24)(分数:2.00)A.600B.1200C.3200D.6400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结构,若磁盘块的大小为 512 字节,每个块号需占 3 字节,那么根索引采用一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27)K 字节;采用二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28)
9、K 字节。(分数:4.00)(1).(27)(分数:2.00)A.85B.170C.512D.1024(2).(28)(分数:2.00)A.512B.1024C.14450D.28900假设一按字节编址的 16 位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页面的大小为 2K,且系统中没有使用快表(或联想存储器)。某用户程序如图 314(a)所示,该程序的页面变换表如图 3 一 14(b)所示,表中状态位等于 1 和 0 分别表示页面在内存或不在内存。 (分数:6.00)(1).(26)(分数:2.00)A.3B.4C.5D.6(2).(27)(分数:2.00)A.0B.1C.2D.3(3).(28
10、)(分数:2.00)A.1、1B.1、2C.2、2D.2、3某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 CPU、一台输入设备和一台输出设备,假设系统中有三个作业 T1、T2 和 T3,系统采用优先级调度,且 T1 的优先级T2 的优先级T3 的优先级。若每个作业具有三个程序段:输入 I i 、计算 C i 和输出 P(i=1,2,3),执行顺序为 I i 、C i 、P i ,则这三个作业各程序段并发执行的前驱图如图 3 一 18 所示。图中、分别为(24),、分别为(25),、分别为(26)。 (分数:6.00)(1).(24)(分数:2.00)A.I 2 、C 2B.I 2 、I 3C.C 1 、P 3D.C
11、2 、P 2(2).(25)(分数:2.00)A.C 1 、C 2B.I 2 、C 1C.I 3 、P 3D.C 1 、P 2(3).(26)(分数:2.00)A.I 3 、C 2B.I 2 、C 1C.P 2 、P 3D.C 1 、P 2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52.00)1.选择题()下列各题 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_解析:2.假设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地址结构如图 313 所示,则系统
12、中(24)。 (分数:2.00)A.页的大小为 4K,每个段的大小均为 4096 个页,最多可有 256 个段B.页的大小为 4K,每个段最大允许有 4096 个页,最多可有 256 个段 C.页的大小为 8K,每个段的大小均为 2048 个页,最多可有 128 个段D.页的大小为 8K,每个段最大允许有 2048 个页,最多可有 128 个段解析:解析:页内地址位数是 12 位,大小为 4K,页号地址为 12 位24 位,最多可以容纳 4096 页。段号地址为 8 位,最多可以容纳 256 个段。3.若某计算机系统的 IO 接口与主存采用统一编址,则输入输出操作是通过(2)指令来完成的。(分
13、数:2.00)A.控制B.中断C.输入输出D.访存 解析:解析:统一编址方式是指 IO 端口与主存单元使用同一个地址空间进行统一编址。在这种方式下,CPU 指令系统中无需设置专门的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输入输出指令,IO 端口被当成主存单元同样对待,对主存单元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指令可以同样用于对 IO 端口的访问和操作。4.正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对保存有大量有用数据的硬盘进行(6)操作时,不会清除有用数据。(分数:2.00)A.磁盘分区和格式化B.磁盘格式化和碎片整理C.磁盘清理和碎片整理 D.磁盘分区和磁盘清理解析:解析:计算机中存放信息的主要的存储设备就是硬盘,但是硬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对硬盘进
14、行分割,分割成的一块一块的硬盘区域就是磁盘分区。磁盘分区后,必须经过格式化才能够正式使用。磁盘格式化是在物理驱动器(磁盘)的所有数据区上写零的操作过程。磁盘清理是清除没用的文件,以节省磁盘空间。磁盘碎片整理,是通过系统软件或者专业的磁盘碎片整理软件对电脑磁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碎片和混乱文件的重新整理,释放出更多的磁盘空间,可提高电脑的整体性能和运行速度。5.某磁盘磁头从一个磁道移至另一个磁道需要 10ms。文件在磁盘上非连续存放,逻辑上相邻数据块的平均移动距离为 10 个磁道,每块的旋转延迟时间及传输时间分别为 100ms 和 2ms,则读取一个 100 块的文件需要(36)ms 时间。(
15、分数:2.00)A.10200B.11000C.11200D.20200 解析:解析:磁盘磁头从一个数据块移动到相邻的数据块需要的时间为 10ms10=100ms,每块的旋转延迟时间及传输时间分别为 100ms 和 2ms,则读取一个块的平均时间为 202ms,读取一个 100 块的文件需要的时间为 20200ms。某系统采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假设某进程有 6 个页面,系统给该进程分配了 4 个存储块,其页面变换表如表 34 所示,表中的状态位等于 IO 表示页面在内存不在内存。当该进程访的页面 2 不在内存时,应该淘汰表中页号为(27)的页面。假定页面大小为 4KB,逻辑地址为十六进制
16、3C18H,该地址经过变换后页帧号为(28)。 (分数:4.00)(1).(27)(分数:2.00)A.0B.3C.4D.5 解析:(2).(28)(分数:2.00)A.2 B.5C.8D.12解析:解析:由表可知,页面 1 和页面 2 不在内存。当进程访问的页面 2 不在内存时,系统应该淘汰未被访问的页面。由访问位可知页面 5 没有被访问过,因此需要被淘汰。对某特定机器,其地址结构是一定的。若给定一个逻辑地址空间中的地址为 A,页面的大小为 L,则页号 P 可按下式求得:假设磁盘每磁道有 18 个扇区,系统刚完成了 10 号柱面的操作,当前移动臂在 13 号柱面上,进程的请求序列如表 35
17、所示。若系统采用 SCAN(扫描)调度算法,则系统响应序列为(26);若系统采用 CSCAN(单向扫描)调度算法,则系统响应序列为(27)。 (分数:4.00)(1).(26)(分数:2.00)A. B.C.D.解析:(2).(27)(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SCAN 算法不仅要考虑欲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道的距离,更优先考虑磁头的当前移动方向。由题意知,当前磁头正在由里向外移动(因为从 10 号柱面移动到 13 号柱面),所以下一个柱面应该是 15号,题目中有 3 个柱面号为 15 的请求序列,选择扇区号最小的请求序列。如果和柱面号也相同,则选择扇区号小的,因此由里到外的系
18、统响应序列为。当移动臂位于 30 号柱面时,由于 30 号柱面是最外层的柱面,因此移动臂开始由外往里移动,后续的系统响应序列应为。CSCAN 在 SCAN 的基础上规定,磁头只能作单向移动,假设某磁盘的每个磁道划分成 9 个物理块,每块存放 1 个逻辑记录。逻辑记录 R0,R1,R8 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表 36 所示: (分数:4.00)(1).(27)(分数:2.00)A.54msB.108msC.222ms D.243ms解析:(2).(28)(分数:2.00)A.27msB.54IllS C.108msD.216ms解析:解析:对于试题(27),系统读记录的时间为 27
19、9=3ms。对第一种情况:系统读出并处理记录 R1之后,将转到记录 R3 的开始处,所以为了读出记录 R2,磁盘必须再转一圈,需要 27ms(转一圈)的时间。这样,处理 9 个记录的总时间应为 222ms。因为处理前 8 个记录(即 R1,R2,R8)的总时间再加上读R9 时间:827ms+6ms=222ms。对于试题(28),对于第二种情况,若对信息进行分步优化的结果如表 37 所示:某文件管理系统采用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如果系统的字长为 32 位,磁盘物理块的大小为 4MB,物理块依次编号为:0、1、2、,位示图字依次编号为:0、1、2、,那么 16385 号物理块的
20、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5)个字中描述;如果磁盘的容量为 1000GB,那么位示图需要(26)个字来表示。(分数:4.00)(1).(25)(分数:2.00)A.128B.256C.512 D.1024解析:(2).(26)(分数:2.00)A.1200B.3200C.6400D.8000 解析:解析:1638532=512,所以可以在第 512 个字描述;10001024432=8000,位图需要 8000个字来表示。设文件索引节点中有 8 个地址项,每个地址项大小为 4 字节,其中 5 个地址项为直接地址索引,2 个地址项为一级间接索引,1 个地址项为二级间接索引。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
21、大小为 l:KB。若要访问文件的逻辑块号分别为 8 和 518,则系统应分别采用(27),而且可以表示的单个文件最大长度为(28)KB。(分数:4.00)(1).(27)(分数:2.00)A.直接地址索引和一级间接地址索引B.直接地址索引和二级间接地址索引C.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和二级间接地址索引 D.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和一级间接地址索引解析:(2).(28)(分数:2.00)A.517B.1029C.16513D.66053 解析:解析:若逻辑块号5,则为直接块,使用直接地址索引;若 5逻辑块号 8 +5),则采用一级间接地址索引;若 261逻辑块号 16 +261),则采用二级间接地址索引。因此
22、若要访问文件的逻辑块号分别为8 和 518,则系统应分别采用一级间接地址索引和二级间接地址索引。磁盘索引块的大小为 1KB,每个盘块号为 4 字节,则一个磁盘块可以保存的盘块号的个数为 1K4=256。因为每个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大小均为 1KB,所以 5 个直接地址索引指向的数据块大小为 5KB若某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如图 3 一 16 所示,假设用户要访问文件 f1java,且当前工作目录为Program,则该文件的全文件名为(24),其相对路径为(25)。 (分数:4.00)(1).(24)(分数:2.00)A.f1javaB.kDocumentJavaprogf1.javaC.D:Pr
23、ogramJavaprogf1java D.ProgramJavaprog1.java解析:(2).(25)(分数:2.00)A.Javaprog B.kJavaprogC.ProgramJavaprogD.ProgramJavaprog解析:解析:全文件名即是绝对路径。在树型目录结构中,绝对路径应从树根开始,把全部目录文件名与数据文件名依次用“”连接起来。而相对路径,则是从当前目录开始,再逐级通过中间的目录文件,最后到达所要访问的数据文件。注意,连接符“”只用在文件名之间。某文件管理系统在磁盘上建立了位示图(bitmap),记录磁盘的使用情况。若系统的字长为 32 位,磁盘上的物理块依次编号
24、为:0、1、2、,那么 4096 号物理块的使用情况在位示图中的第(23)个字中描述;若磁盘的容量为 200GB,物理块的大小为 1MB,那么位示图的大小为(24)个字。(分数:4.00)(1).(23)(分数:2.00)A.129 B.257C.513D.1025解析:(2).(24)(分数:2.00)A.600B.1200C.3200D.6400 解析:解析:系统的字长为 32 位,在位示图中的第一个字对应文件存储器上的 0、1、2、3、31 号物理块,以此类推。409632=128,4096 号物理块是第 129 个字对应的第一个物理块。磁盘的容量为 200GB,物理块的大小为 1MB,
25、则磁盘共 200x1024 个物理块,一个字对应 32 个物理块,位示图的大小为200x102432=6400 个字。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结构,若磁盘块的大小为 512 字节,每个块号需占 3 字节,那么根索引采用一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27)K 字节;采用二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28)K 字节。(分数:4.00)(1).(27)(分数:2.00)A.85 B.170C.512D.1024解析:(2).(28)(分数:2.00)A.512B.1024C.14450 D.28900解析:解析:多级索引结构采用了间接索引方式,第一级索引表的表目指出下一级索引表的位置(物理块号),下一级索
26、引表的表目指出再下一级索引表的位置,这样间接几级,最末一级索引表的表目则指向相应记录所在的物理块号。假设一按字节编址的 16 位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页面的大小为 2K,且系统中没有使用快表(或联想存储器)。某用户程序如图 314(a)所示,该程序的页面变换表如图 3 一 14(b)所示,表中状态位等于 1 和 0 分别表示页面在内存或不在内存。 (分数:6.00)(1).(26)(分数:2.00)A.3B.4C.5 D.6解析:(2).(27)(分数:2.00)A.0B.1 C.2D.3解析:(3).(28)(分数:2.00)A.1、1B.1、2C.2、2 D.2、3解析:解
27、析:由图 a 可知,取指令、Data1、Data2 分别占 2 个页号,由页面变换表可知,只有页号为 0的页面在内存中,不需要产生缺页中断,取指的时候产生 1 次缺页中断,取操作数的时候分别产生 2 次缺页中断,总的缺页中断次数为 5。某计算机系统中有一个 CPU、一台输入设备和一台输出设备,假设系统中有三个作业 T1、T2 和 T3,系统采用优先级调度,且 T1 的优先级T2 的优先级T3 的优先级。若每个作业具有三个程序段:输入 I i 、计算 C i 和输出 P(i=1,2,3),执行顺序为 I i 、C i 、P i ,则这三个作业各程序段并发执行的前驱图如图 3 一 18 所示。图中
28、、分别为(24),、分别为(25),、分别为(26)。 (分数:6.00)(1).(24)(分数:2.00)A.I 2 、C 2B.I 2 、I 3 C.C 1 、P 3D.C 2 、P 2解析:(2).(25)(分数:2.00)A.C 1 、C 2 B.I 2 、C 1C.I 3 、P 3D.C 1 、P 2解析:(3).(26)(分数:2.00)A.I 3 、C 2B.I 2 、C 1C.P 2 、P 3 D.C 1 、P 2解析:解析:T1 的优先级最高,则首先从作业 T1 开始执行。当 T1 的输入完成后,便可进行计算;同时输入设备空闲,可以执行作业 T2 的输入操作,由此可以判断和中一个是 I 2 一个是 C 1 。很显然,P 1 的前驱是 C 1 ,因为只有 C 1 执行完后,输入设备才会空闲,输入设备空闲后,才能执行 P 1 。由此得知为 C 1 ,则为 I 2 。而以 C 1 为前驱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