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水平考试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006 年下半年下午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3,分数:15.00)1.问题 1 请用 200 字以内的文字,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数:5.00)_2.问题 2 请用 3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配置管理的主要工作并作简要解释。(分数:5.00)_3.问题 3 请用 3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针对目前情况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分数:5.00)_二、B试题二/B(总题数:3,分数:15.00)4.问题 1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你的经验,请用 150 字左右的文字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数:5.0
2、0)_5.问题 2 如果你是小李,你怎样在合同谈判、计划和执行阶段分别进行范围管理?请用 350 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分数:5.00)_6.问题 3 请用 150 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合同的作用、详细范围说明书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数:5.00)_三、B试题三/B(总题数:3,分数:45.00)7.问题 1请根据上表完成此项目的前导图(单代号网络图),表明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关键路径和项目工期。结点用以下样图标识。ES DU EFIDLS LF图例: ES:最早开始时间 EF:最早结束时间 LS:最迟开始时间 LF:最迟完成时间DU:工作历时 ID:工作代号(分数:15.00)
3、_8.问题 2 请分别计算工作 B、C 和 E 的自由浮动时间。(分数:15.00)_9.问题 3 为了加快进度,在进行工作 G 时加班赶工,因此将该项工作的时间压缩了 7 天(历时 8 天)。请指出此时的关键路径,并计算工期。(分数:15.00)_计算机水平考试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006 年下半年下午真题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试题一/B(总题数:3,分数:15.00)1.问题 1 请用 200 字以内的文字,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1 结合题目的主体方向对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题目场景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
4、题。 (1)缺乏项目整体管理(尤其是整体问题分析)。 (2)缺乏整体变更控制规程。 (3)缺乏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 (4)缺乏配置管理。 (5)缺乏整体版本管理。 (6)缺乏单元接口测试和集成测试。 试题 1分析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分析题目要点。 在回答问题之前,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题目主体的考查方向为项目整体管理和配置管理,并给出了一个虚拟场景。题目所提的三个问题是递进的,问题 1 是分析题目场景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问题 2 是如何进行配置管理;问题 3 是针对现有情况如何进行解决和补救。 结合题目的主体方向,回顾虚拟场景,其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下面两个。 (1)在系统集成之后
5、,“发现问题很多”。 (2)进行修改之后,“问题并未有明显减少,而且项目工作和产品版本越来越混乱”。针对这两个问题,在题目中寻找与之对应的原冈,值得注意的描述有如下几点。 (1)“变更要求也由各部分人员分别解决”。 (2)“直接在客户现场进行集成”。 (3)“分别提交了各自工作的最终版本进行集成”。 (4)“开发人员又分别进行了修改”。 第二步:分析题目问题,构思答案的要点。2.问题 2 请用 3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配置管理的主要工作并作简要解释。(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2 此问主要考查对于配置管理过程的记忆和理解,考生应按照配置管理过程的框架,对配置管理过程及其所涉
6、及的主要活动进行总结。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确定方针,分配资源,明确职责,计划培训,确定干系人,制定配置识别准则,制定基线计划,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制定变更控制规程,制定审批计划。 (2)配置项识别。识别配置项,分配唯一标识,确定配置项特征,记录配置项进入时间,确定配置项拥有者职责,进行配置项登记管理。 (3)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建立分级配置管理机制,存储和检索配置项,共享和转换配置项,进行归档、记录、保护和权限设置。 (4)基线化。获得授权,建立或发布基线,形成文件,使基线可用。 (5)建立配置库。建立动态库、受控库和静态库。 (6)变更控制。包括变更的记录、分析、批准、实施、验证、沟通和
7、存档。 (7)配置状态统计。统计配置项的各种状态。 (8)配置审计。包括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3.问题 3 请用 3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针对目前情况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3 此间主要考查考生对于项目整体管理和配置管理的具体运用。针对题目场景,考生应从怎样保护已有工作成果、理清问题原由、推动项目继续良好进展的角度来回答此问,例如: 针对目前系统建立或调整基线; 梳理变更脉络,确定统一的最终需求和设计; 梳理配置项及其历史版本; 对照最终需求和设计逐项分析现有配置项及历史版本的符合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由相关干系人确定整体变更计划并实施; 加强单
8、元接口测试与系统的集成测试或联调; 加强整体版本管理。二、B试题二/B(总题数:3,分数:15.00)4.问题 1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你的经验,请用 150 字左右的文字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1 (1)合同没订好,没有就具体完成的工作形成明确清晰的条款。 (2)甲方没有对各部门的需求及其变更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3)缺乏变更的接受/拒绝准则。 (4)由于乙方对项目干系人及其关系分析不到位,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范围定义不全面、不准确。 (5)甲乙双方对项目范围没有达成一致认可或承诺。 (6)缺乏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范围控制。 (7)缺乏客户/用户参
9、与。 试题二分析 第一步:总结出问题的要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范围管理各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经验和对合同管理与范围管理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二步:解答的要点。5.问题 2 如果你是小李,你怎样在合同谈判、计划和执行阶段分别进行范围管理?请用 350 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2 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范围管理过程中,小李在不同的阶段应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合同谈判阶段 (1)取得明确的工作说明书或更细化的合同条款。 (2)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关于变更问题。 (3)采取措施,确保合同签约双方对合同的理解是一致的。 2计划阶段 (1)编制项目范围说明
10、书。 (2)创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 (3)制定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 3执行阶段 (1)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已分解的各项任务的跟踪和记录。 (2)建立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的统一渠道。 (3)建立整体变更控制的规程并执行。 (4)加强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评审和确认。 4项目全生命期范围变更管理 (1)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一套严格、实用、高效的变更程序。 (2)规定对用户的范围变更请求,应正式提出变更申请,并经双方项目经理审核后,视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6.问题 3 请用 150 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合同的作用、详细范围说明书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数:5.00)_正确答案
11、:()解析:问题 3 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个共同遵守的协议,卖方有义务提供合同指定的产品和服务,而买方则有义务支付合同规定的价款。 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物和产生这些可交付物所必须做的项目工作。项目范围说明书在所有项目干系人之间建立了一个对项目范围的共识,描述了项目的主要目标,使团队能进行更详细的规划,指导团队在项目实施期间的工作,并为评估是否为客户需求进行变更或附加的工作是否在项目范围之内提供基线。 合同是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的依据。三、B试题三/B(总题数:3,分数:45.00)
12、7.问题 1请根据上表完成此项目的前导图(单代号网络图),表明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关键路径和项目工期。结点用以下样图标识。ES DU EFIDLS LF图例: ES:最早开始时间 EF:最早结束时间 LS:最迟开始时间 LF:最迟完成时间DU:工作历时 ID:工作代号(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1 (1)按题中给定活动的依赖关系和历时,可得到如下项目活动网络图。 (2)列出图中所有路径,并计算其时间跨度。 8.问题 2 请分别计算工作 B、C 和 E 的自由浮动时间。(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2 活动浮动时间的计算公式为: 活动浮动时间=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 =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 将活动 B、C、E 的相关开始和结束时间参数代入公式,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活动 B 的自由浮动时间为 6 天; 活动 C 的自由浮动时间为 0 天; 活动 E 的自由浮动时间为 5 天。9.问题 3 为了加快进度,在进行工作 G 时加班赶工,因此将该项工作的时间压缩了 7 天(历时 8 天)。请指出此时的关键路径,并计算工期。(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问题 3 活动 G 的历时变为 8 天,则重新计算各路径的时间跨度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