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 2003 年上午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150 分钟)在 ISO OSF/RM 参考模型中,七层协议中的_(1)_利用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在这个模型中,如果 A 用户需要通过网络向 B 用户传送数据,则首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在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头标后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标送入传输层;在传输层将数据分解为_(2)_后送至网络层;在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_(3)_后送至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加上头标和尾标封装成_(4)_后发送到物理层;在物理层数据以_(5)_形
2、式发送到物理线路。B 用户所在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层层剥去控制信息,把原数据传送给 B 用户。(分数:5.00)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A.数据报B.数据流C.数据段D.报文分组A.数据段B.数据报C.路由信息D.报文分组A.数据段B.数据报C.数据帧D.报文分组A.比特流B.数据帧C.数据段D.报文分组应用最普遍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是_(6)_和 TDM。TDM 可分为同步 TDM 和异步 TDM。若采用同步 TDM 多路复用技术,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应采取的措施是_(7)_,接收端则按照_(8)_来接收数据,就可以将多路信号复原。在异步 TDM 中,只有当数据源有
3、数据要发送时才分配时隙,并在时隙中_(9)_,以便接收端准确地分发数据。DDN 网络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10)_。(分数:5.00)A.CDMB.FDMC.SDMD.LDM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隙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隙A.时间片上的目标地址B.数据上的时间标识C.数据上的数据源标识D.与源端相同的时间顺序A.附加发送端地址B.附加接收端地址C.附加发送端地址和接收端地址D.无需附加信息A.CDMB.FDMC.异步 TDMD.同步 TDMFDDI 协议是由_(11)_协议改进而来的。FDDI 为了更快地传送数据,_(12)_产生标记,因此
4、在一个环上_(13)_。FDDI 为了传送有时延要求的数据,应使用_(14)_。FDDI 使用双环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_(15)_。(分数:5.00)A.IEEE802.3B.IEEE802.4C.IEEE802.5D.IEEE802.6A.站点在收到自己发出的数据帧时B.站点可随时C.站点在发送数据帧前D.站点在发送完数据帧时A.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帧B.最多存在一个帧C.不允许同时存在多个帧D.允许同时存在多个标记A.异步帧B.同步帧C.优先位D.预约位A.可靠性B.数据速率C.编码效率D.优先级X25 是公用数据网上的协议标准,它定义的三层通信协议为物理层、 _(16)_ ,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
5、需_(17)_进行传输。X25 的流量控制机制在_(18)_实现,当网络发生严重错误时可以通之_(19)_来处理。字符终端与 X25PAD 之间的接口由_(20)_协议定义.(分数:5.00)A.链路层和网络层B.链路层和分组层C.接口层和网络层D.接口层和分组层A.呼叫虚电路或永久虚电路B.呼叫电路或永久电路C.呼叫虚电路或永久电路D.呼叫电路或永久虚电路A.物理层B.链路层C.分组层D.链路层和分组层A.分组中断B.系统重启动C.连接复位D.重新登录A.X.28B.X.21C.X.75D.X.3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一类安全保护机制,它的安全架构基于_(21)_。堡垒主机防火墙上装
6、有_(22)_,其上运行的是_(23)_。在 ISO OSI/RM 中对网络安全服务所属的协议层次进行分析,要求每个协议层都能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其中用户身份认证在_(24)_进行,而 IP 过滤型防火墙在_(25)_通过控制网络边界的信息流动,来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分数:5.00)A.流量控制技术B.加密技术C.信息流填充技术D.访问控制技术A.一块网卡且有一个 IP 地址B.两个网卡且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C.两个网卡且有相同的 IP 地址D.多个网卡且动态获得 IP 地址A.代理服务器软件B.网络操作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应用软件A.网络层B.会话层C.物理层D.应用层A.应用
7、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会话层TCP/IP 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联层和_(26)_。其中传输层协议有 TCP 和_(27)_。TCP 协议把_(28)_作为拥塞的衡量手段;p 协议将信源的数据加以分组后进行传输,在到达信宿之前,报文分组_(29)_,分组头中用于控制数据报分组和重组的是_(30)_。(分数:5.00)A.会话层B.网络接口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A.ICMPB.UDPC.FTPD.EGPA.线路故障B.分组正常传输C.缓冲区空闲D.分组丢失A.可能再次分组,但不进行重组B.不可能再次分组和重组C.不可能再次分组,但能进行重组D.可能再次分组和重组A.
8、标识字段、IP 选项字段和段偏移字段B.IP 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段偏移字段C.标识字段、标志字段和段偏移字段D.IP 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生存时间字段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 OSI 的_(31)_,并按照_(32)_来进行信息转发的决策。它的三种交换模式是碎片丢弃(FragmentFree)交换、_(33)_。以太网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_(34)_。当两台交换机级连时,如果下级交换机有 Uplink 口,则可用_(35)_连接到该端口上。(分数:5.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A.端口的 IP 地址B.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C.网络广播D.组播地址A.直通
9、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B.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C.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D.直通交换和分组交换A.网关地址B.LLC 地址C.MAC 地址D.IP 地址A.一端使用 586A 标准而另一端使用 586B 标准制作的双绞线B.使用交叉的双绞线(1、2 和 3、6 对调)C.使用交叉的双绞线(3、5 对调)D.直连线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节点 A(发送)和 B(接收)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并假定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的大小均为 7。当 A 发送了 0、1、2、3 四个帧后,而 B 仅应答了 0、1 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_(36)_,接收窗口的后沿对应的帧序号为_(37)_;A 继续发
10、送 4、5 两个帧,且这两个帧已进入 B 的接收缓冲区,而 B 仅应答了 2、3 两个帧,此时接收窗口最多能接受_(38)_帧。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发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若帧编号字段为 k 位,则窗口的大小 W_(39)_ (分数:5.00)A.2B.3C.4D.5A.1B.2C.3D.4A.3B.4C.5D.6A.小于B.大于C.大于等于D.小于等于A.(发送窗口后沿对应的帧序号+W-1)mod B.(发送窗口后沿对应的帧序号+W)mod C.(发送窗口后沿对应的帧序号+W)mod(D.(发送窗口后沿对应的帧序号+W-1)mod(N-ISDN 定
11、义的网络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数字位管道接口是_(41)_。在基本速率接口中,B 信道的数据速率是_(42)_Kb/s,D 信道的数据速率是_(43)_Kb/s,用来传输话音和数据的信道是_(44)_。在一条 64Kb/s 的理想信道上,传送一个 100KB 的文件需要的时间是_(45)_秒。 (分数:5.00)A.BRI 和 DRIB.BRI 和 PRIC.FRI 和 DRID.FRI 和 PRIA.16B.32C.64D.128A.16B.32C.64D.128A.A 信道B.B 信道C.C 信道D.D 信道A.1.56B.1.6C.12.5D.12.8ISO 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12、包括:故障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和_(46)_。SNMP是一个_(47)_的协议,其网络管理模型由_(48)_三部分构成。SNMP 的命令有_(49)_和 trap,其中trap 操作用于_(50)_。(分数:5.00)A.网络规划B.目录管理C.配置管理D.拓扑管理A.异步的请求/响应和无连接B.同步的请求/响应和五连接C.异步的请求/响应和面向连接D.同步的请求/响应和面向连接A.管理进程、管理代理和管理信息库B.被管对象、管理代理和管理信息库C.管理进程、被管对象和管理信息库D.管理进程、管理代理和被管对象A.read、writeB.get、setC.send、receive
13、D.request、responseA.管理代理查询管理信息库B.管理代理向管理进程报告异常事件C.管理信息库向管理代理报告异常信息D.管理进程向管理代理发送指令与 Linux 操作系统兼容性最好的_(51)_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中默认的超级用户名是_(52)_。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安装 Apache Web 服务器,默认的 WWW 侦听端口是_(53)_;默认的 Web 站点存放在_(54)_目录中;默认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 255。为了使 ApacheWeb 服务器的并发用户数扩大到 1024,应格“src/include/httpd.h“文件中的 HEAD_SERVER_L
14、IMIT 参数配置为 1024,并重新编译 Linux 内核,最后还应将“httpd.conf“文件中的_(55)_参数配置为 1024。(分数:5.00)A.NetWareB.UnixC.WindowsD.OS/2A.bootB.rootC.supervisorD.administratorA.21B.23C.80D.81A./etc/httpdB./var/log/httpdC./etc/homeD./home/httpdA.MaxClientB.ServerRootC.ServerCapacityD.ClientCapacity在以太网的 10Base-5 标准中,粗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15、_(56)_,物理层采用_(57)_编码;100Base-TX 采用的是_(58)_物理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常采用_(59)_类双绞线;100Base-FX 采用的传输介质是_(60)_。 (分数:5.00)A.50B.75C.100D.150A.4B/5BB.8B/6TC.ManchesterD.差分 ManchesterA.环型B.星型C.总线型D.网状A.3B.4C.5D.8A.屏蔽双绞线B.光纤C.非屏蔽双绞线D.同轴电缆在 Internet 中,IP 地址 168.147.52.38 属于_(61)_地址,该地址的二进制表示是_(62)_。如果 IP地址为 127.0.0.1,那么它
16、通常表示_(63)_。从 IP 地址空间划分来看,B 类地址最多可包含_(64)_个子网,每个 B 类网络最多可包含_(65)_个主机地址。(分数:5.00)A.A 类B.B 类C.C 类D.D 类A.10011000.10010011.00110100.00100110B.10101000.10010100.00110100.00100110C.10101000.10010011.00110100.00100110D.10101000.10010011.00110110.00100110A.实现本机回送功能的地址B.A 类广播地址C.无效地址D.B 类广播地址A.214-2B.214-1C.
17、214D.216A.214-2B.214C.216-2D.216For each blank,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and write down on the answer sheet. _(66)_ is a channels capacity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data transfer rate of the channel. _(67)_ functions in a NetWare network which is used to define addressing schem
18、es. _(68)_ is a network layer device that supports multiple LAN interfaces and segments LANs into smaller collision and broadcast domains. _(69)_is the popular LAN develop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IEEE802.3. _(70)_is a device which enables digital microcomputers to communicate across analog tele
19、phone lines. (分数:5.00)A.The volumeB.The bandwidthC.The noiseD.The delayA.NetBEUIB.IPC.IPXD.NCPA.The repeaterB.The hubC.The bridgeD.The routerA.Token RingB.Token BusC.EthernetD.FDDIA.The repeaterB.The modemC.The hubD.The printerIn the following essay, each blank has four choices. Choose the best answ
20、er and write down on the answer sheet. Communicating via e-mail is by far the most common Intemet activity. You can _(71)_ with anyone in the world who has an Intemet address or e-mail _(72)_ with a system connection to the Internet. All you need is _ (73)_ the Internet and an e-mail program. Two of
21、 the most widely used e-mail programs are Microsofts (74) _ and Netscapes Navigator. A typical e-mail message has three basic _(75)_ : header, message, and signature. (分数:5.00)A.connectB.exchangeC.communicateD.gameA.accountB.No.C.userD.administratorA.attach withB.graspC.possessD.access toA.YahooB.Ex
22、plorerC.FoxmailD.Outlook ExpressA.packetsB.elementsC.framesD.cells_计算机水平考试初级网络管理员 2003 年上午真题答案解析(总分:75.00,做题时间:150 分钟)在 ISO OSF/RM 参考模型中,七层协议中的_(1)_利用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在这个模型中,如果 A 用户需要通过网络向 B 用户传送数据,则首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在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头标后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标送入传输层;在传输层将数据分解为_(2)_后送至网络层;在网络
23、层将数据封装成_(3)_后送至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加上头标和尾标封装成_(4)_后发送到物理层;在物理层数据以_(5)_形式发送到物理线路。B 用户所在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层层剥去控制信息,把原数据传送给 B 用户。(分数:5.00)A.网络层B.传输层 C.会话层D.表示层解析:A.数据报B.数据流C.数据段 D.报文分组解析:A.数据段B.数据报C.路由信息D.报文分组 解析:A.数据段B.数据报C.数据帧 D.报文分组解析:A.比特流 B.数据帧C.数据段D.报文分组解析:应用最普遍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是_(6)_和 TDM。TDM 可分为同步 TDM 和异步 TDM。若采用同步
24、 TDM 多路复用技术,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应采取的措施是_(7)_,接收端则按照_(8)_来接收数据,就可以将多路信号复原。在异步 TDM 中,只有当数据源有数据要发送时才分配时隙,并在时隙中_(9)_,以便接收端准确地分发数据。DDN 网络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10)_。(分数:5.00)A.CDMB.FDM C.SDMD.LDM解析: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隙 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隙解析:A.时间片上的目标地址B.数据上的时间标识C.数据上的数据源标识D.与源端相同的时间顺序 解析:A.附加发送端地址B.附加接收端地址C.
25、附加发送端地址和接收端地址 D.无需附加信息解析:A.CDMB.FDMC.异步 TDMD.同步 TDM 解析:FDDI 协议是由_(11)_协议改进而来的。FDDI 为了更快地传送数据,_(12)_产生标记,因此在一个环上_(13)_。FDDI 为了传送有时延要求的数据,应使用_(14)_。FDDI 使用双环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_(15)_。(分数:5.00)A.IEEE802.3B.IEEE802.4C.IEEE802.5 D.IEEE802.6解析:A.站点在收到自己发出的数据帧时B.站点可随时C.站点在发送数据帧前D.站点在发送完数据帧时 解析:A.可以同时存在多个帧 B.最多存在一个帧C
26、.不允许同时存在多个帧D.允许同时存在多个标记解析:A.异步帧B.同步帧 C.优先位D.预约位解析:A.可靠性 B.数据速率C.编码效率D.优先级解析:X25 是公用数据网上的协议标准,它定义的三层通信协议为物理层、 _(16)_ ,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需_(17)_进行传输。X25 的流量控制机制在_(18)_实现,当网络发生严重错误时可以通之_(19)_来处理。字符终端与 X25PAD 之间的接口由_(20)_协议定义.(分数:5.00)A.链路层和网络层B.链路层和分组层 C.接口层和网络层D.接口层和分组层解析:A.呼叫虚电路或永久虚电路 B.呼叫电路或永久电路C.呼叫虚电路或永久电路D
27、.呼叫电路或永久虚电路解析:A.物理层B.链路层C.分组层D.链路层和分组层 解析:A.分组中断B.系统重启动C.连接复位 D.重新登录解析:A.X.28 B.X.21C.X.75D.X.3解析: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一类安全保护机制,它的安全架构基于_(21)_。堡垒主机防火墙上装有_(22)_,其上运行的是_(23)_。在 ISO OSI/RM 中对网络安全服务所属的协议层次进行分析,要求每个协议层都能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其中用户身份认证在_(24)_进行,而 IP 过滤型防火墙在_(25)_通过控制网络边界的信息流动,来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分数:5.00)A.流量控制技术B.
28、加密技术C.信息流填充技术D.访问控制技术 解析:A.一块网卡且有一个 IP 地址B.两个网卡且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C.两个网卡且有相同的 IP 地址D.多个网卡且动态获得 IP 地址解析:A.代理服务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应用软件解析:A.网络层B.会话层C.物理层D.应用层 解析:A.应用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会话层解析:TCP/IP 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联层和_(26)_。其中传输层协议有 TCP 和_(27)_。TCP 协议把_(28)_作为拥塞的衡量手段;p 协议将信源的数据加以分组后进行传输,在到达信宿之前,报文分组_(2
29、9)_,分组头中用于控制数据报分组和重组的是_(30)_。(分数:5.00)A.会话层B.网络接口层 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解析:A.ICMPB.UDP C.FTPD.EGP解析:A.线路故障B.分组正常传输C.缓冲区空闲D.分组丢失 解析:A.可能再次分组,但不进行重组 B.不可能再次分组和重组C.不可能再次分组,但能进行重组D.可能再次分组和重组解析:A.标识字段、IP 选项字段和段偏移字段B.IP 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段偏移字段C.标识字段、标志字段和段偏移字段 D.IP 选项字段、标志字段和生存时间字段解析: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 OSI 的_(31)_,并按照_(32)_来进行信息转发
30、的决策。它的三种交换模式是碎片丢弃(FragmentFree)交换、_(33)_。以太网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可以绑定一个或多个_(34)_。当两台交换机级连时,如果下级交换机有 Uplink 口,则可用_(35)_连接到该端口上。(分数:5.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传输层解析:A.端口的 IP 地址B.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 C.网络广播D.组播地址解析:A.直通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B.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C.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D.直通交换和分组交换解析:A.网关地址B.LLC 地址C.MAC 地址 D.IP 地址解析:A.一端使用 586A 标准而另一端使用 586B 标准制作的双绞线B.使用交叉的双绞线(1、2 和 3、6 对调)C.使用交叉的双绞线(3、5 对调)D.直连线 解析: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节点 A(发送)和 B(接收)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并假定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的大小均为 7。当 A 发送了 0、1、2、3 四个帧后,而 B 仅应答了 0、1 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_(36)_,接收窗口的后沿对应的帧序号为_(37)_;A 继续发送 4、5 两个帧,且这两个帧已进入 B 的接收缓冲区,而 B 仅应答了 2、3 两个帧,此时接收窗口最多能接受_(38)_帧。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发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