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算机类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四)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36463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类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四)及答案解析.doc

    1、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四)及答案解析(总分: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基本编码方法是 (168) ,在此基础上采用 (169) 编码,编码效率提高到 (170) 。(分数:3.00)(1).A. Manchester B. 差分 Manchester C. NRZ D. NRZ-I(分数:1.00)A.B.C.D.(2).A. 4B/5B B. 5B/6B C. 8B6T D. MLT-3(分数:1.00)A.B.C.D.(3).A. 25% B. 50% C. 80% D. 100%(分数:1.00)A.B.C.D.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的使用,可以把大的

    2、网络分成小的子网,网络 202.15.0.0/16 分为两个子网,第一个子网为 202.15.0.0/17,则第二个子网为 (213) 。如果某一用户 1 有 2000 台主机,则至少应给他分配 (214) 个 C 类网络,如果分配给该用户的网络号为 202.25.64.0,则指定给该用户的子网掩码为 (215) ;如果给用户 2 分配的 C 类网络号为 202.25.16.0202.25.31.0,则子网掩码应为 (216) ;如果路由器收到一个目标地址为 11001001.00011001.01000011.00100001 的数据报,则该数据报应送给 (217) 用户。(分数:5.00)

    3、(1).A. 202.15.1.0/17 B. 202.15.2.0/17C. 202.15.100.0/17 D. 202.15.128.0/17(分数:1.00)A.B.C.D.(2).A. 4 B. 8 C. 10 D. 16(分数:1.00)A.B.C.D.(3).A. 255.255.255.0 B. 255.255.250.0C. 255.255.248.0 D. 255.255.240.0(分数:1.00)A.B.C.D.(4).A. 255.255.255.0 B. 255.255.250.0C. 255.255.248.0 D. 255.255.240.0(分数:1.00)A

    4、.B.C.D.(5).A. 1 B. 2 C. 1 和 2 D. 丢弃(分数:1.00)A.B.C.D.在 OSI 七层协议模型中,TCP 是 (183) 的协议。使用 (184) 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 SYN 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 (185) 。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 (186) 。TCP 使用 (187) 进行流量控制。(分数:5.00)(1).A. 传输层 B. 网络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分数:1.00)A.B.C.D.(2).A. 1 B. 2 C. 3 D. 4(分数:1.00)A.B.C.D.(3).A. SYN,ACK B. FIN,ACK C. P

    5、SH,ACK D. RST,ACK(分数:1.00)A.B.C.D.(4).A. 出现半连接 B. 无法连接C. 假冒的连接 D. 产生错误的连接(分数:1.00)A.B.C.D.(5).A. 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B. 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C. 后退 N 帧 ARQ 协议 D. 选择重发 ARQ 协议(分数:1.00)A.B.C.D.用户甲与用户乙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 135ms,数据速率是 64Kb/s,帧长 2000bit,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115) ;若采用后退 N 帧 ARQ 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 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116) 。(分

    6、数:2.00)(1).A. 0.104 B. 0.116 C. 0.188 D. 0.231(分数:1.00)A.B.C.D.(2).A. 30.416 B. 0.464 C. 0.752 D. 0.832(分数:1.00)A.B.C.D.1.如果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下列设备中,可以用该双绞线连接的是 (132) 。A) 网卡与网卡B) 网卡与交换机C) 网卡与集线器D) 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 UPLINK 口(分数:1.00)A.B.C.D.在带宽为 3 kHz 且没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二进制信号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数率为 (81) 。而在一个带宽为 3 kHz 信噪比为 30dB

    7、 的信道中,其极限数据传输率为 (82) 。由此可知 (83) 。由奈奎斯特第一定理,为了保证传输质量,达到 3kb/s 的数据传输率需要的带宽为 (84) 。在一个无限带宽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二进制信号,当信号的带宽为 3kHz 时,能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 (85) kb/s。(分数:5.00)(1).A. 3 kb/s B. 6 kb/s C. 10 kb/s D. 56 Mb/s(分数:1.00)A.B.C.D.(2).A. 10 kb/s B. 12 kbls C. 30 kb/s D. 56 Mb/s(分数:1.00)A.B.C.D.(3).A.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具有更大的带

    8、宽B. 有噪声信道与无噪声信道没有可比性C.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可达到更高的极限数据传输率D. 上述值都为极限值,条件不同,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分数:1.00)A.B.C.D.(4).A. 3 kHz B. 6 kHz C. 12 kHz D. 56 kHz(分数:1.00)A.B.C.D.(5).A. 1.5 B. 3 C. 3 lb 3 D. 6(分数:1.00)A.B.C.D.MODEM 是一种 DCE,计算机是一种 DTE,根据接口标准 RS-232,MODEM 和计算机之间至少需要连接的线数是 (293) 。MODEM 收到呼叫信号后向计算机发送的信号是 (294) 。当数据发送

    9、完毕,计算机向 MODEM 发送的信号是清除 (295) 、MODEM 随后向计算机发送清除 (296) 信号作为应答。当使用 RS-232 通信时,通常需要使用速率匹配功能,完成该功能的协议是 (297) 。(分数:5.00)(1).A. 3 B. 9 C. 15 D. 25(分数:1.00)A.B.C.D.(2).A. 接收数据 B. 载波检测C. MODEM 就绪 D. 呼叫(振铃)指示(分数:1.00)A.B.C.D.(3).A. DTE 就绪 B. 请求发送 C. MODEM 就绪 D. 允许发送(分数:1.00)A.B.C.D.(4).A. DTE 就绪 B. 请求发送 C. MO

    10、DEM 就绪 D. 允许发送(分数:1.00)A.B.C.D.(5).A. TELNET B. XON/XOFF C. KERMIT D. XMODEM(分数:1.00)A.B.C.D.2.在负载稳定、拓扑结构变化不大的网络中可达到很好的运行效果的路由策略为 (104) 。A) 随机路由选择 B) 泛射路由选择C) 固定路由选择 D) 独立路由选择(分数:1.00)A.B.C.D.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 (317) 算法是指: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奉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就退避,然后再会试。这种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11、(318) 。CSMA/CD 是带冲突检测的 CSMA。网络中的某个发送站点一旦检测到冲突,它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发冲突码,其它站点都会 (319) 。如果站点发送时间为 1,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延迟为 t,若能正常检测到冲突,对于基带总线网络,t 的值应为 (320) ;对于宽带总线网络,t 的值应为 (321) 。(分数:5.00)(1).A. I-坚持 CSMA B. 非坚持 CSMAC. P-坚持 CSMA D. O-坚持 CSMA(分数:1.00)A.B.C.D.(2).A. 介质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B. 介质利用率高,但无法避免冲突C. 介质利用率低,且无法避免冲突 D.

    12、介质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冲突(分数:1.00)A.B.C.D.(3).A. 处于待发送状态 B. 相继竞争发送权C. 接收到阻塞信号 D. 有可能继续发送数据(分数:1.00)A.B.C.D.(4).A. t0.5 B. t0.5 C. t1 D. 0.5t1(分数:1.00)A.B.C.D.(5).A. t0.25 B. t0.5 C. t0.25 D. 0.25t0.5(分数:1.00)A.B.C.D.3.某信道的码元速率为 600 波特,采用 4 相 DPSK 调制,则该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111) 。A) 300b/s B) 1200b/s C) 800b/s D) 1000b/s

    13、(分数:1.00)A.B.C.D.可以推断,该网络使用的路由算法最可能是 (336) 。节点 A 根据当前的路由信息计算出的到节点 D 的路由可能为 (337) 。将路由信息发送到其它节点所采用的基本算法是 (338) 。为避免路由信息被重复发送,需要给路由信息包编号。设想每秒钟传送一次路由信息,为确保路由信息包的编号在 1 年内不重复使用,则编号的最短长度应为 (339) 位。(分数:4.00)(1).A. 扩散算法 B. 热土豆算法 C. 随机法 D. 层次法(分数:1.00)A.B.C.D.(2).A. A-B-F B. A-B-C-E-F-DC. A-E-C D. A-E-C-B-F-

    14、D(分数:1.00)A.B.C.D.(3).A. 扩散法 B. 定向法 C. 距离向量算法 D. 链路状态算法(分数:1.00)A.B.C.D.(4).A. 18 B. 25 C. 30 D. 32(分数:1.00)A.B.C.D.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在局域网中对数据帧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 (178) 校验。CRC-16 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16+X15+X2+1,它产生 (179) 位的校验码,当接收端发现错误后会 (180) 。如果 CRC 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1,码字为 10110,CRC 校验码是 (181) 。要检查出 d 位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

    15、 (182) 。(分数:5.00)(1).A. 奇偶(Parity) B. 海明(Hamming.C. 格雷(Gray) D. 循环冗余(Cyclic Redundancy)(分数:1.00)A.B.C.D.(2).A. 2 B. 4 C. 16 D. 32(分数:1.00)A.B.C.D.(3).A. 自动纠错 B. 报告上层协议C. 自动请求重发 D. 重新生成原始数据(分数:1.00)A.B.C.D.(4).A. 0100 B. 1010 C. 0111 D. 1111(分数:1.00)A.B.C.D.(5).A. d B. d+1 C. d-1 D. 2d+1(分数:1.00)A.B.

    16、C.D.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四)答案解析(总分:42.00,做题时间:90 分钟)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基本编码方法是 (168) ,在此基础上采用 (169) 编码,编码效率提高到 (170) 。(分数:3.00)(1).A. Manchester B. 差分 Manchester C. NRZ D. NRZ-I(分数:1.00)A.B.C.D. 解析:(2).A. 4B/5B B. 5B/6B C. 8B6T D. MLT-3(分数:1.00)A. B.C.D.解析:(3).A. 25% B. 50% C. 80% D. 100%(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7、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是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 ANSI 制定的在光缆上发送数字信号的一组协议。 FDDI 使用双环令牌传递网络拓扑结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0Mbps。由于支持高宽带和远距离通信网络,FDDI 通常用作骨干网。FDDI 的编码方法是 NRZ-I 和 4B/5B 编码,后者使编码效率提高到80%。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的使用,可以把大的网络分成小的子网,网络 202.15.0.0/16 分为两个子网,第一个子网为 202.15.0.0/17,则第二个子网为 (213) 。如果某一用户 1 有 2000 台主机,则至少应给他分配 (214) 个 C 类网络,如果分配给该用户的网

    18、络号为 202.25.64.0,则指定给该用户的子网掩码为 (215) ;如果给用户 2 分配的 C 类网络号为 202.25.16.0202.25.31.0,则子网掩码应为 (216) ;如果路由器收到一个目标地址为 11001001.00011001.01000011.00100001 的数据报,则该数据报应送给 (217) 用户。(分数:5.00)(1).A. 202.15.1.0/17 B. 202.15.2.0/17C. 202.15.100.0/17 D. 202.15.128.0/17(分数:1.00)A.B.C.D. 解析:(2).A. 4 B. 8 C. 10 D. 16(分

    19、数:1.00)A.B. C.D.解析:(3).A. 255.255.255.0 B. 255.255.250.0C. 255.255.248.0 D. 255.255.240.0(分数:1.00)A.B.C. D.解析:(4).A. 255.255.255.0 B. 255.255.250.0C. 255.255.248.0 D. 255.255.240.0(分数:1.00)A.B.C.D. 解析:(5).A. 1 B. 2 C. 1 和 2 D. 丢弃(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CIDR 的相关知识:将 202.15.0.0/16 分为两个子网,一个是 11

    20、001001 00001111 00000000 00000000其中有 17 位表示网络号,则另一个子网络号应该是:11001001 00001111 1000000 00000000,即202.15.128.0/170。每个 C 类地址最多分配的主机号有 254 个,2000/254=7.87,所以至少应该分配 8 个 C 类网络。202.25.64.0 二进制表示为 11001001 00011001 0100000 0000000 子网掩码应该是: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00 00000000 即 255.255.248。202.25.16.0 二进制表示为

    21、11001001 00011001 000010000 00000000202.25.31.0 二进制表示为 11001001 00011001 00011111 00000000所以它的子网掩码是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即 255.255.240,地址11001001.00011001.010CD011.00100001 在用户 1 的网络范围内,所以要传向用户 1。在 OSI 七层协议模型中,TCP 是 (183) 的协议。使用 (184) 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 SYN 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 (185) 。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

    22、以防止 (186) 。TCP 使用 (187) 进行流量控制。(分数:5.00)(1).A. 传输层 B. 网络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分数:1.00)A. B.C.D.解析:(2).A. 1 B. 2 C. 3 D. 4(分数:1.00)A.B.C. D.解析:(3).A. SYN,ACK B. FIN,ACK C. PSH,ACK D. RST,ACK(分数:1.00)A. B.C.D.解析:(4).A. 出现半连接 B. 无法连接C. 假冒的连接 D. 产生错误的连接(分数:1.00)A.B.C.D. 解析:(5).A. 固定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 B. 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C.

    23、后退 N 帧 ARQ 协议 D. 选择重发 ARQ 协议(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TCP 协议的相关知识:TCP 是传输层的协议之一,它是面向连接的,能保证可靠性;是全双工通信的;并且还能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它采用 3 次握手来建立连接:首先,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 SYN(SEQ=x,即 1 向 2 发的第 x 帧);然后,主机 2 向主机 1 发送 SYN(SEQ=y,即 2 向 1 发的第 y 帧)和 ACK=x+1(表示要接收的下一帧的序号);最后,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 SYN(SEQ=x+1)和 ACK=y+1(也表示要接收的下一帧的

    24、序号);连接建立。通过三次握手可以防止错误的连接。TCP 采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它的拥塞控制策略是采用慢启动算法。用户甲与用户乙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 135ms,数据速率是 64Kb/s,帧长 2000bit,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115) ;若采用后退 N 帧 ARQ 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 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116) 。(分数:2.00)(1).A. 0.104 B. 0.116 C. 0.188 D. 0.231(分数:1.00)A. B.C.D.解析:(2).A. 30.416 B. 0.464 C. 0.752 D. 0

    25、.832(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链路的最大链路利用率问题。当采用停等协议时,最大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E=1/(2(Rd/v)/L+1)代入数据得 0.104当采用退后 N 帧协议时,最大链路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是:E=W/(2(Rd/v)/L+1)代入数据得 0.832其中,R 为数据传输率,L 为帧长,d/v 为传播延迟,W 是滑动窗口的大小。1.如果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下列设备中,可以用该双绞线连接的是 (132) 。A) 网卡与网卡B) 网卡与交换机C) 网卡与集线器D) 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 UPLINK 口(分数:1.00)A. B.C

    26、.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了网络连接介质双绞线的相关知识:网卡与网卡之间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连接;网卡与交换机之间需要将双绞线制作成直连线连接;网卡与集线器之间需要将双绞线制作成直连线连接;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 UPLINK 之间需要将双绞线制作成直连线连接。在带宽为 3 kHz 且没有噪声的信道中,传输二进制信号能够达到的极限数据数率为 (81) 。而在一个带宽为 3 kHz 信噪比为 30dB 的信道中,其极限数据传输率为 (82) 。由此可知 (83) 。由奈奎斯特第一定理,为了保证传输质量,达到 3kb/s 的数据传输率需要的带宽为 (84) 。在一个无限带宽的无噪声信道上,传

    27、输二进制信号,当信号的带宽为 3kHz 时,能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为 (85) kb/s。(分数:5.00)(1).A. 3 kb/s B. 6 kb/s C. 10 kb/s D. 56 Mb/s(分数:1.00)A.B. C.D.解析:(2).A. 10 kb/s B. 12 kbls C. 30 kb/s D. 56 Mb/s(分数:1.00)A.B.C. D.解析:(3).A.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具有更大的带宽B. 有噪声信道与无噪声信道没有可比性C. 有噪声信道比无噪声信道可达到更高的极限数据传输率D. 上述值都为极限值,条件不同,不能进行直接的比较(分数:1.00)A.B.C.

    28、D. 解析:(4).A. 3 kHz B. 6 kHz C. 12 kHz D. 56 kHz(分数:1.00)A.B. C.D.解析:(5).A. 1.5 B. 3 C. 3 lb 3 D. 6(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数据传输率是指信道每秒所能传输的位数。根据信号传输理论,对于无噪声的信道,根据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的码元传输速率等于 2B,其中 B 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 HZ。在一个带宽为 3KHZ 无噪声的信道中期数据传输率为:2*3=6kb/s。针对噪声信道可按香农公式计算:给定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B10S(1+S/N),其中 B 为信道带宽

    29、,S/N 为信噪比。故可得:C=3000*log1001=30kb/s。由于基本条件不同,对于上述无噪声信道和有噪声信道的结果而言,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信号的数据率与频带有着直接的关系,信号的数据率越高,所需的有效频带越宽。也就是说传输系统提供的带宽越宽,则系统能传输的数据率也就越高。设数据率为 W,通常按 2W 来选择传输系统的带宽,则可提供满意的通信服务。3kb/s 的数据传输率需要的带宽为 2*3=6Khz。二进制信号使离散的脉冲,每个脉冲可表示一个二进制位时间宽度相同,时间的宽度为:T=1/f,该事件得倒数为数据传输率(1/T)。根据奈奎斯特定理 3Khz 信号能达到的极限数据传输率

    30、为:c=2*(1/T)=6kb/s。MODEM 是一种 DCE,计算机是一种 DTE,根据接口标准 RS-232,MODEM 和计算机之间至少需要连接的线数是 (293) 。MODEM 收到呼叫信号后向计算机发送的信号是 (294) 。当数据发送完毕,计算机向 MODEM 发送的信号是清除 (295) 、MODEM 随后向计算机发送清除 (296) 信号作为应答。当使用 RS-232 通信时,通常需要使用速率匹配功能,完成该功能的协议是 (297) 。(分数:5.00)(1).A. 3 B. 9 C. 15 D. 25(分数:1.00)A.B. C.D.解析:(2).A. 接收数据 B. 载波

    31、检测C. MODEM 就绪 D. 呼叫(振铃)指示(分数:1.00)A.B.C.D. 解析:(3).A. DTE 就绪 B. 请求发送 C. MODEM 就绪 D. 允许发送(分数:1.00)A.B. C.D.解析:(4).A. DTE 就绪 B. 请求发送 C. MODEM 就绪 D. 允许发送(分数:1.00)A.B.C.D. 解析:(5).A. TELNET B. XON/XOFF C. KERMIT D. XMODEM(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RS-232 的相关知识。RS-232 是由 EIA 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连接(D

    32、CE)的接口标准。它规定了接口的机械、电气和功能特性,它采用的电平方式是:负电压表示 1,正电压表示 0;连接相关设备时,电缆的长度不应超过 15 米,等等。当作为 DCE 的 MODEM 和作为 DTE 的计算机相连时,按此标准需要连接的最少线数是 9。当使用 RS-232 通信时,XON/XOFF 完成速率匹配功能。MODEM 对信号的处理过程:MODEM 收到呼叫信号后向计算机发送的信号是呼叫(振铃)指示。当数据发送完毕,计算机向 MODEM 发送的信号是清除请求发送、MODEM 随后向计算机发送清除允许发送信号作为应答。2.在负载稳定、拓扑结构变化不大的网络中可达到很好的运行效果的路由

    33、策略为 (104) 。A) 随机路由选择 B) 泛射路由选择C) 固定路由选择 D) 独立路由选择(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固定路由选择的方法是:某节点根据该节点上存储的路由表和分组上的地址信息进行路由选择。固定路由选择简便易行,在负载稳定、拓扑结构变化不大的网络中运行效果好。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 (317) 算法是指: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奉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就退避,然后再会试。这种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318) 。CSMA/CD 是带冲突检测的 CSMA。网络中的某个发送站点一旦检测

    34、到冲突,它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发冲突码,其它站点都会 (319) 。如果站点发送时间为 1,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延迟为 t,若能正常检测到冲突,对于基带总线网络,t 的值应为 (320) ;对于宽带总线网络,t 的值应为 (321) 。(分数:5.00)(1).A. I-坚持 CSMA B. 非坚持 CSMAC. P-坚持 CSMA D. O-坚持 CSMA(分数:1.00)A. B.C.D.解析:(2).A. 介质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B. 介质利用率高,但无法避免冲突C. 介质利用率低,且无法避免冲突 D. 介质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冲突(分数:1.00)A.B. C.D.解析:(

    35、3).A. 处于待发送状态 B. 相继竞争发送权C. 接收到阻塞信号 D. 有可能继续发送数据(分数:1.00)A.B.C. D.解析:(4).A. t0.5 B. t0.5 C. t1 D. 0.5t1(分数:1.00)A. B.C.D.解析:(5).A. t0.25 B. t0.5 C. t0.25 D. 0.25t0.5(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退避算法的相关知识。1)非坚持算法:如果媒本是空闲的,则可以立即发送;如果媒体是忙的,则等待一个由概率分布决定的随机重发延迟后,再重复前一步骤。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介质利用率降

    36、低。2)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1-坚持算法:(1)如果媒体空闲的,则可以立即发送,(2)如果媒体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媒体是空闲,立即发送,(3)如果有冲突,在一段时间内未收到肯定的回复,则等待一随机量的时间,重复步骤(1)-(2)。这种算法的优点是介质利用率高;其缺点是冲突不可避免。P-坚持算法:(1)监听总线,如果媒体是空闲的,则以 P 的概率发送,而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时间单位通常等于最大传播时延的 2 倍;(2)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再重复步骤(1),(3)如果媒体是忙的,继续监听直至媒体空闲并重复步骤(1)。P-坚持

    37、算法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 P 的有值,这要考虑到避免重负载下系统处于的不稳定状态。3.某信道的码元速率为 600 波特,采用 4 相 DPSK 调制,则该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111) 。A) 300b/s B) 1200b/s C) 800b/s D) 1000b/s(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600*log4=1200bps。可以推断,该网络使用的路由算法最可能是 (336) 。节点 A 根据当前的路由信息计算出的到节点 D 的路由可能为 (337) 。将路由信息发送到其它节点所采用的基本算法是 (338) 。为避免路由信息被重复发送,需要给路由信息包编号。设想每秒钟传送一

    38、次路由信息,为确保路由信息包的编号在 1 年内不重复使用,则编号的最短长度应为 (339) 位。(分数:4.00)(1).A. 扩散算法 B. 热土豆算法 C. 随机法 D. 层次法(分数:1.00)A.B.C.D. 解析:(2).A. A-B-F B. A-B-C-E-F-DC. A-E-C D. A-E-C-B-F-D(分数:1.00)A.B.C. D.解析:(3).A. 扩散法 B. 定向法 C. 距离向量算法 D. 链路状态算法(分数:1.00)A. B.C.D.解析:(4).A. 18 B. 25 C. 30 D. 32(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静态

    39、路由算法扩散法的相关知识。扩散法是一种静态路由算法,每一个输入的分组都被从除输入线路之外的所有其它线路上转发出去。扩散法显然会产生大量的分组副本,因此必须有一些办法来抑制无限的转发。一种办法是在分组头中携带一个跳数计数器,分组每到一个节点其跳数计数器就减 1,当计数器为 0 时分组被丢弃。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设为通信子网的直径,即相距最远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跳数。另一种办法是记住哪些分组已经转发过了,从而确保一个分组不会被同一个节点转发两次。这要求源路由器从主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将一个序号放入分组头中,同时每一个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源路由器都要维护一张序号表,记录从每一个源路由器上已经收到的分组的序号。每

    40、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某个源路由器的分组时,就用分组的序号去查找该源路由器的序号表,如果序号已在表中则该分组被丢弃。为了防止序号表过大,序号表中还应增设一个计数器 k,表示序号直至 k 的分组都已经转发过了,从而不需要保留序号小于 k 的序号。1)该网络使用的路由算法最可能是层次法。2)从上述路由信息中可见,A 到 D 的路径有:ABCD=20;ABFD=19;AEFD=22;AECD=9。3)扩散法属于静态路由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此算法的主要问题是产生大量重复包。解决措施有每个包头包含站点计数器,每经过一站计数器减 1,为 0 时则丢

    41、弃该包;记录包经过的路径。4)一年内传送的包的数量大约是:365*24*3600 大约是 225,即编号的最短长度应为 25 位。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在局域网中对数据帧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 (178) 校验。CRC-16 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16+X15+X2+1,它产生 (179) 位的校验码,当接收端发现错误后会 (180) 。如果 CRC 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1,码字为 10110,CRC 校验码是 (181) 。要检查出 d 位错,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应为 (182) 。(分数:5.00)(1).A. 奇偶(Parity) B. 海明(Hamming.C.

    42、 格雷(Gray) D. 循环冗余(Cyclic Redundancy)(分数:1.00)A.B.C.D. 解析:(2).A. 2 B. 4 C. 16 D. 32(分数:1.00)A.B.C. D.解析:(3).A. 自动纠错 B. 报告上层协议C. 自动请求重发 D. 重新生成原始数据(分数:1.00)A.B.C. D.解析:(4).A. 0100 B. 1010 C. 0111 D. 1111(分数:1.00)A.B.C.D. 解析:(5).A. d B. d+1 C. d-1 D. 2d+1(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CRC 循环校验码的相关知识。CR

    43、C 循环校验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目前,CRC 循环校验被广泛使用在局域网中进行差错控制;若设码字长度为 N,信息字段为 K 位,校验字段为 R 位(N=K+R),则对于 CRC 码集中的任一码字,存在且仅存在一个 R 次多项式 g(x),使得V(x)=A(x)g(x)=xRm(x)+F(x);其中:m(x)为 K 次信息多项式,r(x)为 R-1 次校验多项式,g(x)称为生成多项式:g(x)=g0+g1x+g2x2+g(R-1)x(R-1) +gRxR发送方通过指定的 g(x)产生 CRC 码字,接收方则通过该 g(x)来验证收到的 CRC 码字。CRC-16 规定的生成多项式的最高次数就是它所产生的校验码的位数,即 16 位;对于发现错误的数据接收端而言,他会自动请求重发(ARQ);计算 CRC 校验码的方法:用 10011 去除 101100000 得到余数 1111 就是所求的校验码;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最小值=d+1。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类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四)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